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推開窗

一壺茶

享受閱讀

拾起久違的陽光

滋養劃過一道道的生命線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神化者,出神入化之謂,是指書法技藝純熟高超,達到從心所欲、無所逾矩、爐火純青、造詣深湛的境界。這是書法審美範疇之一。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書法審美講究變化。世間萬物均在變化,日月星辰運行變化,寒暑晝夜代遷相繼,風雷雲雨聚散,山嶽河海流峙,此天地間之變化。而高士行吟長嘯,美人舞袖流盼,或喜或悲,或歌或泣,此人情之變化。書法從天地萬物間覓取意象,也貴乎變態無窮,變化莫測。“書亦必善於變化乃能盡萬有之妙象,奪造化之神工。”(丁文雋《書法精論》)孫過庭說:“數畫並起,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滯,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引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含情調於紙上。”(《書譜》)書法在筆法上、點畫上,在結體、布白上都講究善於變化;窮變態於毫端,含情調於紙上,方顯出書法家的造詣。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書法審美又進而講究神化。“人之於書,形質法度,端厚和平,參互錯綜,玲瓏飛逸,誠能如是,可以語神矣。”(項穆《書法雅言》)歷代書家講究神化,講究化境。項穆在《書法雅言》中,曾專立“神化”一篇闡述。其中雲:“書之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書必舒散懷抱,至於如意所願,斯可稱神。書不變化,匪足語神也。所謂神化者,豈復有外於規矩哉?規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滯不執,有圓通之妙焉。”項氏語意頗為精微。書法要如意所願,從心所欲,才可以神化。項穆也曾舉王羲之寫《樂毅論》、《東方朔畫贊》《蘭亭序》、《告誓文》的情況來分析。書聖王羲之“此皆相時而動,根乎陰陽舒慘之機,從心所欲,溢然《關睢》哀樂之意,非夫心手交暢,焉能美善兼通若是哉?”這便是書法審美中的“神化”。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項氏此言不謬。在項氏之前孫過庭說過書法創作有“五乖五合”,五乖是:心遽體留、意違勢屈、風燥日炎、紙墨不稱、情急手闌。“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是:神怡務閒、感惠徇知、時和氣潤、紙墨相發、偶然欲書。“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書譜》)又有“三得”,即“得時”、“得器”、“得志”。“五合三得”,則書家妙逸忘情,墨灑神凝,此時心、手、筆、紙、墨、形、神,都已達到高度默契,形與心手相湊,而忘神之所託了。王羲之寫 《蘭亭序》時,春日融和,雅客鹹集,可謂“得時”,又有繭紙和鼠須筆可謂“得器”,又深味人生之意義可謂“得志”,從而逸興神飛,心手雙暢,物我無間,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可以說《蘭亭序》等傑作即是這種相時而動、五合交臻後的神化之作。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值得重視的是古代書家還有許多關於“神化”中書家精神、靈感作用的生動描述。蔡邕的說法,曾受到後代書家的重視。他說:“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善,則無不善矣。”(《筆論》這是思想、情感的醞釀、高漲,讓想象的健鷹展翅翱翔在廣闊的天地間。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虞世南在《筆髓論》中探幽闡微,發揮得極為出色:“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心神不正,書則蘞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蘞,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然則字雖有質,跡本無為,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達性通變,其常不主。故知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有態度,心之輔也;心悟非心,合於妙也。且如鑄銅為鏡,明非匠者之明;假筆轉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運思至微妙之間,神應思徹。”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今人沈尹默也說過,“心手一致,筆書相應,這是有關於寫字人的思想通塞問題,心胸豁然,略無疑滯,才能達到入妙通靈的境界。能這樣,自然人書會通,奕奕有圓融神理。古人妙跡,流傳至今,耐人尋味者,也不過如此而已。”(《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二)》)因此,當明時曾有人認為神化也只是指書法體勢異常,項穆批評道:“所識何淺陋者哉。約本其由,深探其旨,不過曰相時而動,從心所欲云爾。”(《書法雅言》)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書法之神化,要從心所欲,無所滯礙,有一個“求變化”和“合規短”之間的辯證關係。規矩,是指法度。變化要合規矩,且精諳法度;如果筆法不純熟,心手尚在矜疑,意先而筆不到,既不能從心所欲,更何雲神化?筆法精熟,不逾規矩,才能臻於心手雙暢的神化境界。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當然所謂不逾規矩是指達到了有法一一無法一一有法這樣的高層次上的統一,達到了規矩一一變化一一規矩這樣高層次上的一致。能夠這樣,書家也能“字之全形,宛爾在目,筆力妙用,悠焉忘思,自然腕能從臂,指能從心,瀟灑神飛,徘徊翰逸。如庖丁之解牛,掌上之弄丸,執筆者自難揣摩,撫卷者豈能測量哉”。(項穆《書法雅言》)今人潘伯鷹也說過,古人有句話,“技進乎道”,“道”就是原則的意思。一種技巧練習得純熟極了,自然出神入化。(參見《中國書法簡論》)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書法之臻神化,要通過刻苦的練習,要經過一個艱難的階段。 項穆說過:《中庸》之“為物不貳”,“生物不測”,孟子曰:“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是知書之慾變化也,至誠其志,不息其功,將形著明,動一以貫萬,變而化焉,聖且神矣。初學條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終及通會,行所無事,得意而忘象。故曰由象識心,徇象喪心,象不可著,心不可離。(《書法雅言》)必須澄心定志,博習專研,必究天地古今之理,深悟動植流峙之奇,能通靈感物,變化從心,新理異態,自然疊出。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圖/李茂江(2019年李茂江草書作品)

李茂江,1982年9月出生。美術學碩士,供職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導師,貴州省文聯第八屆委員,貴州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貴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農工黨貴州省書畫院副院長。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二等獎、全國首屆篆書展三等獎、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提名獎、貴州省人民政府第五屆文藝獎書法一等獎、貴州省首屆專業文藝獎書法二等獎、貴州省第二屆專業文藝獎書法特等獎、貴州省第六屆文藝獎書法三等獎、貴州省第七屆文藝獎書法三等獎、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等。

「李茂江-閱讀拾光」神化

溫馨提示:《黔藝空間》所刊文圖如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歡迎各位朋友微信關注黔藝空間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