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成绩考试各科70分左右,孩子很找急,天天要说补这个课补那课,怎么办?

青海紫涵针织百货


高一共九门科目,理化生政史地满分分别是100分,如果这几门科目都是在70分左右,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是语数外的话,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提升了,语数外三门科目满分是150分,70分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

你好,我是一名清华在读博士,当过7年高中生家教。我写了一本书《高考冲刺笔记》,书中有各科目的学习方法,也分享了高考过来人的逆袭经验,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私信:高考,我就可以免费把这本书送给你。

对于高一生来说,补课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为大多数进入高中的同学,不是因为不努力或者态度不端正,而是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导致上课效率不高,知识点掌握不牢!要想彻底根除,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身方法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如果成绩还是提高不了,可以进行补课,看看是不是老师的讲课方式存在问题,自己不容易理解!

下面我就多年的辅导经验,给高中生提供几点学习建议:

1、别小看预习的作用

高中课堂内容多,节奏快;课前不预习,课堂上的内容很难全部消化,而且高中知识点连贯性强,如果一个知识点卡住了,剩下的内容就很难听懂了。

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帮你减轻课堂负担,而且也会提升你的专注力!当然,预习不是让你过一遍,而是要把你不会的、看不懂的重点标注出来,这样课堂上听课就会有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2、制订一个靠谱的学习计划

所谓学习计划,就是为达到一个目标计划性地安排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制作学习清单。

先写下自己的理想大学,需要的水平是多少(语文125+,数学130+……),为达到目标各科的复习计划,再将任务详细分配到每月,每周,及时改进及时反馈。

3、回归课本为主,找准备考方向

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丢分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向。基础差的学生,最好层层追溯到自己学不好的根源。

无论哪个学科,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层层关联的,希望基础不好的同学以课本为主,配套练习课本后的练习题,以中等题、简单题为辅,逐渐吃透课本,也渐渐提高信心。

如果是记背学科,一定要找到所欠缺的记忆在哪。如英语单词、句子等。课本单元后都有对应的练习,或者利用同步的练习册进行复习。

只要把基础抓好,那么考试时除了一些较难的题目,基本上都可以凭借能力拿下,分数的高低仅仅剩下发挥的问题。

4.保持好良好的心态

学习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自己心态要放正,不要成绩一下降就慌张的不得了,上升就高兴的不得了。从高一到高三你会经历大大小小上百场考试,也会经历很多挫折,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找到自己的提升点才是关键!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考虑到疫情的影响,不知道在家怎么复习的高中生,私信:领书,就可以找我免费领取【冲刺笔记】。


清华博士说高考


我不建议贸然补习。孩子这个成绩,最大可能是没怎么学,要不然不会各科都差。

我孩子已经上高三,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孩上上高一前,为了让孩子更好适应,报了数理化生的衔接班,老师是高中在职老师。孩子本身在暑假里,还是中考完的暑假,情绪上有点抵触,可又迫于家长和对未来高中学习的担忧,不得不去。可补习班的节奏比较快,要一个月预习完上学期四门课程,又是初学,效果很不好,我觉得还起了一定反作用。高一上学期孩子一直很吃力,特别是数学,期末考试很不好,记得90多分,满分150;物理生物也一般,化学稍好点。

寒假中,就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孩子也觉得补习班效果很不好,没效率,还不如自己看书。我们就决定白天孩子在家先复习后预习,复习主要是先把书看透,课后题吃透;先预习前两章,有疑问晚上下班回来我们一起探讨(我已经提前把高一课程自学过了,只是孩子不知道)。一个寒假下来,孩子没感觉很忙活,我也不用接来送去,孩子说基本上弄明白了。

以后的数学,基本上没下过120,高二分科选了史地生偏文,在文科班里数学第一的时候多,最高一次137,虽然比理科生们还有差距,但已经很满意了。理化不选也不完全是成绩不好,主要是太吃力,孩子不是理科脑子,有些太感性。

