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是實體經濟嗎?

萬事皆空70


房地產原本屬於實體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它永遠都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實體經濟。但是不幸的是房地產加上了金融槓桿。炒房群體的加入。就使房地產市場發生了質的變化。就演變成了一個虛擬經濟產業。變成一金融的寅生品。虛高的房價拖累著消費。此時的地產業還是實體經濟嗎?當然不是!


NW荷塘清風


隨著近年來房價大漲,業界對房地產是否算實體經濟爭論不休。覺得房地產是實體經濟者指出:房地產是一個涉及鏈條非常廣泛的產業,上游原料,中游裝修,下游服務業,直接或間接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是經濟的中流砥柱。還有,如果沒有房地產,基建(比如地鐵、橋樑等)很難收回成本,就沒有如此迅速的基建投資,也就沒有中國經濟的騰飛了。

而覺得房地產不是實體經濟的觀點指出,房地產確實可以帶來經濟的短暫繁榮,但是這是一條不歸路,大量資金脫實向虛,沉澱在地產這個鋼筋混凝土澆築的牢籠裡,其他產業得不到資金流入,會日趨萎縮,長此以往徹底失去生存發展的環境。要說,房地產發展帶動上下游行業發展這沒錯,但其他上百個行業都深陷泥沼,實體經濟的發展將停滯不前甚至會倒退。

而我們認為,如果房地產是解決剛需住房和改善居住條件為目的,那房地產肯定是實體經濟,但是如果房地產是披上了金融的外衣,被投機炒房者肆意炒作,把房地產當作一種投資生財的渠道,那房地產肯定不是實體經濟。不是實體經濟的房地產主要表現出三個方面。

第一,房地產類的貸款不應占有貸款總額的過高比重,一般情況下房地產類貸款佔到貸款總額的20%就差不多了。而現在房地產類的貸款(其中包括個人房貸和開發貸)佔貸款總額的四至五成。在這情況下,大量的信貸資金流向房地產業,房價被投機炒作,我國實體經濟的轉型發展自然會受到影響。房地產應與其他行業一樣在中國經濟中百家爭鳴,而不是鶴立雞群。

第二,經過全民炒房後,房產佔居民家庭總資產的70%,只有30%才是其他金融產品。也就是說,中國居民的財富都積聚在房地產市場中,一旦房地產泡沫破裂,居民財富就會大幅縮水。而恰恰相反,在日本房產佔居民家庭總資產的40%,其他60%是金融產品,這樣日本家庭有更多的投資資金,一旦遇到突發事件,也能夠從容應對,而中國居民家庭除了一套房後,已經沒有其他太多的積蓄。

第三,中國家庭要買一套房,基本房貸就要二三十年,每月工資收入的六七成要還房貸。而在正常的情況下,美國居民只要工作七八年時間就可以買房,即使在大城市也至多10-15年,中國的高房價已經吞噬了大量的普通家庭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財富。使他們每月的可支配收入大幅減少,靠居民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難度不言而喻。

毋庸置疑,房地產肯定是屬於實體經濟,因為開發商拿地、建房、銷售都是屬於實體經濟範疇。如果居民買房為了自居,房價高低又由當地居民收入來決定,那房產肯定是實體經濟無疑。但是如果房地產被投機炒作所控制,他們一邊大肆囤積房產,一邊積極推高房價,大家都把房地產當作投資炒作對象,此時的房地產就不屬於實體經濟,是披上了虛擬經濟的外衣,這樣的房地產對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體系的安全,乃至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不執著財經


房地產是實體經濟毋庸置疑。房子是把多個實體的產品組合而成後的商品,多個實體就是為房地產做配套服務的上下游企業,消費者買房子等於買了開發商將多個實體打包的產品。

開發商買地後要設計、施工。先為水泥、鋼筋、建築材料和建築承包商等實體打包,樓盤蓋好後又為防盜門、窗戶玻璃、電梯、電線電纜、園林綠化等實體打包。兩次打包帶動著億萬人的就業,僅全國的建築工人就有5千多萬人。

將毛坯房交付業主後,又帶動一批實體的產品進場:裝修材料、瓷磚、潔具、木門、燈具、開關、地板等。

房子裝修後再次帶動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廚櫃、衣櫃、沙發、桌椅凳床及窗簾等又一波實體商品的需求。

"衣食住行"同為服務業範籌也同屬於實體經濟,房子當然是"住"的功能,並拉動眾多配套產品和商品的消費。房地產引領物業管理、幼兒園、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等服務領域單位實體的形成。

房地產屬於實體經濟沒有錯。錯的是把房子當作金融品來投資,炒房、囤積房子的行為改變了"住"的屬性。

屬性的改變把房地產脫離了實體經濟,將房產演變與財富同等的地位。於是現實社會中男士找對象,本來女性對男士的提問是"你有住的地方嗎"?變成"你有房嗎"?把房子提升到財富的高度。親朋好友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用"房子"來衡量,擁有房子多少與面積大小作為一個人的財富標準。那怕男士是無工作無學歷或一無所有者,這些無形的東西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對方是拆遷戶就0K!

