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導讀


“萬歲通天”這個霸氣沖天的詞其實是武則天篡唐稱周帝后的第八個年號,總計使用約一年半的時間,但卻因為一本法帖,這個年號得於流傳千年至今而為人所記,這便是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萬歲通天帖》,此帖又稱《王羲之一門書翰》,是唐代流傳下來的書聖王羲之家族書法冊頁,因卷尾有進獻此帖的主人王方慶小楷署“萬歲通天”年款,故稱《萬歲通天帖》。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萬歲通天帖》長卷之一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萬歲通天帖》長卷之二


武則天是還帖亦如還國!


《萬歲通天帖》是山東琅琊的鳳閣侍郎王方慶在公元697年(即萬歲通天二年)獻給女皇武則天的禮物,此帖合計包括王方慶的: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 有關此事,在新舊唐書都有記載,而以《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九有最為詳細的記載:

“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蹟。方慶奏曰:“臣十代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餘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並已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又進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並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則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

在唐太宗大力蒐羅殆盡王羲之法帖後,竟然還能一次獲得者十卷王氏書法真品,這對武則天而言,當然是一件天意之美,天作之合之大喜事!於是,她要為此在武成殿召集群臣來共賞此帖,並命令中書令崔融作《寶章集》記錄這件大喜事。在《萬歲通天帖》卷末有“上柱圀”、“開圀男”這樣的字樣,這其中的“圀”便是武則天時期所頒佈的十三個新體漢字之一的“國”字,表示擁有“八方”之意。由此也可明證此帖為武則天當朝時期之帖。

然而,武則天雖非君子(男子),卻真有“君子不奪人所愛”的雅量與氣度,更有比起太宗皇帝更大的君王天下的胸懷!武則天在武成殿與群臣觀賞完王氏一門的書法真跡之後,卻命朝中善書之工匠以雙鉤填墨法精心複製此帖成摹本,收藏於內府,然後再把原帖重新裝裱,加於錦褙,重新賜還給王家,並娓言道:此是您祖先的手跡,後代子孫應該善加守護珍藏才是!此事可見唐代竇臮《述書賦》中所記:“後不欲奪志,遂盡模寫留內,其本加寶飾錦,繢還王氏。”其還有讚美武氏此舉之句:“順天矜而永保先業,從人慾而不顧兼金”。

武則天是還帖亦如還國!這樣的灑脫胸襟與氣度絕不僅僅是一句“巾幗不讓鬚眉”所能當得起的!


“哀痛摧剝,情不自勝”的第一帖!


《萬歲通天帖》第一帖便是王羲之的《姨母帖》: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萬歲通天帖》第一帖《姨母帖》


6行,42字。很簡短的一封信札,如果將時間日期及姓名、敬語等去掉,實際信的內容總計也就十幾個字!大意為:剛得知姨母死之消息,哀痛之心如同被刀催捅剝開一般,我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悲傷之情!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因此反覆哽咽到不能喘息!

《姨母帖》與王羲之的《喪亂帖》、《頻有哀禍帖》在文辭上是如出一轍,如《喪亂帖》中句:“號慕催絕,痛貫心肝”;《頻有哀禍帖》則有:“頻有哀禍,悲催切割,不能自勝”等。王羲之或者整個晉朝的文人都能以很簡短的一封信札,有時僅僅十幾個字便能將憤怒、悲痛、絕望等情緒張揚到極致!這樣的文風或者文詞力量在後世幾不可見,而同樣表達悲痛和絕望的如顏真卿《祭侄文稿》與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貼》在字數與篇幅上都遠遠超過王羲之的這三帖。我則常常在讀到王羲之或晉人這類手帖的時候總是會將其與現代的一些搖滾樂或者西北的一些高亢的民歌來聯想,只需要很簡單的一些音符音節,便能將情緒喧囂的痛快淋漓,淋漓盡致!

《姨母帖》的悲痛之情不惟是以文辭來呈現,其書法筆跡所呈現出的悲與痛較之文辭有更深更勝的表達!通篇的筆意沉鬱,筆畫圓渾樸厚,字形也以方圓為主,上下字很少連帶,字字獨立一如人語哽咽斷語不成句,但字字如從胸腔重重的吼出,隱忍低沉卻鏗鏘有力!再加摹本下端有明顯的黑色火燒痕跡留存,更彰顯出一種絕處遺生的慘痛與神秘。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姨母帖》局部之一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姨母帖》局部之二


《姨母帖》一般被認為是王羲之的早期作品,或者是早中期的作品。更學術性的說法是王羲之變法以前的作品。這主要是大家根據《姨母帖》帶有隸書筆意來做出的判斷。比如徐邦達先生語:“略有隸書筆意。”楊仁愷先生語:“多少殘存章程書的一絲痕跡”,而且《姨母帖》更被專家們看重的是其作為鑑定王書“依據”和“標準”的作品。啟功先生嘗言:“是我們研究東晉書法和王羲之書法的可靠依據。”而楊仁愷先生則更言:“用它來衡量傳世的王氏一門作品,總算有了個標準。帖中的《姨母帖》和《初月帖》應屬王右軍真跡……”


書聖姨母會是誰?


