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入熊 OPEC醞釀減產“救市”

油市也沒能逃過這一輪黑天鵝——又一輪大跌之後,原油不可避免地踏入了熊市。供過於求的格局本就讓原油價格低迷不振,突發的疫情卻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能源需求的擔憂。如今,沙特已經坐不住了,市場上頻頻傳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醞釀減產的消息,只是油價依舊“跌跌不休”,減產這一招是否能夠奏效,可能還要另說。

當地時間週一,WTI原油期貨下跌2.8%,收於50.11美元/桶,盤中一度觸及每桶49.91美元的低點,較1月8日盤中高點65.65美元/桶下跌了23.7%,這意味著WTI原油已經步入熊市區域。與WTI類似,布倫特原油價格週一也暴跌了近4%,收於每桶54.45美元,較1月高點下跌了24%,同樣進入熊市。

“近年來,石油市場遭受了許多供應衝擊,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從未出現過嚴重的需求衝擊。”在週一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加拿大皇家銀行的Michael Tran如此說道,而他還補充了一個關鍵的信息,即疫情攪亂了原油市場。路透社也曾援引分析師消息稱,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導致今年一季度原油需求減少25萬桶/日,對於已供過於求的原油市場再度造成衝擊。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金融時報》4日的報道提到,OPEC及其盟國正準備在原油價格進入熊市後緊急削減石油產量,因為他們擔心,除非採取行動遏制跌勢,否則油價會繼續下跌。《華爾街日報》也提到,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需求擔憂,沙特正在敦促OPEC及其盟友在短期內大幅削減原油產量,但這一消息未能為油價提供支撐。

據瞭解,OPEC+將在2月4日和5日舉行技術委員會會議,協調更廣泛的減產。他們正在考慮進一步削減每日50萬桶的石油產量,《華爾街日報》則報道稱,沙特可能推動暫時削減100萬桶/日的產量以穩定石油市場。去年12月,OPEC+再次達成了深化減產的協議,決定延長減產至2020年一季度,並且在120萬桶/天的基礎上再次增加50萬桶/天的減產額度。

作為與OPEC合作的最大非OPEC產油國,俄羅斯也在1月31日表示,願意將OPEC+會議提前到2月,據瞭解,他們正在考慮在2月14日-15日舉行部長級會議,而在原計劃裡,這一會議定於3月舉行。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因為利益衝突,OPEC+聯盟一度已生嫌隙,但在本週一的一份聲明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證實,雙方準備繼續以OPEC+形式合作,以確保全球石油市場的穩定。

即便OPEC+已有減產的影子,但現實的情況是,油價並沒有因此得到反彈。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外界對OPEC+是否能減產是有疑問的,目前他們本身生產的就已經很少了,如果再減產的話內部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此外,也要等到他們真正減產的時候,看他們是否能夠使用一些比較嚴格的方法來對沖中國短期需求的下降,如果可以的話才是有用的。

事實上,在這之前,全球原油供需本就處於失衡狀態。以美國為代表的很多非OPEC產油國大幅增加產量的狀況讓原油始終處於供過於求的局面。數據顯示,截至1月24日當週,美國EIA原油庫存較此前一週大增了354.8萬桶,而在此前的市場預期中,這一數字為50萬桶。消息公佈後,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迅速下行。

此外,經濟增長疲弱,貿易摩擦問題也導致人們對經濟前途比較悲觀,從而影響油價。上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了更新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繼去年10月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4%之後,IMF再次將增長預期下調0.1個百分點至3.3%,同時將2021年的增長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至3.4%。

以往是增長點的中國需求也已經開始下降,疫情的爆發更讓原油需求蒙上陰影。“對於石油市場而言,這確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紐約Again Capital LLC的合夥人John Kilduff說,“ 在疫情爆發之前,人們對今年的需求前景充滿了希望,但這種希望已被打破。OPEC必須作出反應。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減產,只會有更多的價格損失。”

林伯強稱,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但卻是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疫情時間一拖,對中國需求影響就大了,因此會直接影響油價,而周邊國家也會因此遭受連帶影響,比如其他國家的飛機不飛往中國,整體上就對需求產生了影響,供給不變,需求出現比較大的缺口,油價就要下跌了。但林伯強也提到,從長期來看,應該不是大問題,疫情總是要過去的,中國肯定要保經濟增長,政府會出臺一些措施,油價可能很快就會上去。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