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医恢复原来大夫可以上门出诊,自由执业,只收诊金开药方不卖药,会不会更好?

十味先生


医药分开,就是中医的本色。

如果恢复医药分开,就是医学界的灾难。

解放前,郎中上门出诊是不收诊金的。

病人家属也通情达理,主动送上一个红包。

这就是红包的来历。

有钱人的红包大一些,穷人的红包小一些,郎中并不计较。

你以为郎中的收入只是红包,你就大错特错了。

当病人家属拿着药房方到药房买药的时候,药房老板说是多少钱,你就得出多少钱,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条件。

药房老板根据郎中的药方收到钱以后,从中扣出一部分钱,回馈给郎中。

这就是回扣的来历。

中医正是因为有这样完善的收费手段,两千多年来,把心事放在中药上,不去研究诊断技术。

中医的诊断从奴隶社会到现在仍然是一成不变,是原始和落后。

现在的医院,因为有大量的检测和治疗设备,有住院的基础设施,有水电费支出,而药品收入非常低,就没有分开的价值。

如果分开,对医院和病人都是有害无益。

这么多年来,中医主张医药分开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只能取消药品提成。

解放后,中医学会了西医先进的诊断技术,西医学会了中医的拿红包和吃回扣。

这就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红色土地640


这与上不上门出诊一点关系也没有,中医生是靠治的好病人,才有患者。你有本事,在茅屋都有人找。现在也不缺中医,是缺有真本事的中医,有些人借中医之名行骗,自己发了大财,却把中医抹黑的不能再黑了。现状中医要走出困境,只有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要有人牵头,把经得起疗效检验有经验的大夫集中起来,只要大家不保守彼此学习他人长处,集大家力量,中医的力量就更大了,因为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你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研究别人懂的东西,别人一句话点到就帮你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人才,所谓“四两拨千斤”就这意思。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有特殊贡献的中医大夫,给予知识产权保护,别人也愿意献出宝贵经验 ,毕竟那是别人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心血,有些人讲中医不行,自己不付出不学习 就想得到知识,那有这等好事?并让他们带徒,发展中医事业,让子孙后代的健康有保障。发现好中医不难,用患者检验便知真假,离开患者来评医生水平及能力,真的很荒唐。。

说句实话有些专家水平代表中医,是无能,结果让人不仅瞧不起他本人,就连中医也因他背黑锅。关键时刻还是应该请有水平的中医出来,既解决了问题,又为中医争光,现今坐在台上的有些中医专家未必就是有本事的专家,而坐在台下的未必就是是差的?如果不改变现状,怎么让医学进步?什么时候不因权威观点的障碍、什么时候可以不以貌取人?让各个领域里涌现出优秀的人才。


医林一尹


这种做法对大众来说,好得很。原来农村各医院都有一到两个出诊医生,加上很多遍布各地的具备初级诊治能力的赤脚医生,全面覆盖了农村各地包括边远山区,小病当即处理,必进院的要他进院,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而且避免了很多有可能危及生命的表象轻微的隐性病症,对危急患者送院前也有合理正确的早期保护,患者的经济付出也保持在必须的最低水平,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如果现在实行出诊,只收诊断处方费加上小病诊治,对群众来说当然极好,同样也会深受群众欢迎。但有一个矛盾,医疗,过去是救死扶伤不考量利润,现在是产业,医疗系统应该不会去推广普及,除非解决了这个矛盾。题主如果只是个人原因,这样去做行得通,相信题主的群众基础和肚中实力。


杨永湘203


中医是祖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怎样将这一宝贵遗产赋予新的内容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从事中医人士的历史使命,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失传,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应该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学院的大夫善于纸上淡兵就让他们在医学院等高等学府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写写论文不必坐诊与遍佈民间的中医郎中争飯吃,而在民间的中医郎中经考核能胜任这一工作,医德医风口碑好的就应该充许他正正当当开中医诊所给人看病,允许他带学徒,允许出诊,从政策上扶助民间中医的发展,这样两条腿走路,既有人从事中医理论研究挖掘,使这些大师们能专心写他的论文,同时也鼓励民间郎中发挥一技之长为广大患者治病,我看这也是一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补充。


用户逆耳


大家知道我是孤儿,母亲生下我就死了,到我记事父亲也死了,爷爷解放前死了,3一4岁时奶奶也死了,为了治病连房子都卖了。是个无家可归孤儿。回想起当时情况,及死后症状,及治疗情况已存在重西医轻中医。后去当兵。并遂步研究中医。


