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品大员出差,如果被暗杀或投毒,意外死亡,会有什么后果?

豔陽雪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不管是哪个朝代,古代位列一品的官员,肯定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国之重臣,如果是出巡的话,肯定是重兵护卫,即使是微服出访,身边护卫肯定也是高手中的高手,对于官员的安全肯定是慎之又慎,总之不是谁想杀就能杀的。

当然如果是意外死亡的,比如病死或者是什么原因意外死亡的,而且查不出来是人为的,那么肯定是不会牵连到其他人,皇帝只会给于死去官员相应的抚恤和恩赐,比如清朝的林则徐在出差的途中因病逝世,朝廷就没有追究任何人,而只是赠其太子太傅衔,照总督例赐恤,并赐其谥号文忠。



但是如果是被暗杀或者投毒而死的,后果那肯定是相当严重的,堂堂一个国之重臣死在出巡的路上,这让朝廷的颜面何在,让皇帝的脸面何在,只能说注定会掀起一番血雨腥风。那么后果到底会是怎样的呢?

第一、护送他的护卫们基本上逃不掉死亡的命运,先是会被酷刑审问,即使查不出什么,他们也必死无疑。毕竟作为护送重臣的护卫,他们是少数知道官员行踪的人员,而且也是他们护卫的,如果他们的眼里官员被暗杀或毒杀,试问谁相信这件事情跟他们无关?即使真的跟他们无关,他们也必死,理由就是护卫不周。



第二、官员死亡的地方的父母官必定会被问责,轻则处分重则丢官。当然以上仅仅只是此事跟他毫无关系的后果,但是如果查实跟他有关系,那就不是处分不处分的问题啦,最好的结果就是他自己被斩,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满门抄斩。总之,一句话不管大官的死跟他有没有关,他都是第二个倒霉的。

第三、当然就是全国通缉杀害大官的凶手,如果找不到也没办法,但是找到的话就看皇帝怎么处理啦,一般情况下这位凶手很大可能会被酷刑折磨,甚至被凌迟处死,毕竟这关乎朝廷和皇帝面子,如果不从重处理,那么朝廷和皇帝的威严何存,以后谁还怕朝廷呢?只有狠狠的折磨凶手,百姓们才会怕,那些本想或者以后想杀害朝廷官员的人才会怕,才会有所顾忌。



第四、当然是查出幕后的指使者啦,一般情况下会杀害朝廷大员的无非就是他的政敌和要造反的人。这种情况的处理的结果取决于皇帝是不是实权皇帝。如果是实权皇帝,如果是政敌,被查出来,轻则处斩重则满门抄斩,毕竟皇帝虽然允许党争,但也只限于朝堂之上,如果动不动就杀害自己的政敌,朝廷和皇帝的威严何在,所以绝对不能开这个头,那个人必须死,甚至如果皇帝的性格很残暴,满门抄斩都算是轻的啦,灭族都有可能;而如果是要造反的人,那么不必说,灭九族的事情,哪个皇帝允许自己的身边有想造反的人,所以杀一儆百,灭九族再正常不过。

但如果是傀儡皇帝,那么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事情,政敌可能就是暂时丢官,可能过不了多久风头过了又回来了,就是做做样子,毕竟能够跟一品大员做政敌的,你说他权利能小到哪里去?后者可能啥事都没有,试想想一个要造反的人,权利有可能不大吗?况且如果这个皇帝是傀儡皇帝,只能说这个人就是权臣,这样皇帝能拿他怎么办呢?所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第五、不管这位大员怎么死,朝廷肯定会追封他官职,并给与抚恤,和对其的葬礼进行安排,再就是追赠他谥号。

第六、还有就是死去大臣的位置如何安排,作为一品大员,其位置更是是十分重要的,大概就是六部尚书一样的职务,所以肯定谁都想顶替上去,而各个党派也都想自己的人上去,那么肯定就会引起一番明争暗斗,不过这似乎跟我们没多少关系。



简单的来说,一品大员不管是怎么死的,都将会引起整个王朝的震动,如果是被杀则更为严重,势必会有一大批人为这位官员陪葬,甚至还可能会有很多的无辜的人被牵扯其中,枉送性命。总之一句话重臣的死会有更多的人陪着他死。


澳古说历史


古代一品大员出差,那就相当于钦差大臣,他们代表皇帝外出办事。如果被杀或者意外死亡,那就相当于打皇帝老子的脸,按照法律而言后果会非常的严重。尤其是权力空前集中的清代。



