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导读


“万岁通天”这个霸气冲天的词其实是武则天篡唐称周帝后的第八个年号,总计使用约一年半的时间,但却因为一本法帖,这个年号得于流传千年至今而为人所记,这便是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万岁通天帖》,此帖又称《王羲之一门书翰》,是唐代流传下来的书圣王羲之家族书法册页,因卷尾有进献此帖的主人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万岁通天帖》长卷之一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万岁通天帖》长卷之二


武则天是还帖亦如还国!


《万岁通天帖》是山东琅琊的凤阁侍郎王方庆在公元697年(即万岁通天二年)献给女皇武则天的礼物,此帖合计包括王方庆的: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 有关此事,在新旧唐书都有记载,而以《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最为详细的记载:

“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

在唐太宗大力搜罗殆尽王羲之法帖后,竟然还能一次获得者十卷王氏书法真品,这对武则天而言,当然是一件天意之美,天作之合之大喜事!于是,她要为此在武成殿召集群臣来共赏此帖,并命令中书令崔融作《宝章集》记录这件大喜事。在《万岁通天帖》卷末有“上柱圀”、“开圀男”这样的字样,这其中的“圀”便是武则天时期所颁布的十三个新体汉字之一的“国”字,表示拥有“八方”之意。由此也可明证此帖为武则天当朝时期之帖。

然而,武则天虽非君子(男子),却真有“君子不夺人所爱”的雅量与气度,更有比起太宗皇帝更大的君王天下的胸怀!武则天在武成殿与群臣观赏完王氏一门的书法真迹之后,却命朝中善书之工匠以双钩填墨法精心复制此帖成摹本,收藏于内府,然后再把原帖重新装裱,加于锦褙,重新赐还给王家,并娓言道:此是您祖先的手迹,后代子孙应该善加守护珍藏才是!此事可见唐代窦臮《述书赋》中所记:“后不欲夺志,遂尽模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缋还王氏。”其还有赞美武氏此举之句:“顺天矜而永保先业,从人欲而不顾兼金”。

武则天是还帖亦如还国!这样的洒脱胸襟与气度绝不仅仅是一句“巾帼不让须眉”所能当得起的!


“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第一帖!


《万岁通天帖》第一帖便是王羲之的《姨母帖》: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万岁通天帖》第一帖《姨母帖》


6行,42字。很简短的一封信札,如果将时间日期及姓名、敬语等去掉,实际信的内容总计也就十几个字!大意为:刚得知姨母死之消息,哀痛之心如同被刀催捅剥开一般,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因此反复哽咽到不能喘息!

《姨母帖》与王羲之的《丧乱帖》、《频有哀祸帖》在文辞上是如出一辙,如《丧乱帖》中句:“號慕催绝,痛贯心肝”;《频有哀祸帖》则有:“频有哀祸,悲催切割,不能自胜”等。王羲之或者整个晋朝的文人都能以很简短的一封信札,有时仅仅十几个字便能将愤怒、悲痛、绝望等情绪张扬到极致!这样的文风或者文词力量在后世几不可见,而同样表达悲痛和绝望的如颜真卿《祭侄文稿》与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贴》在字数与篇幅上都远远超过王羲之的这三帖。我则常常在读到王羲之或晋人这类手帖的时候总是会将其与现代的一些摇滚乐或者西北的一些高亢的民歌来联想,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音符音节,便能将情绪喧嚣的痛快淋漓,淋漓尽致!

《姨母帖》的悲痛之情不惟是以文辞来呈现,其书法笔迹所呈现出的悲与痛较之文辞有更深更胜的表达!通篇的笔意沉郁,笔画圆浑朴厚,字形也以方圆为主,上下字很少连带,字字独立一如人语哽咽断语不成句,但字字如从胸腔重重的吼出,隐忍低沉却铿锵有力!再加摹本下端有明显的黑色火烧痕迹留存,更彰显出一种绝处遗生的惨痛与神秘。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姨母帖》局部之一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姨母帖》局部之二


《姨母帖》一般被认为是王羲之的早期作品,或者是早中期的作品。更学术性的说法是王羲之变法以前的作品。这主要是大家根据《姨母帖》带有隶书笔意来做出的判断。比如徐邦达先生语:“略有隶书笔意。”杨仁恺先生语:“多少残存章程书的一丝痕迹”,而且《姨母帖》更被专家们看重的是其作为鉴定王书“依据”和“标准”的作品。启功先生尝言:“是我们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的可靠依据。”而杨仁恺先生则更言:“用它来衡量传世的王氏一门作品,总算有了个标准。帖中的《姨母帖》和《初月帖》应属王右军真迹……”


书圣姨母会是谁?


