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教养,和贫富无关,和文化无关”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这个题目,可以算是伦理学的讨论。

不过,别急于发言,因为,题目本身“埋着”一个“大坑”。不先把“坑”填上,至少在旁边竖个“警示牌”,很可能会把自己绕进坑里。

这个“大坑”,就是“教养”这个词。

先秦的时候,没哪位古人说过“教养”怎样怎样,就是说,这不是一个上古的词汇。

秦汉到唐宋,也没谁谁讲过“教养”如何如何,也就是说,这仍然不是中古的词汇。

近古有人讲过吗?好像有。这就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他在《尚书引义》里说,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

不用管他说的正确还是错误,进步还是反动,意思是明确的——教育和培养。“教养”是动词。

近现代有人用过吗?也好像有,孙中山先生。他说,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致励有方,任使得法也,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为学,必持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

孙先生的用法和王夫之一样,动词。

可知,“教养”,是一个今古以来才有的词汇,它的第一个含义,是“教育和培养”,词性为动词。

“教养”还有其他含义没?有。

近现代以来,翻译者们,不知怎么一来,就把许多外国名人的话里,翻译出一个“教养”来,比如洛克、歌德、西塞罗托尔斯泰、艾默生,等等等等,不必赘述。

这些个“教养”,是名词,含义是“受教育程度和品德修养”。这是“教养”的第二个含义。

细究起来,他们使用的“词汇”,大约能追溯到古希腊,咱们不讨论翻译要不要“直译”的问题,鲁迅三十年代就和不少人争论过了。本人认为,这里的“教养”,译为“品德”更为合适,或者译为“品德修养”。

回到本题目。

为何说题目里隐藏这一个“大坑”?你想,题里的“修养”,肯定不是动词而是名词。那么好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道德修养”,和贫富以及文化是有关呢还是无关呢?

现在,“教养”作为名词,平时应该有不少人在用——看到某些不良言行,会说:“没教养!”

在眼下,这样说说,其实无所谓。但是别忘了,如果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文盲和穷人的时代,这样的话,大概更多地是出自自诩有文化的富人之口,这就带有某种蔑视和歧视的味道了。

所以,把这个“大坑”填上,或者立个警示牌还是必要的。

就是说,把“教养”这个词换掉,才好讨论。换什么合适?还是换成“品德”、“品质”比较恰当。

“品德”,更准确地说是“品质”,是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比如,勇敢、坚韧、忠诚、吃苦耐劳、舍己为人等等,都属于“品质”的表现。

“品质”可以和贫富无关吗?可以。

举两个古人。

一个是“不是周粟”。《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还有一个是庄子。庄子当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后辞官不做。楚王聘其为相,他说,千金,是好大的财富了;卿相,是很大的官了,可是我不愿意玷污了自己的名声,坚辞了。

“品质”可以和文化水平高低无关吗?可以。

举两个现代的人。

一个是刘胡兰,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15岁英勇就义。伟人为其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另一个是张思德,穷苦农民出身,18岁参加红军,在队伍里学了一些文化,29岁烧窑时牺牲。伟人为他写了《为人民服务》,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为什么“品质”可以和贫富、文化高低无关?因为,道德品质,与道德理想、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关系更密切。而这些,与具体的人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这种关系,比贫富,以及贫富所造成的受教育程度,更为重要。

这种环境,也包括家庭和父母身体力行的影响在内。

篇幅关系,不多赘述。


一老沈一


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和贫富无关,和文化高低无关,这句话,我基本认同。但这句话一半对,一半不对。因此,还需要补充一些内容。

一,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能仅仅以他有没有主流社会承认的那些毕业证为凭证。

古代有许多自学成才的人,他们尽管没有主流社会承认的那些毕业证,也就是没有考中进士,也没有中举,但后来都被承认为有文化的人,同样可以做官。

我们现在没有这套机制,不承认他有文化。故此出现很多奇怪的事,有些人能够写小说,写好多人喜欢的大文章,但他没有学历。有些人有很高学历,但什么都不会。

二,教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和文化有直接关系,但又没有必然联系。有些人有学历,但没有教养。有些人没有学历,但却很有教养。

