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为何40岁却突然暴毙?

舞羽流雲


常遇春,大明开国名将,一生无败绩,尝言统兵十万,可打遍天下,因此有“常十万”之称,并被后世誉为“兵形势”的杰出代表。谁知,就在他年仅39年(虚岁40),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却突然暴病而亡,从而引发后人诸多猜想。

死因一:民间传说放黄腔

民间传说,常遇春是个“妻管严”,一直无子,朱元璋心下生怜,遂赏给他两名宫女,因他看见宫女洗手赞了句“手真白”,便被他的悍妻将两名宫女的双手都砍了下来,并当成礼物送给常遇春。朱元璋知道后,心大下怒,利用常遇春上朝的机会,命人将他的悍妻杀死后,做成肉酱分给群臣吃,他同样也分到了一份。当他散朝回家,才知“悍妇之肉”竟然是自己的妻子,因此惊惧之下,一病不起,不久一命呜呼。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有心人的有心之举吧。其一,常遇春的妻子可是开国大将蓝玉的姐姐;其二,常遇春有两子,长子常茂、次长常升。

死因二:报应之说不可信

古语云:杀降不祥。公元1358年9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公元1368年,常遇春先后攻下泰州、潍县,两城军民皆被屠杀。1369年,攻克平饶后,又下令血腥屠城。传言,常遇春之所以屠城,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攻城时,手下将士死伤惨重,因而屠城泄愤;二是粮草不继,无法供养;三是新降之人容易反复,担心造成自己后路不稳。

朱元璋也曾多次警告,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有后人传言常遇春之死,就是因果报应。

死因三:《倚天屠龙记》之说牵强附会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记载:张无忌曾救下常遇春,因学艺不精,对其用药之时,药量过大,从而留下了后遗症。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就会疼痛难忍,因此年仅40岁便暴毙而亡。临死之时,他曾遗言,如果没有张少侠相救,自己早就死了,所以对于其用药过量之事,并无一丝恨意。

死因四:《大明英烈传》之说戏说之语

根据《大明英烈传》中记载,常遇春之死竟然和武当祖师张三丰有关。话说,公元1369年,常遇春平定开平府后,返回柳河川安营。当晚,常遇春独自坐在帐中,忽然感到心神恍惚,急忙传来军中将校,交待遗言:“我和各位兄弟出生入死数年,一直乐享太平,遗憾今天将与诸位诀别。”众人大惊,询问其故。常遇春回忆道:征战期间,曾与武当张三丰真人偶遇,他当时送给我一句话“先于和里贵,后向柳中亡。”。这时,不由想起自己于和州之地得遇圣主,因而才有了今日之功,可谓富贵之极。但是,今天正好又来到柳州,身体病痛加剧,想是难以活命,所以恳请大家抓紧帮我料理身后之事。大约半月,病体不愈,欣然病逝。

死因五:水土不服之说可参考

讲常遇春从中原突然来到漠北,由于从5月北征到7月班师,一直都在征战,而且经常“单骑突阵”,身上长期带伤,居无定所,餐无定食,所以也极易出现精力、体力长期透支的情况,加之漠北气候干燥,汗水湿透铠甲常有发生,自然也会出现解甲吹风降温的现象。由于冷热温差之下,造成“寒邪入侵,身体中风”也是常有之事。

所以,当常遇春班师返回柳河川(今河北省承德市境内)时,心身放松之下,“寒邪入体”病情才会突然暴发。当时,由于军医无法诊断出是何种病症,因而根据战场实情给出了“御甲风”之症,可谓形象无比。也许,这类病情在战争期间常有发生吧。

因此,医匠最终给出了一句:“御甲风,暴卒!”