所以,我一直认为,孩子自学比补习效果好。孩子如果偏科,可能跟对某科的兴趣和敏感度有关,但如果各科没好的,就基本上是态度问题,没认真学。

我一朋友的孩子就是如此,小时候数学敏感度比我女儿好,可高中基本上半玩半学,上课看小说,成绩就一落千丈;还有一个孩子,高一最好成绩年级前50,可高二上学期玩手机,一下掉到400多。

针对这个情况,家长还是应该首先搞清楚孩子的真实学习状态,先解决态度问题。孩子想学习,再决定自学还是补习。如果孩子住校,建议孩子还是改走读,要不然孩子在学校都不知干什么,每次都等成绩出来再发现问题,效率太低。高中一共就那么点时间,耽误不起。

我是“小学奥数时光老师”,也是高中生家长,希望能帮到更多家长。


小学奥数时光老师


高一学生的考试科目一共有9门:语数外满分150分;理化生政史地满分分别是100分,总分1050分。

高一学生各科70分左右,总分630分左右,成绩还算可以,属于中等偏上的成绩。孩子很着急,想办法补课。说明孩子很懂事,应该点赞!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在此提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让孩子坐下来对九门功课进行梳理

先说说现行的高考模式:

1、老高考模式下,除语数外属于高考科目外,剩余的科目要么是理综(理化生),要么是文综(政史地)。

2、新高考模式下,3+3模式下,第一个3是指语数外必考,然后从其他六门中任选3门即可;3+1+2模式下,从物理、历史中选1门,从化学、生物、政治、历史4门中任选2门作为高考科目。

无论新高考还是老高考,语数外都是必考科目,这3门功课如果成绩在70分左右,必须进行补课,语数外成绩应该考到100分以上,才有考取本科的希望。

剩余的六门选择的3门学科成绩必须达到中等偏上才行,不是选考科目的学科只要及格就可以了(学业水平考试各科都及格才能发放毕业证)。

二、假期当中对九门课程中有重点的进行补课

通过上面的分析,如果现在能确定自己选考科目的话,可以进行重点补课,补高考的科目。

补课不一定非得到补课班、培训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名学生的各科成绩均在70分左右,说明基础知识还学的可以,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家自学。

一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查找教材,找到对应的知识点,仔细研读,认真领会,重点识记、掌握。

二是认真阅读教材。无论是平时的考试,还是高考,试卷内容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指教材。高考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存在的影子,虽然不是照搬的教材内容,但是也是利用教材内容去活学活用的。如果教材内容都不能正确掌握、熟练掌握的话,应试能力又从何谈起呢?

三是认真梳理疑点。在做作业或者复习的过程中,对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最好在笔记本上梳理出来,等到开学后,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四是制定学习计划。寒假时间不长,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对于学习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寒假当中一定要制定学习计划,特别是对自己的薄弱学科。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参照班内的课程表,因为学校制定的课程表是建立在科学的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

这名孩子既然有补课的想法,对于家长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一定要支持孩子的这种决定,给孩子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补课氛围。


我是朗月寒雪,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高一各科都70多分?如果是物化生政史地这些学科,能考到70多分,说明孩子适应的还是不错的,如果语数外都是70多分,那么就比较麻烦了,孩子的问题,可能不是补课的问题,而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是时间分配的问题,这种问题,通过补课是不能解决的。

一、补课的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

成绩不好,首先想到的就是补课,但是很多人补课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补课,取决于三个因素:

1、孩子的补课意愿:这是一个前提,如果孩子不想学,单纯靠家长的意愿给孩子补课,效果不可能好的。

2、老师的业务水平:孩子想补课,那么找到一个好老师就非常关键了,现在的情况下,在高中阶段,校外辅导很难找到优秀的老师,如果不能找到好老师,补课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

3、补课的期望值:数学考了70多分,希望能够补课补到140分,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补到80分、90分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所以那些期待过高的人,不适合补课。