能让书圣王羲之“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的这位姨母会是谁?

从帖文读来,王羲之与他的这位姨母感情至深,这也是王羲之留存在世的所有书信中涉及其长辈之死的唯一一封书信,其他多半都是对同辈朋友及家中晚辈的讯问,以及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止之记录。在为数很少的几个帖中有涉及到其长辈的也都是追忆,比如《告誓文》、《建安灵柩帖》、《十一月四日帖》(即向郗家求婚书)。何以《姨母帖》能独存?有学者推测,这很有可能跟王羲之的这位姨母活得寿命比较长,至少是活到了王羲之的中年甚至是接近晚年才去世的有关。因为只有到王羲之的中年以后的书法作品才得到世人的重视而得以保留。刘宋时的虞龢尝言:“羲之所书紫纸,多是少年临川时迹,既不足观,亦无取焉。”梁人陶弘景也曾言道:“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王羲之中晚年的书法是很难保存下来的。

那么这位寿命很长的姨母会是谁呢?

答案很有可能是魏晋时著名的女书法家,也是传说中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

要得出这个答案,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卫夫人要确实寿命够长;二:卫夫人要与王羲之有姨母之亲戚关系。关于第一个条件很容易得到答案,唐代张怀瓘《书断》中有明确的记载卫夫人卒于永和五年(349年),也就是王羲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前四年,卫夫人寿78岁,这在魏晋人中,算是相当的长寿了,当时的王羲之年龄为47岁左右,而王羲之寿为59岁,由此看《姨母帖》为王羲之的中晚年所书没有什么疑问,因而此帖绝非羲之少年所书,所以当为世所重而得于保留!而关于卫夫人为王羲之的姨母,有两则材料可以为佐证:

其一为明朝初期的陶宗仪《书史会要》王羲之之父亲“王旷”条有如下的记载:“王旷,道从弟。与卫世为中表,故得蔡邕书法于卫夫人,以授羲之。”

此一条虽没有完全明确卫夫人便是王羲之的姨母,但是明确的提到王、卫两家是“世为中表”的关系,而且这一条明确的说明了王羲之的书法与卫夫人的关系,这与唐张怀瓘《书断》所言:“右军少常(尝)师之。”及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法人名》所言:“晋中书院李允母卫氏夫人善锺法,王逸少师。”等记载是能对上了。

而最为明确可以证明卫夫人为王羲之姨母关系的是来自清代王国栋所修的《王氏宗谱》上的记载的王旷条目:“旷,正次子,字处季。……配卫氏。子二:籍之、羲之。”

这一条是明确出王羲之的母亲确实姓卫!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卫夫人,名卫烁,字茂猗。祖上是河东安邑望族,书法世家,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以善书闻名。卫夫人生于西晋秦始八年(272年),与王羲之相差三十一岁,这个年龄,属于姨母一辈也是合理的。

由上的相关资料及推论,卫夫人为王羲之的姨母是很有可能的,如此而言,卫夫人与王羲之则不仅有传授书法之师生关系,更有姨母之至亲关系,所以在《姨母帖》中王羲之的悲痛欲绝之情也就更能成立了!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卫夫人小楷书法《稽首和南帖》


《姨母帖》何以会成为《万岁通天帖》第一帖?


此一问,尚未见有其他文章及资料有过论述,我做此一问并做一答,一者为“无佛处称尊”抛砖而期引玉;二者则以己意之揣度成答,以博方家之一哂。

我们知道《万岁通天帖》原本为十卷,原作真迹久已亡佚,传之于世的便是唐时武则天命作的摹本。而此摹本在流传过程中又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朝时期收藏此帖的华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后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而这两次的火烧痕迹犹存。之后再重装,次序错乱。然则何以《姨母帖》会被放到开篇第一帖?窃以为,将《姨母帖》这一明显有女性身份的帖子冠于首帖应该是源于武则天女皇天下的原因吧!此或直接为武则天之旨意?又或为献帖者王方庆或是装裱者揣摩圣意之所为?痴人以为此时为人意;而历千年,经两次大火而能绝处逢生,独存此卷,此当为天意耶?!

咦!如此天意与人意相合,方成就《姨母帖》流芳千年而至今!



附图:《万岁通天帖》全图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万岁通天第一帖,书圣姨母会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