房地產是實體經濟沒有錯,錯把房地產與"炒”類金融投資品混為一談。於是誕生了"炒地皮"、"炒樓盤“、"炒房"新名詞,錯把房地產與"炒貴金屬“、"炒期貨"、"炒股"相提並論。


皖江新四軍


房地產現在不屬於實體了,超出實體範圍,已經屬於金融了。

第一,房地產現象不是實體,房子實體只存在於建築,裝修兩方面,現在建築成本2000左右,房價都4000到10萬之間了,要準確說話就是建築是實體,裝修是實體,但是房地產不是實體。

第二,房地產屬於金融產品了,已經全面金融化,房地產在取代股市,取代債券,甚至取代銀行。大家可以看一下2015後央行的錢都流到哪裡了,房地產。看看存款流入哪裡了也是房地產。債券基金錢流入哪裡了,也是房地產。股市錢流入哪裡了,也是房地產割韭菜割走了。現在房地產想還錢嗎?沒有,現在人家還去以做農業名義農業貸款,以做新能源汽車名義去拿補貼,還想債轉股不還錢呢,這已經完全金融化了。很多上市企業賺錢了也是屯房都不放銀行。房地產顯然真的完全替代了銀行,我認為可以取消銀行了,直接把銀行做的事給給房地產開發商就行,有錢去房地產開發商哪裡把錢買房子存房子裡,要用錢時候去房地產開發商哪裡房子換成錢就行。


劉華銀mark


房地產就是實體經濟。

不過中國房地產過度投機,金融化比較嚴重,成為實體經濟中獨霸一方的產業,所以讓大家覺得這是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非正常現象。

首先,房地產是生活剛需,所以是實體經濟。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的本質需求,房地產作為“住”的一個環節,顯然是生活最剛需中的一個部分,僅次於吃穿二字。

而且,房地產本身就是物質生產過程,房子建好就在那兒,就是一個物質產品,所以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房地產都是實體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這是沒有問題。

其次,從產業帶動來說,房地產也是實體產業。

房地產從土地、設計、建築施工、建材、裝修等等,各個方面,相關的所有產業,都是實體產業。沒有一項是虛無縹緲的,而且房地產對整個實體產業的帶動是非常巨大的,設計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非常大的產業佈局,也就是從產業聯動來說,房地產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實體產業。

第三,從概念定義來說,房地產也是一個實體經濟。

所謂的實體經濟,是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

房地產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商品,而且創造出巨大的價值,所以從單純的概念分析來說,房地產依舊是實體產業。

國內的房地產行業,因為政策推動、貨幣超發等原因,投機屬性過於嚴重,所以給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帶來極大的偏離。因為房地產吸納了太多資金、資本,金融化、投機性太過於嚴重,導致對其他實體經濟產生一個極大的擠出效應,也就是錢都往房地產走,其他產業吸納不到足夠的資金,長期這樣下去,國民經濟會有畸形的危險,所以受到很多的抨擊。


波士財經


十三億人算四億左右的人買房子,裝修完就算每套一百萬,就是幾百萬億的金額,要花費每個買房人十幾二十年的時間還貸款,就是說透支了幾億人十幾二十年的的青春和工資換一個鋼筋水泥的房子中間還不能出現意外還得緊巴巴過日子,這樣值得嗎????繁榮富強??那些還不起房貸自殺離婚的,為了多掙錢買房鋌而走險最後人都沒了的,因為貸款買房,生病後咬牙堅持,最後人房錢和命都沒了的又有多少???



這是拿多少群眾百姓的血汗錢和青春換來的? 背井離鄉遠離最親最愛的人就是為了這樣一個冷冰冰的房子,等你等你忙忙碌碌十幾二十年過後每天唸叨著你等你回家吃飯的親人如果走了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這樣透支換來的繁榮是冰冷殘酷無情的。現在社會什麼都向錢看專家教授滿地走,為了掙錢買房子忽略了親情失去了愛情淡漠了友情,想的有點多感覺腦子有點亂,寫的有些語無倫次跑題了抱歉,最後我覺得不是實體經濟,是把隱形的屠刀,至於屠殺的是什麼自己可以想想因為買房自己失去了什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10, "thumb_url": "17574000495e6083929d7\

思念邇的


從理論上分析房地產市場應該屬於服務業,也就是說房地產不是實體經濟。可也有很多人認為房地產就是實體經濟。於是眾說紛紜、各說一詞!可筆者認為房地產市場非常複雜,不能簡單地用是否是實體經濟來區分!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種類繁多,按使用功能來分就有:住宅地產、商業地產、物流地產、科技地產、工業用地、設備用地等各種不同性質的用地。而且按照住宅類房地產市場也可以分為:農村宅基地市場、集鎮房地產市場、縣域房地產、地級市房地產、省會城市房產、一二線城市房地產等。