二、到了高中,要学会扔掉补课这根“拐杖”

都说优秀的学生不补课,但是作为一名重点高中的老师,我对学生进行过一个统计,绝大多数学生初中都补过课,甚至有的学生一直是依赖着补课。所以,到了高中第一次考试后,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找老师分析原因,而是给孩子报辅导班。

但是,高中补课,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高一阶段,补课往往得不偿失,因为高一学习的科目多,时间紧,再加上课程更难,考试考查能力等原因,所以补课是很难见效的,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依靠那几节课提高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经常告诉学生,上课是吃五谷杂粮,辅导班是补品,补品的功效,多数是宣传出来的,即便有作用,也不能取代五谷杂粮。如果学生依赖补课,那么他在学校上课,就不会全力以赴,因为他会给自己找到退路,而补课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结果就是成绩越来越差。

所以,作为高中生,要扔掉补课这跟“拐棍”,学会独立行走。

三,要告诉孩子,学好取舍

高一课程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科都要平均用力的,有些科目在高二是会被舍弃的,只要合格考试能过关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有能力,当然是各科都要学好,成绩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但是,如果孩子没有那个能力,再去平均用力,那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取舍,就不能抓住重点,高一阶段的重点是什么?当然是语数外三科,对于其他以后肯定不会选择的学科,可以少用力,集中攻破语数外三科。

即便是重点高中,也只有前几名的学生能兼顾学好各个学科,多数学生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取舍非常关键。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作为20余年的高中教师,目前正好教高一,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

首先,认识态度要端正

不是说一补课,成绩就上来了。学习是一件吃苦的事,需要坚持到底的精神,还需要科学方法。学习成绩的提高不能依赖补课。你哪里听说过,某学生是靠补课,成绩考到全班第一的?不能因为一次成绩差,就茫然到处找老师补课。考后得分析原因,整理错题,调整心态。如果是自己心态不好,或考前太紧张,焦虑导致的,大可不必补课。下次考前注意休息和放松就是了。

其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高一共有8门课程,各科都70分。说明该生比较均衡,没有翘脚,实属难得。如果去补课,那么请问补哪门呢?不可能8门功课都去补吧?一来没时间,二来没精力。所以,我认为,即使要补,要有侧重。孩子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的薄弱处。

第三,孩子自己选择。

补不补课还是看孩子自己。觉得自己还有哪个知识点没掌握的,可以请老师单独辅导下。觉得自己看看辅助资料就明白,不去补课也行。作为家长,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心理疏通工作。如果你强迫孩子去补课,可能他人在心不在。你花了钱等于打水漂。如果孩子提出来需要某门课上再加强加强,何尝不可?特别是假期时间,可以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也可以预习新的知识。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讲究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补课不补课得看学生自己。


霞霞老师教英语


孩子到了高一成绩平平,这都是因为孩子没有及时适应高中学习,还在用初中的学习思维。

要想避免出现这种落差,就需要孩子先把高中和初中的区别弄清楚,赶紧了解起来吧!

----------分割线----------

「知识量变大」

总体来说,初升高知识跨度非常大。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比如数学,高中数学理科生需要学习十本书,每一本书都有高考的重要考点。英语单词量从初中要求的1600个,上升到3500词+500短语。所以在新高一一开始很多孩子会有“撞墙”的感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陡坡效应。

----------分割线----------

「高一内容在高考直接考查」

因为高中知识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学的知识更多是实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比如有理数、线段与角等内容,在中考中并不直接考查。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学的知识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如数学大概考65分左右)。

----------分割线----------

「授课方式不同」

初中教师常常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以反复讲解,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给学生以具体辅导。进入高中后,教师上课更注重分析,反复讲解的做法少了,学生活动多了,许多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且高中学科多,教师多,每个教师教学方法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经常不一致,所以,只有适应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

