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有這麼多領土人口,拼數量也能碾壓德國,為什麼曾經打仗打得累?

光輝十萬


現在的眼光看,英倫三島,面積也不大,好像英國是個小國家,其實二戰前英國面積3000多萬平方公里,比蘇聯巔峰時期還大,人口比中國還多,資源應有盡有。

那為什麼英國不夠強,不能碾壓德國呢,可以對比美國。美國建國時只有13個州,人口,資源並無很耀眼的優勢,但後來在做西部大開發的時候,做了一個奠定美國日後發展地位的決定性決策,就是約定後續開發和加入的所有州要跟之前的13個州享有同等的地位,州之間沒有政治地位的區別,這個寫入了西部開發的宣言裡面。

簡單來說,美國的領土沒有殖民地和宗主之分,所有州同等地位。而英國則區分宗主和殖民地,殖民地之間也有地位區分。這樣英國無法整合龐大的領土,資源和人口,而美國卻可以。美國南北戰爭後,只用了不到30年經濟就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一,再用20年人均超過歐洲,總量超過英德之和


法眼大師


曾經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在整個世界上有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人口眾多。如果光比領土和人口的話,大英帝國完全是碾壓德國的,但是在現代化戰爭中,打仗並不是靠這些東西。

由於英國有著眾多的殖民地,所以事實上英國的陸軍並不強,英國強就強在海軍上,海軍完全是世界第一,但是如果去比陸軍的話,英國就比德國法國等其他很多國家都要弱。而德國經過工業革命的發展,實力已經追上了,英國在歐洲排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而已。而英國雖然是日不落帝國,但面臨的對手不光光是德國,還有其他國家對英國也有威脅。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的海軍確實能夠碾壓德國,但是陸軍就不行了,所以還是不得不依靠法國俄國來打德國。但是德國的實力確實強悍,所以英國也不得不投入很大一部分陸軍,否則的話,法國在索姆河戰役的時候就扛不住了。一次大戰英法最後雖然勝利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同時讓隔岸關火的美國後來居上。

而到了二戰的時候,英國的實力更加衰弱,事實上到了這個時候,英國根本就不想再和德國打,面對德國咄咄逼人的氣勢,不停的做出讓步。只不過戰爭的發生是不以英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英國最後被迫被拖入了二次大戰。在二次大戰中,英國幾乎損耗了全部的國力,在戰後已經無法成為世界老大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你應該看看將相和裡面的澠池會盟,秦王為了羞辱趙王,想方設法讓趙王鼓瑟,並且命令史官記下,藺相如請秦王為趙王擊否,秦王不允,藺相如對秦王說:“大王雖人多勢大,卻全然無用,因為臣止離大王五步之遙,今大王若不允諾臣下,臣下縱然一死,亦要與大王同赴黃泉之下矣”秦王無奈,乃擊否數下,藺相如令史官載入史冊,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澠池之會。

現實中英國和德國的處境,和澠池之會上的秦王與藺相如處境差不多,都是咫尺之遙,英國縱然有310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數億人口,但是對近在咫尺的德國全然無用,因為德國可以直搗黃龍,德國的飛機大炮軍艦可以直接修理英國本土,這就像下象棋,一方即便是車馬炮俱全,但是對方只有一個子在老帥旁邊,他就很危險。


伊馨憐


應該說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只要是參戰國,對於哪個國家都不輕鬆。因為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壘,時間跨度大,動員軍隊多,消耗資源多,軍民傷亡大。就是大英帝國也不例外。

大英帝國在一戰前擁有殖民地2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達一億。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各殖民地都出兵,出錢,支援宗主國打仗。英國本土也是耗盡人力物力,一戰時,在美國出兵參戰後,才結束戰爭。從1914年到1918年,打了4年,英國就感到筋疲力盡了。二戰的歐洲戰場,從1939年到1945年,英國打得更狼狽,被希特勒攆得從歐洲逃回英倫三島。前期靠著美國的租借物資死撐,後期美國直接參戰才擺平軸心國。二戰後的英國已淪為二流國家。

再看德國,德國是個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一戰敗後,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了,生存空間小了。但德國國民素質高,生存能力強。他們恨透了《凡爾賽和約》,覺得是民族的恥辱,在希特勒的蠱惑下,發動了二戰,打到最後,連孩子老人都上戰場了,最後失敗了,國土成了廢墟。

