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法院工作需要破解的8大现实问题

疫情之下,各地法院并未因疫情的侵袭而刹车止步,坚持防控和审判双轮驱动,推动了法院工作在2020这个极不平凡的一年继续战风斗雨、排难而进。但我们应当看到,疫情过后,法院工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案件暴增,犹未可知。


由于疫情所迫,法院不得不面临1个月左右的审判执行空白区,加之元月份各地法院大多属于业务缓冲期。而在疫情过后,法院等于要用10个月的时间应对12个月的案件量,人案矛盾将更为严重。


2.延期将至,压力陡增。


疫情之下,各地法院普遍对2月份开庭的案件调整了开庭时间,部分案件也延期审理。疫情过后,推迟开庭和延期的案件将如约而至,而新收案件也蜂拥而来,法官干警加班加点恐将成为常态。

3.新收案件,斗量筲计。

疫情之下,为便于群众诉讼,防范诉讼当事人流动引发疫情传播风险,各地法院纷纷通过网上立案、移动微法院等形式方便群众诉讼,让群众足不出户,一网通办。但鉴于部分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网络应用技术的滞后,导致大量诉讼案件被暂时隔离于法院大门之外,而在疫情过后,诉讼案件难免呈井喷式增长。


4.疑难案件,数量骤增。


受此次疫情影响,商家受损、复工延迟的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的影响难以避免。特别是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势必将呈现上升态势,法院如何在疫情影响下妥善审理和执行此类案件尤为关键,也是考验法院司法能力的试金石。

5.会议叠现,紧锣密鼓。


普遍受疫情影响,有的地方两会尚未召开,各省、各地级市法院院长会议均已延迟。而疫情过后,各类关于2020年法院工作部署类的会议将渐次召开,并且必然将异常密集。如何处理会议和业务的关系,也是对各地法院的一大考验。


6.加班加点,将成常态。


大量的涉黑涉恶案件进入了审判阶段,大量的新收案件纷至沓来,法官干警们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审判压力。在面临多重审判质效指标考核的情况下,你的结案率、结收比、发改率、服判息诉率还能如期过关吗?除了加班,你还能怎样?

7.律师破冰,再添压力。


在经历了数月的寒冬期之后,已多月未接案件的律师朋友们势必将卷土重来,迅速挂起寻找案源的旋风,由此也必然导致法院收案量在疫情过后迅猛攀升。

8.假期疲乏,恐难收心。


在各地法院普遍实行弹性制工作制的情况下,广大干警普遍经历了2倍有余的假期,假期综合征将全面凸显,如何及时唤醒几斤休眠的身体,如何重新焕发睡眼惺忪之后的斗志,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普遍性问题。

疫情之后,法院工作需要破解的8大现实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