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像武侠电视剧当中那样,很多人都佩戴剑吗?

思想者言论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古装片中,侠客带剑满地走,吃饭从不为钱发愁,也从不见上茅房,晚上睡觉听到外面有动静,不走窗户不走门,非要从房顶飞出去,话不投机就拔剑,杀人从来不偿命......这便是侠客风范!

很多人看过电视之后,认为古人行走江湖,要么身背宝剑,要么肋挎宝刀,总之长短兵刃都能带,一言不合就开打。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你以为古代就没有管制刀具条例吗。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兵器管理不严格,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学者等上流社会的人物,为了彰显身份,出门多佩戴宝剑。例如孔夫子,他出门就佩剑,据说孔子会武艺,也是个练家子,但武功造诣究竟如何,我想只要他老人家自个儿知道了。

秦代之时,兵器受到严苛管制,除了一些有身份的人之外,凡夫俗子是绝对不允许佩戴兵刃上街的。没事拿口宝剑或宝刀上街,你要干什么?这玩意儿说好听了是防身武器,说难听了就是凶器,更严重点,打你个谋逆造反之罪。

汉代跟秦代差不多,平民依旧没有佩戴武器上街的权利,但官吏可以佩戴武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亭长,都有佩戴武器的权利。

到了唐代,管制刀具条例有所放宽,因为胡人有佩刀的习惯,因此大唐子民也有权佩戴刀剑,这也就是为何李白可以仗剑走天涯的原因。另外唐代之时,百姓可以自己打造兵器,只要在规定数量之内,你随便打造。就如美国普通家庭可以配枪一样,唐代百姓家里可享有自己的武器。有战争之时,由民变兵,拿起刀枪就可以打仗。

宋代之时,武器管理再次严苛起来,但老百姓仍可拥有自己的武器,出门也可携带武器防身,只是有规定不许超过尺寸,这也就是为何宋代流行朴刀的原因之一。这种刀制作比较粗糙,没有刀鞘,杆和刀头可以分离,刀损坏后,杆可以做杆棒使用。在《水浒传》中,对朴刀多有描述。

元朝之时,对待刀具管理异常严苛,汉人绝对不允许带刀出入街市。但僧道有佩戴权,蒙古人和色目人不受约束。

明朝延续元制,对刀具管理很严苛。清代延续明制,同样对刀具管理严苛。当然,这两个朝代还不是最严苛的。最严苛的是哪一朝呢?我不说你也知道。


大狮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也回答过。

一,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国家处于分裂时期,战乱不断,各个国家并不禁武,人们为了自保,很多成年男子,一般都会佩戴一把剑来防身,满大街佩剑的人随处可见。

二、到了秦朝,国家统一。为了防止平民叛乱,秦始皇收天下民间之兵,铸成了著名的十二铜人,这个时期是严格禁止士族之外的人佩戴任何武器的,发现了是要治罪的。

三、到了汉代,统治者也基本沿袭了秦国的这个政策,没有一定地位的人,任何武器都算是违禁品,一样受到刑法的制裁。

四、而到了三国时期,国家又是分裂的状态,随着冶铁技术的成熟,青铜武器完全退出了战场,加上战乱不断,普通百姓又可以私自携带武器用来防身了,刀剑的制作也愈发精良,但一般百姓是以环首刀为主要武器的,因为刀比剑更实用,剑更重要的角色是代表身份和作为装饰,防身只是一个附加属性。

五、两晋时期,人们崇尚士族风仪,大袖飘飘。剑已经纯粹作为装饰品而存在了,这个时期,包括后面的南北朝,国家是不禁武的,同时,出现了直刀的雏形。

六、到了隋代,上到官员贵族,下到百姓,隋直刀已经基本取代了剑的地位,人人以拥有一把制作精良的长刀为荣,而剑只是作为一种礼仪器械而存在,当然,作为象征君子的宝剑也仍有大批粉丝,但无论在战场上还是绿林,剑已经很少有露脸的机会了。

七、到了唐朝,皇家仪仗中,剑已经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仪刀,军队已经彻底看不到剑的影子了,反倒是在民间开始盛行剑舞之风,剑作为一种舞蹈的载体,再次盛行于世间。

八、宋代不用说了,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除了特别人物,基本人手一把朴刀,剑也只有一些用剑高手之流才会佩戴,因为你的剑术不佳,对上朴刀后,真的是嫌命长。

九、元朝全期和清朝初期,百姓也是禁止拥有武器的,因为外族入主中原,总是那么底气不足,随时怕有人造反,一把切菜的刀,都要几户人家轮流用,佩剑只能会被抓起来治罪。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只是本人的一点浅见,还有很多不足,望大家指正。