死因六:《明史·常遇春列传》之说比较可信

《明史·常遇春列传》记载: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赐葬钟山原,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公元1369年7月23日,朱元璋接报后,瞬间惊倒在龙椅之上,一边安排刘伯温、李善长、宋濂等人为其准备后事,一边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数十里扶棺相迎,并将自己的龙袍盖在常遇春的遗体之上。悲痛之下,有感而发,咏诗一首:“

朕有千行铁液汁,平生不为儿女泣。昨日忽闻常君薨,一洒乾坤草木湿。

接着,朱元璋又亲自己在南京钟山北麓,为其挑选一块风水宝地,并将正在前线作战的徐达也给抽调回京,只为给常遇春治丧关葬。事后,朱元璋追认其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而历史上,享有“忠武”谥号的仅有三人,尉迟恭、岳飞、常遇春,可见朱元璋对其是多么的看重。

不管怎么说,相对于其它史料,《明史》的可信度应当比较真实。用现在的病情常识来说,有可能就是脑梗、晚癌之类的病症,人可是说没就没的。现代不但医学先进,而且国家人员还有定期体验,就算身有隐藏疾病,也极易诊断出来。那时可没有这样的条件,就算突然暴病而亡也很正常。

话又说回来,如果常遇春是一无名小卒,怕也不会引起世人如此关注吧。只因他是大明开国名将,又因朱元璋有大杀开国功臣之名,所以其正常的暴病而亡,才会引发后人的深思。


祥子谈历史


很久没讲民间故事了

据说朱元璋知道常遇春这个爱将还没有儿子,就赐给了他两个宫女,可是这两个宫女始终不敢接触常遇春,因为他们知道常遇春是个出了名的怕老婆,不过天天待在一块,总会有机会的,这不有一天清晨,这两个宫女看见常遇春一个人独自起床了,于是就端水过去,常遇春一看,来了两位漂亮的美女,准备洗脸时感叹了一句“好白的手啊!”结果自己就想着去摸一下,可是想起老婆又把手缩了回来。

傍晚的时候,常遇春的老婆无缘无故送了一个红盒子给他,常遇春说:“这不过年不过节的送我礼物干什么?”结果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双血淋淋的手,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同时精神上也受到了刺激,结果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别人像朱元璋行礼时他却傻站着,别人行完礼了他才开始,朱元璋就开玩笑说:“你心里不会有鬼吧?难道要谋害我!”常遇春突然惊醒了,于是就和多疑的朱元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朱元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道:“没事,你去喝酒吧,等下我再赐给你两个宫女。”

到了下午,朱元璋让人端来一碗汤,说是妒妇汤,让常遇春喝,确实十分美味,常遇春在回家的路上还心里念叨着要多喝点就好了,突然转身看到旁边的人手里都拿着个小包裹,于是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自己没有?有个大臣就说这是皇上分给我们的悍妇之肉,常遇春一头雾水,回到家之后就想和老婆说今天皇帝请自己喝酒还喝汤,结果找了许久也没见老婆的踪影,后来有个丫鬟告诉常遇春夫人已经被人抓走处死了。

常遇春这才想起来,原来朱元璋在常遇春喝酒的时候命人把常遇春的老婆杀了,常遇春知道后一下就吓傻了,竟然吓成了癫痫病,最后年仅39岁就去世了。

这当然只是坊间传闻,那么历史上常遇春军中暴毙是什么情况呢?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濠州怀远人,相貌齐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朝末年落草为寇,后来跟随朱元璋打天下,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作战勇猛,如果说军事才能可能徐达第一,但是第一猛将绝对是常遇春,他自己也经常说自己只需要十万兵马就可横行天下,所以他的外号也叫“常十万”。

公元1369年7月7日,这位战无不胜的猛将突然军中暴毙。很多人都认为是朱元璋干的,可是此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来看,王保保拥兵塞外,云南、四川等边疆地区均未平定,这个时候杀了常遇春绝对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朱元璋痛失爱将的心情以及后期对其后人的关照,都表达了朱元璋不应该是人们怀疑的对象。

其实常遇春征战几十年,早已经积劳成疾,身体一直都是处在亚健康状态,常年的征战让他居无定所,食无定时,从大军5月份开始北征,一直到7月,天气炎热,常遇春亲力亲为,不但要制定作战计划还要穿上铠甲冲锋陷阵,体内早已有多处外伤没有及时处理,大军走到柳河川,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这个地方昼夜温差比较大,常遇春白天一直穿着铠甲,到了晚上不顾身上的汗水,一下把铠甲脱掉,引发了中风疾病,霎时间全身遍体剧疼,而且越来越烈,连从前痊愈已久的箭创旧伤也无端溃裂!最后知道自己不行了,于是把李文忠入帐,向自己的副将嘱托军事,没多久就去世了。

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患了严重的伤风感冒外加发高烧,还有体内多处旧伤复发,造成病亡,古人的伤风感冒大多治疗不及时都会面临死亡的。


猫眼观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常遇春40岁就死了,原因是所谓卸甲风。

什么是卸甲风?

