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宅在家里,家长朋友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擅长,设计亲子游戏。

芭学园小学实验班家长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家庭里为什么要玩游戏?对孩子、家长、家庭有什么好处?

家庭里适合玩哪些游戏?

我们如何设计不同的游戏?

对待不同游戏应有什么样的态度?

芭小王锋老师在关于“亲子游戏”的家长沙龙做了细致分享。

游戏的作用

1

游戏与规则的建构

为了让游戏可以进行,每种游戏都应有自己的规则,或者提前约定游戏方式、在游戏中也会随着游戏进行、新情况的发生,还有参与者的要求协商调整游戏规则。所以在游戏中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规则、体会着规则的作用。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我们提倡给孩子自由,但自由是心灵的自由,而不是行动的无拘无束!

希望孩子养成某些规则的时候,可以在家里设计这个规则相关的游戏,然后带孩子一起玩,慢慢帮助养成这样的规则。

关于游戏与规则的内容,可以参考《游戏力》的第13章 <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

2

游戏与知识引入、学习

比如玩扑克牌,有很多种方法,简单的有同色接龙、10点半,复杂的有敲三家、争上游、斗地主、拖拉机等等;

玩扑克可以是一副牌、两副、三副、五副等等,当孩子拿更多的牌一起玩时,会出现8个5,12个6,16个3,4个红桃8,5个梅花4……游戏中可以轻松融入数学连加、乘法。

比如:究竟4个红桃8大,还是8个5大?再比如,要根据手里的牌和已经打出的牌,来推测对方手里的牌,这就要涉及推理、概率等等;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延伸开去,与扑克相关的“文化”,也是很有趣的。比如,有一种说法,扑克是来自于塔罗牌,那塔罗牌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扑克牌是54张?

最早为什么是52张?有一种说法,52张牌是源于一年有52周;而四个花色,则是因为一年有四季。J、Q、K牌面上的人物画像,有国王、有王后、王子;

每张牌背后都有故事。在扑克牌中还有小丑牌,它们比J、Q、K中的国王、王后和王子都大,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小丑代表着快乐,国王所代表的世间的权力在不停变迁,而快乐是永恒的。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这样的游戏,我们可能需要事先做一点功课,也可能我们讲的不一定是完全对的,也可能孩子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些都没关系,讲错了下次可以改,有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找寻问题的答案或解决办法,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结果。

更重要的,是一起参与、一起探讨这种文化的乐趣。

其他的比如乐高,可以尝试与说明书不同的组合方式;比如飞镖游戏,可以一起设计积分表格,设置多局比赛,进行积分计算,在游戏中练习了计算和统计;

在于香港笔友的书信交流中,香港来信中有很多“繁体字”,借此机会,介绍了简体字与繁体字的由来、区别,怎样认识繁体字,繁体字的组字含义,并尝试写一写繁体字。

知识的获得,很多时候都是可以用游戏实现的。有些一对一的游戏不适合学校玩,更适合家庭亲子娱乐,请大家要善于发现和采用。

在“游戏”中不断挖掘,可以让我们发现、获得更多的宝藏!

3

游戏与情绪发展

首先,需要面对游戏中输赢的情绪。不同的孩子从小到大,对输赢的感受是不同的,或多或少刚开始对输都有不好的情绪,在家里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

从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到扑克牌、棋类等更复杂的游戏,初期可以通过父母有意的退让,满足孩子想赢的需求,慢慢增加平局,再到增加输的次数,让孩子逐步接受输的情绪,正确看待输与赢。

在家庭以外,孩子参与活动、竞技也会有输的时候,在外面他会忍着,不发泄自己的不适情绪,这个时候父母不宜再不停地说服他接受输的结果。自认为是教机,不停地说教,孩子一般会选择关闭自己的耳朵,但很快会在不确定的时候或事情上发泄出来。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在家里玩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发泄游戏中的各种情绪,不用再让孩子忍着。

家长要积极参与游戏,包容孩子的情绪。例如枕头大战,就是帮助孩子情绪宣泄和释放的一种非常好的游戏。

再者,游戏中力量的感受。孩子们需要不同的游戏,比如力量、对抗性的游戏,比如足球、篮球等等,女孩也可以参与球类的游戏,让孩子感受身体的力量(尤其是爸爸、男人的阳刚和力量),并承受力量的冲击,练习对力量的承受。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还可以在家设置孩子的专门时间、特殊时间,让孩子做游戏的领导、指挥员,父母一起全身心地参加孩子的游戏,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家长也会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学会怎样处理游戏中产生的情绪。

关于游戏中的情绪管理,可以参考《游戏力》的第12章 <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

4

游戏与家庭关系提升

父母更多地参与和创设游戏,并与孩子全身心投入游戏过程,对孩子、父母、夫妻,整个家庭的关系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反之则会破坏家庭成员间的情绪、关系、心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何通过游戏改善家庭关系?可以参考《游戏力》的第3章 < 建立联结 >

