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男教师越来越少,为何在中学,尤其是初中,男教师往往弱势化、边缘化?

鲲鹏说教育


同等学力条件下,老师工资待遇远低于其他职业,自然老师这个职业没有竞争力,不得不放低要求,于是要求越来越低。。。


适者生存252743006


我就是一个理科的男教师,我来说一说男教师越来越少原因。但是我不认同男教师的弱势化和边缘化。

一:经济条件决定了男教师越来越少。我记得我刚开始当了老师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只有700多,而社会上随便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月薪都可以达到1500元以上,想当年我也想过放弃,好在我家的亲戚一大帮都是教师,所以也就坚持下来了。现在虽然工资也提高了,但是跟我同时毕业的同学一比,我的工资还是差了一截。

二:细心耐心是教育者所必须的,男教师往往比较欠缺。教书育人说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做起来真的是很难。特别是学生犯错误,往往我们要细心加耐心进行引导,想起我当初,真的是没有啥细心跟耐心,这可能就是男教师比女教师差的原因。

三:最后可能就是环境决定的,这个环境就是学校集体,比如我们一个办公室除了数理化是几个男教师以外,其他亲一色都是女教师,咱们男教师都是免费劳动力,而且脾气现在特别好, 咱们也不跟女的争。但是这不是弱势化边缘化。


清竹635


我的观点认为,男教师越来越少是因为学生时代男同学对于教师有误解。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也不喜欢老师这个职业,总认为老师每天又辛苦,而且收入又不高,还每天必须要对着很多的学生。

有时候学生调皮捣蛋让他受不了,有时候工作又累呀,他受不了,而且男老师感觉唧唧歪歪没有一点儿爷们儿的样子,所以我上学的时候总认为男老师很不好,所以我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就不会报考关于教师职业的相关岗位。

那么必然也就不会进入到教师行业。我相信很多男同学其实和我的想法是相类似的,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学校,其实男教师比较缺少。尤其是对于与乡村老师来说。乡村学校是男老师比较缺乏的地方。

等我上班以后我才发现老师还是一个不错的行业。因为比起其他来说,老师有比较稳定的工资待遇水平,而且受人尊敬,最重要的还是有稳定的假期和寒暑假这都是很多人比较羡慕的,有一些行业现在也比较恼火,比如说公务员经常要加班加点。

所以等工作以后才知道老师这个行业还是挺好的,与公务员相比真的是好的太多了,因为对于乡镇公务员来说,有时候连最基本的双休日都不能保证。所以现在很多公务员都会去辞职,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近些年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越来越多。

最主要的还是现在叫师的工资待遇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地区都在推行本地区的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不得低于本地区的公务员工资水平。所以导致了很多社会上的人都在考教师资格证,希望进入到教师行业,所以我觉得以后男老师会越来越多的。


公考遴选写作大讲堂


江湖满地一愚翁认为,这是普遍的现象,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男教师大约是总人数20%。绝大多数男教师都被边缘化了,俨然是学校的弱势群体。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生源最好的两个超级重点班,几乎没有一个男教师。男教师几乎都在教生源最差的班,连教次重点的都不多。学校名师宣传栏里几乎都是女教师,那一两个男名师还是校长、主任。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差别:一般情况下男教师更大气、更幽默、更有前瞻性;女教师更细心、更有耐心。通常情况下,男教师的知识也往往更渊博。当然,我说的只是一般情况,个例排除在外。

一般情况下,学生更欢迎男教师。但是,一般情况下,领导却更喜欢女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在初中,女教师的优点得到充分地发挥,男教师的优点往往在短期内发挥不出来。只要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不变,只要初中考试评价的方式不变,女教师将一直“碾压”男教师。

男教师更大气、幽默、更有前瞻性,这些优点会获得学生的心,但是却对付不了不大气、不幽默、也没什么前瞻性的中考。男教师往往更知识渊博,但初中学习内容相对简单,中考题也没那么难,并不须要教师有多渊博的知识。目前的中考评价方式,就是看谁更细心、更耐心,还有看谁对学生“更狠”。而这恰恰是女教师的所长。一般情况下,比细心、比耐心、比谁对学生“更狠”,男教师是完败于女教师的。所以中考成绩女教师碾压男教师是很自然的。

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某同事这样比较我和一位女同事:"汪老师不是真凶,李老师才是真正的凶,真正的厉害。我的嗓门很大,教训学生起来,好像很凶,但是骂完了就骂完了。学生不好好做作业,我也只是让学生补上了事,当然偶尔也会罚抄书,但只是罚抄写古诗4首3遍,学生1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李老师嗓门不大,但学生非常怕她。因为只要不交作业或作业质量低,李老师让学生补交作业或重写作业后,还要罚学生抄古诗4首50遍。她还会一遍遍地数,少一遍也不行这样狠狠地罚学生,男教师也有,但很少。女教师要相对多些。李老师虽然比我教龄短不少,但学生的成绩一直比我的好。中考语文试卷里大概有30分左右的题目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基本得满分。某女同行一到初三,天天中午不睡觉,也不让全班学生睡觉。她把这30分变成数十张试卷,每张试卷让学生做5到10遍。这位女同行的中考成绩向来高于同层次班级。如此反复的训练,一般男教师很难有这样的耐心。好多学校,某些学生把特别严厉的女教师称为“灭绝师太”。这样的称号,男教师是很少有的。

