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為疫情防控注入硬核力量

2211套應急廣播設備,每套設備自帶1個至6個喇叭;每天定時播放防疫防控、聯防聯控的相關知識和政策,隨機播送群眾創作的防疫文藝節目;講政策、播新聞的同時,還不忘為鄉鄰送真情……

今年春節,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特殊日子裡,響徹秦東的大喇叭成為渭南市抗擊疫情一線隊伍中,最“硬核”的代表。

“返鄉人員請主動到村、社區備案,協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返鄉人員請主動居家隔離14天……”

“不要走親訪友,不要與外人接觸……”

1月23日9時30分,華陰市融媒體中心第一個按下了應急廣播的開啟鍵。當華陰市太華街道辦西關村20個應急大喇叭同時響起的時候,駐村第一書記袁增泉如釋重負。

“剛開始,村民根本不瞭解疫情,個個都抱有僥倖心理,扎堆的、串門的、準備酒席待客的大有人在。喇叭反覆地播、不停地放,村民很快就知道該怎麼做了。”2月3日,袁增泉信心十足地說:“幹部、群眾只要按照廣播裡講的去做,聽指揮,我們就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應急廣播迅速、便捷、高效,能為全市迅速建立上下聯通、快速響應、全面高效、覆蓋無死角的信息傳輸渠道。” 渭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祖亮告訴記者。為了儘早擊潰病毒,戰勝疫情,連日來,渭南市各縣(市、區)都確定了固定的時間點,每天準時循環播放重要通知、公告和防控知識,為全市群眾及時提供相關資訊。

渭南大喇叭之所以“硬核”,在於平臺建設“硬”、技術支持“硬”,也在於其廣播內容“軟”“硬”結合、靈活生動。

“……抗擊疫情,啊!人人有責,啊!今年過年不聚會,大家平安最寶貴,肺炎病毒不認人……”1月28日中午,華陰老腔藝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喜民和孫子,為抗擊疫情創作了一段老腔。僅一天,抖音作品就收穫了“15萬+”的點擊量。

很快,華陰市的大喇叭就播送了這段音頻,宣傳、聚氣的效果立竿見影。

利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藝術形式助力戰“疫”,在渭南並不稀奇。這不,2月4日,臨渭區融媒體中心製作的由“那氏爺孫”創作的對口快板《武漢加油》,已在應急廣播系統播放,為群眾抗擊疫情增強信心。

現在,在大喇叭的“硬核”作用下,渭南群眾已紛紛自願隔離在家,足不出戶。

隔離病毒,並沒有隔離關愛。

最近,除了應急廣播之外,全市各鎮、村以及社區等主動開啟了流動喇叭,在走街串巷宣傳防疫政策、科學知識的同時,黨員幹部還主動為群眾採購蔬菜、日用品等急需物資。

2月4日12時,播完當天的節目後,臨渭區西電社區副主任田甜手持小喇叭,一如往常地為居民們送去了一段貼心的提示:“聽完廣播之後,各位居民有啥需求,可以通過電話聯繫社區,我們會及時滿足大家,請大家自覺做好防護……”

而同一時刻,在蒲城縣荊姚鎮的各個鄉村,村黨支部書記、值班幹部也在提醒村民隨時告知需求,他們的貼心提示通過小喇叭,傳向每位村民的心窩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