传说古代的将军都会披着沉重的铠甲!

当年的重甲不但份量重,密不透风。

在夏天穿着这种铠甲一天下来,人真的又累又热,半死了。

所以一般将领回到营地就会立即脱下铠甲,穿单衣乘凉。

如果这时候过于贪凉,就很容易染病(比如感冒)。古代没有抗生素,恶性感冒也是可以致命的。

这就是卸甲风。

常遇春当时远征蒙古回师中原,到达了河北龙关县。

当时是8月,河北天气非常炎热,常遇春是最高将领,穿着最好的重铠。

一天下来,满身大汗,当晚扎营以后常遇春就立即卸甲后,穿着单衣躺在椅子上在大帐外乘凉。

当时吹了凉风要下雨,部将劝他回大帐休息。常遇春认为自己身体强壮,这点风算的了什么,就贪凉没回去,继续吹风。

谁知道,当晚常遇春突然发起高烧,得了重病。

当时医疗条件差,随军医生急忙救治,但无效!

前后才不过二三天,常遇春就死在大营中。

一般认为,所谓卸甲风只是病引而已。常遇春一生四处征战,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

在南征北战期间,常遇春的身体消耗很大。古代医疗很烂,40岁相当于今天的50多岁。

常遇春当时40岁其实也不年轻了,又有很多旧病。但他自持体壮,不太注重保养。

此次卸甲风只是一个触发点,可以因为重感冒导致常遇春各种旧病总爆发,器官衰竭,最终猝死。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先是震惊,随后伤心的写诗:“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陪葬孝陵,葬于金陵太平门外。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

搞笑的是,有人认为是朱元璋暗算了常遇春,这是无稽之谈。

因为当时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最强悍的大将,是他的一把刀。而当时北元尚未彻底溃败。

常遇春最后一战,也不过攻陷了元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元顺帝逃奔和林(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前杭爱省西北角)。

但北元实力还算雄厚,是明军的大敌。此时杀死常遇春毫无道理,就算朱元璋有杀他的意图也不会选择这种用人的关键时刻。


萨沙


40岁搁在古代也不是什么年轻的岁数了。

常遇春作为武将,多年来南征北战,也许已经落下一身的伤痛,所以身体抵抗力很差,最后因为“中风”之疾离世。

常遇春死于北伐元朝的途中。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常遇春被朱元璋授为征虏副将军,跟随大将军徐达北伐元朝。

这一站,成为了常遇春的最后一战,他在大军胜利回程的途中,因病去世,享年40岁。

大明洪武二年(1369),常遇春率军攻占元上都,迫使元顺帝逃奔和林。

然而,取得胜利后,行至柳河川时,常遇春突然得了“卸甲风”,随即迅速离世。

根据《明史》记载:“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 明朝损失了一位良将,着实可惜。

什么是“卸甲风”呢?

这其实是古代武将经常发作的急性病。

古人认为“避风如避箭”,将军打完仗后回营地,会因为剧烈运动而出汗,所以就立刻卸去盔甲,进而贪风受凉。

寒风的刺激,使得肌肉突发炎症。最后,严重者就如常遇春这样,暴病身亡。

总而言之,死在了40岁的关口,在古代虽然不是高寿,但也不是什么短命之悲。只是比较可惜而已。

这大概就是常遇春暴病而亡的原因,没有太特殊的背景。


HuiNanHistory


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9周岁,因此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死于39周岁(虚岁40)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而且常遇春死的早未必不是一件幸运的事,至少逃脱了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杀功臣的时期,比如常遇春的妻弟名将蓝玉就惨遭朱元璋剥皮实草的酷刑。

