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濟區:把好鄭州疫情防控“北大門”

守土盡責 惠濟把好鄭州疫情防控“北大門”


惠濟區:把好鄭州疫情防控“北大門”

(通訊員:李經緯 李雪 楊麗娟)花園路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連接黃河兩岸,是人流車流進出省會的“北大門”。2月4日晚9點,花園口鎮紀委書記王新傑正在該卡口值守,統籌體溫測量、信息登記、車輛疏導。這樣的畫面是惠濟區卡口管控的一個縮影。該區堅持“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原則,建機制、組隊伍、重保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聞令而動

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堅持全區一盤棋才能更好的搶佔先機。惠濟區把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快速成立全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領導小組及“一辦七部”,由相關區委常委、區政府縣級領導擔任主任、組長,統籌協調,各盡其責;明確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為人員排查管控第一責任人,各鎮、辦事處鎮長(主任)為卡口監管第一責任人,聯繫鎮、街道的縣級領導與鎮辦同工作、共擔責;各卡口卡點明確一名科級幹部為第一責任人,全權負責樓院、卡點防控管控工作,任務責任層層壓實,防控壓力逐級傳導。通過視頻、電話等形式貫徹落實上級部署,對防控工作統一安排,對重要事項會商解決;為推進各項工作“幹在關鍵處、落到末梢上”,該區量化督查考核機制,抽調專人成立9個督導組全天候監督檢查,突出結果運用,真正落實落細。

同舟共濟

在劉寨街道興隆鋪社區,由“紅、黃、橙”三種顏色組成的《疫情防控示意圖》格外醒目。據該街道負責人員介紹,紅色代表省外重點疫區返鄭人員,黃色是省內返鄭人員,橙色為暫時家中無人戶,每種顏色都清楚記錄了樓棟號和單元號,根據“分色管理圖”,街道、社區、志願者和居民都可以清晰的辨別出區域範圍,提高自身防護的警覺性。“為斬斷疫情傳播鏈條,‘分色管理’也一直在不斷探索完善,我們就是要和時間賽跑。”社區負責排查工作的人員這樣講。據瞭解,這種疫情管控模式已覆蓋惠濟75個村(社區)的257個小區(樓院)、374個村(社區)卡點。

惠濟區:把好鄭州疫情防控“北大門”

“分色管理”是惠濟區強化隊伍建設的眾多形式之一,圍繞中央決策和省市疫情防控會議部署,該區以鎮、街道為單位成立了卡口、摸排、管控和流調“四支隊伍”,分別參與到卡口卡點值守、人員情況摸排、隔離對象管控、密切接觸者追蹤等防控工作。對村(社區)實行“一人一證”出入登記,依靠“網格化+大數據”摸排核查,對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三包一”,對密切接觸者全方位調查,這些都是防控工作的探索實踐。在戰“疫”一線,“四支隊伍”緊密配合,環環相扣,為阻止疫情蔓延爭取寶貴時間。

惠濟區:把好鄭州疫情防控“北大門”

赤心一片

“就診者來到我院,預診分診點值班護士會根據他反饋的信息,‘兩查兩問’(查體溫、查身份證,問來源地、問接觸史)進行分診,並結合其個人來源地、體溫等情況在發熱門診再次分流。”為最大限度的避免非疫區發熱患者交叉感染,惠濟區人民醫院醫務工作者想盡了辦法。面對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惠濟區迅速反應,將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個鄉鎮衛生院的預檢分診點面向社會公佈,方便群眾就近診治。同時,加大醫療物資儲備力度,通過採購、捐贈等多種渠道儲備應急物資21種、近10萬件,保障正常醫護需求和緊急情況應對。

既能減少居民外出,又能保障大家正常生活,也是惠濟區考慮最多的一件事。該區按照“能線上不線下,能分散不聚集”的原則,通過居民微信群、QQ群、電話、廣播等方式徵集廣大居民生活所需品,由專人負責購買,再通過社區便利店分發到群眾手中。另外,在做好疫情防控、檢查消殺的基礎上,轄區5家標準化農貿市場全部開放、超市均正常營業,市場價格平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