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医院长什么样?医院都有哪些人?医生和护士是如何看病的?

在这个疫情紧张的假期,果仁妈今天分享3个适合在家玩的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轻松了解医院和医护人员。同时,向那些奋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不少孩子对医院的印象,都是“痛苦”+“恐惧”。说要去医院,先哭上一通,然后再被死拉硬拽着去。

如何让孩子理性认知医院和医护人员呢?今天分享3个可以在家玩的医院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在玩中,了解就医的全过程,还可以帮助他们之后轻松就医(打疫苗)。

尽管很多儿童医院已经在环境布置上尽可能温馨,比如张贴卡通贴纸、使用彩色墙面、放置玩偶等。但它与孩子熟悉的幼儿园、学校、社区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加上专业性较强的科室分布,容易造成孩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0-3岁孩子,家长可以借助绘本,比如《穿进穿出——忙碌的医院》等,帮助他对医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3岁+的孩子,家长则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小朋友一起绘制常去医院的“探险地图”或者就医流程图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如何绘制?

在绘制“探险地图”或就医流程图前,可以和孩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一起说一说,平时在医院看病时都会经历哪些步骤或者去哪些部门。

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没办法说出来具体的部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具体的医疗操作步骤和部门对应起来。比如,孩子可能说的是“会去看喉咙”,那对应的部门应该是门诊诊室。

接下来需要在纸上绘制 “道路”和“建筑”或者流程的走向。我们的“探险图”不一定和真实的医院地图一致,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不同部门的“位置”、道路的走向。当然也可以参考医院的实际平面图(一般医院官网上可以找到),绘制真实感更强的“探险图”

到底是画“现实版”还是“抽象版”的地图,可以和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是画“流程图”则需要按照该医疗操作的正确步骤,不可以改变操作的顺序。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最后一步,就是将我们在第一步里讨论出来的科室填充进“探险图”里,对整幅地图进行装饰、涂色。

比如,一般的疾病、检查都需要经过的门诊大厅、挂号处、缴费处、化验室、输液室、诊室等部门可以着重标记。学龄阶段的孩子,可以引导在这张图上增加更多不常见的科室、部门,比如院办、社工部、院感科等等。

总之,绘制医院“探险图”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熟悉医院环境和就医流程,了解各个科室、部门的基本功能。之后就医时,还可以每完成一项流程,就“盖戳”标记,增加趣味感。

问医院里都有什么人?可能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回答出医生、护士。但除了负责“看病”的医生、护士,还有其他人员:

  • 维持秩序、避免闲杂人员进入的保安(一般身着印有保安标志或臂章的深蓝色制服);

  • 负责环境清洁的

    保洁

  • 提供心理支持、链接各种资源、开展科普等活动的医务社工(印有“医务社工”标识的马甲或白大褂);

  • 以及奉献爱心的志愿者(一般身着印有“志愿者”标识的红马甲)等;

    ......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这些人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都身负不同的职责,如何让小朋友认识他们的职责呢?用剪贴、绘制等方式,制作“工具包”,是不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

比如,医生的工具包里,常常会放听诊器、压舌板、手术刀等——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医生的工具包,图片来源:Pinterest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另一种样式的医生的工具包,图片来源:Pinterest

护士的工具包里更多的是打针用的注射器、棉签、止血带,以及体温计等。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护士的工具包,图片来源:Pinterest

医院保洁人员的工具箱里除了一般保洁人员都会使用的橡胶手套、洒扫工具之外,还会有特殊的医疗废品垃圾桶和消毒液。

通过手工游戏,可以让孩子快速了解不同职业的差异,常见的医疗器械、工具的功能以及医院环境的特殊性

。完成工具包制作之后,再制作一些小道具,就可以玩“过家家”游戏了。

果仁妈给大家整理了模板,可以比着做,后台对话框,回复“医院游戏”,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在制作“工具包”时,除了打印图片、亲手绘图之外,还可以从药盒、杂志上裁剪自己需要的素材。

3 假装就医的过家家游戏

用孩子们最爱的“过家家”游戏,来帮助他们了解医院,简直不能更适合。

为了让“过家家”更有意思一些,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一些有仪式感的道具。比如,各种角色的帽子——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用纸做的护士帽,图片来源:Pinterest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用的护士纸盘做的护士帽,图片来源:Pinterest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简单的医生服,图片来源:Pinterest

强烈建议家长参与其中,扮演一位戏精附体、怕打针怕吃药的“患者”,并在游戏中,和孩子多沟通,如何更好地面对一些不舒服的检查、治疗,帮助孩子逐步更正“看病=疼痛”的错误观念,提高孩子以后的就医配合度同时,让孩子多多了解就医过程。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在游戏过程中,如何跟孩子沟通讨论呢?这里有一份问题指南

理清治疗过程有利于帮助孩子减少因为缺少信息(“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疼吗?会不舒服吗?”……)造成的紧张,尤其是对于孩子没有经历过的治疗,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非常有必要。比如:

  • “爸爸妈妈可以陪你进去吗?

2.这个步骤有什么感觉?会持续多长时间?

疼痛是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很关心的一个要素,对于孩子来说更为明显。

在讨论感觉这个过程中,除了疼痛,其他的触觉,比如涂酒精之后凉凉的感觉,B超液粘粘的感觉,味道、声音等都是可以讨论的。

3.不舒服感觉的应对措施

除了打针,吃药、看诊等环节都可能因为有不舒服的感觉受到孩子的排斥。面对不得不做的治疗,家长除了“生拉硬拽”、“威逼利诱”,还可以在游戏中和孩子一起讨论不舒服感觉的应对办法。

比如,压舌板看喉咙的时候可能会有想呕吐的感觉,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感觉一般不会持续很久,我们可以在心里默数5-10个数字,帮助自己转移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给孩子的医院游戏,用它解释医院的运行,有趣又硬核

除了常规的打针、看诊,医疗游戏还可以设计“B超游戏”、“心电图游戏”等检查环节,利用我们前面介绍的医院“探险地图”来一场完整的就医模拟游戏。

每日话题

你家娃喜欢玩过家家吗?

留言区分享你们的故事吧!

- END -

作者丨刘琦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就职于西安YMCA编辑丨章鱼妈,一个2岁男孩的妈妈

  • Lapbook| 免费打印做的Lapbook翻翻书,竟然能让孩子嘚瑟这么久!(附资源模版)
  • 自制牙齿模型+家庭小实验| 如何让孩子好好刷牙?这位妈妈的做法我要吹上天!
  • 英文动画片资源
    | 不要再给孩子随便看动画片了,选好的才是硬道理!)
  • 中文动画片资源| 给孩子看的动画片,一定要精挑细选才行!
  • 日本儿童节目推荐| 日本人脑洞到底有多大?看看这些儿童节目,你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