三,贫富,和教养同样有一些关系,但没有直接关系。这和我们社会很多因素有关,也和这个人是怎么富了的原因有关。

有些人的富,是因为没有道德底线而导致的富裕。有些人是通过勤劳致富的。这两种富人,当然大不相同。

造成这种怪象的原因,和我们的教育,和我们政策顶层设计,和我们舆论的引导、导向都有关系。

按常理说,一个人既然有文化又富裕,他的教养应该比普通人高一些。但为什么一个人的教养和贫富、和文化高低没有了关系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属于我们都知道的那个不能说的“你懂得”的因素。


止水如心


一个人的教养跟贫富跟文化绝对有关。穷有穷的教养,富有富的教养。但善良跟贫富文化无关。没有善良的修养其实是缺乏灵魂的。


何安华168


一个人的教养,和贫富无关 和文化无关

我很认同这句话:

首先,一个人的教养和父母、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经常会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就是父母最真实的写照,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原生家庭的贫穷和富贵,文化的深厚和贫瘠,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教养。言语,动作,待人,接物,他们都是从无知懵懂中,需要父母的纠正和引导。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教养二字分开理解,我认为就是要去教,同样要去养。教过了,不帮助去养成,等于做了无用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其次,人们在社会大学里也在提高和修炼个人教养,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人才。优秀的人从来都不缺,重要的是他们总是会自我反省,虚心学习,在个人修养中发现别人的好,完善自己的不完美。教养是会无形中显露在人群中,也算是每个人的一张名片。

最后,教养是一种自律的体现。老话说“啥人找啥人”,你的朋友圈 ,你们的谈话和感兴趣的内容,已经体现了你的教养,出口成脏自己觉得很帅,请问你不想知道其他人的感受吗?人群中大声喧哗,感觉你是这条街最亮的崽,可能你在别人眼里真的就是个崽吧[捂脸]。

你的教养暴露了父母的教养,请学会去做一个体面的人。可以没钱,可以没文化,绝对不能心穷,教养绝对不是用钱堆起来的,也绝对不是什么高知识分子才能拥有的。








蓝天白云LGF


一个人的教养和贫穷无关,和文化无关,我很认可这件事情,有的时候有的人看待一些没有身份没有文化的人,总是带有色的眼镜去看人家,总是一种防贼的眼神去讨厌人家,其实有的人没有教养和贫富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你看那些穿的光鲜亮丽的人,随地吐痰,你看那些齿高气扬的人,张嘴却是污言秽语。所以我说你看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往往是没有文化,但是待人接物有一种真情实感,有一种善良夹杂在情感里面,让人觉得这种人真的是好有教养好有品质。



我记得有一年我装修房子,本来我告诉那个刮大白的两个农村来的哥哥。我说你们把大白刮好以后你就没什么活儿了,你们两个人就可以走了。可谁知道我忙了一小天儿,回到家的时候这两个哥哥也没有走。我当时很惊讶,我说这点儿活儿你们早就干完了,干嘛不走呢?这两个哥哥跟我说,原来在干活的过程中,我们的邻居来了,借走了我家的一把电锯。可当这两个哥哥干嘛活的时候,邻居也没把电锯送来,这两个小哥怕我回来找不着电锯,再者说给我打电话也不接,所以他们就在我家里一直等到我现在。当时看着他们很认真又很负责任的那种样子,我真的是好感动,临走的时候多给他们付了100块钱,我说你们出去买点晚饭吃吧,耽误了你们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呢。这两个哥哥跟我一再推辞,然后他们说这个事情完全是应该的,我们也是担心你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你也不用太在意了,以后有什么活联系我们就好了。