公元1369年七月,常遇春率领刚取得开平大捷的明军南归京师。当明军行至柳河川时,常遇春因为天气炎热,便下马卸下身上铠甲,想凉快一下再继续赶路。

这一歇不要紧,常遇春竟然全身疼痛难忍。随军郎中在一番诊断后,曰:卸甲风。

卸甲风,意思就是在卸甲时害了中风之症。 常遇春的“卸甲风”来势凶猛,随着病情急速恶化,他身上痊愈已久的箭疮旧伤也无端溃崩,血流不止。

常遇春自知大限将至,急召副将李文忠交代军中后事,之后便轰然而亡,年仅四十岁。

常遇春暴亡的消息传至南京,朱元璋悲痛不已,召来李善长、刘伯温、宋濂等人商量安排常遇春后事。

朱元璋追认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并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配享太庙。

即便如此,朱元璋亦难掩悲痛,为他辍朝三日。


当常遇春遗体运回南京时,朱元璋亲自出城赶赴龙江迎接。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将此时正置身南北两条战线上的徐达和汤和召回京师参加常遇春葬礼,可见他的重视程度。

常遇春灵柩运抵应天当天,朱元璋亲率文武百官前往祭奠,扶棺时,朱元璋泣咏挽诗一首——

“朕前千行铁液汁,平生不为儿女泣。昨日忽闻常君薨,一洒乾坤草木湿。”

常遇春在南京钟山北麓的墓地是朱元璋亲自选的,此外,朱元璋还破例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绘制了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朱元璋还曾对人言道:

“朕东抚高丽,西抵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常遇春)葢居其七八”

常遇春的死因,自明朝以来民间流传各种说法,有过劳死之说,有因惊吓犯有癫痫一说。

过劳死一说,应为最合理的说法。 常遇春为朱元璋打天下的那十五年,行军打仗的强度很大,常遇春的常胜也是拿命换来的,体力、脑力严重透支,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尤其是北伐期间,生于淮河流域的常遇春到漠北极寒极燥之所,饮食水土皆有不服。

北方七月,一场恶战下来,大汗之后必会有脱水的情况,加之早晚温差大,很容易“邪气入侵,中风致病。”

常遇春暴毙与癫痫有干系,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朱元璋曾为常遇春导演过一出血性残暴事。

据明代《龙兴慈记》记载,朱元璋曾赏赐常遇春两名宫女作为侍妾。一日,一侍妾伺候常遇春洗漱,常遇春见侍妾肤白,便夸了一句:“好白的手。”

等到晚上,常遇春回家,他那妒悍成性的妻子蓝夫人便派人奉上一个锦盒,打开一看,竟是常遇春早上夸过的侍妾白手。

第二天朝会上,朱元璋见常遇春精神萎靡,便问缘由,常遇春道出实情后,朱元璋沉默不语。

到了下午,朱元璋让人端来一锅汤,说是妒妇汤,让常遇春与群臣们喝,确实十分美味,常遇春在回家的路上还心里念叨着要多喝点就好了。

朝会将散时,常遇春与在场诸臣都收到了一个御赐的匣子,上面贴着一张字条,写着四个字:“悍妇之肉”。

常遇春一头雾水,回到家以后找了许久也没见老婆的踪影,后来有个丫鬟告诉常遇春夫人已经被人抓走处死了。

常遇春这才想起来,原来朱元璋在常遇春喝酒的时候命人把常遇春的老婆杀了而且大卸八块做成肉汤,常遇春知道后一下就伤心欲绝,竟然吓成了癫痫病,最后在回军途中病重去世。

朱元璋因为常遇春老婆砍掉御赐美女的手而被杀是完全可能的,朱元璋嫉恶如仇,残暴好杀。

有一次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的妻子谢翠娥进宫拜见马皇后,看到皇宫的富丽堂皇,此时她竟然心直口快的对马皇后说,你家真气派,比我家好多了。

马皇后随后便向朱元璋打小报告,对朱元璋说谢翠娥对臣妾不用敬称,直接称呼“你”。在看到皇宫的富丽堂皇时,也感叹说自己的家不如皇宫,脸上露出不平之色。臣妾恐怕她心生贪念,希望陛下早做防备。

随后朱元璋召见徐达邀他喝酒,之后借口离开,吩咐手下在徐达家中将谢翠娥乱棍打死,并且还对徐达说:”爱卿此后再无灭族之忧,即可满饮此杯以表庆祝。”可见朱元璋此人心狠手辣至极。

朱元璋既然能够因为一句闲话杀害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的妻子,因此朱元璋杀害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妻子也是完全可能的。


