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自东吴以来,南方政权总是把首都建在南京?

大侃历史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在石头城筑邑,取名

金陵邑。一般人可能会认为,金陵这个名字来自南京城旁边的金陵山,也就是现在的钟山,不过金陵之名还有另一个更浪漫的解释,南京有王气,楚威王在南京下面埋金镇压王气,所以将此地命名为金陵。

到了秦朝,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时路过南京,身边的术士见南京地势险要,山川相合,便告诉始皇,此地有天子气。始皇不悦,将金陵贬称秣陵,并命人凿开方山,引淮水流过金陵城,借此冲散王气,秣就是草料的意思,而这条河水便是秦淮河。秦朝覆灭后,秣陵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整个秦汉时期,南京就一直静静的落在这条秦淮河边,沉寂了四百余年。

秦始皇送给南京一条秦淮河,却没能压制住南京的王气,东汉末年,南京迎来自己的第一位皇帝——吴大帝孙权。诸葛亮见到南京大赞:“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作为东吴的统治者,孙权自然也知道南京的独特,南京是孙权的根基,而孙权也成为了改变南京的人。吴国,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这个崭新的帝国将都城从武昌迁至南京,他将那个略带贬义的秣陵改为了建业,代表着“建立帝王之大业”。这一年秋天,孙权抵达南京,江东百姓传播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民谣,表示了他们对迁都的热烈欢迎。

南京此时并没有修建宫殿,孙权到南京后有些触景生情,住进了曾经住过的讨虏将军府,后改名为建业宫,并在此一直居住了十八年。吴国,赤乌十年(247),在大臣的建议下,孙权搬到了今天估衣廊附近的南宫,拆除了讨虏将军府,改建了吴国皇宫太初宫。太初宫长宽约五百丈,占地面积大概九万多平米,花费了一年多修建,正殿为神龙殿,在今天的鱼市街附近,同时有公车门、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四个门,其中公车门是正门。

在南京城外,孙权命人修建了一系列防御设施保卫南京,最著名的就是“石头城”了。石头城“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是东吴的水军总部,城外的长江停泊着数千艘船只,同时也是南京城最忠诚的护卫,内部储存着大量粮食和武器装备,只要石头城还在,南京就不会陷落。石头城上设有烽火台,据说只要烽火燃起,半天之内就会传遍东吴的长江防线。

东吴时期的海上贸易已经颇有规模了,南京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中心,也因此成为对外交流的前沿,中国历史记载着,第一次与台湾的交流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下,南京城内出现了《扶南异物志》、《吴时外国传》等许多介绍外国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的书籍,孙权派使者出使扶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扶南国王还送给东吴一支乐队。中亚波斯商人也到过南京,甚至罗马帝国的使者秦论还在南京住了十年,

南京当时可谓是国际交流中心。

同一时期,南京的农业和手工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为了保障建业的粮食供应,孙权兴修水利,连接了太湖与江南内河,派遣三万余人疏通秦淮河,在南京城外保持了大量军屯,还撤销了附近几个县的行政机构,转为农业用地。农业的发展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南京,南京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突破百万人口的城市。有了人口的支持,南京的手工业也发达了起来,孙权经常调全国的熟练工人到南京的官营作坊,影响南京千年的丝织业就起源于此。

在三国时期,全国人口锐减至三分之一,而在东吴定都南京的五十八年时间里,南京的各行各业却远超东汉时期的最高水平。左思在《三都赋》中这样描写南京的建筑的奢华“横塘查下,邑屋隆夸。长干延属,飞甍舛互。”自此之后,南京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南方经济政治中心,开始了属于她自己的传奇。南京,见证东吴的兴衰,东吴也陪伴了她的重生。


邓海春


自然地理 交通便捷条件决定南京作为都城的古代优势。

临江是首选,人类生活离不开水,吃喝拉撒离不开水,种田离不开水,古代水运交通优势比陆地太明显了,借助风帆水力一个人水运个10吨货物完全没问题,陆地还要依赖牲口,牲口还要休息和饮食。。长江还是古代布防的天险

平原城市是首选。古代劳动力落后,面对崇山峻岭修路都难,更何况建城,物资运输和信息传递都是问题。

附近相邻的城市多是首选。相当于区域中心城市。南京附近有吴、健康、合肥、寿春、庐江、柴桑等沿江城市,南京不但临江,还基本上位于这些城市的地理几何中心。

首都不能离中原太远。毕竟中原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古代离北方太远的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必然落后,还存在很多未开化的蛮族。况且越往南气候也越炎热,古代又没得空调电风扇。因此四川地区排除。

