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父母,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最后1种孩子将来最有出息

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信条,但如果作为父母,不懂得变通,一条道走到黑,很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前途。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决定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未来,一起来看看吧!

1.过分保护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特点就是过分保护,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是大包大揽。

上幼儿园前,穿衣、吃饭、上厕所都是父母帮忙,导致上了幼儿园,孩子天天尿裤子或拉裤子。明明在幼儿园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家长却追着孩子喂饭、穿衣服、刷牙洗脸。

还记得某中学初一新生45人,有39个不会剥鸡蛋。为了避免鸡蛋浪费,老师在教课之前,还得先来一次“剥鸡蛋”教学,让人感叹家长太过于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却忘了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还记得“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在发生交通肇事后,仍然口出狂言,不但坑了亲爹,还毁了自己的前途。

由于父母的过分保护,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自学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责任感受到限制,无论从学习还是到做人,都让孩子迷失了方向。

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事事依靠父母,处处依靠父母,使孩子的适应力变差,一旦进入学校,进入社会,父母不在身边就感到难以适应。

不同类型的父母,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最后1种孩子将来最有出息

2.支配型

支配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总为孩子画框框、定调调,限制孩子的言行,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要符合自己的意愿。

著名男星朱雨辰在屏幕上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他却有一个支配欲很强的妈妈。

无论从生活上还是择偶标准上,都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执行。

担心孩子拍戏的时候吃不好,索性就跟着儿子跑剧组,堪称一个移动的厨房。每天早上4点多起来就给儿子熬果汁,而且要求必须喝完,朱雨辰曾抱怨过,自己一天就喝果汁,都喝不了几口白开水,同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垃圾桶,母亲给的所有东西都得塞进去。

这一坚持就是10年。

而且对儿子的另一半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女人必须做贤妻良母,要承担起家庭责任,所有家务都要做,把老公伺候好就是女人的责任。

而朱雨辰的姐姐看到了妈妈对儿子,对家庭的付出太多了,她觉得自己做不到,所以压根不敢踏进婚姻。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妈妈脸上却带着一脸骄傲的神情。

在父母过分干涉式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适应能力差,做事缺乏主见,犹豫不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伊利莎白艾利丝在《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一书中写道:许多研究表明,支配型家庭出来的孩子过得都不好...他们都不快乐,离群索居,难以信任他人,与控制不太严格的家庭出来的孩子相比,支配型家庭中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最低,最缺乏自信。

不同类型的父母,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最后1种孩子将来最有出息

3.严厉惩罚型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严厉惩罚型的父母,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语言粗鲁,缺乏感情,甚至挖苦讽刺、打骂孩子。在孩子教育方面,这种父母对孩子的情商常常持批评态度。

姜文是中国知名导演、演员,功名成就,金鸡、百花双料影帝。外表风光的背后,一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一直未予自己的父母和解,成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在近期的采访中,他描述了与母亲的2件小事。一件是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拿着录取通知书给母亲看,母亲“啪”地扔在一边,说道:“你那衣服还没洗呢,别跟我聊这个。”

朋友给母亲买房子,母亲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姜文给母亲买房子,母亲不但不高兴,甚至很长时间不过去住。

姜文说,看到别人和母亲关系亲密,脸贴脸的样子,他真做不出来。但语言里流露的失落,眼神里铺满的落寞,却分明透露着无言的艳羡。

长期受父母否定、语言攻击的孩子,会产生性格懦弱自卑、心理压抑孤独、精神焦躁不安、心理怪癖、爱撒谎、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

。甚至让孩子丢了性命。

国内一女生,博士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却一直活在母亲的差评里。有一次母女二人发生争吵,她问母亲:“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母亲说:“你以为你做得很好吗?”,她彻底绝望,然后翻身跳下阳台,当场身亡。

不同类型的父母,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最后1种孩子将来最有出息

4.纵容放任型

纵容放任型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想尽可能地接受孩子,尽力去培养孩子,但却很被动,不能为孩子确立一定地限制,孩子不服从时也束手无策,对孩子没有强烈的要求,甚至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而是盲目相信孩子,任其自然发展。

前几天有位上海的父亲被17岁的女儿逼到报警求助,原因竟是因为女儿想买一双800元的鞋,被父亲拒绝后,女儿就开始大闹,把衣服都给剪烂了,还把自己关在衣帽间拒绝出来。

“剪衣服不是第一次,家里的衣服已经被她剪过十几次。” 父亲说,女儿这样已经两年了,还曾扯下母亲的头发,对自己和母亲拳脚相加。

父亲还说,之前送她去美国读书,去了一年就不去了,没有责怪她;后来给她买了吉他,报了班,一节课要七八百,去了几次也不去了。

这类父母理解孩子的情绪,但不给予及时的指导,也不限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过分溺爱放纵,不论孩子怎么做,都认为是对的,而且从不严厉批评,孩子看似幸福,实则相反,他们缺乏容忍和自制力,经常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而且长大后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差。

所以在父母过分放纵下长大的孩子,即使高学历,但是依然人到中年选择啃老,父母一旦批评,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拿刀相向。

5.忽视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出现的忧伤、愤怒、恐惧、兴奋等情绪,不闻不问,认为无关紧要。

我的一位朋友年过30岁,依然只身一人,问及原因,原来她小时候,父母由于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她和弟弟,从小就被寄养在奶奶或叔叔大伯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虽然现在家里有房有车有存款,但由于缺乏父母的长期陪伴和关心,导致她对感情看得特别冷漠,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更加自在,害怕自己给不了孩子完整的爱。

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或者希望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因此对孩子的事情都让其独立做主,从不过分干涉。但是由于接触时间少,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不够重视。

不同类型的父母,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最后1种孩子将来最有出息

6.理想型

如果克服以上类型的缺点,就可以成为一个理想型的父母了。

理想型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晓之以理

运用晓之以理的原则去教育孩子,向他们讲道理,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对孩子地缺点不夸大,不道听途说,而是用事实来批评孩子,允许孩子有认知过程,不会操之过急,强迫孩子接受。

②.动之以情

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最真挚、最无私的。言语间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让孩子有安全感。父母的建议很容易听进去,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合起来会收到明显的家教效果。

不同类型的父母,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最后1种孩子将来最有出息

③.尊重孩子的人格

理想型父母的教育方式使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保持平等。因为孩子还小,父母有责任指导、教育他。孩子在家里有平等的发言权,也有给父母提意见的权利。由于家长尊重了孩子的 人格,从而提高了孩子的自尊心,提高了孩子的成就感。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完全可变的。

希望各位家长能反省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总结经验,帮助孩子在人格、智力、心理素质方面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