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贾宝玉娶了林黛玉,结果会如何?

杜卫宁



如果宝玉和黛玉最后结合成为夫妻,他们将有不一样的人生。进、可取世间富贵,退,可以共赏烟霞。

诸位听我道来:


宝玉将在婚后迅速成长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原著第四十五回有这样一段描写:


黛玉吟罢搁笔,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这仿佛是写宝玉体贴女孩子的闲来之笔,却写出了宝玉对黛玉的用情之深。爱一个人体现在什么地方?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如果宝玉和黛玉最后结合成为夫妻,宝玉一定会竭尽自己所有,努力给黛玉一个安全与温暖的家,一定会在婚后从一个懵懂少年迅速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宝玉有成就一番作为的不凡资质


一是衔玉而生、天资非凡;二是若肯用功,能迅速成材。

宝玉在整部书里,不是不爱读书上,只是不爱读八股考功名而已,书中有许多章节写到他读书,而且常常得意忘形、得意忘言,可见深得书中三昧。

这从黛死钗嫁后小说的发展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宝玉出家前也就用了不多日的功夫,就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七名举人。


黛玉会给宝玉更大的助力


黛玉出身高贵,6岁已读完《四书》,启蒙的老师是进士及第,受过良好的教育。进贾府后也是手不释卷,有非凡的胸襟与眼界。

聪慧异常,世事洞明。只是理家处事之才未能得到机会施展。


《红楼梦》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有一段:黛玉笑道:“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和贾宝玉聊到探春管家的时候做的一些改革,林黛玉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第七十三回批评迎春.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台阶)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这等聪明、这等见识,怎会不能助宝玉的人生放出异彩?

如果宝玉和黛玉最后结合成为夫妻,他们会因爱变得勇敢和强大,会以聪明才智得到应有的幸福。

如果,有如果的话。


有暇


这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1.黛玉本是天上绛珠仙草,当年神瑛侍者为她灌溉许多仙露。而她下届就是为了报恩还露,所以等她作为黛玉的眼泪流完了,她也就该死了。

什么才能让她流泪呢?对宝玉的念念不忘,对自己身世的自怨自艾,对周围环境的心有芥蒂。在仙界的时候,她是欠神瑛侍者的,所以他下届是为了还债。债还完了,她就该离开了。

2.就凡间来说,宝玉和黛玉门不当,户不对。尽管贾母宠爱所有的孩子,也格外宠爱黛玉一些,那也是因为她将对女儿亏欠的爱,转移到了黛玉身上,再加上黛玉身子弱格外惹人怜爱。

但是贾母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活得久看得远。贾府由盛转衰,每一个人都在走下坡路,她很清楚贾府各个女人的命运。

凤姐是短命的,王夫人佛口蛇心没有一个是长久的。她心里也知道,黛玉也是短命的。所以贾府的未来如果有一线希望,能担当大局的人,必定是宝钗这样从小精通掌家的女孩子。

所以贾母从来没有明着答应 要把黛玉许给宝玉。

3.转世凡间,就黛玉和宝钗本身的差别来说。黛玉是出世的,宝钗是入世的。所以很多方面,不论是人际关系、管理家事,宝钗都远比黛玉成熟稳重的多。黛玉生来是被人捧在手心里的易碎琉璃,宝钗在商场摸爬滚打,撑起一个家。一个对爱情充满幻想,自我清高于世。另一个玲珑烟火心,将人情世故看了个透。

所以对于贾府来说,宝钗才有可能是扭转贾府的那个人。

她嫁的实际上不是宝玉,脖子上一把沉甸甸的锁,将她的人生都锁在了贾府。

黛玉和宝钗是不可能有凡间的爱情,宝玉和宝钗是不可能福至心灵。



西桥公子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其后果也是悲剧结局!原因如下:1黛玉家庭背景已不配贾家。林家已经是人亡家破不足以为贾家中兴做贡献了。第二,黛玉与宝钗相比宝钗更适合做贾家的媳妇儿。这是从综合情况而言,宝钗家境更有实力,身体更结实更适合应付贾家的复杂的情况。第三从政治上说兩家互相的依存度更高!所以黛玉做了贾家媳妇只能是受排挤打击和迫害,是不会善终的。


耿金友


结果不会很好。

刚结婚那会儿肯定好,用越剧红楼梦中宝玉的话来说就是,春日早起与你采花戴,寒夜挑灯把谜猜,俏语娇音滿室闻,如刀断水分不开。日子长了呢,黛玉可以不出荣国府,整天守着宝玉。宝玉是个男人能不出去吗?出去要是碰上秦钟和蒋玉菡之流的能不胡来,再说家里又有那么多莺莺燕燕的,能不出事才怪。一旦出了事,黛玉有王夫人那个肚量,能够容纳第三者的存在吗?如果没有,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贾琏和凤姐,黛玉有凤姐的手段吗?能够料理的了尤二姐以及秋桐之流吗?何况自己身体又不好,恐怕气也气死了,哪里来的幸福。