南京位于江南,江南自南北朝以来就成为古代中国的富庶地区,不似四战之地的荆襄地区和淮南。

综上,除了南京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作为南方都城


漢未央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大大小小两百多地方做过都城。这些地方发展至今,情况当然已经大不相同,有的仍然是繁华的都会,但是有的已经荒草萋萋,荒无人烟。总的来说,建都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七处,被称为“七大古都”,分别是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 、杭州 、 再加上安阳 。

按照建都时间的长短、统治地域的大小两条标准,又可以把“七大古都”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等的大古都是西安、北京和洛阳,它们长期而且连续地作为统一王朝的首都,西安建都时间将近 1100 年,北京建都时间 900 多年,洛阳建都时间 800 多年,这些都城所联系的王朝,如周、秦、汉、唐、元、明、清,又是中国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王朝;

第二等的大古都是南京和开封,它们曾经是统一王朝的首都,开封是北宋的首都,南京是明朝初期与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建都时间 450 多年,开封建都时间 220 多年;

第三等的大古都是安阳和杭州,安阳建都时间 300 多年,杭州建都时间 200多年,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说,安阳和杭州只做过地区性政权的首都。

其实,南京不仅仅是明初和民国的首都,历史上,南京被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六朝是指从东吴开始,有连续有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南京建都,前后延绵400余年,所以南京又称“六朝古都”。“十代都会”是指出了以上的六个朝代后,还有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曾建都于此。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南方政权总是喜欢在南京建都呢(当然明朝除外,明朝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五胡乱华”之后,南京首次成为正统王朝的首都,为后续朝代的建都奠定了基础

南京这一称呼正式由来是在明朝初年,此前,南京有过很多名字,比如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其中,金陵、健康至今仍被当做南京的别称。在中国,能被称为“京”的城市,除了北京,就是南京了,可见南京的地位之高。

南京地处“吴头楚尾”,早就春秋时期,南京就是吴国的治所之地。不过,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国家的实力要远远强于南方国家,争霸也是在北方秦、赵、齐等国之间进行,这时候的南方基本上是打酱油的角色,经济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孙权定都南京(健康)后,对南方进行了大力的开发,南方也是在这一时期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南京也成了全国名列前茅的大都会。西晋以后,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北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南方还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北方先进的技术、文化被大量带到了南方,促进了南方的大发展,而作为东晋首都的南京,更是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以及政治中心。南京所积累起来的雄厚实力,成为后续朝代建都于此的基础。

02 建都南京,有利于对北方政权的威胁及时作出反应

一般认为南京为偏安之都,建都南京就意味着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如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指出:

历代帝王定鼎,其在黄河流域者最占多数。……而其据于此者,为外界之现象所风动、所薰染,其规模常宏远,其局势常壮阔,其气魄常磅礴英鸷,有隽鹘盘云,横绝朔漠之慨。建都于扬子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大率皆创业未就,或败亡之余、苟安旦夕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建都南京的王朝,除了明朝外,要不就是割据一方,要不就是即将覆灭,要不就是苟安旦夕。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没有哪个朝代一开始就想偏安,就拿我们认为软弱的东晋来说,建国之初,也是有北伐之志的。如《晋书·王导传》所载:

温峤议迁都豫章,三吴之豪请都会稽,二论纷纭,未有所适。导曰: “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且北寇游魂,伺我之隙,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求之望实,惧非良计。今特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

这次迁都之议的背景是历阳( 今安徽和县) 内史苏峻叛乱,造成建康满目疮痍,宗庙宫室并为灰烬。这时候,大臣温峤建议迁都豫章( 今江西南昌市) ,甚至还有很多人建议迁都会稽( 今浙江绍兴市) 。但是王导都不同意,他认为豫章和会稽都属于属深僻内地,迁都那里等于向“北寇”(即石勒建立的后赵)示弱,另一方面让东晋士人认为朝廷想偏安。

不仅东晋一朝百余年始终都于建康,前此之孙吴、后此之南朝,以及再后之南唐,这些朝代一开始并不是想着偏安,向北方示弱,以求自保而已的,只不过南方的政权最后基本上都败给了北方政权,所以才给了我们一种建都南京就等于偏安示弱的感觉。

