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是怎么辨证的?

我觉得谈恋爱


中医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先有症状、证候,综合脉象、望诊、问诊进行辨别再来论治。古人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同病异治的理念。不是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治病的!以病名来论治更不是中医的治病方式,那叫挂羊头卖狗肉。


半壶红汤


运动神经元病,属痿症,风痱,大气下陷,肉痿等范畴。

中医认为,运动神经元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劳倦过度,饮食不节,久病失治等因素损伤脾胃肝肾,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致气血生化乏源或精血亏耗,则筋脉肌肉失之儒养,肌萎肉削,发为本病,治疗多采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化痰清热,健脾益肾,养血柔肝,补肾填精为主。

运动神经元病临床之三大表现,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束震颤,主要是从中医脏腑学说的脾、肾、肝三脏考虑。常无外感温热之邪,灼肺伤律的过程,大多一旦出现症状,便主要表现为虚损之象。因此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劳倦过度,饮食不节,久病失治等因素损伤脾胃肝肾,致气血生化乏源或精血亏耗,则筋脉肌肉失之儒养,肌萎肉削。

正如以上所说,运动神经元病多归于中医之痿证。在中医来讲,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医痿证,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

本病不单纯是虚,往往有虚实夹杂的情况。尤其在南方,肝肾阴虚湿热型的患者不少。因南方气候潮湿,若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阻,郁而生热,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弛纵不收,乃至肌肉萎缩。


纯钧LHGR


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理论。运动神经元是现代医学语言,在中医理论是以阳气之说。心主神,其中意为心包络,心阳盛,则运气行血,神清身健有力。心阳衰则目暗神淡,身体四肢瘫软。肝主筋,肝不郁结则筋骨不拘。肾主骨,肾阳盛则骨强壮。脾主肌,脾健则肌肉强劲饱满,司升华五谷精华,促生阳气以壮心阳,强肺脏。肺取天地之气以宣华阳气精血。肾阳盛,阳可生阴,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则不失眠,神经方可强壮,肾司命门,通调水道。脏腑经络理论与神经元息息相关,各个脏腑各施其职,又相辅相成。

中医治疗神经衰弱,仰郁症,精神错乱,失眠,瘫痪,肌萎缩及肝风上动,可依此辨证。

中医所指,引药归经之用,是某种药物,对相应器官的,神经未梢有特殊感应。如:肺通大肠经,治疗肺部炎症疾病,必须先排大肠积毒,使其热毒不得上窜熏肺,下行损肾,才能发挥药効。就得选用黄芩作为君药,也作为使药,黄芩入大肠经,能刺激肠壁神经未梢,使之蠕动,排出积毒,才能有効治疗肺部炎症。

祖国中医理论精华,是从临床实践中得到,其见解超过现代医学。只是看现代人如何学习。

谨供参考。


无忧草2775


不要拿一个西医的病名问中医怎么治,中医治的是证,不是病名。复杂的病,但是证不一定复杂,抽丝剥茧的理清楚就好了,还有一部分怪病,得上祝由。人的血液是有磁性的,磁场出问题了血液流动也会出问题的,这时候得用祝由调解这些东西了


中医苏义杰


内经里有一篇专门介绍痿论篇,以“肺热叶焦”

进行了论述,个人认为这种不单纯理解湿热,而是偏于一种燥气,热焦津涸,筋脉失濡则痿,湿热属于有津有热(湿理解为一种不纯的津液),筋脉有濡,却筋脉失养,但筋脉不涸。肝虽主筋,主要是受肺金克木之祸。这种情况下肾精不足是比较容易理解,肺为肾之母,母累及子而已。

阳明作为五脏六腑津液来源,后天之本,个人认为解决的根本还是在阳明。


饮食有方


我见过因湿热引起的,因肝肾真阴亏损引起的,目前来说后面这个原因比较常见,在西医看来是疑难杂病。中医治疗效果不错。



医易同修


运动神经元病是综合证,有湿热,燥热,一病多证,光靠辨证论治已远远不及。要治病,病愈诸证皆退。


天山17040


中医只有经络,没有神经之说,这是中西医不同的地方。


老翁56


中医中气下陷西医称啥病?中医的脾胃湿寒西医称啥病?


正脊腰间盘突出颈肩腰腿疼


中医不需要辨别什么运动神经元病!中医只需要看人阴阳失调与否,健康与否!阴阳失调包含了西医口中的所有“疾病”,西医口中的病,只是中医眼中的症,现象,结果。中医口中的病——阴阳失调,是原因!西医口中的病,都是原因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