其实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管朝着那个方向发展,都注定是悲剧收场。即使宝玉安分守己的守着黛玉,不红杏出墙,难道黛玉的病就能好,黛玉的病好不了,总要早死,宝玉还是要哭棂的。





霞飞19660901


1,先不说黛玉是为还神瑛侍者的灌溉绛珠仙草之恩来的。单说黛玉和宝玉性情相近,看似很合,神仙美眷。但是脾气相近,那宝玉不读书,黛玉支持他,那么贾府的仕途经济,立身之本怎么办?一个家族的发展终究是要靠一代代人的继承和发展。他们在一起如何拯救贾府的衰落?宝玉就像火,黛玉就像风,宝钗就像水。风助长火势,必定在某些事上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2.从贾府的子嗣上考虑。黛玉是病秧子,活着都不容易,整日吃药,如何后继香烟?为了贾府的子孙万代考虑,贾母等可能不会选择黛玉做媳妇。再有,贾母最不喜欢男女有儿女私情,所以宝黛的私情贾母是知晓的,必定有些不悦。再则王夫人并不十分喜欢黛玉,包括贾政。所以两人是不太可能结婚的。

3.宝玉娶了黛玉,两人讨厌仕途经济,家族一败,两人只会流落街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俗话说:平贱夫妻百事哀。两个只顾两情相悦就行了吗?这是枉顾现实需要。


写作怪咖妙笔生


贾宝玉是女娲氏原计划补天之石,林黛玉乃西方灵河岸上绛珠草一株。真可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两人皆有来历,都有背景。但假如贾宝玉真的娶了林黛玉,他们的结局又会怎么样?

无史可考,我们只能是推设.但他们如果能结合,不外乎以下三种结局:

一、聚散两分离。

假如贾宝玉娶了林黛玉,首先他们将会为生活所愁。在我们中国家庭中,大多数家庭的生活质量多数取决于男人的能力。而贾宝玉的生活能力又如何?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既不能留意于孔孟之间,又不肯委身于经济之道,这样的男人如何维系家庭。虽然祖宗的家业非常殷实,但庞大的家庭开销,只出不进,丛有良田千倾也不过是三两年的光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承认,物质是基础,仅有爱情是不够的。爱情并不完全等于婚姻。他们的结局只能是,劳燕双飞,聚散两分离。

二、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痴情的黛玉被打入冷宫是迟早的事.

“我有一句心里的话, 只求你回明老太太: 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两处两个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伏侍, 死了也好一处停放.你依我这话,不枉了几年的情分.”

生死相许的爱情,固然令我们很感动!但家庭生活大部分是靠材、米、油、盐、酱、醋、茶来维系的,卿卿我我并不是一株长开不败的花!如何处理好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夫妻感情、亲朋好友人情等世务的往来,是一门学问。爱情,在家庭生活中,仅仅是一味调味剂。调味得当不仅可以丰富夫妻间的感情,而且可以洗涤男女之间因呼吸的需要误入的尘埃。可就这个心眼小,说话又尖刻的林妹妹,要叫她处理人情世务,我还真的替她捏把汗,即使是拿她当宝贝心肝的宝玉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她气的吐血,王熙凤虽然尖刻,但尖刻的她,在家庭生活中总是能把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条,无论身为女人还是妻子,按品级来划分王熙凤该算二品了。林妹妹在处理家庭生活方面则该算是次品了,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贾老太太对孙媳妇的选择该是明智的,因为哪怕是生死向许的爱情,一旦过了“爱情保质期”也要看各人的适应能力和各人的生活智慧了.就林妹妹的那点生活智慧,贾宝玉怕迟早也要把她打入冷宫.......

三、缠绵的爱情,使宝玉黛玉身心俱疲。

爱情如蜜,但爱情又绝不是沾着就不放手的蜂蜜。我曾经在都市放牛的系列故事中,借都市放牛的嘴这样的评说女人-----女人有千万种,有的女人如清水,虽然算不上品味,但她足能滋润的你清眉绣目,清清爽爽.使你全身心的投入奋斗..........有的女人,如茶,品了还想,搅得心无宁日,使你人在旅途,不时的停下来眷恋一番,走走停停...........有的女人,如蜜似奶,很甜,很浓,但浓的使你使出浑身解术,也无法满足她对你独自享受的要求,你根本无法前行一步.......而我们的这个林妹妹就恰是这么一位如蜜似奶的女人!宝玉兄弟又是在女人堆中吃着胭脂长大的主,在他眼中每个女人都是一弘清亮亮的水,岂有不饮之理?天长日久宝玉黛玉为了眼中的爱情岂不身心俱疲?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写到这里,我又不得不再次佩服起曹雪芹和高鹗这两位大师,林妹妹先走一步虽然多了一些悲凉,但实实在在的少了许多吵闹,如果这样的吵闹下去也就不是《红楼梦》而是生活的闹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