厚德载物49847


话说,公元1369年,一生为将未曾败北的“常十万”常遇春,成功夺取元上都开平(内蒙古多伦县),不仅全歼了开平的元军,还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全军得胜会朝,7月7日,当回朝部队得意洋洋的走到了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常遇春却不幸暴病而故。


这个暴病,据传为“卸甲风”。卸甲风,就是因穿上盔甲太热了,脱下了后结果吹风,而引起的中风,现代医学叫脑卒中,轻则瘫痪,重则毙命。

卸甲风其实和当时的盔甲有直接关系,因为明初将帅战时一般采用两层甲穿戴,外面穿铁甲,里面穿棉甲:

1、铁甲:有全铁甲、

布面铁甲等等,光一副全铁甲重量就在30明斤(一明斤590克),重量大约在34.4斤左右,要消耗优质的福建铁一百斤,北方煤炭四五担、南方煤炭十几担,代价极高,只有常遇春这类高级将领才能配发,当然它也是很热的,铁甲被阳光直晒,很快就会热得跟铁板烧似的。

2、棉甲: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粗线逐行横直。缝紧入水,浸透取起,铺地,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鬒不尽,鸟铳不能大伤。

这些纺织物进行层层压制之后,就会失去纺织品的透气性,穿在身上就是“压缩的棉衣”。

如此两层棉甲和铁甲组合带来了巨大防御效果,穿着双层铠甲作战基本是无敌的。但是两层盔甲、密不透风,在夏天就太热了。但大家都知道生命和热相比,毕竟生命更重要。

所以,常遇春在夏天还是穿这么厚,等到休息时,因过热他脱掉盔甲就直接生病了,加上常遇春每次都是亲自带兵征战,连续奋战追奔千里,旧伤加上新疾,身体抵抗力跟不上,故暴病而亡,年仅40岁!


其实“卸甲风”引起的死亡并不少,战国时魏国的魏王豹也是死于“卸甲风”,五代时猛将“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李存孝也中过“卸甲风”,好在被治愈了。

《明史》赞曰:“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再中山(徐达)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永为元勋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锡土若王者,可谓极盛矣!”

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开平王,赐葬钟山,谥曰忠武。配享太庙。


从小爱历史


1.功高震主被朱元璋所害。 这种猜测可以说完全不靠谱,首先结合当时朱元璋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便能轻易的推翻这个结论。元末农民起义大军中,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除了朱元璋的割据势力东有张士诚,西有李思齐、明玉珍,东南有方...
2.戾气太重,杀降过多,天理报应。 据史料记载,常遇春杀戮过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变态地步了,究竟变态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一二...

常遇春确实功劳很大而且人也十分高调,我们知道历史上的朱元璋特别不喜欢高调的武官,为此还剥了蓝玉的皮。况且将一个大将杀得神不知鬼不觉,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能做到了。但实际上朱元璋不大可能朝常遇春下手,因为正逢开国之初,杀了悍将会自乱阵脚。而且朱元璋杀官专挑三种:不记得自己是谁的武将,不晓得清廉的文官和贪念权力用力过度的文官。而后期杀功臣主要还是因为怕朱允炆震不住他们,必须不留下后患。

第二种说法虽然是朱元璋的老三下的毒,当然也是自己父皇的旨意,所以质疑理由如上。说到这个晋王,总是想到电视剧里面蠢蠢的烤鸭汉的形象,实际上朱棡是真的不靠谱,嚣张跋扈得很。要不是朱标护着他,他早就因为造反罪被朱元璋咔嚓掉了。

所以如果我是朱元璋,我宁愿自己找人在路上拦杀常遇春也不找这样做事嘚瑟的儿子。只不过这段野史的搜集者张合在《宙载》之中言之凿凿,说常遇春被害的地方至今的地名还叫五王庙,就因为当年晋王毒死的不仅仅是常遇春还有其他四个侯伯,所以其他四个侯伯是谁呢?

