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为疫情防控注入硬核力量

2211套应急广播设备,每套设备自带1个至6个喇叭;每天定时播放防疫防控、联防联控的相关知识和政策,随机播送群众创作的防疫文艺节目;讲政策、播新闻的同时,还不忘为乡邻送真情……

今年春节,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特殊日子里,响彻秦东的大喇叭成为渭南市抗击疫情一线队伍中,最“硬核”的代表。

“返乡人员请主动到村、社区备案,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返乡人员请主动居家隔离14天……”

“不要走亲访友,不要与外人接触……”

1月23日9时30分,华阴市融媒体中心第一个按下了应急广播的开启键。当华阴市太华街道办西关村20个应急大喇叭同时响起的时候,驻村第一书记袁增泉如释重负。

“刚开始,村民根本不了解疫情,个个都抱有侥幸心理,扎堆的、串门的、准备酒席待客的大有人在。喇叭反复地播、不停地放,村民很快就知道该怎么做了。”2月3日,袁增泉信心十足地说:“干部、群众只要按照广播里讲的去做,听指挥,我们就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应急广播迅速、便捷、高效,能为全市迅速建立上下联通、快速响应、全面高效、覆盖无死角的信息传输渠道。” 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告诉记者。为了尽早击溃病毒,战胜疫情,连日来,渭南市各县(市、区)都确定了固定的时间点,每天准时循环播放重要通知、公告和防控知识,为全市群众及时提供相关资讯。

渭南大喇叭之所以“硬核”,在于平台建设“硬”、技术支持“硬”,也在于其广播内容“软”“硬”结合、灵活生动。

“……抗击疫情,啊!人人有责,啊!今年过年不聚会,大家平安最宝贵,肺炎病毒不认人……”1月28日中午,华阴老腔艺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喜民和孙子,为抗击疫情创作了一段老腔。仅一天,抖音作品就收获了“15万+”的点击量。

很快,华阴市的大喇叭就播送了这段音频,宣传、聚气的效果立竿见影。

利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助力战“疫”,在渭南并不稀奇。这不,2月4日,临渭区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由“那氏爷孙”创作的对口快板《武汉加油》,已在应急广播系统播放,为群众抗击疫情增强信心。

现在,在大喇叭的“硬核”作用下,渭南群众已纷纷自愿隔离在家,足不出户。

隔离病毒,并没有隔离关爱。

最近,除了应急广播之外,全市各镇、村以及社区等主动开启了流动喇叭,在走街串巷宣传防疫政策、科学知识的同时,党员干部还主动为群众采购蔬菜、日用品等急需物资。

2月4日12时,播完当天的节目后,临渭区西电社区副主任田甜手持小喇叭,一如往常地为居民们送去了一段贴心的提示:“听完广播之后,各位居民有啥需求,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社区,我们会及时满足大家,请大家自觉做好防护……”

而同一时刻,在蒲城县荆姚镇的各个乡村,村党支部书记、值班干部也在提醒村民随时告知需求,他们的贴心提示通过小喇叭,传向每位村民的心窝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