法律规定

一般来说钦差出行的当地会有地方官员实行戒严,负责保护钦差大臣的人身安全。一旦有匪徒刺杀钦差大臣,首先第一步就是将地方官员扣押审讯,然后擒拿真凶,其次惩治钦差身边的护卫人员。

案件审理结束之后,真凶归案必死无疑,而护卫人员因为护卫不利全部处死。经过查实之后,地方官员如果参与其中,处以死刑,如果没有参与全部革职,治失职之罪。



清朝钦差大臣被杀

1808年嘉庆得知淮安地区发生水灾,五万余名百姓食不果腹,已经有了民变的迹象发生。因此嘉庆迅速下拨了20万两白银作为救灾之用,不料受灾的百姓每人只领到了一二钱的银子。也就是说真正用到百姓身上的银子最多也就一万两,这件事让嘉庆十分恼火,于是迅速派了新科的进士李毓昌查办此事。

当地知县王申汉等人得知嘉庆钦差到此,所以准备巨款贿赂李毓昌等人。但李毓昌出身贫苦知道百姓的困苦,而且其为人品学端正,所以拒不接受贿赂。



经过李毓昌的私下查证,搜集了所有当地官员贪污受贿的证据。正当李毓昌准备返回京城时,王申汉等人买通了李毓昌的家奴护卫三人,这三人在李毓昌的饭食中投下了剧毒将其杀害。之后伪造了李毓昌自缢身亡的现场。

当李毓昌的夫人看到丈夫的遗体时,从其遗物中看到了王申汉等人的贪污证据,所以推测丈夫死因不简单。经过仵作查证,李毓昌死因真相大白,嘉庆因此盛怒,下令追查此事。



案件水落石出之后,嘉庆亲自批示处死当地所有贪官污吏,将其抛心挖肺祭奠李毓昌在天之灵,之后也将这些刁奴全部凌迟处死。

这件事发生之后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因为失职革职流放新疆。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朝廷对于钦差大臣的重视,一旦有人暗杀钦差大臣,那造成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当然如果暗杀钦差大臣背后的势力庞大,能够公然抗衡皇权的话,只需要替罪羊即可。比如张文祥刺马案,这件事发生之后,由于其背后势力的阻挡,所以仅有一个张文祥落案,最终结果只有张文祥被抛心挖肺祭奠马新怡。


我是越关


起源于明清的一品大员是中国官员的最高级别,但是一品一般只是荣衔,真正的实权封疆大吏其实是从二品开始,但是实权的封疆大吏又要在朝中挂一品的中枢荣衔,权力才算完整,说话才算数。

一品又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正一品对应的官职为——

1.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

这几个是典型的荣衔,表示皇帝信任你,皇子接触你。

2. 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这几个,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代表了决策权,知情权。

3. 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建威将军

这些相当于贴身保镖。

4. 子爵(清朝时期)。

这个表示待遇。

从一品对应官职为——

5. 少师、傅、保,太子太师、傅、保

也是和皇家亲近的,不过低半级。

6. 协办大学士

也是贴身秘书,不过低半级。

7. 六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大臣

这些属于干实事的各部部长,公检法最高领导,警卫部队最高领导。

8. 满洲、蒙古、汉军八旗都统,驻防将军,乌鲁木齐都统,察哈尔都统,提督,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清朝时期)。

这些属于有一点点实权的,带兵的。

一般来说,1-6 都是在京中的,到地方出差的几率比较小,而且一旦出差,也都是专门的管道。

而7-8,因为工作关系,就有可能到地方了,尤其是提督,但是提督是武官,到了地方是受总督、巡抚等文官管制的。

真正意义上的实权大员,实际上是二品的总督、巡抚。

如果这两个职务又挂了一品尚书衔,那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一方大员了。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大员遇刺呢?

