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不给贾母说,就撵走了晴雯,她为什么这样大胆?

飞雪迎春666


大家好,我是玉生。我认为,撵走一个丫鬟对王夫人来说算不上大胆,违背老太太的意愿给宝玉定亲事那才是大胆。

为什么这么说的,容我从三方面进行细细分析。

1.大观园的实际管理者是王夫人,贾母也是明白人

荣国府的内部事务主要是王熙凤在王夫人的授权之下进行管理,王熙凤是王夫人自家人,对自己言听计从。

而王夫人、王熙凤等人都是想方设法地哄贾母开心,让她“安享晚年”,少插手府内的事务,贾母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明白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将来还是她们的天下。

所以,她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宝玉亲事一类的大事,对府内的其他事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迎春误嫁中山狼都未曾过问,更何况一个小丫鬟。

2.晴雯的悲剧是必然的,迟早的

晴雯的个性太过鲜明,爱呈口舌之快,不懂得拐弯抹角;平日又爱打扮,外表风流轻浮,优越感超强,得罪了不少人。最终被王善保家的借绣春囊一事,诬陷晴雯。王夫人经不住王善保家的迷惑谗言,亲自过问晴雯,一副“病西施”的模样让王夫人不悦;在答王夫人话时,还多有辩解,更是激怒了王夫人,最终抄检大观园时被赶出了贾府,悲惨死去。

晴雯忘记了的自己丫鬟的身份,自认为高人一等,终遭人记恨。就算这次没有王善保家的诬陷,下次还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最致命还有袭人的暗中操作!

3.王夫人自有把握,已想好对策

王夫人在审问晴雯时,当着众人的面说的是“等我回了老太太再撵你”,这其实是说给旁人听的。在对待宝玉的事情上她是操碎了心,万一回了贾母就不好往外撵,那怎么办?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斩后奏。

她先赶走了晴雯,再向贾母报告,故意说晴雯得了“女儿痨”,是她自己不争气。然后又借机把袭人扶上位(其实早已发生,只是才告知贾母),宽慰贾母的心。王夫人也是套路满满,从表面上来看,贾母没办法怪罪她,所以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综上所述,晴雯被赶走是迟早的事,王夫人这么做不是她因为大胆,而是她有底气、有策略。



玉生侃红楼


《红楼梦》里很多东西都不会明写,比如王夫人撵走晴雯时为什么可以大胆地先斩后奏。但是,原因虽然不明,后果却可以预见。

正是这种异乎寻常的大胆,证明贾府正在由盛转衰。

其实王夫人不是第一次先斩后奏,之前提拔袭人时也没有告知贾母,而是撵走晴雯后两件事一同汇报。这样从表面看来,王夫人先斩后奏撵走晴雯的性质跟之前提拔袭人并无不同,但从王夫人这一次的表现,可以看出在撵走晴雯的这个时间节点,王夫人开始掌握权力了。

第一点,王夫人公然自食其言。她在责骂晴雯之后,明明说的是等她向贾母请示过后,再来处置晴雯,但实际上呢,好些天过去了,中秋都过完了,王夫人一直都跟贾母有接触,发现贾母给她的人参不能用了,叫人到外面去买的同时,还很“贴心”地吩咐不要告诉贾母,可这么多接触,就是不见她提晴雯的事啊!反而是过完中秋,她“雷嗔电怒”地把晴雯以及怡红院几个丫头撵走了,才施施然去向贾母汇报。

这和提拔袭人那回有什么不同呢?提拔袭人的时候,王夫人也吩咐凤姐等人,不必告诉贾母。但她之前并没有假惺惺地说要先请示贾母啊。看得出这当中的区别吗?

提拔袭人时,王夫人多少还有些小心翼翼,所以不张扬,要对贾母隐瞒。而撵走晴雯时,王夫人气焰高张,公开说了要请示贾母再处置,而且说了两次,第一次是对晴雯本人说“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第二次是对王善保家的说“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结果呢,话放出去了,行动上却根本没有请示的意思。她不怕贾母生气么?只能说她开始不在乎了。

不再小心翼翼,最大的可能就是,王夫人掌握的权力已经让她可以开始不用看贾母的脸色了。

第二点,王夫人撵走晴雯后去向贾母汇报,也是明明白白在说谎,绵里藏针地挑战贾母。她先是谎称自己让晴雯出去是为了让晴雯养病,然后一句就算晴雯病好了也不用回来,就等于交代了自己的处置结果,而且不用解释原因。贾母言语中流露出惋惜的意思,她就说自从贾母当初选定晴雯,她就从旁观察,觉得晴雯还是没有那个命啊,毕竟论识大体还是袭人更好些。

