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吗?

岭南人士叶生


哪时没物业费,没交通费没通信费用,水电暖也可忽略不计,吃饱穿暖就是好日子,上学不掏钱,没有补习班,没有压力。日子过的好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老郭49511946


我父母是77年恢复职务,回到政府机关上班。我兄弟四人,一个连一个上高中初中,加上奶奶,五人生活学习一切开销,全靠我父母工资及下乡补助。我记得,八十年代初,我爸工资76元,妈妈54元。当时,大米1毛3分9,三号的,节日有限量供应二号,1毛4分6,猪肉7角八分一斤凭票。县高中月饭菜票7元2角,学杂费书费应该是每学期二十多元。我大哥上了两年初中两年高中,17岁去了地区钢铁厂工作,粮食供应45斤,我和两个小弟早餐可以干掉2斤面条,个个饭量大。按照我家当年收入不算低,但日子并不好过,一周两晚食肉,平时油豆腐配菜。回忆过去,才能体会深刻今天富足生活,全依靠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


邓航剑


我79年参加工作,那年16岁,工作就是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那个时候我的工资26块钱,给家里二十,自己就六块钱零花钱,然后我下班打草卖给奶牛场,一天可以挣一块钱左右,生活什么都不缺,每周日可以去劝业场后面的人民饭店吃一顿,那个舒服啊,吃的那么香,真的解馋,现在一个月五千多感觉不到幸福了。


用户1003947070255


那时候我家不是工薪阶层,按道理不知内情没资格回答这问题。但我们村庄里有拿薪水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是我的伙伴,对他们的表层生活看得很清楚。这些家庭,一、孩子最少有三个,衣服穿得很整洁,几乎没见过补丁;二、吃的比没有工作家庭的孩子好,如我们吃粥都是炒酸菜送,而他们经常焖小条鱼送稀饭;三、他们家的孩子们有零食吃,并且有小皮球、小汽车、布娃娃等玩具;四、建新房比其他纯农户早。按当年的收入水平,一人工作顶多就50、60元每月,但从这里可推算出当年100元收入养活5个孩子不成问题,甚至可能还有节余。


雅名俗名都是名


四十年前收入100元是行政17级干部的月薪,我爸爸当时每月的月薪83.78元,母亲每年都有5个月出去干季工,每月月薪36.55元。每月发薪日先到邮电局给在老家乡下的爷爷家老爷家寄去药钱,适当的再寄一点生活费。我们家兄妹4人,在学校我们家生活条件算是比较好的家庭。


用户永保青春


40年前的工人,按照级别挣工资,二级工一天1.57元钱,三级工一天1.86元钱,四级工一天2.21元钱,五级工一天2.64元钱,六级工一天3.12元钱。每个月工资按25天半计算,就是六级工一个月也赚不到100元钱。

大多数的人比如教师,医生,公务员等等,一个月工资50元钱左右。我年轻的时候当木匠,做临时工挣六级工,一个月加上工具磨损费,一个月30天差不多工资不到100元钱。

后来转正为正式工人,工资定为二级工,我家里父母去世后,三个妹妹都没有出嫁,由我赚钱养家。当时我们两口子,有两个孩子,还有三个妹妹,一共是7口人,靠我一个人赚钱。

二级工工资一天1.57元钱,维持不了生活我辞职了。到建筑工程队正六级工资,白天去上班,晚上在家里做家具,老婆也去做临时工,那时候的生活就是这样。

下面的图,有我老婆的和三个妹妹,我们两口子,两个孩子小时候。





刘井隆


40年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那时我爸刚涨了工资,大概42元一个月,我妈生产队挣工分,每天7个工分,大概4角多分钱,要养活我们家五口(3兄弟),在当时的农村,我家的生活条件还算好的,大概每个月能吃上一次肉(好在当时的物价低,猪肉是7角1分一斤,大米是1角3分7一斤);过年时也许能做一件衣服。80年底我应征入伍,每月的津贴7元,每天的伙食费是6角5分,基本上保证每天能吃一点点肉。这就是40年前的真实生活写照。


高山富氧


40年前即1980年以前,毛主席的工资才300元,那时能拿100元工资的人不多,起码是厅级干部或是高级技术职工或是特殊工种补贴高的职工。爷爷是旧社会过来的长江航运职工,到70年代工资才70多元,在普通百姓中工资算高的,就靠这点钱养活了9个子女,还加上领养了1个女儿,加上爷爷本人及婆婆和太婆婆共13人,全养活了。


荣哥83212519


没有尊严和质量的生活,有什么羡慕怀念的。我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一代人,衣食住行样样都缺乏,不仅物质缺乏,精神文化生活也缺乏。生活用品实行定量供应配给制,八十年代末我都上大学了,还不能吃纯大米,还要搭配杂粮。这种生活有人愿意重新去过吗?


小鄢阿姨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夫婦俩工资收入都无百元,也是五口人,都捱过来,那时物质系贫乏些,结婚有四转一响就得了,记得有一年踏着自行车一家四口(我背上一个,车头有儿童櫈坐一个)從广州去佛山石湾游,现在会有吗?现在有些人未经历过困难,只识要最好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