还真有。

清朝有两个。

第一个是著名的刺马案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到金陵校阅场参观射箭训练。这个时候两江总督只能算是二品不能算一品。

返回总督辕门的时候,半途遇到有人拦路鸣冤,刺客张汶祥乘乱用匕首刺杀马新贻,第二天,马总督不治身亡。死后,朝廷赐予他少保荣衔,可以算是一品了。

作为晚清四大悬案之一,这个案子在当时一直没调查清楚。有说是马新贻之死是因为不守信用被兄弟报复,也有说是马新贻被指派查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天国天京时吞没的财产因而遭到曾灭口。

但是最终也没查出来个所以然,也就不了了之了。朝廷为了权力平衡,也没有大动干戈地去查,除了惩治刺客,也没牵连其他人。

这个改变为了很多电视剧,比如《刺马》、《投名状》等等。

第二个是林则徐

1847年,林则徐已经是云贵总督了,1848年,又封太子太保,咸丰帝非常重用他,希望他南下去平定刚刚有点苗头的太平天国。但是林则徐那个时候身体一直不好,在南下的时候,因为痢疾不止,不治身亡,享年66岁。

很多人觉得林则徐就是积劳成疾病死的,但是也有人分析说,他是被人下药,下了巴豆导致腹泻不止而死。因为林则徐死前大喊“星斗南”。有人说这个发音像是“巴豆泻”,就是说是被人下了巴豆导致腹泻,也有人说这个发音像是“新豆栏”,是指以前他禁烟时候得罪的一些当地仇家。

如果这种传闻是真的,那么林则徐就算是中国历史上在出差时被投毒致死的最大的官了。

对此,是当作正常病故处理的,也没有什么牵连一片。

连自己的功臣,封疆大吏的安危都无法保障,足以说明一个朝代的腐朽没落了。


HannibalLecter


钦差大臣遇刺,龙颜大怒,必大动干戈

一,问责地方官员,扣押查其失职之罪。一品大员巡视,当地官府会戒严,安保措施严密。地方官员若参与暗杀,必处以死刑无疑;即便没参与,负责钦差安全的地方官员将被全部革职查办。

二,惩治钦差护卫队。为保护钦差而牺牲的护卫,会被嘉奖(类似后来的烈士);活着的护卫则会被调查审讯,无论是否有内鬼,活下的护卫一律斩首。这么做的目的:鼓励(其实是逼迫)护卫队衷心护住,防止临危而逃。

三,缉拿真凶。朝廷一品大员位极人臣,皇帝心腹和颜面,刺杀一品大员,甚或牵扯谋反,可想见,查出来必然不难。一旦真凶归案,包括与其相关人员,必死无疑。

亖,外部力量刺杀一品大员。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或许是外部力量。唐朝诗人宰相武元衡,在十多个护卫兵保护下,在上朝路上被潘镇刺杀。大唐直接派兵攻打这个潘镇,包括与其来往的割据,一律打击,一个不放过!



成功暗杀几率极低

首先钦差出巡,朝廷和地方官员皆知。除了护卫队和地方官员,所谓吏户礼兵刑工各部,能够照应到的必然都会做出安排。

另,大家都知古士大夫有食客,官员也会有私人护卫队,这些人肯定都是高手,或牵扯江湖人士,这个私下力量不但强,还是个隐秘的关系网。

至于投毒这个古老的办法,就算在知己知彼,看似有无限机会的后宫,都不容易,何况被动地投毒出巡官员?想太多了吧


鳌拜:别跟我扯“品”这种档次,岳飞来,鳌拜现。


所以,无论从暗杀难度,还是暗杀后果,敢动并且有能力动一品大员的势力实在难找出来。刺杀钦差,难度最大,风险最高!还是洗洗睡吧!


上弦月M


这个后果很严重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当然你这是假设,一品大员出门随从保护的军队肯定多,还有贴身死侍保护,哪那么容易死,刺杀一品大员全家抄斩,一般人做不出来,肯定上升国家层次,敌国刺杀,政敌对手谋杀都有可能。一品大员除了地方上将军,在北京城的是很少出门的,清朝地方上的一品大员,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湖总督,陕甘总督应该是一品大员吧,这样的人怕死肯定会保护自己。到了明朝,一品大员只有驻守边疆的大将军和南京中央机构里的老头子了,那更不容易死了。不过还真有刺杀的案例,同治年间,两江总督马新贻就被刺杀,这和朝廷的争斗有关,同治年间皇帝威信为不咋滴!后来不了了之,再后来曾国藩调任两江总督位置。可以去看看。


李晚晴呀


敢这么干的人基本上可以定义为是想谋反了,因为一品大员出差基本上都是带有皇帝钦赐的玉牌的,人人都是见了要下跪的,根本没有人敢违抗,但是如果真的有人不想谋反就是单纯的看不惯或者因为私仇然后把他给暗杀或者毒死之后,谋害者必然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在古代能够代表皇帝出差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之人。



