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迎佛骨舍利誰死?揭祕唐代宮廷多次迎佛骨原因

佛骨,又稱舍利。是佛教鼻祖釋伽牟尼(古印度加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涅槃後留下的遺骨,中國法門寺的一指骨。唐朝時,法門寺因寺內塔下座藏舍利佛骨而定為皇家寺院和內道場,併成為當時的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在整個唐代歷史中,共發生了七次大規模的迎奉佛骨活動,佛教此時在中國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並由唐初道一儒二佛三局面躍升為第一位。

唐皇室祖籍隴西成紀,西魏時賜姓大野氏,隋文帝時,複姓李。南北朝時,中原少數民族統治已久,人心思漢,唐朝建立後,李氏王朝為標榜自己是正宗漢人,自認是老子李耳後裔,並推崇道教。唐太宗時,曾頒佈《令道土在僧前詔》,從而在制度上確立了唐初“道前佛後”的局面。但是,唐初時對外來的佛教文化也是採用比較開明的政策,在提倡道教的基礎上,並不排斥和壓制佛教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表現在唐太宗在唐代第一次開啟法門寺塔基,供奉佛內舍利。


誰迎佛骨舍利誰死?揭秘唐代宮廷多次迎佛骨原因

據記載:“貞觀五年,岐州刺史張亮素有信向。來寺禮拜……古老傳雲此塔一閉,經三十年一示人,令生善。亮聞之,以貞觀年請開,剖出舍利示人。”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在當地進行了供奉,而未迎送到長安。

第二次迎奉佛骨發生在高宗時期。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僧人智琮、慧辯等入宮談及法門寺舍利之事,高宗曰:“能得舍利,深是善因。”於是命智慧辯與王長信到法門寺迎奉佛骨至京城長安進行供奉。高宗送絹三千匹造阿育王像等進行供食。顯慶五年三月、又敕請舍利迎往東都洛陽,武則天舍所寢衣賬直一千餘匹,並結合中國傳統的埋葬制度,為舍利造金棺銀槨。數有九重,極為富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將舍利送還法門寺。這次迎奉佛骨。經歷四個年頭,規模宏大。實際上,在這次迎奉活動中,武則天已經左右了朝政,是武后稱帝前弘佛政策的前奏曲。


誰迎佛骨舍利誰死?揭秘唐代宮廷多次迎佛骨原因

武則天是中國第一、也是惟一的一個女皇,她的當政,顯然與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禮制和宗法制相悖。武則天為宣揚統治的合法性,從佛教上找理論基礎。因為佛教主張眾生平等,男女都有佛性,皆可成佛。因此,在武則天統治期,出現了第一個崇佛高潮。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頒發《釋教在道之上制》,令釋教在道教之上,僧尼處道士之前,改變了唐初的制度,確立佛教第一的地位。


誰迎佛骨舍利誰死?揭秘唐代宮廷多次迎佛骨原因

長安四年(公元704年),武則天命風閣侍郎崔文書和法藏、綱律師等到法門寺奉迎佛骨舍利,當年,武則天駕崩。中宗二年二月十一日,為寺塔題名“大聖真身寶塔”。二月二十五日,派法藏等造白石靈帳鋪,與舍利同歸法門寺。中宗、韋后等還以發代身,供奉舍利。這次迎奉經歷武周、中宗兩朝,前後跨越五年,是唐代歷次迎奉佛骨時間最長的一次。

唐肅宗時,進行了第四次迎奉佛骨活動。據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所立的《寶塔倍並序》碑記載:“我肅字文明大聖大宣孝皇帝鑽承丕緒,恢復盛業,德包有截,化忽無垠,以澤及四海為勳華……上元初(公元760年)五月十日,敕僧法澄、中使宋合禮、府尹崔光遠啟發(舍利)迎赴內道場。聖躬臨筵,晝夜苦行,從正性之路,入甚之門。以其年七月一日展如初詔賜瑟瑟像一鋪,事金銀之具…爪發玉簡及瑟瑟數珠一索,金架裟副,沉檀等香三百兩以賻之。”


誰迎佛骨舍利誰死?揭秘唐代宮廷多次迎佛骨原因

唐德宗貞元六年正月,進行了第五次迎佛骨。唐肅宗與德宗統治時期,由於國家安史之亂剛平定,動盪不安,財政困難,因此規模較之前減小了許多。

第六次迎奉佛骨發生在憲宗時期。這次迎奉舍利因韓愈的反對而廣為人知。這次迎奉舍利,不論從規模上,還是人們崇佛的心態上,較以前都有回升。


誰迎佛骨舍利誰死?揭秘唐代宮廷多次迎佛骨原因

唐代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迎奉佛骨活動,發生在懿宗時期。鹹通十四年春(公元873年)懿宗遣敕使前往法門寺迎佛骨,文武大臣不少人提出勸阻,比憲宗時期的勸諫還要厲害。懿宗說:“生得見之,死亦無恨。”於是不顧反對,廣造浮圖、寶帳、香與、幡、幢、蓋,前往迎接舍利。從京城到寺廟三百里間,都有禁軍、兵杖,十分奢靡。這年四月八日,佛骨迎入長安,懿宗到安福寺親自頂禮。皇帝如此,大臣、百姓惟恐落後,有的斷臂以供佛前,有的將香頭在頭頂上點燃,謂之“煉頂”。富者則廣造綵樓以水銀為池,金玉為樹。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狂熱的崇佛心理鹹通十四年七月,懿宗崩逝,十二月,僖宗將佛骨送還法門寺,關閉地宮,唐朝不久滅亡,法門寺也慢慢衰落下去。

一九八七年,在重建法門寺真身寶塔時,發現了湮埋地下一千餘年的唐代地宮,四枚佛骨舍利再現於世,並隨之出土了唐懿宗、僖宗供奉的金銀器、琉璃器、秘瓷、絲織品、珠寶玉器、漆木器等二千餘件及武后繡裙等物,法門寺又一次轟動了全國,震驚了世界。


誰迎佛骨舍利誰死?揭秘唐代宮廷多次迎佛骨原因

唐帝王迎佛骨的目的不過是求福延壽,保國平安,保民富裕,但結果又是樣呢?韓愈曾激烈反佛,認為梁武帝信佛,餓死臺城,事佛求富,反得其禍,以後帝王崇佛者多為短壽,因此,應將佛骨“應付有司,投之水火,永絕根本”。憲宗為此大大震怒,要將韓愈處死,後經裴度、崔群力諫,才免死貶為潮州刺史。但事實與韓愈所說多為相合。武則天長安四年年終迎佛骨,次年正月到洛陽,二月,武則天不得不讓位於李顯,復國號為唐。當年十一月武則死。中宗十分崇佛,武則天死後,繼續供奉佛骨,景龍四年,中宗以發代身,供奉佛骨,二月將武則天時所迎佛骨,送還法門寺,同年六月,韋后、安樂公主毒殺中宗。肅宗上元元年五月迎取佛骨,次年肅宗駕崩。憲宗迎佛骨韓愈力諫而不聽,當年誤吞金丹,死於非命。懿宗最後一次迎佛骨,鹹通十四年四月八日迎至長安,七月,懿宗晏駕。後不到三十年,唐朝滅亡。也許,這是佛的“恩澤”,將他們接應到西方的極樂世界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