其实,南京并不是偏安之都,这点从地理上就可以看出来。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南直方舆纪要序”中的分析:

敌在淮南,而长江之险,吾与敌共; 敌在上游,而长江之险,乃制之于敌矣。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规中原者,必得淮、泗; 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

南京紧靠长江天险,在古代,要想打过长江绝非易事。在六朝时代以及南唐立国的五代十国时期,南京都属这样的南北方军事对峙的前沿地带。以守国言,孙吴、陈朝多守江,东晋至梁以及南唐多守淮。因此,在地理上南京进可攻,退可守,是非常理想的建都地方。

03 华夏正统之都

向上面分析的一样,南京实当军事地理的前沿地带,所以在南北对峙期间,定都南京其实要毛很大风险的,那为什么南方的政权还大都定都南京的,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正统”性问题。联系着王朝对正统地位与正统的追求。

在中国的“七大古都”中,北方五都,南方两都。北方五都,无一例外地都做过胡族(非汉人)政权的都城,尤其北京,在元明清三朝中,就有两个朝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而南京,无论分裂时代还是统一时代,建都者皆为华夏( 汉族) 政权,古都南京的正统性质也就因此而定。

正统在统一时代是不成问题的,而在分裂割据之世,争夺正统则是普遍现象。建都南京的王朝,始终拥有的正统依据是华夏传统文化。这样,南方政权为了宣示正统性,就必须建都于较前沿甚至很前沿的南京,既不示人以弱,更示天下以恢复天下的决心,又不仅显示恢复的决心,也需适时显示恢复的行动,此即所谓的北伐。

结语

从东吴以后,南京经历六朝古都,十代都会,是南方政权建都的首选之地,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南京经过数百上千年各个朝代的经营,有雄厚的实力。二南京是南北军事对峙的前沿,有依凭长江天险,进可攻,退可守。三从来没有少数民族在南京建都,建都南京可以宣示华夏正统的地位。


一卷青史


那些把首都建在南京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开国者,一定会十分后悔把首都建在南京,因为历史多次证明,凡是把南京作为首都的王朝,其王朝命运都很短暂,灭亡的都快。

自从公元229年,东吴的孙权在南京(建业)建都以来,先后有 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明朝、太平天国等政权都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都之一,排在西安、北京和洛阳之后,位居第四位。这里明朝需要特别说明,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康之难,攻占南京。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作为大明朝的首都时间也不长,只有53年。大明朝朱棣皇帝的迁都北京,改正了朱元璋的错误,其王朝大约存续了276年,直到1644年灭亡。

南京被古代王朝选为建都之地,也是很有道理的:

南京地理位置优越,有利发展经济

南京在江苏省的西南部,处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江苏省南边与浙江和安徽相邻,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经济十分发达。在古代的中国,江南地区历来是富饶之地,产出巨多。为古代封建王朝的国家财政和税收的主要来源地,为历代王朝普遍的重视。

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江苏的南京,除了经济的发达,也是江苏人才的重要集中地。在古代,私塾教育书院众多,教育发达,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军事上,南京地势易守难攻

南京四周群山环抱,多山和多丘陵,地势起伏不平,比较有名的大山有紫金山、牛首山和栖霞山等。南京还紧邻长江,水系上也比较发达,有名的有长江、秦淮河和玄武湖等。

南京发展经济和文化等其他方面都强,但唯独不适合做首都。

中国地势北高南低,首都在北方的王朝军事力量往南打,是俯冲,有“势”的优势南方王朝军队是往北打,是“仰”攻,“势”弱,历史上没有成功的。风水上讲,“背有靠,面有照”,并坐北朝南,君临天下。南京属于坐南朝北,正好相反。

南京除了不适合作为首都外,什么都行,这就是天命,而天命是不可违背的。历史上那些违背了这一天命的王朝,灭亡的都很快。


宝剑锋


思考人生问题,观古今之事,这里是思考人生问题进行时

自孙权移都至石头城来,南京便是(南宋除外)的南方半壁江山的首选,那么其中原因,个人认为出于以下几点:

一、历史悠久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至2018年已有2589年。[32]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后室君王再建设之时,有前人经验、地基,自是更有保障

