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是對魯迅一生的真實寫照。

讀過魯迅一系列針砭時弊的文章, 他犀利的文筆,以筆為槍掃射一切不平的勇氣和魄力,讓他更像是一個無所畏懼的聖鬥士。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陳西瀅說他是有紹興師爺的脾氣,沒有一篇文章裡不放幾隻冷箭。

他妙筆寫《吶喊》《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藥》《孔乙己》,他的筆飽蘸著對苦難人民的同情,對萬惡社會予以無情鞭撻,孔乙己、祥林嫂、阿q,這一個個形象,栩栩如生。他同情苦難裡掙扎的勤勞善良的人們,也毫不留情戳穿他們的愚昧、麻木。

魯迅的筆是槍,也是他一直想要成為的藥,試圖醫治愚昧,腐敗、黑暗的藥。

同時代的郁達夫這樣評價他: 如問中國自有新文學運動以來,誰最偉大?誰最能代表這個時代?我將毫不踟躕地回答:是魯迅。....當我們熱衷去掌握現實時,他已把握了古今與未來。要全面瞭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

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的大江健三郎也這樣評價魯迅是“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的作家”

這個充滿批判主義的文學戰士,和照片上的他很是吻合,嚴肅,深沉,且富有智慧,無形中,有一種不易接近的威嚴感。

在我們今天看來,魯迅先生更像是一個時代的憤青,他主張用火與劍進行變革,他的抨擊、批判,無情諷刺,在當今有些不合時宜。於是乎,有人建議要把魯迅的文章撤出語文教材。

魯迅有嚴肅、深沉的一面,也有溫情的一面,只是那溫情的一面,早早收起,在這個殘酷而百弊叢生的社會,他選擇了冷麵示人。

《朝花夕拾》,這是魯迅作品中難得一見的溫情呈現,用魯迅自己的話來說,“這些文章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魯迅10篇回憶性散文,這是魯訊站在中年的點上,回首,點檢,童年、少年、青年,在心底留下難以磨滅印象的人和事。

這些不輕易流露的溫情,迷茫人生裡的求索,讓我們慢慢有些懂得了這個看似頗有距離感的魯迅,不苟言笑的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漂泊的人生旅途中,故鄉的舊人舊物才有了別樣滋味

曾經讀魯迅,往往是在少不更事的青蔥年華里,他的充滿童趣的百草園,他慣會講故事的女傭阿長,他的恩師藤野先生,他的少年好友閏土,他無法忘卻的故鄉,社戲,烏篷船.....

他筆下的賴皮阿Q,古板書生孔乙己、悲慘祥林嫂、為愛而一傷一逝的涓生和子君....

一段段往事,一個個人物,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們,讀出的不過是一種熱鬧, 悲慘故事之後些許的感傷和壓抑....

我們無法真正嚼出其中滋味,我們無法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可是,當我們走到一定年紀時,識得人間愁滋味,懂得人情愁苦,生之艱難,再回頭看那些曾經似懂非懂的文章時,我們突然就懂了....

原來那些文章都是成年人寫就的心聲....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菜 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不只是兒時的味道,有關故鄉的一切,山川風物,人情故事,都會成為一個人骨子裡的念想,走再遠,那些讓自己感傷或歡喜的舊人舊物,都會成為心裡永遠的回憶和懷念。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尤其是在遠離故土,漂泊他鄉時,不管故鄉留給我們的是單純的美好,還是五味雜陳的感受,我們依然會懷念,懷念那裡的物,懷念那裡的某個人。

不到一定年齡,那些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人和事,我們不知其珍貴。

他在女傭阿長辭世30年後,仍懷念她,那個大大咧咧,睡覺隨性總是擠著小魯迅的女傭,那個講各種亂七八糟規矩,踩死迅哥兒的隱鼠卻誣告是貓的長媽媽,那個愛告狀卻給迅哥買他心心念唸的《山海經》的女傭。

那個有皂莢樹,有紫桑葚,有美女蛇傳說,鳴蟬、雲雀,蟋蟀,熱熱鬧鬧充滿童趣的百草園,那個陪他用篩子捉麻雀的少年閏土,那個搖頭晃腦沉浸著讀古文的老先生……

心心念念地要去看盛大熱鬧的無猖會,卻被父親逼著背書背不過來便不能去……

有些底色是生命的暖,但童年不盡都是美好,還有一些酸澀。

家道中落,父親日漸病重,庸醫,高昂的診療費,亂七八糟的藥引子,遭受各種白眼和世態炎涼,父親還是歿了……

父親彌留之際,有氣無力想要對訊哥說些什麼,訊哥卻在鄰居衍太太的勸說下一聲聲大聲喊著“父親”,終究錯過了父親最後的叮嚀……

表裡不一,愛搬弄是非的衍太太,攛掇著少年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賣錢,魯迅沒有照做,但訊哥偷家裡錢的流言便四散傳開……

為避這流言,魯迅外出求學,越走越遠,最後去了日本唸書。

現實裡的苦悶,周圍的愚昧落後,流言的四起,一個年輕人求新求變的進取心,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撕扯……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在漂泊苦難的人生裡,唯有一點點做好手裡的事,夢想才可能有出路

