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需要上很高的学历吗?

郝兆霞


在很小的时候、羡慕(外公)行医.吾想学,但外公说(等长大了)要好好专心地(多读)点书(才能学此医)朮书籍、最后还要(小心谨慎地)去实践……不能大意(要吃许多苦)才能真正地成为医生,唉……可惜、我行医年后……天不凑人愿呐……从此再不从医矣!





华继善


学中医,并不需要高学历。文革时期有句针对赤脚医生的话:高小毕业后,再学三年就行了。学中医,不一定非上专科和大学,真正的东西书上没有。学中医,必须要有良心和道德,救死扶伤,扶贫济困,不可认钱图财。学中医,可先读点入门书籍,掌握点基础理论。然后,到民间,访名师,拜师学,言传身教,才能学下真本事。由于中医学,也是暗文化、玄学,真东西书上没有,民间尚存。只要你心底善良,一心救人于疾病水火,老天爷就会让你有悟性,能开窍,能解开,能学懂,学成好中医。


郗金民新号


目前在我国有两种中医学习方式,

一种为学院制,通过高考,五年制本科,研究生,规培等完成学习、考试,成为一名中医,这种方式当然是学历越高越好;

另外一种方式为中医师承,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习三年,跟师学习满3年,拜师,师承公证,备考师承出师考核等,参加由当地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师承 人员出师考核,拿到出师证,再在 医疗单位实习满1年考核合格后,可以报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师承)考试,再过5年报考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师承中医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即可


中医东桦


据我所知学中医并不在乎你的学历,而是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因中医的汤头及频湖脉学都是枯燥难懂的文言文,学中医主要是性格上的转变,一定要耐得寂寞,一定要能静下心背汤头歌,中医全凭望切问来判断患者的病,其中最重要的是切脉,要学好中医就要多跟师傅多实践,临床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成为一个好中医,所以急龄越老的中医临床经验越多老中医更能治病更能扬名。


用户逆耳


不需要,生活中处处皆中医,中医是术,更思辨方式,是哲学。所以当爱好的话,人人皆可学。但是要学好学会,至少需要三个前提:一是汉语言文学功底,因为要学会中医需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了;二是古典哲学功底;三是不错的悟性。因为这三个前提过于苛刻,所以自古以来能学会的人都是少数,这也是中医传承普及的最大障碍。所以中医能治大病,能抗疫,却解决不了平均寿命的问题!看看历代大家的介绍,有多少是因为亲人生病得不到救治而发奋学医的就知道。所以在此也想说一句,那些热爱祖国传统医学的人,不要无端攻击西医。西医有深有浅,就算一个普通护士,用点酒精也可以杀菌消毒,而中医有深无浅,中药方不活人便杀人,全靠辨证!没学会中医的人行医遗害无穷!


传播农产品真货


学中医需要有六年小学基础知识,並且是学能至用。不是识几个字就行。学中医思想也要进步,相信科学,能善于接收新事物,喜欢探根问底,有股钻牛尖子脾气。中医是门医学科学,先辈都是从积聚,实践,钻研中得到知识,在平常中获得新意。看古代有成就医学家,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各成一派,各自有独创的方剂,各自有自已的医学理论,求大同存小异。

现代要么崇拜西方医学,要么遵循守旧,动不动搬出古医书,古圣人当挡箭牌,全没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古方照搬,没有消化吸收,沒有独立自主的配方能力,开出的药方一大堆,说一些使人费解的玄机天意,就是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这哪是在研究医学,实是在唱大戏。临床上阵,只能望洋兴叹。时代在发展,自然生物在进化,环境在改变,没有科学创新精神,祖宗的中医学智慧结晶,会被后人丢尽。应该古代医学与现代科技,现代医学,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学习吸收古代医学精华,用科学精神发扬中医学,凡事都得通过实验,在实践中求得真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都能够吸收,引进别国药方,吸收别国的医学经验。祖国中医学的顶峰,应该要出现在现代。我是五十年代的人,学中医五十年,都能相信现代科学,为什么偏有人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我还学不会中医,不是执业医师,但会用中药治自已的病,能够用中药强身壮体,治亲朋四邻的难症。患者求助,能够得到帮助。一生经历,都是在应用现代科学知识。都能得到最好的回报。


无忧草2775


①中医经典都是古代文言文,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的研读,还要识别通假字,防止歧义。所以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至少应该是高中生,初中生的语文水平都略嫌不足。

②中医的基本概论,药物药性,汤头歌诀,都是今后工作的依据,必须背得。把祖先治病的心得体会,传授的医疗知识,融会贯通,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用现代的语言表达。

每个病人都有其个性,特殊的病症表现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古方,必须以古方为依据,适当增减,针对性更精准。