所以說,大規模的戰爭,無論對於哪個國家來說都不輕鬆。忘戰必危,國雖大,好戰必亡。


皖北隱士


當時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擁有全世界2000多萬的領土和4億的人口。但其中英國本土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和不到7000萬的人口。這些殖民地的人民是不會為他們作戰的。而且英國又要抽出軍隊來管轄他們。除此之外,這些殖民地分佈廣散,資源運輸極為不便。還要隨時提防德國潛艇的襲擊。而相對於德國來說,德國通過三次對外戰爭,在一八八七一年完成了對國家的統一。在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擁有歐洲第一的陸軍,以及8000多萬的人口。軍隊素質極高。而且工業基礎完善。德國民眾又空前團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的領土和人口占不到任何優勢。這也是德國敢挑起世界大戰的原因。其實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在於它有多少領土和人口。而在於它的民族凝聚力。英國雖然領土和人口眾多。但那都是表象。在他所侵佔的殖民地中,有許多被英國奴役的殖民地對英國有很大的不滿,常常爆發民族起義。所以當時的英國只是外強中乾。


段友千里來相會


1.身大體虛

戰爭使英國經濟實力驟然大損,負債在經濟上已完全受制於國際強勢資本,曾經的情懷與現實的腰包嚴重不相符。

2.人窮志短

戰爭中英軍表現可謂差強人意,使得全體國民自豪感自信心受到沉重打擊,誰都可以看出,英國徹底開始衰落,民間各種自諷自嘲的段子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官方歡呼勝利的背後是沉重的困難,英吉利民族在大戰中,逐漸整體性陷入了意志消沉的黑洞。

3.帝國解體

大英帝國是一個殖民主義帝國,殖民地撐起了大英帝國。殖民地獨立運動本就焦頭爛額,自治領又離心離德,黑非洲鞭長不及馬尾,英語族系加澳新等也急於改換門庭,丟了強大本錢。

4.安於守成

英國人重傳統,即所謂的紳士之國,但凡重門第、講等級的上流社會,天生就是要把平民精英拒之門外,傲慢的優越感與自我陶醉的貴族意識帶來思維上的保守封閉,自高自大、技術守成的上層建築制定政策,無不以維護既得利益、現實利益、短期利益為著眼點,政府缺乏長遠規劃,民眾安於現狀,整個國家義無反顧的馳向了歷史發展的慢車道。


顫動的丹田


樓主說的,應該是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吧?是的,當時英國打敗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了真正的海上霸主,從此走上殖民他國的道路,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幾乎都有它的殖民地,但是那有怎樣,雖有錢,但是力量不集中,對於力量集中的德國來說,分分鐘能搞定英國,二戰時期的英國應該對著英吉利海峽,多燒一燒香,拜一拜,慶幸它沒有連著歐洲大陸。

其次就是當時的德國民粹正盛,對於一個有著狂熱民粹的國家來說,各方面指標略勝的英國又怎樣?要知道一戰之後,德國那可也是臥薪嚐膽,一直找著機會復興,結果出來一個希特勒,如今站在歷史愛好者的角度上說,當時的德國不知道該慶幸希特勒的出現,還是該後悔希特勒的出現。

再次人口和領土並非審視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條件,就像一百多年前的中國,領土、人口隨便劃拉出一個來,就能夠碾壓歐洲了,這還不算當時滿清是如何的富有,所以領土和人口,並不能說明什麼。


北派說書人


大英帝國殖民地雖然遼闊,但是能打仗的只有本土軍隊啊。。。殖民地部隊只能噹噹地方警察。。。還得分兵監視他們。。。澳大利亞加拿大這樣的自治領其實有獨立外交政策,不一定能加入戰爭


相忘江湖3666


這個問題問的有毛病。拼人口,拼數量,滿清時期中國世界第一,還是不是被虐的抬不起頭?所以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人口只是其中之一,其它決定性的因素太多了,隨便一個都可以碾壓人口優勢,打仗還主要考慮人多勢眾嗎?


深秋的黎明7404


1.問題真是人才!

2.雙方只比拼領土和人數嗎?

3.雙方更重要的是武器裝備與戰略戰術

4.人數很重要,但非絕對因素

5.或者你自己問問,美國跟伊拉克,伊拉克人數也碾壓

6.感覺你這問題是招黑

7.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