----------分割线----------

「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习惯于“听、背、默”,习惯于书面作业,习惯于依赖教师。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多样,并要防止和克服单纯死记硬背、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读书、重计算轻概念等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分割线----------

★★★★★

两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要警惕——初高中衔接的陡坡效应

一般的成绩分布,是高分和低分都少,处于中间水平的比例最高。但是在初升高衔接阶段,高中前几次考试,成绩却会出现类似社会结构的2/8规律分布,即:成绩不好的人占八成,成绩好的人只占两成,因为很多人都会经历人生第一次挂科啦。

产生“陡坡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急剧变化和学生心理、方法调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个结果。外现出来就是“陡坡效应”。

同时由于高中高考对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记忆+套用模式,太多松散的知识掌握在考试成绩中没有太大的体现,所以造成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陡坡效应”会使学生压力倍增,名次迅速落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知识难度和能力要求是一个个逐步提升的陡坡,不进则退,孩子在爬坡过程中多数会处于山脚,在开端就造成知识的烂尾,就很难在后续的爬坡过程中继续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心。

⭐要留意——心理变化莫忽视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一些学生的适应性很强,能迅速调整,坦然过渡;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走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历程。由于环境的转变,很多孩子心理上还会产生诸如失落感、孤独感、失重感等现象。

☆失落感☆

特别是对于那些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来说,原先的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孩子则很难摆正心态。

☆孤立感☆

进入高中的孩子可能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懂得去理解他人。虽然TA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合到群体之中,但TA也可能性格内向,甚至是具有一定社交障碍,因种种原因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失重感☆

上了高中后就发现,沿用初中的那些学习方法已经不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很是失落。在高一,还有一种比较“经典”的理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于是,孩子可能会趁机放纵自己,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天昏地暗,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

----------分割线----------

至于怎么提高成绩嘛,你可以去看看我发的那些文章,全是各种资料,学习技巧和干货,相信一定可以让孩子成为优等生的~


梦想不只是梦和想


目前才高一没多久,不建议补课!我做培训机构多年了,说实在的,这一个行当,好老师少,家长和孩子试错成本高。你现在孩子才高一上了没多久,孩子很可能是处于适应阶段,就不要盲目考虑补课,万一浪费了时间又浪费钱就不值得,关键是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我提供一点建议,你可以想想再去决定:

1.初中成绩怎么样,如果初中都很优秀,那么大概率说明是不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这个时候不要出去补课!

2.同学关系处的怎么样,有没有觉得无法和身边同学交流?如果这样大概率是适应问题!不要去补!

3.他/她对老师有什么样的看法,如果是讨厌,你要弄清楚为什么!不然你补课也白补,因为始终学校的课才是正课,不能抓不到重点。

4.他/她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根据经验和心理学的理论,学习意志太强了也不利于成绩提高。

基本搞清楚这些问题,你就可以判断需不需补课了。希望这样可以帮到你……唉,现在到底怎么了,感觉高考越来越简单,还学得越来越困难,我们当年都没有补过课,学校让补课还有人去找教育局告密揭发,最后考211和985的同学也一大堆,也不是实验班。


奇文另解


孩子主动要求补课,实属不易!家长应该支持!只是在补课的科目上要进行选择,不能全都补!原因如下:

第一,孩子各科均在70分,孩子虽然着急,但是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的寻找解决的途径:希望通过补课来改变现状,提高成绩。可见孩子想要进步,家长要支持。

第二,关于补课科目要选择。高一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八科,都补课,不说金钱,就是时间成本有多大?这周末还怎么愉快的玩耍?这才高一啊?补课可以,科目需要选择!具体补哪一个科目需要经过认真考虑决定。

1选择学生优势科目,这次成绩下滑明显。本来就是优势科目,学生学习有兴趣通过补课,能够迅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补课,成绩回升比较明显。

2选择学生的劣势科目进行补课。这些科目是学生瘸腿科目,总给拉分。有点学生在这些科目上,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总是不得其法,成效不大。这个时候进行补课,在老师专业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一些总不理解的知识点,困扰自己很久,可能就是老师一句话的事。通过补课喜欢上这个科目,劣势变优势也是有可能的。