就是人家的这个情怀就是人家做事情的这种善良和品质让我深受感动,从那以后我不少朋友家里装修,我都把活儿介绍给他们,现在人家在我们当地,而且已经干了一个装潢公司,这就是啥,这就是人品打天下。这就是两个没有啥文化的人,但是做人实诚,讲信誉,这就是人品,所以人品是人内在的,跟文化是没有关系的。


伊春美食美客


一个人的教养和贫富无关,和文化有关。

我赞同这句话。


俺是徐老三


我认同,因为我家就不是很富裕,而且我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很多人对我的评价都觉得我人还蛮不错的,我觉得教养这个东西来源于每个人的家庭,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是非常之重要的。因为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启蒙老师,教养要从小就开始教育。😊教养这个词包含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这些是跟贫富或者读书读得多少并没有什么关系。


樱胡子姐姐


这个问题细说起来又比较广泛,我觉得跟贫富,跟文化真没关系。举个例子吧,我是农村人,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穷,放学后还要经常做点烟花来添加收入,在那个时期,我还是得被我爸逼的练习,练拳,读增广贤(老书),按这些事情来说,可能说家庭条件越好的人才会更加有能力去重视,但我爸真的做了,他自己并不是什么文化人,也就侥幸小学毕业了而已。所以我想说的是,一个有好教养的人,并不是完全跟他家有钱有文化有多大关系,犯过的错和人生经历会让一个人更容易形成什么样的家教,都需要理解,而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日月江河丶丶


教养跟家庭教育有关,也并不是说有文化的人一定有文化,只是在处理问题上不至于做出出格的事。古往今来,很多人大字不识,却很会教育子女,而且比较成功。

举个身边很真实的例子,我姐姐单位的门卫一家人,男人是单位保安,工资低,女人在单位做清洁工,然后收废品,年收入加起来不足5万,个人文化水平都是初中以下,女人小学文化,我要说他们是普通的人,可以说没文化,财富更谈不上,可他们的女儿非常会读书,放学还帮着她妈妈干活,做饭。小姑娘条件也很差,没有像样的衣服穿,更没有正规的桌椅板凳来写作业,作业就是在电视机边完成的。还非常有礼貌,不卑不亢的面对生活。这样的条件很多人肯定无法专心读书学习了。

可四年前小姑娘以全省第47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中山大学,这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重点大学,每学期都有奖学金,自己的奖学金都够她的学费,还考上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就是这样的寒门学子,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路向上,以后就有光明的前途等着她。

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就发生在身边,相比之前我们的条件好太多了,可是却无法比拟的差距。论教育两个人根本没有什么秘籍,论文化,都近乎文盲,论财富,那就更是贫困,这样励志的故事让很多家庭无言以对,让很多条件优渥的学生无法超越。

一个人的教养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有关系,虽然没有好的家事,但一家人过着不平凡生活,活成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样子!


听雨小榭2020


“一个人的教养,和贫富无关,和文化无关”非常认同!

一个人的教养与父母的品性有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孩子就先学会了做人做事,先学会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家亲戚四个儿子,父母呢工作不稳定,这个厂那个厂的来回跑。文化水平初中都没上过,母亲字还没有认完,四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优秀,全部都是重点211以上,父母有钱吗?没有。父母有文化吗?没有。父母有品德,从小孩子就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知道自己以后要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应该自己去争取,知道学历可以改变命运。

何为教养?

教养的标准就是“三字经”,从小我们熟读“三字经”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做到。有句话说得好,不是老人坏了,是坏人老了;不怕流氓耍无赖,就怕流氓有文化。教养就是孝心,爱心,同情心,三个词总结全部;朋友有困难要帮助,家人有困难要解决,看见欺负弱小者要阻止,见到不公平的事情要伸张正义,这就是教养。

在这个时代,教养的表现就是宣传正义,帮助弱小,散发正能量,让大多数人看到新时代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