一線城市房地產

當北上廣深的新房價格超過了5萬/平米,有些房產更是達到的十幾萬一平米。那麼其中的建安成本(含裝修費用)也不過只有每平米幾千元。可這到底是屬於第幾產業?以一線城市的10萬/平米的住宅為例,而工程費用為10000元/平米,工程建設其他費(不含土地)佔10%即1000元,人工費用佔1/3即3000元/平米,措施費及利潤稅金等佔1/3,材料設備佔比也就在3000元/平米。

也就是說一平米中單方價格為10萬/平米,其中的第二產業3000元,也就3%。房地產服務業1萬元只佔10%,而90%來源於土地、利稅等內容。因此,筆者認為在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既不屬於實體經濟,也不屬於服務業。而是金融產業。房地產市場金融化應該在一線城市必表現的淋漓盡致。

省會城市及二線城市

省會城市及二線城市均價預計是在2萬/平米以上,土地費用佔建安成本也在50%以上。但相對於一線城市的金融屬性相聚較遠。因此,筆者認為這類房地產市場應該歸服務業。

三四五城市的房地產

一些三四五線城市,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的三四五線城市。房價也是接近了萬元,基本上是超過了5000元/平米。這類房產中的工程費用是佔到了50%以上,有些甚至達到70%。而設備和材料等費用也是達到了30%,這些還是應該歸類於服務業。

集鎮和農村房產

集鎮中有很多是為了農村轉移城鎮化率作人口轉移的承載場所。中西部地區的集鎮房價也就3000~4000元/平米。工程費用中的設備材料成本也是要超過了50%,而農村房產更是不用多說,基本上屬於工程費用。因此,筆者認為這類房產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

房地產市場根據不同的土地費用佔比,以及工程費用在房產銷售價格中的比重的不同。決定著房地產市場是否屬於實體經濟、服務產業和金融產業?而一線城市屬於金融產業,其他縣級以上城市應該屬於服務業,農村房產和集鎮房地產市場才是真正的實體經濟。


鞅論財經


房地產理論上是實體經濟,但正在成為居民保值增值的特殊資產;並且因為貸款等槓桿行為,使之具有虛擬經濟的屬性。由此搖擺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有關部門亦無法用精準的字眼,來形容房地產這個特殊的產業。

房地產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二十年來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僅極大地改變了民眾的居住條件,而且還帶動了原材料、建築裝潢、物流運輸等無數產業的興旺發達。其蝴蝶效應,都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然而,房地產因為涉及到銀行貸款,其金融屬性慢慢開始體現;而節節攀升的樓市價格,使得住房貸款客戶成為銀行的優質客戶。淵源不斷的住房貸款,以及不斷降低的貸款門檻,使得銀行壞賬大幅度減少。

在此背景下,再來強調房地產的實體經濟屬性,顯得牽強附會;而住房貸款嚴重擠壓其它實體經濟的融資現象,更加使得房地產行業的邊際很難界定。雖然國家明確“房住不炒”,但是,落實到基層卻被偷換概念;被利益集團採用折中主義的方式,綁架銀行風險及就業問題,輕鬆地過濾掉了。

實體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通信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

由此可見“房地產是不是實體經濟”,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其解釋權不在《悟空問答》的財經達人這裡。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吧!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批評指正!順祝本週工作生活愉快!


陸燕青


說房地產 是實體經濟的其心何為?動員整個國家,整個社會造房,炒房 ,意欲何為?

如果說 房地產是一個產業,能否具有持續性,連貫性?時隔五年十年 把房子推倒了 ,再重新建造一次?這不是產業,而是災難,這是暴殄天物,人類的資源是有限的,國家的物力財力也有盡頭。

支持房地產發展的 是當地的 工廠企業,電子廠,服裝廠動則 幾百上千人,是他們創造了,底層的需求。沒有改革開放 創造的就業機會,房地產就是個笑話。房地產正在吞噬改革開放的成果。工廠裡邊普通工人是,金字塔底層的需求。底層需求被榨乾,房地產 這個塔尖的明珠,也就不復存在。

如果沒有淘寶 京東等等 你們會用到 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這些電商讓窮人 體面的生活,以前大的商場 一件衣服 百分之六十的 價格是進場費。懷戀大排檔 五六個人 一百多塊錢,喝啤酒 吃炒菜。飯店的租金一年十幾萬二十萬,你五六個人,飯店吃飯要花多少錢?水果超市 你能買到兩三塊一斤的蘋果?


令狐沖101



房地產算實體經濟嗎?題主糾結的是算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混了,房產-地產概念

首先房產屬於實體經濟,地產屬於虛擬經濟

房產是實打實勞動+消耗資源,誕生的是實實在在的房屋,滿足國人的住房需求,是實體經濟

地產是政府賣地掙錢,是資源稅,土地不生不滅不動,是虛擬經濟,比方說政府化一塊地出來,哪怕是荒地,一拍賣就價值億元以上,是虛擬經濟

當然另一種說法就是,建房的過程,實打實的消耗屬於實體經濟,炒作過高的價格是虛擬經濟,而房地產本身屬於第三產業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