不难发现,如果应试教育一直走到底,男教室将永无翻身之日,将永远弱势。如果学校能真正地践行素质教育,那么男性的大气、幽默、更有前瞻性、更渊博就会英雄有用武之地。当然践行素质教育,同样须要女教师的细心、耐心。到那时,男性教师不会边缘化,女性教师同样也不会边缘化。

男教师的边缘化折射出应试教育的短视,折射出眼中只有“分数”没有“人”的教育。这个现象几乎可以折射目前教育的各种不合理现象。

某次大会上,某物理男教师说:“请领导给我们男教师一点时间和耐心,我们或许暂时成绩不好,但中考一定行的。”当然,中考他也输给了女同事。我想说的是,请教育给男教师以耐心、宽容和信任,我们男教师或许中考真地拼不过女教师,但我们的大气、幽默、视野、渊博等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男教师中考输给女教师了,但并不代表我们男教师的教育完全输给女教师了。教育不光要看现在,更要看未来。孩子不仅要通过现在的中考,更要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我并不是说女教师就不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只是说,相对而言,男教师的教育是“慢教育”,是要多年以后才能发挥作用的。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既需要母亲,又须要父亲。同样,学生的教育既须要女教师,也须要男教师。那些整个中小学都没遇到过男教师的学生是不幸的。

在一线城市,男性从教的本来就少。既然已经成了“稀有”的男教师,那么请学校领导善待男教师,宽容男教师,让男教师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否则,不远的未来,更没有男性愿意当教师了。那将是教育的不幸!


鲲鹏说教育


我孩子高一时的班主任是个男同志,在一所升学率很高的重点中学里,他是一个另类的班主任。

他是教语文的,读书很多,文学历史知识挺丰富的,有一阵还用网络软件重新把外语拾了起来。他的教学方式相对灵活,注重让学生读书,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用大量题海训练。

他对学生的管理也比较宽松,给孩子比较自由的空间,允许学生有点儿小调皮,犯点儿小错儿。他还让有意愿的家长去做一天的临时班主任,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这个老师自己有个孩子,是个女孩儿,比我孩子低一届,在这个学校的初中部上学,成绩非常好,还经常在一些报刊上发表点儿文章,是个小有名气的才女。

但是这位班主任教完高中二年级之后,没有继续教高三,又重新去教高一了。因为他这个班的成绩不好,在学校所有30个班级当中排后十名。家长不高兴,学校不满意,就撤换了这个班的班主任。

在这里,我并不想强调教师的性别差异。这个男教师,温文尔雅,并非男子汉气魄十足。但不可否认,男教师在创新性、前瞻性方面,往往是优于女教师的,而这恰恰是应对高考的短板。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度下,所有学校的教师就要按照教学大纲,把所有知识点学熟学透,练成本能。有能力让孩子适应这种枯燥,忍耐下去,心理不崩溃,这样的班主任还是目下最好的班主任。毋庸置疑,女同志好像在这方面强于男同志。


不立翁99


男教师注重远方,女教师注重细节,应试下的分数挫伤了男人的自尊……没有远方,教育会日益衰落……

《高考小改变,教育大发展》

郝峰涛

人的成长规律决定考试,而非考试决定人的成长。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方面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大量而无用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论二:孩子们各有天赋和兴趣,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天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论三: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四:天才高于优科,优科高于均科,均科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均科观。天才源于天赋,优科源于兴趣,均科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鸭式和应试观,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给天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高考的一小步,将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四,学习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方向,所有强加给孩子的学习目的都是陷阱,因为孩子的未来只属于他自己!

教育要想从功利回归常态,就当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这才是复兴的希望。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门门成绩优秀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优科的普遍性,不是坏事,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4,民国大师的特点:优文科(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5,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6,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7,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8,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致敬: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大道者至简


这种现象在高中以前,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明显,原因和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尤其是男女教师教学特点有关。

现在的应试教育是以成绩来评价教师,而在高中之前,女老师的教学成绩整体高于男教师,但是到了高中以后,男教师就占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就是男女教师教学特点导致的。

《天道》中丁元英有句话:女人是形式思维的典范,理性思维的障碍。这句话没有贬低女人的意思,但是却道出了男女思维的特点。高中以前比如初中,学生的学习对理性思维的要求强度不那么大,学业负担也不算大;但是高中就不行了,学习对理性思维的要求强度大初中几个数量级,不论文科还是理科。

而高中以前,学生从小孩到青春期,属于不理性的时期,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细心照顾和管束,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并不是以理性见长的男老师能胜任的,反而是女老师更合适。反正我就是纯理性思维,见到不合情理的事情和学生,就是感觉不可理喻。