我是攻书学剑语,坚持原创,拒绝粘贴复制。


攻书学剑语


你好,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吧,首先也要带一根哨棒。这不是浪漫,也不是野蛮,而是防身活命的必要装备。但随身携带的兵器,各个朝代各有不同,先秦战国,多带长剑。两汉多带铁剑,到了三国两晋以环首刀为主了。对于文人来讲,长剑是最常见的携带兵器,原因有二,第一长剑的杀伤力小,一般不列入违禁兵器;第二,有古风,有古意。另外各朝各代对民间兵器都有一定的规定,譬如唐律把甲、弩、矛、具装等都列入违禁武器,但横刀,佩剑和弓箭是可以随身携带。到了宋朝,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规定,但朴刀一般来讲可以携带,所以水浒的好汉们出门都会带一把朴刀一根棒杆,遇到危险的时候将朴刀绑到棒杆上变成长柄刀来用。自元朝以降,据说菜刀都违禁,就只能携带木棍了。当朝,一指长的水果刀都不能携带。

唐代法律规定:在公共场所斗殴中,对于武器的管理越松。在汉代以前。古代社会最有地位、最受人们尊重的是读书人,只会打打杀杀的武人社会地位很低。古代什么人穿什么衣服:不准结集社众练习武艺,违者教师。 另外,古代有连坐法,强行收缴了汉人的弓箭、刀枪。 由上可见,虽然历朝历代关于武器的法律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看到、甲胄、弹弓等一切可作为兵器的物械。又规定汉人、商人禁止制造。韩信的胯下之辱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韩信受辱的其因就是因为他当时社会地位低,偏偏整天随身佩把剑。结果地痞们看着不顺眼,一般百姓也没有财力买把武器整天带在身上炫耀,才故意跟韩信叫板:你要有本事就拔剑杀了我,要不敢杀我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衡量了利弊,选择了接受胯下之辱。这说明当时韩信如果杀了那个地痞,必然被捕处死,看到别人犯罪而不告发者。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对于武器的管理越严。古代的武器是很贵的。即使与别人发生了矛盾,也不会轻易拿兵器往别人身上招呼,因为动用武器伤人者,要负更大的刑事责任。使用武器伤了人,多数是跑不掉的。如果不想动用武器,也要负连带责任、买卖、使用和隐藏上述器械。甚至想收缴农民工作用的两股铁叉,只是因为农民生产需要才作罢。祭神时也不能使用真兵器,要用纸木制作的假武器。


小杨童装


武侠剧主要为了是突出侠义精神,行侠仗义需要武力作为基础,故而武侠剧中无论功夫大小,总归都要有适用的武器,诸如刀、剑、矛等之类擅长武器作为防身或战斗所用。

而最为常用的就是剑了,剑属于两边都开刃、一端尖,左右均可伤人,剑端可刺杀。且可长可短随身携带方便,比之刀的大又宽厚美观上强不少,有宝剑赠英雄的美说。在我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有许多名剑至今仍锋利无比。诸如史料记载的干将、莫邪、龙泉宝剑、湛卢等绝世名剑。

然而事实上在古代并非是人人都能佩剑到处招摇过市的,在古代剑有时候代表的就是身份。只有一些达官贵人、武将、文人政客为了才能佩剑,如孔子、李白文人都爱佩剑。佩剑一是为了防身,二是为了凸显身份地位。佩剑的人都有一种超然于世、兼济天下的气质。

而在民间普通人是不能佩剑的,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谁还能再有哪些装X的心思,如果有佩剑上街,书不定就让官差抓壮丁的,去充军打仗了。况且在一些朝代宝剑相当于命令,尚方宝剑代表着皇权,皇帝至高无上。用没听说过上方宝刀吧?

因此古代民间都不可能如武侠剧里那样人人都佩剑。武侠剧源于小说,属于艺术类,既然艺术就会在小说基础上升华艺术性。




大智若愚WJW


古代老百姓不能随意佩戴刀剑过市。

大部分朝代对刀剑佩戴有严格限制。刀剑也不是人人都能携带的。比如普通老百姓就没有提刀带剑的习惯,佩剑的一般都是一些上层阶级,用来显摆用的,而非防身。就算老百姓想携带刀剑,从政府维护治安方面考虑,也不会任由百姓想带就带,虽然不会如现在的社会这么管控严格,但也会加以限制。

电视剧中武林大侠佩戴刀剑都是为了剧情需要虚构出来得。不要当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