华佗159724782


别想多自始至终中医都是源于劳动人民长期千年的积累,脱离实践离开了传承,中医始终是会消失在历史中,别说医药分家。本来院校毕业都是在高墙里面学草画花,压根就不会有那些草根中医的切身体会,和药效的应用。只是靠着老师或者书本上的浅薄的知识,想发扬中医无非就是痴人说梦,西医和中医路径压根就不是同一样的体系,国家好心办坏事也没有办法。说真实的民间高手不一定不会伤寒论,高院毕业会伤寒论也不一定会看病,最好还是要一个中医的标准合理考核和培训一些西医的知识而不是扼杀,民间祖传,秘方,你们想要却不给发展空间,最终靠一本伤寒论始终是会让中医在一根绳上吊死


23你


这是操作起来其实不简单。首先医生上门服务以现在的工价普通家庭可能不愿意承担,我家娃把自己锁房间几次,去附近请了锁匠来开,两分钟左右,收费50~100,那么请个医生上门一次,时间大概半小时~一小时,收费100~200,你能接受吗?还是自己去医院排队吧。如果钱少了医生说我还不如回单位上班呢,好歹扣完五险一金还有五六千(工资参照基层乡镇医院,因为私人诊所收入更高)。另一方面站在医生角度来看,现在环境不好,医患谁也不信谁,上门服务风险很高,目前肯上门服务的都是熟人。其实乡镇医院早就有医生业余时间上门看病打针赚外快,只服务熟人,不然一出事打个官司辛苦十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爷爷从七十八开始到九十六去世经人介绍请了一镇医院医生上门服务(我们表示出了任何问题自己负责,与他无关,并愿意立字据,医生说不用立字据),有事一个电话就到,态度好,细心,医术也好,诊断出大病要住院还会帮忙联系,相处了近二十年,感情就像一家人,邻居都说我爷爷多了半个儿子。


大象6387


说医药分开。病人愿意吗?比如说你去找个中医看病。他收你五十元问诊费。又给你按照市场价开了一百元的中成药。那么病人能高兴吗?[呲牙]

他很有可能会说:这药,药店才卖100。在你这买居然得150,你就问我几句话,摸摸脉,五分钟的事,你就收我50问诊费,黑点了吧?[呲牙]

但是,如果这个大夫不要问诊费,也不给病人开市场价透明的中成药,而是开药方,给他抓药,甚至给他熬好了。只收病人300药费。他也很容易接受,不是吗?[呲牙]


野才子


就这个“中医大夫只开方收诊金不抓药”我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我是一名民间工作的中医,行医近二十余年,“医药分家”造成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学中医的人不懂中药,懂中药的人不懂中医。学医的人只要开药方就行,他不需要去亲自抓药。但实际上,即使是一样的药,也分南北、区域,药效不同。中药也分三六九等!

在诊疗中开出去的很多方子,患者拿着方子去抓药有很多患者会抓错药,有的少抓了一味两味、有的抓错了一两味、该有的抓的药品质量很差含量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就会造成中医大夫开的方子没有效果甚至会出现副作用!

现在很多药店的中药的质量以及很多药店店员都不懂中药,还有很多店员工作态度马虎等这都是不可小视的问题!

现在在门诊患者要求只开方的不在门诊抓药的不给开,有一种情况可以开就是在药店或者在中医院有熟人的可以,保证不了药方的药品质量和抓药方的准确性我是不能随意开方的!因为这关乎药方的疗效,甚至给患者带来副作用!在我门诊药房工作的的中药师抓完药方必须检查至少三遍以防出差错,因为看病开方抓药本身就是很严谨的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马虎之心!

所以对于中医只开药方收诊金不抓药的观点目前我是不认可的!但是未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中医药和相关从业机构以及从业者法律法规制度健全之后,药店中药质量有保证和相关从业人员都很优秀的前提下中医医药分家是完全可以的!

这是仅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李忠杰


作为一个中药从业人员来说,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让医归医,药归药,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的事,就我从事中药行业这么些年,见到太多的中医不懂中药,太多的中药采购人员不够专业,造成了价格决定药品质量的情况,因为不懂,你只能比价格,而价格是衡量中药好坏最不稳定的一方面,就连中药药典的出台,以及现行的的中药检测的管理办法,都是外行指导中药内行的人想出的办法,最不着调的办法……一个方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能起不同的作用,对什么样的人有用,什么样的人没用,这些没研究明白,更别说一个方子里面各味药起了怎么样的互相作用才达到了治病的效果,这些就更不明白,这些不一个本药典就能说明白的,那中医也太简单了……我想说的,比一本药典还多,没办法,不想再多言……外行指导内行,早晚会被作死……中医药治不好病,就是药典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