一般来说,一品大员被谋害而死的可能性比较小,首先出差会有很多保护的人,这些人虽然不能以一敌百,但是在当时绝对比较厉害保镖了。所以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保镖都已经被买通了,所以出差的人死了,皇帝是一定会专门派人去追查的,首先要查的就是保镖,保镖没死很显然就有问题了,一般先是找出幕后凶手然后在一律处死。



如果保镖都死了那肯定就是查到那个所在出差地的地方官员,然后进行彻查,查出结果是有官员涉及也都是和主谋同罪,一并处死。那么真的有这样的比较意外的案件,在清朝还真的有几个,大家普遍知道的应该是林则徐的,当年的咸丰皇帝就非常的器重林则徐,也派他南下去看看能办不平定一下早起的太平天国。



但是因为年纪也比较大了,当时的林则徐已经66岁了,而且又是体弱多病,在南下出差的时候还真的因为旧病复发直接不治身亡。但是很多人说林则徐实际山并不是什么旧病复发而是被人下毒害死的,据说是下了泻药,就导致林则徐腹泻然后导致脱水,加上本来就体弱多病,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后来其实也没有人去彻查什么东西,就是以为林则徐就是正常的因为生病而死,处理的方式也很简单,也没有牵连保护他的那些人,但是后来有人分析说很可能是曾经林则徐在禁烟的时候得罪了很多人,于是就有仇家自己寻上了门来,把林则徐害死了。综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离奇的案件,因为想查也真的无从查起。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封建社会的官场,讲的是排场。这场面可不是吹的。自开始封官为吏那一刻起,没有人不是不企图爬得更高的。地位越高,官位就大,排场也就更喧嚣,威风八面,极能满足为官争风光耀祖宗的目的,让邻里侧目而敬畏之。

至若在位为政,在地方在朝廷。官员的出行是双重保护的。一是官位上的相应配制。比如,萧何在相国位,刘邦增二千人保护。二是,私人的保镖,家将(这在历朝历代官方允许),比如,秦朝李斯上班,护卫人马走了半条街,让秦皇大为不满。——这些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平日里尚且如此,一旦奉了皇命外出赴任或调研,那户部,礼部,吏部,甚至兵部也有所安排,更別说私人武装,沿途地方,江湖侠客的拱卫了。这样一来,想行刺,劫道的绿林人士遇到的困难就非常的多了。外人想靠近也没办法。至于下毒,人家有试吃的奴才先尝,先死的中毒的是别人。只有意外死亡,如秦始皇崩在沙丘,才叫天意。

总之是,官员一去,大多能安抵目的的。 有如意外死亡。六部中的刑部就有事干了,该怎么着,按刑条办理就是了,后果是谁,逮谁就是了。这一点不困难。





劉一千五


按着当时的律法,所有战死的护卫随从一律嘉奖当烈士,而活着的护卫人员则一律斩首。这是从战国时候魏国开始施行,然后历经各朝各代后一直保留下来的,这是为了防止有护卫人员在危险的时候丢弃自己的主官逃走,同时也鼓励护卫英勇杀敌救主。

其次,该案件事发地点的所有州牧郡太守府衙等三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一律就地免职并押送刑部受审,因为这些人都有作案的嫌疑。所以必须先拿下来抓起来关,然后朝廷还会派出钦差大臣手握尚方宝剑来地方督察案件真实情况。但是,不管真实情况如何,这些被关起来的官员政治生涯就完了,即便查明自己没有参与暗杀那么失职之罪也足以让人罢官夺爵并充军流放。所以呢,一般有朝廷大员要下来巡查,那么地方的安保工作那得怎么一个捉急,一般是要把所有行程事先敲定下来,然后开始清场排查,戒严,所有有犯罪前科的一律先抓到牢里关起来。因此历来朝廷大员出巡都是劳民伤财的事。

最后,一旦被查实暗杀事件为某人作为,那么不管成功与否,这个行事之人必然会被案诛九族。


优己


汉景帝年间大臣在回家途中被杀,皇帝大怒彻查几个月终水落石t出,严罚了不法狂野之血徒,,,


94310417小云


随着古代政治体系的成熟,大臣死于暗杀或者投毒的比较少,当然一旦发现有人暗杀或者投毒大臣,国家一定会对比大动干戈的,比如唐朝年间,一个姓武的宰相被藩镇刺杀,国家对比的做法是攻打这个藩镇,杀死指使者节度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