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文┃倬琰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公司,有的因为背景,得天独厚;有的因为实力,资源丰富;有的因为机遇,迅速发展;而有的则站在风口,不知怎的就一飞冲天。



┃◆ ◆ ◆荷兰东印度公司◆ ◆ ◆

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名称:联合东印度公司(荷兰语: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最高估值今7.9万亿美元。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荷兰东印度公司旗帜】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荷兰为向亚洲发展而成立的特许公司,1602年3月20日成立,1799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国公司和上市股份公司

在公司存在的200年间,总共派出超过1700艘商船,最高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全球有近20万员工。

16世纪末期,西班牙的北方八省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八十年战争,其中的七省于1581年独立成立七省联合共和国(又称尼德兰七省共和国),1648年西班牙被迫承认其独立,这便是现代荷兰的开端。

取得独立的荷兰迅速成为了大航海时代最为强盛的海上贸易国家。1602年,在荷兰还没有独立的时候,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荷兰公司,为扩大利益及避免过度竞争,合并成立联合公司,这家公司便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之后,荷兰国家议会授予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非洲南端好望角,西至南美南端麦哲伦海峡这一范围内的贸易垄断权。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路线】

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在荷兰全国一共有阿姆斯特丹、米德尔堡、恩克赫伊森、代尔夫特、荷恩和鹿特丹六处办公室协同处理公司事务。整个公司有七十多位董事,但主要有十七位来自荷兰七省的代表掌握实权。这掌权的十七人被称为十七绅士(Heren XVII),依照各省的大小和实力为标准,阿姆斯特丹8人、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一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一家拥有佣兵权和发币权的公司,且由于荷兰国会的授权而有权同其他国家直接签订正式条约,而同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样,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拥有对殖民地进行统治的权力。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阿姆斯特丹总部大楼】

既然叫东印度公司,主要的业务也是在亚洲,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19年在当时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总部,并在中国的台湾、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等地共建立了35个据点。日本据点以38.8%的获利排名第一,中国的台湾也达到了25.6的获利。

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便已经是当时世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和40艘战舰,由于雄厚的实力,以及高达40%的股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是当时最热俏的股票。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商船“阿姆斯特丹号”等身模型】

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的证券供人认购,当时的10盾约等于1英镑,但是仍然一抢而空。163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价达到了历史最高点7800万荷兰盾,加上各种通货膨胀换算到今天高达7.9万亿美元。

这样一个天文数字,即使是美国,直到1996年GDP总量才达到8.1万亿,刚刚达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水准。中国则是到2012年8.56万亿时的GDP才超过其市值。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

而诞生了这家公司的荷兰,从有现代GDP这个概念以来,GDP总量从未超过本国历史上的这家超级公司,历史最高GDP也仅是2008年的9362亿,仅与当今的苹果公司相当而已。


┃◆ ◆ ◆法国密西西比公司◆ ◆ ◆

法国密西西比公司(法语:Compagnie du Mississippi),是18世纪法国建立的持有北美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非洲和东印度地区贸易特权的公司。最高估值今6.5万亿美元。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密西西比公司曾经造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经济泡沫,被称为“密西西比泡沫”,而这家超级公司缔造的超级泡沫,却源于法国的经济危机。

1715年,在位72年的“伟大”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去世,晚年的路易十四骄奢淫逸几乎耗尽家底,欠下了超过30亿里弗尔(法国货币的计量单位)的债务,但国库只有300万的盈余。

由于新国王年幼,当政的是路易十四的侄子奥尔良公爵,公爵迫切希望改革经济,于是选中了来自苏格兰的约翰·罗。约翰·罗是货币理论家,坚信纸币本位制的货币政策。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购买股票的人群】

1716年,罗建立了通用银行,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并在1718年更名皇家银行,成为了实质上当时法国的央行。通过大量发行货币,使得法国的商业流动性得到了大幅刺激,经济开始回暖。

由于在货币改革上的初步成功,罗得到了公爵的信任,并在1717年获准建立了密西西比公司,这家公司被授予了包括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内的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的贸易垄断权,并在1718年、1719年连续兼并了法国的非洲公司和东印度公司,独霸了法国在非洲和东印度地区的贸易权。