二、地势险要、水源充足

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这般自然条件自是为南京增添首都之选。

三、周围环境富庶、才子众多

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258年(吴永安元年)孙休诏立五经博士创立国学,历晋代与宋、齐、梁、陈四朝南京太学,宋代江宁府茅山书院是当时六大书院之一,至明南京国子监时期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学府;南京非首都时期由中央学府改作南京府学,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此外,宋初设立明道书院、茅山书院。



这般条件自是为其增色。

四、地处下游、交通便利

吴国末代君主就曾因迁都上游的武昌而导致运输不便,最终激起民愤。地处下游,便是方便了百姓运输。



五、占卦所示

众皇帝起家时都希望冥冥中有力量支撑,而南京备认为有帝王之气,可增添其信心。


思考人生问题进行时


有几本关于中国战略地理的书。古都里,西安、南京、北京三个城都是西、南、北三处战略要冲,形胜之地。而洛阳、开封是地处中原大地,但是无险可守,战乱年代则是混战的主战场。其中军事地理环境最好的是关中平原的西安,“四塞之地”,只要控制几个关口,就能自保。

南京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古代南方的政治中心?

主要是地理位置决定了。东周时虽然南方有吴国、楚国、越国,但是只有少数几处是开发了的地区:一块就是湖北荆州与河南南阳那一片,也是楚国核心地区,一块就是长三角、吴越核心区,其他地方都是荒蛮之地,没有开发的森林、沼泽、深山等。武汉地区那时还是八百里沼泽地,号称“云梦泽”,南方一直蔓延到湖南长沙,东面到安徽安庆附近,不适合人居住。而南京的地理特别,它位于长三角西北角,长江在此拐弯,西面和北面都是长江天堑,守一点等于守两个面。

南京南部是山区,一直连绵到皖南、江西,乃至浙江福建,这片大山将长三角吴越核心区全部阻挡了,以至长江上游要进攻杭州、苏州,都要经过南京。

再说北面。春秋时,苏北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市大部分土地都在海里,扬州东边就是长江入海口。所以没法从盐城、南通一路朝南,直接夺取苏州,除非是依靠海军。当时苏北平原存在大量水系都是自西而东流入大海,对北方进攻南方不利:一方面北方军队进攻南方不习水战,骑兵和步兵的优势受限;另一方面这些不利于北方南北运输。苏北地理反而有利于南方的水军。因此,北方人一般不走徐州、淮安、扬州,进攻长三角,而是走安徽,利用南北走向的肥水从河南运输战备物资到合肥,再利用平原行军到合肥,在此聚集军队和物资,建立渡江前敌指挥部大本营。然后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渡江的问题。

南京上游马鞍山有个水流平缓并且较窄的渡口采石矶,南京下游渡口镇江瓜洲渡,二者选其一。而南京这个重兵部署的军事堡垒,可以随时针对这两处进行部署,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调动数万大军增援这两处,阻击敌军主力过江。当然,现代化军队渡江不再是难事,守长江难,守几个渡口更加没有意义。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们就明白了南京在地里上是长三角最重要的军事据点。守住这里,就能保证长三角后方的安全。当然,随着近代的海军、空军的崛起,南京的这种军事地理优势就失去了。但是,在陆地上,这个战略位置还是依然存在。所以,南京军区/东部战区,依然以南京为总部。

上面说的是南京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南京的军事战略位置。而长三角适合农业耕种的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水平,又进一步促进了南京的发展。定都南京,长三角就是直接的腹地,拥有丰富的粮食和赋税,也就拥有了叫板中原的实力,就如同关中平原之于西安一样。

西安也曾经有着关中平原这块肥沃土地作为自己称霸天下的经济优势。但是随着关中平原环境恶化,水利设施大量毁坏,农业生产衰落,到了唐朝武则天时期,关中已经养不活朝廷这些官员了,他们每年有好几个月要去洛阳吃饭。于是,自唐朝以后,再也没有大王朝以西安为都城了。而长三角这块肥沃土地,从东晋南北朝开始大规模开发开始,一直到现在,依然富庶。在明清时期,更是中国的粮仓和钱库。这些保证了南京的政治地位。即便是民国时,孙中山、蒋介石还是依赖于江浙财阀的支持。

以上是南京的优势,下面说说南京的弱势。南京在中国地理上,偏安一隅,远离中原。而中国历代的威胁来自北方,于是南京远离国家的前线和地理中心,不利于控制全国。远离前线,如果赋予边镇将军灵活处置权力,那么边将就会做大,唐朝藩镇之乱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不给边将过多权力,那么就可能错过战争时机,中央无法及时掌握情况,来不及处置,边境就会失守。这就是朱元璋要安排自己几个儿子去收边的原因,也是朱棣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远离中国地理中心,在政治上有不便,但是问题不大,因为西安、北京都是偏西、偏北的。