③中医典籍,如何理解,这是学习并掌握的关键。所以学中医,特别强调字词句的理解,强调意义的感悟。没有悟性,不能掌握,自然也没有治病的能力和胆量。

所以,对学习者的要求,是理解能力,从年龄而言,应该是大学生了,成人,世界观基本形成,理解能力强,思想有深度,能够别出蹊径,从另外的角度来领悟。

④学中医,有许多途径。

家族传帮带的,小孩子就跟着爷爷开始学了,文化虽然差,但有长辈在旁边,讲解,讲评,分析指导,效果好很多,但是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现在一般都是学院式的,大班教学。特别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自觉性,强调自主复习,总结提高。


青山不掩


学习中医不一定非要高学历,很多地学历的学出来反而比高学历的水平高。这并不是绝对的,当然知识越丰富越好,但中医最重要的不在这里,而是举一反三的理解能力和优于常人的悟性。如果缺乏这两点,个人建议不要学习中医,浪费时间,即便学出来也是个本本先生。

中医讲究的是辩证,辨人之身体,辨病之本质,辨药之性味,缺一不可,如果一个装了满肚子中医知识但却不懂变通的医生,是看不了病的,充其量也就是个处方搬运工。

现在临床太多高学历中医师,有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等等。只可惜他们接触临床很少,硕士,博士,研究生美其名曰是中医。其实就是挂着中医之名,做着西医的事情。

真正的中医还是在临床,每天在患者群里摸爬滚打的临床医生,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了积累经验的场所和实际行动。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愿意学习,只要你留心,那么处处都是学问,处处都有你要学习的东西。这个和学历高低关系并不是很大。



一服堂中医


中医属于中华传统文化范畴,现代中医还需要熟知现代医学常识。要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大家都知道学中医要有悟性,悟性这东西一般是先天的,基本上检验这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看考试分数。所以那些觉得中医不需要高学历的,我觉得有问题。不要把老百姓的健康当儿戏。



不管学什么都是文化知识高点好,学中医,也与文化知识有关系,但不绝对。

中医的理论,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形成了,而且超级精典。如《黄帝内经》的人体自然描述,至今无人企及,故被认为是神的杰作。在那个时代,文字都才出现,能有多高的文化知识,衣食都无保障,巫医更是难以言喻。但华夏先贤就创立了中医理论,神乎其神!

然而先贤却诚实坦荡,没有半点修饰浮夸,质普的言语文字,记载造册。当然还有其他的:《易经》《八卦》《山海经》等等精髓宝典。

现在究竟什么是中医学,它的精髓经络气脉,阴阳到底是什么?都知道完全不同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怎么个不同法?这个困惑当今学术界。

每当跟学者专家学习,听讲座,都被深深吸引,但遗憾的是到最后定义中医学的精髓,理论来源时,都让人觉得泄气,似乎在一个现代医学版的侧面,探讨寻求,完全没中医的独特性。如在动物身上试验,在动物身上找经络,怪怪的,这与文化知识高低有关系吗?

从古到今中医的理论(除外科正骨,单独解剖记录外),那本书?那篇古文文献说过,中医的经络气脉阴阳五行与动物有关?明显的西医学思维,假借中医理论。

我小时候,村里几位老人都会点中医绝招,治面部桃花癣,治眼瞳仁出痘,治小儿中风抽风。拔罐放血等,常常奇效。她们也都是祖传招数,也非绝密,但都没文化,大字不识,却是实在的民间中医。

有多少这种传承医术的后生,怀着赤热的心,考入高堂大府,去发扬光大祖传,去探索中医奥妙,多少人多少后生?数年数十年,如今怎样?

常有人说是祖传几代传人,但除获得学位头衔,中医学探索,他只是云云古人再云云,绝没有新意,还是祖传秘方,管用,再发挥无效!

当学者讲的振奋人心时,说根据中医理论,在动物(小白鼠)身上试验时,看官们觉得怎样?文化知识给了他文凭学位,但并没有给真正实在的中医精髓,不然中医这么大的动静,造势发力,却收获甚微,囧后还是囧,没有起色。连大院士都不得不质疑:我们的学中医方法不正确!

跟师传承和祖宗传承的是中医绝招,而不是中医理论。想搞懂理论还是要独特的"悟道“,别无选择。

一位诚实的老师讲的好:中医往往都是在自己的身上感悟,与病痛斗争,在亲人身上试验,驱逐病魔,取得成功,而成为名医的。张仲景,在儿子身上试验下药,救活孩子,成就《伤寒论》的记载,应该没有误读吧?

学中医有文化知识更好,关键是探索正确的悟医懂医方法!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或思维,尽管想象的全是中医理论,但不是中医理论,再研究也难以如愿,或说徒劳。如“青蒿素"获诺奖,屠呦呦老人坦言:青蒿素治疟疾的真正原理,还是不那么清楚,即透彻的中医原理。也只有中医的气脉原理,才能透彻的解释人体疾病的根源与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