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

吴晓普


这三类“小”企业是根据不同的视角和有关的指标进行划分的。

一、税收视角

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型微利企业是从税务的角度划分的。

(一)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以增值税的角度,根据年度销售收入这个指标进行划分的,与之对应的是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角度下,根据企业的年度销售收入这个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

企业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50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超过为一般纳税人。

当然,如果不超过500万元,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核算增值税额,也可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以下(如果包括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收入,该收入是不免征增值税的)免征增值税,而一般纳税人不可以。

另外,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还有两大不同:

1、进项税额能否抵扣

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而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

2、税率或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增值税时用适用征收率(3%或5%)计算,而一般纳税计算增值税时用适用的税率(13%、9%、6%、0)计算。

(二)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是以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根据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资产规模和从业人数这3个指标进行划分的,与之对应的是非小型、非微利企业。3个指标具体如下:

1、 资产规模不超5000万;

2、从业人数不超300人;

3、应纳税所得额不超300万。

同时符合上述3个指标的为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不符合这3个指标的为非小型微利企业,不享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关优惠政策如下:

1、利润总额<=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5%;

2、100万

二、统计视角

小微企业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合称,是从宏观经济和统计的角度,根据行业和企业的营业收入、资产规模、从业人数进行划分,与之对应的还有中型、大型等。具体划分见下图:

统计上这个划分,应用上比上述税收视角的划分更广泛些。

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企业属于哪个范围,能享受到什么税收优惠,作为企业来说很有必要搞清楚。


东岭财经


对于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这三个概念,不只是社会公众分辨不清,一些企业财务人员也不是很清楚,经常会有人把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混为一谈。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下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如何区分。

一、小微企业

(一)什么是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最初并不是税法中的概念,而是来源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2011年6月,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由于《划型标准》是分行业划分的,不同行业的标准并不一致。

我们随便看两个行业的划型标准:

1.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小微企业关注重点: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

(二)小微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

1.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

按季纳税申报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际经营期不足一个季度的,以实际经营月份计算当期可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销售额度。

其他个人采取预收款形式出租不动产,取得的预收租金收入,可在预收款对应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分摊后的月租金收入不超过3万元的,可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

2.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这个政策2018年是否延续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财税〔2014〕122号)

二、小型微利企业

(一)什么是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指的是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小型微利企业关注重点:年应纳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

(二)小型微利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

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7〕43号)

三、小规模纳税人

其实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大家容易混淆,小规模纳税人就比较清楚了。小规模纳税人是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增值税纳税人划分出的一种类型。

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是: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生产性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含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的;从事销售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的;提供营改增试点应税服务的纳税人,应税服务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含)的。

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如果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可以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关注重点: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应税销售额。

综上,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三者并不是相同的,大家一定要掌握好各自的标准,才能充分享受税收优惠的红利。



文|税关小漠


遠行


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都含”小“字,不要傻傻分不清楚,他们涉及的对象和所享受的税收优惠都不同。

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一般是在企业新设时就申请成立的,但在2019年12月31是日之前,符合条件的一般纳税人可以转换为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可抵扣,税率13%,9%,6%等)

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征收率3%)

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有:

1,月销售额<=10万元(或季度销售额<=30万),免征增值税。

2,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是个习惯性的叫法,是和”大中企业“相对来讲的,是根据企业从业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可理解为其中的小型和微型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是指符合税法规定的特定企业,不仅要”小型,“还要”微利“。

国家税务总局在2019年1月18日发布的公告中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性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从业人数<=300人、资产总额<=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都是年度平均数)

经过几次政策变化,小型微利企业标准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今年标准提高后,95%的企业都是企业所得税上的“小型微利企业”。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简要而言

利润总额<=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5%

100万

利润总额>300万元,不是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企业所得税减少,净利润就增加,不要为了增加几百元的利润总额,多交几十万元的企业所得税。有优惠政策就要好好享受,不要剑走偏锋,偷税漏税,得不偿失!


不怕小猫


一、简要总结

小型微利企业: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符合一定条件的,属于企业所得税范畴的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小规模纳税人:主要用于“增值税”,增值纳税人一般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一定销售额标准以下(目前为年500万元),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符合一定条件的,还可以享受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

小微企业:一般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框架下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合称,主要划分标准为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金融机构如银行,所称的“小微企业”,一般指的是这种。


二、政策及优惠

1、小型微利企业

(1)享受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文件为《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根据该文件,小型微利企业需同时符合四个条件:

  •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2)税收优惠

(3)举例说明

2019年某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300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00*5%+200*10%=25万元。

但如果应纳税所得额为301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01*25%=75.25万元。

可见,应纳税所得多了1万元,不属于小型微利企业,按照一般税率25%计算后,应缴税额比小型微利企业多了几倍。

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500万元以下)

(1)享受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文件为《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根据该文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有以下税收优惠:

  • 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 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已依法享受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其他优惠政策的,可叠加享受以上第二项优惠政策。

3、小微企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框架下的“小微企业”,即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与企业所得税范畴内的“小型微利企业”划分标准略有不同。行业不同,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标准也不同,以工业为例:

2、优惠政策(主要)

(1)县级以上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2)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环境;

(3)改善创业环境,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小微企业设立成本;

(4)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引进创新人才等。


李智敏注册会计师


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看上去好像差不多,但是实际上还是差别挺大的。下面做下解释:

1、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一般是习惯性的叫法,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根据工信部2011年6月份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因此小微企业的话可以参照小型和微型两只类型进行界定。比如农林牧副渔业,营业收入在50万到500万之间的,划分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在50万以下的就称为微型企业。其余行业也可以根据上述规定进行划分。

2、小型微利企业。一般是指自我雇佣、个体经营的小企业。这类企业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上,根据根据2018年7月11日发布的《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8]77号)的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3、小规模纳税人。这个就比价好理解了,这个也是我们经常会见到的叫法。因为在我国纳税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纳税人,另一种就是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小规模的认定标准如下: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全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2.对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4.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一般是3%,


小毛哥财经


1、含义上的区别

小规模纳税人,是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统称。

2、划定标准的区别

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全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上述规定以外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为小型微利企业。3、法律依据上的区别

小规模纳税人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以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小微企业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示,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财税小灵通


一、小型微利企业:

想要分清楚,就要有标准,如果以税种为标准,那么小微企业就是小型微利企业,他们所针对的税种是企业所得税:

、定义:

有3个条件,而且这3个条件同时达到才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1、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

2、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3、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

对于人数的限制通常都是税改政策不会忽视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有些企业用过多的人员费用去抵减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而作为代账行业,大量的人员工资情况下,仍在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勾选小型微利企业选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要引起高度注意。

、税率的选择:

1、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应纳税所得额的25%,税率是20%;

2、应纳税所得超过100万的部分,应纳税所得额的50%,税率是20%。

举个例子来说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150万,100万按第1档,剩余50万按第2档,所以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1,000,000 * 25% * 20% + 500,000 * 50% * 20% = 100,000)。

、确定时间:

在什么时候确定小型微利企业呢?因为小型微利企业与企业所得税相关,而所得税的的缴纳方式是按照季度进行预缴的,所以在每个季度,都要对企业进行考量,符合就适用,不符合就全额缴纳。而具体操作,就是先季度平均,到下季度时再季间平均,而后与评判标准进行核对。

、核定方式的企业:

在过往的年份当中,小型微利企业只适用查账征收,从今年开始,核定方式征收的企业也同样适用。

二、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则针对的是增值税而言,月不超过10万,季不超过30万不用缴纳增值税,但这部分税收优惠要计入营业外收入,所以说虽然享受了增值税优惠政策,但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没有减少。

谢谢你的关注 @困困账坊


困困账坊


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是很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企业属于哪个范围,能享受到什么税收优惠,因此,有必要搞清楚。

这几个概念可以按照谁提出的,用于什么范围来区分。

1. 小微企业

如图,这是由统计局等一系列机构提出的。统计局比较关心的是规模,因此,是按照多少人、收入资产等状况把企业分类的,其中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一般就叫做小微企业。有时候可能还会听到一个版本,那是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比这个概念范围更广些。

2. 小型微利企业

如图,这个是所得税中的概念。所得税比较关心的就是“利”。所以在其限定范围中一定会有利润的限制。因此,记住三个标准,就是小型微利企业。

(1) 资产规模不超5000万;(2)从业人数不超300人;(3)应纳税所得额不超300万。

记住这三条很重要,因为直接可以把企业的所得税率从25%降低到5%-10%, 这是小型微利企业的重大利好。

3. 小规模纳税人

如图,这是增值税中的概念。因为增值税是跟销售额有关的,所以比较关心开票“规模”。要想保持小规模,那就要控制好开票。同时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以下也是免征增值税的。但这个量可能并不好控制。一旦申请开专票给下家去抵扣,这个增值税也是不免的。

有时候把这三个概念放在一起说,是因为有他们有一部分是重合的。但具体到不同优惠政策的时候,就要注意区分。

我是财会小童,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财会小童


中文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新鲜词汇。这一特点,可是害苦了广大财税人!今天,我们来掰一掰“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都是啥玩意。

小微企业

这是一个习惯性的叫法,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界定,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是和“大中企业”相对来讲的。

如果要找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11年6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该文件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总和,小型加微型,简称小微。

小型微利企业

这是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来讲的,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

目前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如下: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以下,从业人数300人以下,资产总额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小规模纳税人

这是从增值税管理的角度定义的。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所称会计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目前,小规模纳税人最新的年销售额标准是500万元。

对某一个具体企业来说,你到底是不是“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请密切关注有关标准是否调整。毕竟,针对这些“小”字辈的企业,国家还是有不少税收优惠的。千万别忘了!享受税收优惠,不仅给自己省钱,也是给税务机关减少麻烦,因为,如果你是应享未享的对象,税务干部翻山越岭也得把你找出来,非让享受不可!


沉默的砖家


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专业的财税人员或会计人员来说相对简单一些,而对非专业的社会大众来说总是困惑其三者究竟有什么区别?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刘宝柱在通过在线访谈为网友解答时回答了所谓“小微企业”的疑问。

他说“小微企业”是一个习惯性的叫法,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界定,目前所说的“小微企业”是和“大中企业”相对来讲的。如果要找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11年6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的出处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经过几次政策变化,小型微利企业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现行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是增值税方面使用的一个概念。它包括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单位、个体工商和其他个人。

总体来说,大家日常所说的小微企业和大众媒体报道中所说的小微企业一般都是指规模和盈利能力较小的企业,它包括的范围相对宽泛一些。不必纠结其是指小型微利企业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但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方面一般都要指明小型微利企业。在增值税征收方面都要区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毕竟其适用政策是不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