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君權神授”是否屬於原本的儒家思想?

朱八戒CC


不屬於原本儒家的思想。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為春秋末期的魯國人孔子。雖然孔子的思想帶有唯心主義的色彩,孔子承認“天”(人格化的天)的存在,也經常提“天命”,但是他卻從來不談“怪、力、亂、神”的東西,“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說明孔子重人事而輕天命,具有現實主義的思想。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也談“天”,但孟子更重視的是修身養性,從“四端”(惻隱、羞恥、是非與善惡之心)中擴充人的“四德”(仁、義、禮、智),堅持“性善論”的倫理道德思想,從未談“神”。同時,這一時期儒家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就更不談“神”了,他甚至還否定“神”的存在,他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義思想。所以“神”並不是儒家原本存在或倡導的思想。當時代發展到西漢,為了休養生息,恢復生產,漢初統治者將道家“黃老思想”奉為了統治思想,雖然它有利於漢朝國力的恢復,但它無法解決西漢出現的諸多新問題。於是,在漢武帝時代,儒家代表人物,“今文經學”大師董仲舒向漢武帝上了《天人三策》,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主張,特別提到了“春秋大一統”、“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思想,從而適應了漢武帝加強君權的需要,實現了儒學的神學化、政治化、經學化,儒學成為了今後國家的正統思想。所以,“君權神授”是西漢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並不是儒家原有的思想。





說史論今


董仲舒作為改造和推進儒家理論的人從來都不會提出“神”這個概念,否則就從根本上違反了“《論語·述而》有云:子不語怪力亂神”這重要的一條。而且董仲舒的理論無論是天人感應還是天人合一,這個天一直都是自秦始皇開始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那個天。是一種脫離了宗教的抽象而至高無上的存在。至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根本原因是其他學派的理論對天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道德經》裡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從根本上否認了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的理論依據所以才必須被罷黜。

至於認為董仲舒提出君權神授理論的,基本都是研究基督教神權對王權影響,但是對儒家傳統理論一無所知的人才會這麼說。因為所有中國的受命於天理論其實最早都起源於公元前1056年才死的周文王,他當時宣稱的占卜記錄是“受商之大命於皇天上帝”裡的皇天上帝也就是後來的昊天上帝其實是個脫離了宗教而抽象為“天”的存在,也就是後世所有皇帝的皇權的根本。


格物書畫


儒家的思想,經歷了千年的發展和積累,最初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主張是仁愛,孟子主張的是仁義,提倡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裡沒有君權神授這樣的概念!

我們來看看歷代大儒所主張的思想學說!

孔子

孔子的思想主張就是仁愛,孔子認為當時社會的問題是禮樂崩壞,人沒有愛心了,這不是制度的原因,而是人心人性的原因,他主張克己復禮,找回人的愛心,恢復禮樂!

人而不仁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

孟子

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出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的核心主張是仁義!

董仲舒

董仲舒將周代以來的宗教、陰陽學說等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的思想,建立一個新的思想體系,“天人感應”,闡述了神權和皇權的關係,主張用孔子的思想治理天下,漢武帝聽取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程朱理學

到了宋明,以程頤兄弟到南宋朱熹,形成了新的儒學思想,程朱理學!成為中國最為精緻最為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重倫理道德,致知格物是其思想核心!三綱五常也是程朱理學的思想主張!

儒家經歷了前面的發展,其理論思想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也在不斷地完善和更新!所以,君權神授在原本的儒家思想孔孟主張裡是沒有的的!


小任談史


儒家思想是孔子創立的一中學術流派,屬於諸子百家之一,儒家思想很浩大,主體大概是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或者說儒學,在先秦時期根本不受統治者待見,只存在學術交流中。儒學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在中國流傳2000多年,其實都是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功勞。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天人三冊,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這一思想其實已經不單單是儒學那麼簡單了,它是董仲舒融合諸子百家的精華思想整理出來的新儒學。只是需要有個年代久遠的靈魂人物,所以還要掛在孔子門下,仍稱儒學。

但是不論這個天人三冊是什麼學說,它是確確實實符合皇帝需求的,因為漢武帝正急需加強中央集權、響應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所以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主張。

也正是因為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主張,從此儒學才在中國發展下去,且一直作為王朝的主流思想,也使得孔家繁至今。


向天空


不是,君權神授主要是當政者需要它,需要迷惑大眾賤民(古代底層人),那時候是君主兩重製,世家不會相信這個。


行風魍魎


借了個殼~上了個市~我了個去~誤了個人


新時代dkd001


儒家沒有這思想,董仲舒把它變成了儒家思想。


顏回1999


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


黃秀海


The thoughts of Dong had derived its origin from Confucius.


亥祿翁


孔子好像沒講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