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于直面你的内心真实需求吗?

你敢于直面你的内心真实需求吗?

当代人的生活很精彩,但也很疲惫。精彩在于:我们的各种欲求几乎都能得到某种方式的满足,而疲惫在于:为了满足这些欲求,我们又得疲于奔命。

那么,人如果无欲无求会不会更好?未必。因为,没有欲求的人和这个世界交流、互动的意愿就极为淡薄了,很容易被边缘化。 人生在世,还是得有些需求才有生活的动力。

你敢于直面你的内心真实需求吗?

有人将人生经历形象的比喻成孩子逛游乐场,有的孩子想玩的太多,想买的也太多,结果走的时候,他们总感觉自己没选对自己真正想要的,离开时满是懊恼和遗憾。有的孩子知道自己想玩什么,他们更能直奔主题,离开时也心满意足。只是需要选对你“最想玩的”。

但,问题是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真正需求,那又谈何满足?

你敢于直面你的内心真实需求吗?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里,范伟饰演的老鞋匠,因为孤独,他选择了结婚,给自己找个伴儿。但婚后,因为找不到共同语言,还是没话说,他心里苦闷,认为自己“这婚结得不值”。但后来,他在帮妻子和妻弟接送小孩时,他发现自己和这个小家伙有说不完的话,一家人相处得温暖,生活有了生趣,他得到了真正的满足,感叹这个婚“结值了”。老鞋匠歪打正着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把自己的需求搞混淆,所以有时舍近求远、有时南辕北辙。

你敢于直面你的内心真实需求吗?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众多需求是有层级和优先顺序的。只有先在基础层次的需求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我们更高级的需求才会对我们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因此,处理好我们的一些缺失感以后,我们才更容易找到最有意义的追求。

此外,看似相同的需求的背后也可能有着不同的深层需求。比如:同样是追求成就,如果是希望获得名誉、地位,其内心的深层需求其实是获得尊重。如果是希望获得重要他人的认可,其内心的深层需求其实是情感上的接纳。如果是希望获得充足的生活资源,其内心的深层需求其实是安全感。

你最看重的需求以及其背后的深层需求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