能讓書聖王羲之“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的這位姨母會是誰?

從帖文讀來,王羲之與他的這位姨母感情至深,這也是王羲之留存在世的所有書信中涉及其長輩之死的唯一一封書信,其他多半都是對同輩朋友及家中晚輩的訊問,以及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行止之記錄。在為數很少的幾個帖中有涉及到其長輩的也都是追憶,比如《告誓文》、《建安靈柩帖》、《十一月四日帖》(即向郗家求婚書)。何以《姨母帖》能獨存?有學者推測,這很有可能跟王羲之的這位姨母活得壽命比較長,至少是活到了王羲之的中年甚至是接近晚年才去世的有關。因為只有到王羲之的中年以後的書法作品才得到世人的重視而得以保留。劉宋時的虞龢嘗言:“羲之所書紫紙,多是少年臨川時跡,既不足觀,亦無取焉。”梁人陶弘景也曾言道:“逸少自吳興以前,諸書猶為未稱。”

由此可見,如果不是王羲之中晚年的書法是很難保存下來的。

那麼這位壽命很長的姨母會是誰呢?

答案很有可能是魏晉時著名的女書法家,也是傳說中王羲之的書法老師——衛夫人!

要得出這個答案,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衛夫人要確實壽命夠長;二:衛夫人要與王羲之有姨母之親戚關係。關於第一個條件很容易得到答案,唐代張懷瓘《書斷》中有明確的記載衛夫人卒於永和五年(349年),也就是王羲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前四年,衛夫人壽78歲,這在魏晉人中,算是相當的長壽了,當時的王羲之年齡為47歲左右,而王羲之壽為59歲,由此看《姨母帖》為王羲之的中晚年所書沒有什麼疑問,因而此帖絕非羲之少年所書,所以當為世所重而得於保留!而關於衛夫人為王羲之的姨母,有兩則材料可以為佐證:

其一為明朝初期的陶宗儀《書史會要》王羲之之父親“王曠”條有如下的記載:“王曠,道從弟。與衛世為中表,故得蔡邕書法於衛夫人,以授羲之。”

此一條雖沒有完全明確衛夫人便是王羲之的姨母,但是明確的提到王、衛兩家是“世為中表”的關係,而且這一條明確的說明了王羲之的書法與衛夫人的關係,這與唐張懷瓘《書斷》所言:“右軍少常(嘗)師之。”及劉宋羊欣《採古來能書法人名》所言:“晉中書院李允母衛氏夫人善鍾法,王逸少師。”等記載是能對上了。

而最為明確可以證明衛夫人為王羲之姨母關係的是來自清代王國棟所修的《王氏宗譜》上的記載的王曠條目:“曠,正次子,字處季。……配衛氏。子二:籍之、羲之。”

這一條是明確出王羲之的母親確實姓衛!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衛夫人,名衛爍,字茂猗。祖上是河東安邑望族,書法世家,從祖衛覬、從伯衛瓘、從兄衛恆,都是以善書聞名。衛夫人生於西晉秦始八年(272年),與王羲之相差三十一歲,這個年齡,屬於姨母一輩也是合理的。

由上的相關資料及推論,衛夫人為王羲之的姨母是很有可能的,如此而言,衛夫人與王羲之則不僅有傳授書法之師生關係,更有姨母之至親關係,所以在《姨母帖》中王羲之的悲痛欲絕之情也就更能成立了!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衛夫人小楷書法《稽首和南帖》


《姨母帖》何以會成為《萬歲通天帖》第一帖?


此一問,尚未見有其他文章及資料有過論述,我做此一問並做一答,一者為“無佛處稱尊”拋磚而期引玉;二者則以己意之揣度成答,以博方家之一哂。

我們知道《萬歲通天帖》原本為十卷,原作真跡久已亡佚,傳之於世的便是唐時武則天命作的摹本。而此摹本在流傳過程中又兩次遭火劫,一次是明朝時期收藏此帖的華夏真賞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間乾清宮大火,火後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書翰,而這兩次的火燒痕跡猶存。之後再重裝,次序錯亂。然則何以《姨母帖》會被放到開篇第一帖?竊以為,將《姨母帖》這一明顯有女性身份的帖子冠於首帖應該是源於武則天女皇天下的原因吧!此或直接為武則天之旨意?又或為獻帖者王方慶或是裝裱者揣摩聖意之所為?痴人以為此時為人意;而歷千年,經兩次大火而能絕處逢生,獨存此卷,此當為天意耶?!

咦!如此天意與人意相合,方成就《姨母帖》流芳千年而至今!



附圖:《萬歲通天帖》全圖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萬歲通天第一帖,書聖姨母會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