第三种也是相当别致,也是张合收集来的民间说法。常遇春和蓝玉犯了同一个毛病就是对元朝的皇族女子起了色心,虽然从史料上来看元朝的妃子姿色普遍不行,贴两张皇后给大家看看吧,但也许将军们的审美就是不一样把。

常遇春看中了元朝的公主,想要强行取回来,被元朝的俘虏深恶痛绝,他们找了个法子将常遇春抓了起来,用篾戳穿了他的脚掌,然后拖着他行走,最后还将他给分尸了。这种说法确实奇葩,且不问元朝的俘虏能不能有这种能力将常遇春抓住。毕竟都成了俘虏了,想要报复不赶紧杀了赶紧逃,还想着慢慢折磨慢慢肢解,给敌人足够的时间发现他们还留下了更多的证据……这也太蠢了吧。

基于以上几种说法都不靠谱,我们还是暂且相信他是急病而死的把。


尉霖


天妒英才!

1369年7月7日,本应是情人相会的美好时节,在大明帝国北部的柳河川却传来巨大噩耗。

时任大明征虏副将军的常遇春将军接到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指示,自开平班师,行至柳河川时,常遇春将军突感不适。但事发突然,未及军医施救,常遇春已溘然长逝,一代名将暴毙而亡,年仅40。此后军医得出结论,常遇春将军死于“卸甲风”。

军医们给出的报告中指出:“常遇春将军戎马征战,时常是因作战需要,好几天不卸甲。而作战一般要穿很厚的盔甲,一场大战后容易出汗。加上开平地区昼夜温差大,作战后为解热快速褪去铠甲很容易导致中风,此为‘卸甲风’”。

可怜一代名将,没有死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却被自己疏忽的疾病夺去了生命!

但是一个壮年之人,会因为脱一次衣服就丢了性命?而且那么匆匆?

所以,导致常遇春不惑而亡的原因还有哪些?

1、戎马一生,积劳成疾

一些人认为常遇春的死和朱元璋的阴谋有关,毕竟朱元璋在建国后就开始了对功臣的血腥屠戮,34个开国功臣中竟只有汤和得以善终。

朱元璋对功臣的杀戮除了功臣们建国后的腐化变质,还有就是朱元璋不允许留下权臣悍将为自己子孙造成麻烦。这样看来,常遇春绝对是板上钉钉。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15年,地位非常高,而且个性鲜明,这样的人注定难以驾驭。这时朱元璋只需要用个小伎俩搞掉常遇春最后报个暴病死亡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但是此时是洪武二年,是明朝正在鏖战元朝的时期,说白了就是用人之际,现在搞掉常遇春实在不合时宜。而且这种事情一旦暴露,势必会影响自己权威造成将领离心,所以朱元璋不会这么傻。

恰恰相反,此时的常遇春是征虏副将军,是仅次于徐达的三军副总司令,这是朱元璋深信不疑的标志。而且,同甘共苦15年,常遇春对朱元璋忠心耿耿。这样的条件下,不用朱元璋指示,常遇春都想着怎样迅速打垮元朝,缔造一个大明盛世!

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所以常遇春“永远在路上”!1355年投奔朱元璋开始,常遇春就一直冲锋在前,勇猛敢战,历经大小数百战,未尝一败!

鏖战衢州,大战九华山,建功采石矶,大败陈友谅,收复大都,有朱元璋意志的地方,除了有沉稳的徐达,就是耀眼的常遇春。

对常遇春的功绩,朱元璋称赞道“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

也许是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太难报答,常遇春的后半生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从未停息。和徐达不同,常遇春每逢作战,他不仅是统帅,更是先锋,经常一马当先地冲锋陷阵,这也许是常遇春身体被掏空的最主要原因。

然后,油尽灯枯。卸甲只是导火索!

那一次卸甲,没有见龙,而是让他成了龙!

2、恐怖的“细菌战”

常遇春戎马一生,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善抚士卒,是一个优秀的统帅。然而白壁有瑕,个性的常遇春有个癖好,就是“杀降”。

在中国人看来,“杀降”是非常无耻的行为,毕竟人家都放下武器,属于手无寸铁的弱者。但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常遇春似乎早就意识到了这些,比如他们走出包围圈后,就会立刻拿起武器再次回来砍自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了百了,全部干掉!

你能说孙立人将军在缅甸做得不对吗?

但是,这也是造成常遇春悲剧的一大诱因。因为大量来不及掩埋的尸体很可能就是病毒的源头!