还有个古代不利于南京的问题是,中国北方开发早,人口还是北方多。在三国时,吴国加蜀国总人口都不及魏国一半,所以,在兵力上,北方几十万大军混战,而南京能掌控几万大军就了不起了。比如淝水之战时,东晋总共出兵八万,精锐部队北府兵也就八万人而已;而前秦苻坚拥有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南北数量对比悬殊。即使经过四五百年开发,隋朝统一前,南朝人口也远不如北方,在战争中一直处于劣势。这就使得南京可以守住半壁江山,而难以争夺天下。

另一个不利的条件,就是北方人的体格以及北方外族的凶悍,南方人比不过。所以,南京作为南方政治中心在与北方对抗中是不利的。明朝时,朱元璋依靠淮西(皖北)的军事力量,利用北方各路混战的时机,才扫除障碍,夺得天下。如果当时北方是统一政权,即使以朱元璋的能力,可能也无法统一天下。要知道,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都是拿自己性命赌了一把。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国都对于地理、东西南北等依赖越来越小。比如随着火器的使用,现代兵器不再依靠强壮的体魄,所以南方的军事实力不再处于劣势。尤其是湘军的崛起,影响了中国上百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南北军事实力已经没有太大差距了。现在定都北京的原因与苏联有着很大关系。如果不是苏联,即使定都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也不会有太大差别和影响,但是与中国经济版图有很大关联。今后,为了南北平衡,更加不可能定都南方,也许就像巴西一样。


RaymondIT


1.自然地理条件。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流减缓。南背黄山山系,北依淮河平原。在整个长江下游,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作为水上交通的枢纽地位,很早就已经奠定。

这些有利于居住生活,对人口增长有较大的容纳量。这些是南京未来发展的自然条件!

2.历史积淀。120万年前有人生活,具有7000年文明史。春秋楚国,后来吴国都在此建立城镇。为后来发展积累基础。特别三国东吴更使南京发展到新的历史高度,长期作为与蜀汉、曹魏对峙的军事、政治与宗教文化中心。从其统辖的地域,南昌,合肥,扬州,苏州等地出土漆器看,其文明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大量漆器多来自西蜀,从另一方面表明南京在江南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3.五胡乱华后,“冠冕南迁”,南京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的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的439年)。北方汉族贵族、富豪与士大夫等带着大量金银宝器,典章书简,来到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不仅刺激了当地经济开发,更大幅度增强了文化实力。这不仅对南京,进而对整个江南此后1500多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促进作用,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后来隋唐统一全国后,对南朝文化的吸收,实际上是对汉文化的回归。

梁武帝长子萧统选编的《昭明文选》成为南朝文化的优秀代表!南朝陵墓石刻,明显的呈现出江南细腻的地方色彩!

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建国,延续的是汉文化及先秦文化。而佛教在梁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隋唐帝国。

近代以来,中国门户被打开,上海成为金融中心,成为南京发展的窗口与援手。

因而,南京长期以来就是江南经济文化与军事中心。无论是分裂时期的小朝廷,还是统一后的民国政府,都选择南京作为首都是不二之选!











文物梁子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古都之一,先后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南京国民政府等朝代的首都,有若干适合建都的地理优势:

1、南京的大后方江南地区自古一直是鱼米之乡,不但繁华而且富裕,保证了充裕的财源赋税;

2、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 诸葛先生就说过“虎踞龙盘,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孙中山先生“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 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背靠山峦屏障,前面长江天堑,而且市内还有玄武湖,一旦被围自给能力极强。

3、南京处于内陆和沿海的贸易要冲,向北和往南和去内陆交通都极为便利。特别是隋炀帝修了京杭大运河,南京才有了南北往来非常便利的交通,在海运、江运(长江)、河运(运河)诸方面都异常便利,甚至超过后来崛起的所谓“九省通衢”的武汉。在历史上没有火车铁路,陆运没有优势,所以武汉远不如南京。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简单来说,南京是南方建都条件最齐全的城市。

一个国家的首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无非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政治上,首都应统摄全国,控制住核心地区,不至于使各地区脱离中央统治;经济上,首都一般都是大城市,因为首都会集聚大量人口,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军事上,首都总不能一攻即破吧,保证首都安全是肯定要的。