女教师教学方式重知识和记忆而轻于思考和理论深度,这种特点导致暂时成绩提升特别明显,比如期中期末,但对长远不利;男教师重思考和理论深度而轻知识和记忆,认为理论通了且有深度,什么知识都可理解记忆,所以并不刻意要求记忆,而初中和之前的学生恰恰理解能力差而记忆力强,但男教师这种特点不利于暂时成绩但利于将来。

每个班级的孩子,即使是初中,总有一部分哪怕是几个,会去认真听课的,男老师讲课会贯穿理性思维的传授,刚开始听不懂,但是每堂课都去讲理性,天长日久,学生也会掌握不少,并且男教师思维宽阔,能深入浅出。

所以如果学生能够碰见负责任的男教师请珍惜。


剑胆香魂


社会上的民众总认为教师的地位和收入都够高了,比教师更辛苦待遇更低的职业多的是。这仅仅看到了表象的一面。教师的职业要求从业人员智力素质掌握的知识层面和个人经验积累比一般职业要高,可以说,能做好一个教师的人在其他行业同样发展得很好。所以,优秀的男孩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考虑做教师的。县内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新进的男教师比例相当小。

那么,男教师的地位为什么反而低呢?其一,先天素质低了。优秀的男孩不会选择这职业,而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对女孩还是有吸引力的特别语音能力和小孩沟通能力上女孩本身占优势。其二,女教师家庭给其支持度要强,社交面要广。中国是一个屁事都求人的社会,这也更压抑同单位男性教师的发展。


楚天959


我是 一农民。在我的田块里,时常会发生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同一块田地,同一套机具,同一样的播量,相同的管理措施,而庄稼的长势却不一样:出苗匀(稠)的垄行,庄稼越长越壮,果实也又大又多。而出苗少断垄(稀)的垄行,庄稼虽然也很旺,棵子大,但总是没有出苗匀的垄行有发势,有生产潜力(这里的多少稀稠是相对的,有原因的)。


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请教老农,他说这是生物的群体优势和以强凌弱观象。他说:“庄稼苗从萌芽期起就进入了竞争之中。出苗率高的地方,一开始就面临饥饿,它们就拼命地扩展地盘,吸收周围营养,满足自我需要。结果是根越扎越深越长越壮。它们会去侵占邻近的地方,毫无忌殚地掠夺苗稀地段的养分,因而群体相对壮大,顽强生长。而苗稀的地方,尽管努力生长,棵大棵壮,但总扺不过苗匀而长势好的,收成就会大一不一样。”

题主所讲的初中学校中男教师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被弱势化,边缘化?应当与庄稼地的“怪象”有仿生学的类同。


一,女教师多就有群体优势。常言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凡女人多的地方,大多女性都有从众心理。遇到事件,因女教师多,历来运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男人一般都会静悄悄的。似乎男教师不存在,习以为常,男教师逐渐被失去了言语权。

二,女教师容易情绪化。情绪化会激化人对事物的兴奋程度。兴奋中的的人会声音放大,行为冲动,甚至不计后果。而男教师多受“绅士风度”的约朿,男不给女斗。摊开了说时,却很少有人认同男教师的忍让,反倒认为男教师无资本,少涵养,不值得重视。男教师就逐渐被失去了竞争力。

三,社会大环境使然。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始,女性的地位,无论社会的还是家庭的,都与日俱增。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男女平等。至今日,由于女性的出色才干与卓越表现,社会层面的女党员,女干部,女代表,女企业家比例逐步提升,大有超越半边天的势头。在家庭,男人多成了“妻管严”,甚至失去了决策权。实际情况是女的对时听女的,女的错时还是听女的。不然就要“维稳”了。正如《武训传》中的焦大,人家叫他坐下,他愣不坐,说:“站惯了。”说句玩笑话,男教师少的学校,有许多只有男教师能干的活要男教师干,有许多女教师能干的活也要男教师干。不干说你没风度,干了说你是应该,抱抱委屈说你真像个女的,只好任劳任怨!如此能不弱势化,边缘化?



四,当然也不全是这样。这要依据当事学校的校风文化来决定。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学校的大部分男教师还没有“伪娘化”。仍是学校中的阳刚力量。


daolaodexingfu09


教师对老百姓来说只是一种普通职业而以,无需过于被关注和贬褒。论公办教师收入,财政全额拨款,旱涝保收,在当地可达中等或偏上待遇,且退休金往往是当地国企的2、3倍。学校公办男教师少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收入问题,社会上收入比公办教师少、且更辛苦的的职业还不少,但这些职业依然男性居多。学校男教师少的主要原因:教小孩需耐心,免不了婆婆妈妈,男性不喜欢、不擅长婆婆妈妈,但随学生年级上升,这种现像就逐渐减弱,因而幼儿园、小学就少有男教师,高中、大学就有很多男教师。现在社会就业选择面广,且当教师又需考教师资格证,不少男性就另选职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