1719年,罗左手手握发行货币的央行,右手的密西西比公司开始发行股票,首次发行罗承诺每500里弗尔的股票可以获得价值1000里弗尔国债的回报,200%的回报率使得股票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接着在当年,又增发了5万股股票,每股股价升至1000里弗尔,却依然抢手。1719年10月,公司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税事务,密西西比公司的公众信心进一步增强,此时的股价已将涨到了3000里弗尔。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密西西比公司股价走势】

罗趁势在1719年9月到10月的一个月内连续增发了30万股股票,股价连连高涨,最终在1720年初被炒到了可怕的18000里弗尔一股。

从1719年五月的500里弗尔到1720年的18000里弗尔,短短的半年多暴涨了300倍之多。空前的投机加大了对货币的需求,每次密西西比公司发行股票,皇家银行就加印货币,巅峰时超发了多达26亿里弗尔的货币,而密西西比公司的估值也在最高时达到了48亿里弗尔,换算到今天竟有6.5万亿之多。

1720年初,法国的孔蒂亲王再次求购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不成,愤怒的亲王立刻抛售股票,并且用纸币兑换了巨额的金银。而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效仿,金银越来越难以兑换,同时因为过量超发货币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讽刺漫画】

股价的大跌一发不可收拾,民众纷纷抛售股票,密西西比公司股价在1920年9月跌到了2000里弗尔,虽然约翰·罗做了最后的挣扎,却最终在1721年,股价跌到了1717年发行时的价格,实质上已经一文不值。

密西西比公司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真正的经营业绩,更多的是罗对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地区前景的虚假宣传,以及公司股票和货币发行、财政的密切关系而得到背书,至此这场“密西西比泡沫”宣告破裂。


┃◆ ◆ ◆英国南海公司◆ ◆ ◆

英国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于1711年欧洲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创立,是一家专营英国在南美洲地区贸易的的特许公司。最高估值今4.3万亿美元。

英国南海公司同法国密西西比公司一样,是泡沫经济的产物,而这场经济泡沫事件被称为“南海泡沫”,同之前讲到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三大经济泡沫”。而“经济泡沫”一词便是在南海泡沫事件中诞生。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南海公司股价】

南海公司的建立也是因为政府的债务危机,因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政府欠下了大笔的国债。于是在时任财务大臣、牛津伯爵罗伯特·哈利的倡议下,南海公司于1711年建立,从政府获得了英国对南美洲及太平洋群岛地区的贸易垄断权,而政府则以期从中获得利润偿还债务。

南海公司的董事会由牛津伯爵及一些富有的大商人组成,英国政府以购买1000万镑国债为条件邀请他们入股,并承诺每年6%利率和8000英镑现金的回报。甚至在1718年邀请英王乔治一世加入董事局做总裁。

有了政府和大商人的背书,以及对于公司在南美和太平洋诸岛贸易的前景,民众对于南海公司的信心非常的高。从1720年年初原本只值128英镑的股票,到3月上升至330镑。4月,又以每股300镑售出225万股股票。而到了7月最高上试到每股1,000英镑的价位。这时公司仍然售出了500万股股票。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南海公司股价走势】

虽然是一家公司,但南海公司的贸易业绩平平甚至糟糕,而本质上它更是一家融资机构,1711年建立的公司,直到1717年才有商船首航。同时,由于和西班牙的协定,南海公司一年只能派三只船前往南美贸易,而贸易甚至在1718年英、西交恶而中断。

但南海公司依然向大众宣传公司美好的前景,民众也对它充满信心,甚至半数持有英国国债的普通公民都成了南海公司的股东。甚至到了“政治家忘记政治、律师放弃打官司、医生丢弃病人、店主关闭铺子、牧师离开圣坛,就连贵妇也放下了高傲和虚荣”的地步。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购买股票破产的民众】

由于南海公司带来的投机狂热,市场上出现了数百家“浑水摸鱼”的投机公司,吸纳了高达3亿英镑的资金。而直到1720年,英国国会通过法令,取缔了大量“泡沫公司”,民众开始觉醒,大量抛售南海公司股票。7月才冲上高位的股价随即下跌,9月就跌到了540镑,而到了12月最终暴跌到了124镑。大量民众血本无归,甚至包括很多上流人士。

富可敌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公司制度的最大辉煌

【牛顿】

在南海事件中,物理学家、时任英国皇家铸币厂监管的牛顿也被卷入了“南海泡沫”漩涡。在早期的上涨阶段,他及时买掉股票获利5000英镑。但后来他又在高点重新买入了大量股票,最终亏损了20000英镑之巨。连牛顿爵士都感叹,“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