就南方政权而言,地区拢共有江东、荆襄、巴蜀、岭南和云贵,再细分还有湖南、福建等地。

就整个南方而言,云贵和岭南太偏了,管控不了其它地区,经济(古代)又不强,除非就在这个地区的政权,比如南越国和南汉,否则是不会定都于此的。

巴蜀在经济上是拿得出手的,天府之国的名号在古代何其响亮,只要占了巴蜀之地,总不会被饿死,但巴蜀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自成一派,四周都是山,太过于封闭了,割据有余,进取之心不足,历史上以巴蜀之地为核心的政权,如蜀汉、前蜀、后蜀等,全都是割据政权。

荆襄则是交通最方便的,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如果定都于此,去往南方各个地区都差不多,统摄四方的难度会低很多。可荆襄在军事上很不安全,因为路是两头通的,荆襄又不跨地势,出去容易,进来也容易,很容易被附近群殴。

最后是江东,居于长江下游,位置上肯定偏了,离巴蜀和云贵有点远,这点劣势跟巴蜀的一样的,只是方向反了过来。而论起军事安全,江东并不如巴蜀,尽管面前就是长江天险,可天险向来是最后一道防线而非第一道防线,所谓守江必守淮,有能力连河也给守了,江东本身没有太大的地理防御优势,必须要有足够战略缓冲才能保证安全。

但江东有一点优于巴蜀,那就是巴蜀封闭性很强,一旦失去有进取心的君主,政权便安居于蜀地,很少对外开拓,江东由于天然劣势,不在江北圈地盘就成天担惊受怕,动力比较足。

事实上,历史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的首都,只有最符合当时条件的首都,这就要结合当时的情况来分析,虽有共性,却不能一概而论。

所谓南方政权,有南方发育而来的割据势力,比如蜀汉和东吴,也有北方政权南渡的政权,比如东晋和南宋。

南方发育而来的政权定都其实很简单,势力范围内最优选,所以巴蜀十有八九是选成都、江东十有八九是选南京、岭南选广州等等,而历史上发生过江东势力灭巴蜀势力,却没发生过巴蜀势力灭江东势力的,所以没有成都统御南方的情况。

北方政权南渡的路线不外乎两条,一个是定都长安的,往巴蜀跑(唐朝经常干,但都打回去了);一个是定都关东地区的,一路向南渡过长江,最终都会选择江东,没谁会待在荆襄挨打。

从选择次数就可以看出,江东地区的最优首都是南京。

经济上,南京周边的江南腹地在六朝(吴晋宋齐梁陈)时代不断开发,到唐朝就以富庶文明,扬一益二,扬州就在这一块,到南宋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明清时期江南赋税更是王朝支柱。而且南京水道通畅,可以从南方各地获得物资补给,开展军事行动。

军事上,南京在长江边上,只要在北岸争取足够缓冲,守是能够守的,而且北伐也方便,进取心足够,相比之下,南宋定都杭州(名义上还是行在,实际上就是首都),缓冲多了点,进取直线下降,本来宋高宗迁都的目的就是方便逃跑,因为他被金人吓怕了,不敢待在南京。

综合来看,不论这个南方政权是统帅整个南方还是偏安东南,南京都是首都的最优解,甚至有统一政权也在南京定都,如明朝,但终究因为偏于南方,不利于管控北方大片国土而迁都。


平沙趣说历史


说白了就是信风水,这是让秦始皇担忧的地方,被他下令斩断了龙脉,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龙脉断了,出不了大龙 但是出几条小蛇还是可以的。



后来诸葛亮说也那个地方风水好,有王气环绕,孙权这傻货就信了,就开始大力营造。

后来八王之乱,北方士族和晋室朝廷分分南迁,当时只有南京和成都由于是原来蜀国和吴国的都城适合建都,而成都偏安一隅,只有南京最合适了。

等到东晋灭亡,宋齐梁陈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南京却已经默默地做了近三百年都城 放眼全国竟然可以比肩长安洛阳这些名城了。马太效应已经形成,南京的地位愈发稳固了。



至于有人说南唐定都南昌,南宋定都宁安,那都是被人撵过去的。至于朱元璋,定都南京才十几年时间就在考虑迁都了,说明在大政治家眼里南京是不适合做全国首都的。只有蒋介石那种黑社会才会那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