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機構的“委屈”,區塊鏈能否吹散信任陰霾?

慈善機構的“委屈”,區塊鏈能否吹散信任陰霾?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慈善机构的“委屈”,区块链能否吹散信任阴霾?

來源 | 複雜美研發團隊責編 | Carol

出品 | 區塊鏈大本營(ID:blockchain_camp)抗疫工作進入到焦灼的攻堅期,但因為物資調配等問題處理不到,部分慈善機構被推至風口浪尖。

慈善机构的“委屈”,区块链能否吹散信任阴霾?

對比產生的質疑,歸根結底是兩個問題:

一是效率:為什麼後方乃至各界支援了那麼多錢和物,最艱苦的前線仍出現“子彈打光”的情況?

二是公平:為什麼“主力戰疫部隊”供不上的時候,“非戰鬥部隊”卻獲得了更多的物資(網友指這家仁愛醫院並不收治發熱病人,媒體今天詢問該院的時候也得到如此答覆)?

一直以來,“戰時捐贈”都是敏感問題。

前線不怕流血,但怕血白流;後方不怕付出,但怕我們的付出被浪費、被辜負。捐贈的物品和國家下撥的物品,最要緊的是流向需要之處。

因此在這個全國矚目的戰場,任何一方如果有處置不當,都有可能被捲入輿情風暴,遭到輿論單方面的拷問,而如果回應不當導致輿論進一步發酵,很有可能要殃及到整個行業。

當然,湖北紅會也自覺“委屈”。據報道,武漢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陳耘表示,武漢市紅會只有10個人,湖北省紅會有20多個人,加上統計局調撥的30個人,鉅額捐款和海量物資,就由這60多號人負責接收、清點、查驗、登記,還得及時信息公開。

“經常網上有人罵我們,挺委屈的。”

這裡沒有任何洗白的意思,看到後續的許多報道,筆者也對部分慈善機構的處置能力感到憤慨。但冷靜想想,個例或許並不能代表全部,國內很多慈善機構其實做的很好,但一條臭魚會壞了一鍋湯,那些兢兢業業的慈善機構遭到誤傷,他們才應該大呼“委屈”。

比如最近,杭州的紅十字會突然走紅。因為在它的官網上,每天都會公開所有捐贈款物收支明細,且精確到分。

慈善机构的“委屈”,区块链能否吹散信任阴霾?

哪怕是隻有1元錢的捐贈,也會在官網上被公示,支出也有跡可循。

慈善机构的“委屈”,区块链能否吹散信任阴霾?

事實上,在這背後,有著更加體系化信息建構。

在2016年,杭州便已經搭建了全覆蓋的信息管理系統,開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隨著時代發展與技術革新,現在大部分的操作都不用「跑一次」,在APP上就能完成。

杭州紅十字會信息的公開透明,僅僅這項偉大工程的其中之一。點滴積累,才有今天從容。

那麼,這次疫情中慈善組織的“委屈”,是否也可以用科技手段解決呢?

回顧此次輿論關注焦點,還是在於部分慈善機構未能及時透明公開的公示善款物資的使用情況,以及公示信息出現紕漏,後又重新修改引發質疑。而這個痛點,恰好對應了近年來熱度頗高的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佈式的數據儲存系統,具有鏈上數據透明公開,不可篡改的技術特性。

去年10月24日,中央指出,要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產業細分的契機,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

針對此次疫情中,公眾質疑的慈善機構不公開透明的情況,

區塊鏈可以通過進行善款物資捐贈數據及使用信息上鍊,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性,這有助於公眾對慈善行業重回信任,發揮其特殊時期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過年期間,我們持續觀察區塊鏈行業的案例針對疫情的動作,令人欣慰的是,大量區塊鏈企業快速響應,第一時間向疫區送去援助,比如:

火幣集團旗下火幣公益捐助1000萬元人民幣用於全球醫療物資採購;螞蟻金服為全國醫護人員設計保障金;杭州趣鏈科技向武漢捐贈10萬隻N95醫用口罩,併發起員工募捐;杭州複雜美捐贈10萬元併發起建立33區塊鏈慈善平臺,登記社會捐贈、醫護志願者信息並上鏈;歐科集團捐贈十萬套醫用物資;度小滿金融捐贈1000萬加入百度疫情攻堅專項基金;數字資產研究院募資21萬套N95型口罩、1000套防護服;嘉楠科技計劃捐出不少於200萬的現金及物資......此外,還有很多行業企業進行了愛心依據,這裡就不一一羅列。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疫情之下行業對於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思考,因為這很可能催生出區塊鏈技術新的重要應用場景。

最早的案例是1月25日(正月初一),杭州複雜美科技發起的33區塊鏈慈善平臺。截稿時,該平臺目前已經開發完成並落地,並累計登記存證信息273條,囊括企業、名人及社會各界愛心認識的慈善捐贈信息,及醫護志願者的醫療志願信息等。

據33慈善平臺介紹,搭建平臺的初衷,是為了讓企業或個人,通過區塊鏈來證明自己的捐贈行為,讓慈善行為在陽光下公開透明的開展,重塑社會信任體系。

慈善机构的“委屈”,区块链能否吹散信任阴霾?

在平臺中,各需求方以自己名義在鏈上發佈需求,相比原本打電話確認需求方的身份地址等,區塊鏈上,醫院可通過身份認證機構申請CA證書獲得簽名,讓大家清晰瞭解院方的確切需求,避免錯捐,同時CA證書也可匹配各供給方、物流方,讓整個捐贈流程公開透明,如:

醫院需求方發佈口罩防護服的標準和數量,並用token簽名後示意。如武漢A醫院N95型20萬個口罩採購需求發佈token,武漢B醫院N95型10萬個口罩採購需求發佈token;

經過認證的N95口罩供給方,按每天的實際產能發佈供給token的數量,如30萬個,並標價;

如果標準、價格、數量皆符合,A醫院將自動分配到20萬個N95口罩、B醫院分配到10萬個N95口罩;

物流方面,各物流企業可以匹配分擔物流任務,核算出運費;

捐助方根據以上匹配的訂單和運費將資金支付給供給方和物流方;

物流方到供給方進行提貨,發送到醫院需求方;

A或B醫院收到的每批貨都在區塊鏈上確認;

A或B醫院每天消耗的口罩數據上鍊;患者使用的可由患者或家屬來確認後上鏈。

通過以上的流程,解決了原來的多個痛點:

各方身份實現確認,有多次歷史數據可驗證;

物資標準化並自由匹配,價格可控,資源配置更合理;

資金方最後支付完成訂單,對各方實現有效監督;

物流及使用過程公開透明,後期經資方授權可轉分配或轉捐贈。

不過,目前33慈善平臺僅能做到用戶自主或根據權威公告來源登記捐贈方、志願者數據,但不可否認,這是區塊鏈技術很好的落地嘗試,也是區塊鏈在慈善透明邁出的第一步。

同時,2月1日,中軟協區塊鏈分會發起“區塊鏈+公益慈善”技術創新行動倡議,組建課題項目組,鼓勵企業進行相關研究;2月2日,南京審計大學上線疫情防控區塊鏈系統,採集全校教職工及學生的疫情防控相關信息,以提高統計效率和準確性等。

目前區塊鏈各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技術在疫情防控、社會資源協調等方面實施的可能性,相關落地的案例也會逐漸增加,區塊鏈技術也將逐漸發揮作用。

最終還是那個共同的心願:願疫情早日散去,願醫護工作者平安;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慈善机构的“委屈”,区块链能否吹散信任阴霾?

杭州複雜美chain33底層架構研發團隊,於2013 年啟動區塊鏈、智能合約的研發與創新,為海航海平線、美的金融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上線區塊鏈項目,並落地平行鏈項目,落地了近50條應用行業公鏈。團隊2014 年10月申請第一個區塊鏈發明專利:錢包找回功能,並在2017 年 12 月獲得授權,目前已公開區塊鏈技術發明專利233項,8項已經獲得授權,位列全球前五,阿里巴巴與騰訊科技全球排名分列第一和第二。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