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舰炮需要用海水冷却,但是二战之前的军舰却没有水冷管?

军史吐槽君


需不需要安装水冷系统一般是看舰炮的射速的,舰炮射速越高,其温度就越高,而为了保证射速和射击精度,就得靠水冷系统来冷却。



但是虽然系统一般用于非转管式火炮,受到供电系统的限制,任何舰炮的高速最多只能维持1到2分钟,因为供弹系统的备弹不会太多,像意大利的奥托127毫米舰炮供弹系统备弹只有有66发,射速可达45,发一分,打完这些之后只能人工装弹了。而且是采用内膛喷水辅助冷却,也就是在炮膛温度超过一定值之后,射击间隔使用水雾对炮膛内进行强制冷却。
博福斯40毫米高炮采用液冷和气冷两种方式冷却


口径越小射速越快,所以口径越小的火炮就必须安装冷却系统。像中国的PJ26型76毫米舰炮射速可以在60-120发内调节,但是备弹量也只有152发,像中国的1130近防炮虽然每分钟拥有高达1万发的射速,但是其备弹量也仅有1280发,所以一般都不会长时间点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主要是因为射速没有达到需要使用液冷降温的水平,普通的风冷足够解决散热问题。

二战及以前的自动火器很多采用了液冷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冶金和金属加工技术水平,另外也是因为高射速是提高命中的几乎唯一手段。水冷机关枪和机关炮大家看着很习惯,美军当年的M1917,以及海军的12.7毫米水冷高射机枪的火力持续性都相当不错。二战最优秀的小口径高炮40毫米博福斯的美国版,全部是克莱斯勒生产的水冷型号,早年的荷兰版到是有风冷方式的。相对于风冷,水冷循环要求外能源,这点让很多国家对此不太感冒。

但是神风这样的大规模空袭却迫使海军装备口径更大,可以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高射速中口径舰炮,这方面的代表是1945年设计,1957年才问世的70倍径Mk26,最大射速达到了变态的90~100发/分,而上一代76毫米50倍径舰炮的射速不超过每分钟20发,如此高的射速自然要使用液冷方式带走射击产生的热量。


强武堂


主要的就是现代舰挺吨位大都是几千吨,本质上是不可能装备数座大口径炮塔的,舰炮都是中小口径的东西,且只单装的一两座炮塔,既要防空,又要对海及对地故要求射速较高,加上现在都是高度自动化了,其实5吋及以下的舰炮跟个大型机枪差不多了,故实现了超高的射速,可这对炮管的冷却提出了新要求,有海水来冷却是经济的模式了,所以现在的许多舰炮在炮管下面都有根水管,发射时有机械装置来把海水抽进炮管外的夹套里来快速循环的降温(海水基本上是直接出入,不循环利用)但也有许多舰炮如美国和意大利的东西都还是用预冷空气的,所以就没那个管子了,但这要有一套专门的机构,还可兼顾了炮塔内的烟气拍出等项(俄式的是个单独的拍烟通道),但这会复杂且造价高,但效率会高于海水的,故射速也更高,所以俄罗斯的130舰炮采用了双管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投弹量……二战时期炮大相应的舰也大轻巡都上万吨,主要用于对海对地射速比现代的要低的多,再加上是多座联炮塔,就可以弥补射速上的不足了……


然父大昭


大口径现在也没有。你说的是舰上的小口径速射炮,这个过去就有水冷。不然身管几分钟就报废了,膛线会被磨光。曾经见过,伸进一条胳膊摸不到膛线,炮弹初速转速都不够,跟头把式的出膛哪里有精度准确度可言?


风吹6700


高射速下火炮需要冷却系统来进行炮身冷却,不然高射速火炮因高温而烧烛会溶掉报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