我们知道十三世纪,蒙古骑兵天下无敌,打遍亚欧大陆无敌手,将欧洲引以为豪的重甲骑兵打得屁滚尿流。蒙古军队无敌,除了部署得当,配合默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在身后留人。也就是说蒙古军队所过之处,除了有一技之长的人,剩下的可能反抗的力量全部干掉。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但是问题很快发生。因为骑兵纵横,很少有时间打扫战场,掩埋尸体,这些腐烂的尸体很快会滋生病菌,并随着军队一路向西。蒙古人非常喜欢将有病毒的尸体抛到敌人城中,推行细菌战,最终造成欧洲死亡达一个多亿的“黑死病”。

除了主动出击,在面对明军的攻击时,蒙古人也不忘玩细菌战。他们在败退的路上将病死的牛羊等尸体抛入河中污染河水。因为明军千里奔袭只能就地补给,所以一定会饮用这些水源,所以一定会中毒!

冲锋陷阵是个体力活,大量出汗必须大量喝水,于是悲剧发生!

和其他功臣相比,常遇春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朱元璋,而且在朱元璋需要的时代,大放异彩。在暴风雨到来之前,他溘然长逝,虽然遗憾,但无法掩盖他成为一代战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说先常遇春排第二是因为,徐达是战略家而常遇春是战术家,常遇春冲锋陷阵徐达运筹帷幄,两个人在一起,经常是徐达是元帅,常遇春是先锋。于是朱元璋就认为徐达应排在常遇春前面。如果按照功劳和故事来讲,常遇春要比徐达丰富的多。就连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说张无忌给常遇春治病,由于医术不精给治坏了,最后活不过40岁等......

常遇春,明代著名将领,字伯仁,回族,安徽怀远人。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境贫寒,自幼习武,20岁左右勇猛过人,善于骑射。1355年常遇春25岁参加农民起义追随朱元璋征战14年,历任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忠义大元帅。

常遇春刚到朱元璋手下,就说:我不想当别的,我就想当先锋官。朱元璋吓一跳,心想这小子太狂了,刚来就想坐这么大的官。没想到采石战役中常遇春一人坐船登岸勇猛无敌,随后元军溃退。此后在两军阵前屡屡出奇制胜,勇冠三军。他的箭法特别准,曾经一箭射死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地地道道的狂人,看来天底下凡是狂人,必定有点能耐。要不然就是神经病。

常遇春到底为什么只活了39岁?真的如《倚天屠龙记》里说的,张无忌给常遇春治伤,由于用药重了一倍,最后胡青牛得出结论,本来能活八十岁,现在只能活40岁了。《倚天屠龙记》是这样解释常遇春为何39岁暴毙的,真是这样吗?

有野史记载比较可信的是常遇春得了一种病,常年穿盔甲冲锋陷阵浑身出汗,然后脱掉盔甲吹凉风被风吹病了,叫做卸甲风。公元1369年常遇春死在会军途中,年仅40岁。常遇春死后被赐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但常遇春到底是怎么死的,还没有一个定论。或许真是被张无忌给治死的也说不定......





V587累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我也是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从事相关历史领域相关工作也有10多年了,对于各朝代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在这里发表一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为何40岁却突然暴毙?

常遇春40岁就死了,原因是所谓卸甲风。

什么是卸甲风?

传说古代的将军都会披着沉重的铠甲!

当年的重甲不但份量重,密不透风。

在夏天穿着这种铠甲一天下来,人真的又累又热,半死了。

所以一般将领回到营地就会立即脱下铠甲,穿单衣乘凉。

如果这时候过于贪凉,就很容易染病(比如感冒)。古代没有抗生素,恶性感冒也是可以致命的。

这就是卸甲风。

常遇春当时远征蒙古回师中原,到达了河北龙关县。

一天下来,满身大汗,当晚扎营以后常遇春就立即卸甲后,穿着单衣躺在椅子上在大帐外乘凉。

当时吹了凉风要下雨,部将劝他回大帐休息。常遇春认为自己身体强壮,这点风算的了什么,就贪凉没回去,继续吹风。

谁知道,当晚常遇春突然发起高烧,得了重病,当时医疗条件差,随军医生急忙救治,但无效!

前后才不过二三天,常遇春就死在大营中。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问题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谢谢大家阅览,如果对小编的回答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最后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开心!事业有成!

在头条渡过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