在一群辮子梳得油光,油頭粉面,醉心唱歌跳舞的中國留學生裡,魯迅是孤獨的。

他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但他知道什麼是他不想要的。

魯迅醫科成績不錯,卻被日本學生質疑藤野先生事先洩題給他。

對於流言,他已有免疫力。逃避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麼直接無視,要麼粉碎流言。

魯迅被影片裡,俄國人屠殺中國人,麻木的同胞興高采烈看熱鬧而刺痛。

他決定棄醫從文,用筆當手術刀,撕開烏煙瘴氣社會的一角,直面國人麻木愚昧的一面,剜掉其腦里根深蒂固的毒瘡,用筆當槍,直擊社會的腐敗和當局的無能……

雖然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樣走,雖然被包辦的婚姻痛苦折磨,他還是筆耕不輟地寫,一點點探索向前的路……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但是他所緬懷的範愛農卻走向了另一種人生。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夢醒了卻無路可走。

範愛農也曾留學日本,最初和魯迅互相看不慣,但後來化敵為友。

範愛農沒有留學經費,退了學,回了國,回到故鄉之後,又受著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只能勉強餬口。

再後來連餬口的教員工作也沒有了,生活愈發的困厄,給魯迅的信,言詞也愈發的悽苦。

他沒事可做,周圍人越來越討厭他,他內心苦悶,愛喝酒,又愛發牢騷,愈發的不受待見。

魯迅再聽聞好友的消息卻是他的噩耗。

範愛農酒醉去船舷小解,跌入水中,第二日屍體在菱蕩裡找到,直立著。

範愛農會鳧水,魯迅一直疑心他究竟是失足還是自殺。

生存之艱,書生意氣時,我們體味不到,非到浸入生活這個大缸時,要擔負起某些責任時,我們才真正明白生活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這裡我不想討論魯迅的偉大,魯迅思想之於當時的進步,只想拿他和範愛農做比,從小我出發,探討迷茫人生裡的活法……

懷才不遇,過得潦倒的人,有時代的造化和命運捉弄的成分,但也是個人選擇過出來的結果……

範愛農有他無可躲避時代悲哀,他正直有才華卻在混亂的年代,英雄無用武之地,他的憤懣,牢騷似乎也是人之常態,但有時人生可以有第二種可能。

魯迅和範愛農起點相仿,一樣的覺醒和苦悶,但兩個人卻走出了不一樣的路,一個越走格局越大,一個越走人生越萎縮。

雖然我們無法勾勒假設一個人的命運,畢竟那個時代被碾壓,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人大有人在。

但我總在想,是不是範愛農,稍稍換一個想法,一種念頭,他的人生又會是另一番模樣?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每個時代都有魯迅和範愛農一樣的人物,在迷茫和困頓中尋路的人。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苦悶……關鍵看我們選擇怎麼活……

歷經文革的混亂,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看不見希望的迷茫裡,路遙一手拿鋤,一手拿筆,在土炕上,在煤油燈下,在一個個無眠的夜裡,路遙把人生扭了個向。

麻木、墮落,庸常,誰都有理由,但好的人生從來不屬於沉淪的人,唯有一點點做好眼下手裡的事,人生才有向好的可能……

也許很多人一輩子掙扎,打不開第二種可能,範愛農變得積極也許依然潦倒,但向好才是人生的意義……唯有以積極的姿態,以戰士的精神,來面對人生,才不枉這一生活著……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故鄉和遠方,是我們永遠的牽念。

魯迅遙想他的故鄉,又漂泊著掙扎著,在一片千瘡百孔的土地上,尋求他的精神之藥,來醫治這個病了的國家。雖然掙扎著,但靈魂依然為了熱愛的事業而奮鬥。

而範愛農一生掙扎,靈魂卻無處安放,只留下苦命妻女人世裡苦熬,他自己尋瞭解脫。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他的故鄉和遠方,也有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迷茫,掙扎,苦痛,絕望。

如今的我們要餬口,要還房貸,也有夢,也有不甘心,也有迷茫,不知路該怎樣走。

有人抱怨墮落,就像我初中一同學,他把人生的不順遂統統歸咎於別人,離婚,欠債,自暴自棄,活成一個一點就著的炮仗。

有人哪怕艱難,也要好好活著。在深夜裡加趕著最後一班地鐵,在風雨裡趕著送去顧客的訂餐,在工廠里加班加點只為多拿點點工錢……人在艱難謀生,卻因為有了某種堅守,苦也不覺得苦了……

做好眼前事,才有可能手握一把鑰匙打開一種可能……

找不到出路的時候,往往是自己能力需要積澱的時候。這個時候成長尤為重要。

有人把日子和辛苦重複一千遍一萬遍,卻安慰和麻痺自己是在奮鬥,人生向好,最重要的是每個時期都要向前一步,而不是原地踏步。

魯迅在書裡,在外面的世界裡找到他人生的鑰匙。

能力不足的時候就多讀些你想精進部分的書,以那些你想成為的榜樣人物為目標,尤其是可以跳上幾跳可以夠得著的人物為目標,看看他們的經歷,成長曆程,靠近他們,模仿他們,浸泡一段時間我們會有不知不覺的成長。

讀書,讀人,學能耐,才是破局最好的出路,自我麻痺的奮鬥是自欺欺人,自我沉淪的墮落則是可悲可嘆的。

《朝花夕拾》:魯迅和溺亡的範愛農,故鄉和遠方,靈魂該怎樣安放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毛不易在《消愁》裡唱:一杯敬故鄉 一杯敬遠方 守著我的善良 催著我成長

所以南北的路從此不再漫長 靈魂不再無處安放

……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 寬恕我的平凡 驅散了迷惘

我們惦念著故鄉,在遠方里成長,哪怕最終平凡,也不枉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