举个例子,英语中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形式上:限制性的没有逗号,非限制的有逗号。

和先行词的关系:限制性定语从句就是做定语,限制前面的先行词。不可去掉。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只是一个补充说明,它是对先行词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可以删掉。

例:

The old man has two sons who are doctors.这个老人有两个当医生的儿子。

The old man has two sons ,who are doctors.这个老人有两个儿子,他们是医生。

第三, 要明确补课是一种手段,现在补课是为了将来不补课,不能完全依靠补课。学校才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抓住课堂才是王道。如果一个学生学校里不主动学习,应付一下,只靠补课是没有意义的。

综上述,学生要进步,要补课,家长要认真对待,万万不可用一句补课没有用,回绝孩子。


肖老师英语课堂


作为从教快三十年的高中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也是孩子家长,郑重建议你,不要去补课。

了解一下目前的形势,学校教师紧缺,能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基本都进了学校,学校老师是严禁补课的。外面的补习机构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对高考也不够熟悉,去补习意义不大。

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是哪里来的。是别的同学都在补,还是任课老师暗示的,如果是任课老师暗示,果断举报。看看有没有补习机构忽悠,有的机构乱承诺,其实最后成绩根本提不上来。

了解一下补课的实质是什么。补课的实质是补差,也就是上课不听,课后不学的人补课有效果。70分的孩子说明学习自觉性不错,再补课是提优,补课提优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补课本身是要消耗时间的,这个时间本来可以让孩子自主学习。

高一是基础年级,适合花时间培养兴趣,培养优势学科,要学会独立思考。这个时候补课,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现在开始补课对一般家庭会形成强大的经济压力,不仅效果不好,还影响孩子的成长。

补课也不是对所有学科都有效果,比如说语文,孩子能考70分,只要平时能增加点读书积累,养成练笔习惯,完全没有必要补习。补习的老师自己也没有把握考70分以上,你说补课有何意义。

退一步讲,孩子即使要补课,也要有重点,补哪门学科,这门学科补哪个模块,这个都要心中有数。即使要补课,高一也不是最佳时机,可以到高二进高三的暑假,这个时候,孩子方向已定,薄弱学科也出现,哪些章节有问题,心中也有数,这个时候对症下药重点突破,可能又点用。

但补课是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补课,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靠补课培养出来的 ,即使靠补课考进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呢?爱孩子,就要为之计深远 ,孩子将来独立的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高一的时候鼓励孩子多和成绩优秀的孩子交往,有不懂问题多向老师请教,语文扩大阅读积累,英语注重词汇积累,加强原著阅读,数学上可以补充一点练习,这样孩子慢慢会优秀起来。希望我的意见对题主有帮助。


孙志成


高一的学生成绩考试各门课都在70分左右,显然就不是补课的问题,而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需要加强,稳固和提升的问题。因此,尽管孩子很着急的想补课,这种心情足非常能够理解,也给予支持和肯定,是值得表扬的,但是孩子的思路和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的表现情况来看,每门课成绩70分,应该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都还没有彻底掌握,甚至连课本上的例题都不会做,根本对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能力都没有具备,没有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补课,无疑雪上加霜,也更会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情绪负担和心里压力,会得不偿失,影响学生将来建立强大的知识体系,也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使孩子容易缺乏自信,缺少克服自身知识缺陷,战胜挫折,不断前进的意志和能力。

因此,面对孩子目前的状况,必须积极地予以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然后才能提升自我。所以,建议孩子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冷静理性的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评估,然后立即回归课本,回归基础,从头开始,从零开始,重新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建立强大的知识体系,要把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基本定理,基本规律彻底的领会,还要会逆向证明推导公式和定理,并且又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然后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技巧,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走出目前学习的困惑和困境,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天地,进入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也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