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敌国,不祥!——《掌上明史》之5

富可敌国,不祥!

——《掌上明史》之5

黄波

富可敌国,不祥!——《掌上明史》之5

洪武初,嘉定万二富甲一郡,尝有人自京师回,乃询其见闻,其人曰:皇帝近日有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万二叹曰:对我辈而言,此乃不祥之兆啊。即以财产付仆人,买巨船载妻儿浮湖而去。不到两年,江南大族渐次籍没,万氏一家独获令终。

元璋陷苏州不久,即下令迁徙苏州富民至老家临濠(今安徽凤阳),并规定“私归者有重罪”,连回乡祭祖扫墓都不允许。这种抑制富人的方略仍然来源于传统政治文化,秦始皇、汉高祖均曾迁富民于都城和其他地区。帝王们的思想高度一致,富夺其基,人夺其势,连根拔掉之后,将其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土壤中,就会使可能的异己失去经济和社会支柱。

攻陷“江南”带给元璋的,不仅有胜利者的喜悦。洪武初年,一次微服私访让元璋大发感慨:“张士诚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我为天子,此邦(吴地)呼为老头儿。”吴地的奢华让他惊讶,吴地的民风更让他厌恶。

元璋强迫苏州人移民,对江南科以重赋,又罗织巨案。洪武年间,“浙东西巨室故家,多以罪倾其宗”。这些都是从根本上拔除文化江南的要着。

元璋在位31年,苏州知府换了30次,30人中,遭到“左谪”、“坐事去”、“被逮”、“坐赃黥面”、“坐法死”等惩罚者达14人。晚年元璋犹诏曰:江浙、松江(今上海)、江西人不得在户部做官。个中原因正如明末人谢在杭所分析,户部管理天下钱粮,而江浙赋税为最,元璋唯恐江南人士进入户部后给他玩猫腻也。

明史学者陈梧桐认为朱元璋“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只限于那些违法乱禁的豪强势族,对于那些遵守法纪的地主则是采取保护和依靠的政策”。惜其皇皇大著仅举出了一个富人历洪武之世,“每戒家人闭门,勿预外事”,因而“独能保全无事”的例子。且不说例证太少,相反的例证又太多,就是在这一个“独”例中,一个守法百姓居然要靠“每戒家人闭门”才能平安无事,这究竟证明元璋打击面有限还是相反?

为躲避打击,富人们或被迫献巨资于皇室,或主动将财产充作军需,或散财以图自保。可是万全之计是没有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捐资助修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朱元璋大怒:匹夫欲犒劳天子之军,居心何在?这是乱民,应该杀掉!好歹经马皇后劝解,将万三流放了事。

沈万三故事流传甚广,官修《明史》也引用过,明史学家顾诚则为元璋洗冤,考证认定沈万三”在明朝建立以前即已去世”,引出学界一番争论。其实何必呆看?“沈万三”,符号而已。即使一个叫沈万三的富人的确在元末就已经去世了,但明初居然会有那么多沈万三故事在不同的记载中流传,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有没有沈万三这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许多沈万三一类的人遭到了国家政权的整肃。在沈万三故事的流布中,人们婉曲地表达着他们的情绪。

《明史》记载,马皇后劝谏朱元璋不要杀沈万三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马皇后的意思是说,一个财主富可敌国,他已经是不祥之人,老天都要降祸于他,又何劳陛下您去杀他呢?这段话值得反复玩味。作为枕边人,马皇后对元璋的心思如同洞见,“富可敌国,不祥!”更堪称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句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