游戏的种类

做游戏不要太强求游戏的形式与结果,不要有太明确的“玩以载道”的目的。父母和孩子一样要放松且投入到玩游戏中,不要因为某些目标和不好的情绪使快乐的亲子时间失去趣味

,而是要充分享受游戏的过程。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1

成熟的游戏

大富翁(世界版、中国版、高级版)、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五子棋、扑克、球类等等。

2

身边的物品

卷纸筒、废纸、旧衣物都会成为孩子游戏的道具。

王锋老师将坏的木画板两条边框变成了“击剑”、“剑道”的道具,和儿子玩起了力量感受的击打,剑道的仪式,竞技比赛中点到为止还是乘胜追击其中的道理。

家长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擅长,设计更丰富的身边游戏。

3

自己的身体

当没有外部道具时,我们的身体不同部位也可以变成游戏的道具。石头剪刀布可以用脚可以用手,多样带着童谣的拍手游戏等等。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4

综合的游戏

设计一些综合性游戏,涵盖多种形式、内容,时间可以有跨度。

比如:“星空”:在晴朗的夜晚陪孩子看星空,读书,讲故事,看电影等等。

涉及“自然现象”“宇宙知识”“科幻”“宗教”“神话”“星座”等等,这样的游戏会很丰富,很有趣味!

推荐一本书《数学与数学家的故事》,相信很多孩子会喜欢。

关于如何与孩子做游戏,可以参考《游戏力》的第2章 < 加入孩子的世界 >

对待孩子的关键词

1

温暖的理性

对待游戏的心态很重要。家是需要提供温暖、接纳、包容的地方,我们也需要理性,但不能太生硬、过于刻板和教条。

“做足够好的母亲”,“足够”就是学会知足,我们也需要学习、需要帮助,从身边的老师、朋友那得到帮助,从自己家庭的另一半那得到帮助。

2

慢慢来,比较快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对待孩子成长、学习中的问题、期望,要慢慢来,不要带着过于强烈的目的,这样会影响、妨碍我们的判断,忘记初衷。

比如我们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已经完成了“行万里路”,可是我这“行”的过程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到此一游的旅行?还是慢慢行走,品味当地一草一木、一地一景,一人一物、风土人情?

慢慢走,才会比较快。

你,想要什么?

我们在和孩子相处、游戏的时候,遇到问题、冲突,需要解决的疑惑时,一定要反复问自己,“你,想要什么?”

往往孩子得到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预设的想给他的东西。

当亲子游戏让我们自己感到困惑时,我们怎么办?请参考《游戏力》的第15章 < 为我们自己充电 >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如何对待电子游戏?

现状:目前孩子们玩游戏比较普遍。

在芭小某班做的调研结果如下:

●玩的人数:全班绝大部分都在玩,仅有两个孩子没有玩电子游戏。

●玩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消消乐、跑酷、汤姆猫等等。

●游戏方式:男孩间非常普遍,且在家、在学校,单机、联机均有玩,女孩也有不少人玩;

●玩的好的感受:爽、好玩;

●被打断的感受:烦、不高兴。

●吐槽:我爸妈和我一起玩扑克牌,但玩了一会,他们就不和我玩了!

我们虽然不能杜绝孩子们玩电子游戏,但我们也不能放任孩子们玩电子游戏,因为电子游戏已经开始影响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学习、交往、身体健康!

所以,有必要沟通明确一下“如何对待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带来的问题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占据了写作业、看书、亲子游戏、户外运动、朋友交流的时间;

●电子游戏画面过于炫丽,颜色鲜艳,过于强烈,会影响孩子对内容的深入的感受;

●人的视神经25岁才能发育成熟,小孩成长期间1-2小时一动不动玩电子游戏,是在委屈自己的身体;

●上课时也沉浸在游戏幻想、角色扮演中,无法专注,容易走神,对早些放学回家玩游戏特别期待;

●目前电子游戏没有分级,暴力、情色、博彩、购物陷阱多样,无法帮助孩子筛选适合的游戏;

在孩子学生阶段,

我们对电子游戏的态度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 父母在家过多看

微信,也是一种电子游戏;成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建议在家多与孩子创编并一起玩亲子游戏;

● 父母以自己没有时间为理由,让电子游戏成为“电子保姆”,这是我们不赞成的;

● 不否认电子游戏中也有数学、逻辑、协作等东西,但权衡利弊之后,我们建议使用非电子游戏的其他途径和活动,达成类似目的;

● 将非电子游戏的东西补充到孩子的休闲时间里,这需要我们家长的付出。

亲子游戏 | 孩子在家里玩什么

● 对已经在玩电子游戏的孩子,甚至投入很深的孩子,可以用“慢慢来,比较快”的态度,逐步调整,改变。

总之,对待电子游戏,“疏胜于堵”。我们要帮助孩子投入到更多有趣的非电子游戏中,更多丰富趣味的活动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