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推开窗

一壶茶

享受阅读

拾起久违的阳光

滋养划过一道道的生命线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神化者,出神入化之谓,是指书法技艺纯熟高超,达到从心所欲、无所逾矩、炉火纯青、造诣深湛的境界。这是书法审美范畴之一。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书法审美讲究变化。世间万物均在变化,日月星辰运行变化,寒暑昼夜代迁相继,风雷云雨聚散,山岳河海流峙,此天地间之变化。而高士行吟长啸,美人舞袖流盼,或喜或悲,或歌或泣,此人情之变化。书法从天地万物间觅取意象,也贵乎变态无穷,变化莫测。“书亦必善于变化乃能尽万有之妙象,夺造化之神工。”(丁文隽《书法精论》)孙过庭说:“数画并起,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滞,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引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含情调于纸上。”(《书谱》)书法在笔法上、点画上,在结体、布白上都讲究善于变化;穷变态于毫端,含情调于纸上,方显出书法家的造诣。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书法审美又进而讲究神化。“人之于书,形质法度,端厚和平,参互错综,玲珑飞逸,诚能如是,可以语神矣。”(项穆《书法雅言》)历代书家讲究神化,讲究化境。项穆在《书法雅言》中,曾专立“神化”一篇阐述。其中云:“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书不变化,匪足语神也。所谓神化者,岂复有外于规矩哉?规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滞不执,有圆通之妙焉。”项氏语意颇为精微。书法要如意所愿,从心所欲,才可以神化。项穆也曾举王羲之写《乐毅论》、《东方朔画赞》《兰亭序》、《告誓文》的情况来分析。书圣王羲之“此皆相时而动,根乎阴阳舒惨之机,从心所欲,溢然《关睢》哀乐之意,非夫心手交畅,焉能美善兼通若是哉?”这便是书法审美中的“神化”。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项氏此言不谬。在项氏之前孙过庭说过书法创作有“五乖五合”,五乖是:心遽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急手阑。“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是: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书谱》)又有“三得”,即“得时”、“得器”、“得志”。“五合三得”,则书家妙逸忘情,墨洒神凝,此时心、手、笔、纸、墨、形、神,都已达到高度默契,形与心手相凑,而忘神之所托了。王羲之写 《兰亭序》时,春日融和,雅客咸集,可谓“得时”,又有茧纸和鼠须笔可谓“得器”,又深味人生之意义可谓“得志”,从而逸兴神飞,心手双畅,物我无间,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可以说《兰亭序》等杰作即是这种相时而动、五合交臻后的神化之作。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值得重视的是古代书家还有许多关于“神化”中书家精神、灵感作用的生动描述。蔡邕的说法,曾受到后代书家的重视。他说:“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善,则无不善矣。”(《笔论》这是思想、情感的酝酿、高涨,让想象的健鹰展翅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虞世南在《笔髓论》中探幽阐微,发挥得极为出色:“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蔹,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然则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今人沈尹默也说过,“心手一致,笔书相应,这是有关于写字人的思想通塞问题,心胸豁然,略无疑滞,才能达到入妙通灵的境界。能这样,自然人书会通,奕奕有圆融神理。古人妙迹,流传至今,耐人寻味者,也不过如此而已。”(《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二)》)因此,当明时曾有人认为神化也只是指书法体势异常,项穆批评道:“所识何浅陋者哉。约本其由,深探其旨,不过曰相时而动,从心所欲云尔。”(《书法雅言》)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书法之神化,要从心所欲,无所滞碍,有一个“求变化”和“合规短”之间的辩证关系。规矩,是指法度。变化要合规矩,且精谙法度;如果笔法不纯熟,心手尚在矜疑,意先而笔不到,既不能从心所欲,更何云神化?笔法精熟,不逾规矩,才能臻于心手双畅的神化境界。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当然所谓不逾规矩是指达到了有法一一无法一一有法这样的高层次上的统一,达到了规矩一一变化一一规矩这样高层次上的一致。能够这样,书家也能“字之全形,宛尔在目,笔力妙用,悠焉忘思,自然腕能从臂,指能从心,潇洒神飞,徘徊翰逸。如庖丁之解牛,掌上之弄丸,执笔者自难揣摩,抚卷者岂能测量哉”。(项穆《书法雅言》)今人潘伯鹰也说过,古人有句话,“技进乎道”,“道”就是原则的意思。一种技巧练习得纯熟极了,自然出神入化。(参见《中国书法简论》)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书法之臻神化,要通过刻苦的练习,要经过一个艰难的阶段。 项穆说过:《中庸》之“为物不贰”,“生物不测”,孟子曰:“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初学条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终及通会,行所无事,得意而忘象。故曰由象识心,徇象丧心,象不可着,心不可离。(《书法雅言》)必须澄心定志,博习专研,必究天地古今之理,深悟动植流峙之奇,能通灵感物,变化从心,新理异态,自然叠出。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图/李茂江(2019年李茂江草书作品)

李茂江,1982年9月出生。美术学硕士,供职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贵州省文联第八届委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贵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农工党贵州省书画院副院长。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二等奖、全国首届篆书展三等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提名奖、贵州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文艺奖书法一等奖、贵州省首届专业文艺奖书法二等奖、贵州省第二届专业文艺奖书法特等奖、贵州省第六届文艺奖书法三等奖、贵州省第七届文艺奖书法三等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李茂江-阅读拾光」神化

温馨提示:《黔艺空间》所刊文图如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欢迎各位朋友微信关注黔艺空间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