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区:把好郑州疫情防控“北大门”

守土尽责 惠济把好郑州疫情防控“北大门”


惠济区:把好郑州疫情防控“北大门”

(通讯员:李经纬 李雪 杨丽娟)花园路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连接黄河两岸,是人流车流进出省会的“北大门”。2月4日晚9点,花园口镇纪委书记王新杰正在该卡口值守,统筹体温测量、信息登记、车辆疏导。这样的画面是惠济区卡口管控的一个缩影。该区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原则,建机制、组队伍、重保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闻令而动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全区一盘棋才能更好的抢占先机。惠济区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快速成立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及“一办七部”,由相关区委常委、区政府县级领导担任主任、组长,统筹协调,各尽其责;明确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人员排查管控第一责任人,各镇、办事处镇长(主任)为卡口监管第一责任人,联系镇、街道的县级领导与镇办同工作、共担责;各卡口卡点明确一名科级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全权负责楼院、卡点防控管控工作,任务责任层层压实,防控压力逐级传导。通过视频、电话等形式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对防控工作统一安排,对重要事项会商解决;为推进各项工作“干在关键处、落到末梢上”,该区量化督查考核机制,抽调专人成立9个督导组全天候监督检查,突出结果运用,真正落实落细。

同舟共济

在刘寨街道兴隆铺社区,由“红、黄、橙”三种颜色组成的《疫情防控示意图》格外醒目。据该街道负责人员介绍,红色代表省外重点疫区返郑人员,黄色是省内返郑人员,橙色为暂时家中无人户,每种颜色都清楚记录了楼栋号和单元号,根据“分色管理图”,街道、社区、志愿者和居民都可以清晰的辨别出区域范围,提高自身防护的警觉性。“为斩断疫情传播链条,‘分色管理’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完善,我们就是要和时间赛跑。”社区负责排查工作的人员这样讲。据了解,这种疫情管控模式已覆盖惠济75个村(社区)的257个小区(楼院)、374个村(社区)卡点。

惠济区:把好郑州疫情防控“北大门”

“分色管理”是惠济区强化队伍建设的众多形式之一,围绕中央决策和省市疫情防控会议部署,该区以镇、街道为单位成立了卡口、摸排、管控和流调“四支队伍”,分别参与到卡口卡点值守、人员情况摸排、隔离对象管控、密切接触者追踪等防控工作。对村(社区)实行“一人一证”出入登记,依靠“网格化+大数据”摸排核查,对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三包一”,对密切接触者全方位调查,这些都是防控工作的探索实践。在战“疫”一线,“四支队伍”紧密配合,环环相扣,为阻止疫情蔓延争取宝贵时间。

惠济区:把好郑州疫情防控“北大门”

赤心一片

“就诊者来到我院,预诊分诊点值班护士会根据他反馈的信息,‘两查两问’(查体温、查身份证,问来源地、问接触史)进行分诊,并结合其个人来源地、体温等情况在发热门诊再次分流。”为最大限度的避免非疫区发热患者交叉感染,惠济区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想尽了办法。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惠济区迅速反应,将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卫生院的预检分诊点面向社会公布,方便群众就近诊治。同时,加大医疗物资储备力度,通过采购、捐赠等多种渠道储备应急物资21种、近10万件,保障正常医护需求和紧急情况应对。

既能减少居民外出,又能保障大家正常生活,也是惠济区考虑最多的一件事。该区按照“能线上不线下,能分散不聚集”的原则,通过居民微信群、QQ群、电话、广播等方式征集广大居民生活所需品,由专人负责购买,再通过社区便利店分发到群众手中。另外,在做好疫情防控、检查消杀的基础上,辖区5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全部开放、超市均正常营业,市场价格平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