这段对话非常有意思,我在回答《王夫人撵走晴雯,不怕得罪贾母吗?》分析过,其实就是王夫人和贾母之间一个接权一个放权的宣言,只不过说得很委婉很礼貌而已。但王夫人这样的礼貌,实质是绵里藏针的对抗,因为她其实是在否定贾母的话。贾母说当初觉得这些丫环中就只有晴雯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王夫人就说可惜晴雯没这个造化。贾母说袭人不言不语是个没嘴葫芦,王夫人就盛赞袭人性情和顺举止沉重行事大方心底老实。总之,句句和贾母对着干,这其实已经是一种不敬的态度了。

反观以前,王夫人何曾有过这样否定贾母的时候?哪怕是委婉的反驳也没有过啊,一直都是贾母说啥她听啥,贾母错怪了她她都不回嘴的。现在态度却有了这样的转变,不是因为核心权力已经悄悄地从贾母手上转移到了她那里,还能因为什么呢?

事实上,贾母的回应也可以验证这个事实。王夫人先斩后奏造成既定事实后,再绵里藏针地向贾母“汇报”,其实是变相向贾母摊牌。贾母虽然也委婉用“谁知变了”来表达不满,但终于也还是默认了这个结果。可见贾母也心知肚明,知道王夫人羽翼已丰,自己无力回天,只能就坡下驴了。

这种权力的转移,如果正常交接是没问题的,作为婆婆,贾母也总要让媳妇接班。但从王夫人的表现来看,她得到的权力并不是循正常渠道移交的,这就难免让人遐想有什么不够光明磊落的过程,也就是题主这个我无法给出答案的问题了。

权力的转移既不是正常交接,王夫人的智慧也显然比不上睿智通透的贾母,那么可以设想,贾府在得到权力之后的王夫人的掌管下,大概率也是好不起来的。所以,从王夫人先斩后奏撵走晴雯这件事可以看出贾府内部发生了权力转移,而这种转移,也预示了贾府走下坡路的开始。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天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很高兴有机会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晴雯是贾母送给宝玉的丫鬟,王夫人作为媳妇赶她走,有点犯上,应该通报一下贾母在做决定的。但是王夫人是铁定了心要赶晴雯出贾府的,所以王夫人在这里是不管贾母意见如何,都要付诸行动,避免节外生枝,王夫人来了个先斩后奏,将晴雯赶出去以后,才对贾母说已将晴雯赶出贾府了。

贾母是一个很精明能干的人,做为婆婆也是很强势的,王夫人比较木纳,不够精明(经常被丫鬟哄骗),但是王夫人也比较聪明,在贾母面前选择了顺从。在王夫人心目中宝玉就是她的依靠,贾母又最疼宝玉,虽然贾母不是很喜欢王夫人,但是王夫人后台挺硬的。一是有娘家做靠山,二是女儿元春是贵妃,三是宝玉是贾家的继承人。所以,贾母不会轻易得罪王夫人,就是贾赦想要鸳鸯为小妾,贾母生气把王夫人说了一顿,后来探春一解释,贾母连忙给王夫人道歉,还让宝玉给王夫人跪下赔罪。

王夫人看晴雯不顺眼,动机是为了宝玉好(自以为是的好),虽然自己做主赶走晴雯有点得罪了贾母,但是贾母不会为了一个丫鬟和自己的媳妇闹翻(何况是有后台的媳妇)。王夫人这里也是对贾母权威的一次挑战,或者说是自己长期隐忍的一次爆发。

王夫人在给贾母说晴雯被赶出贾府的事情时,贾母开始是有些意外的,因为贾母觉得晴雯很不错,打算将来给宝玉做陪房丫鬟的。王夫人说老太太看上的人,当然差不了,只是没想到她变了。而且说袭人不错,这里贾母只是说觉得袭人木纳了些,贾母这里好像就把这事给翻篇了。贾母应该是隐忍不发。

后面有一回过元宵节,袭人没来,贾母有些生气,感觉是有点借题发挥——出这一次的气吧。


江边李


如果是在《红楼梦》的开始,王夫人是不敢赶走晴雯的。



在《红楼梦》开始,王夫人的女儿贾元春还只是一个宫中女官,王夫人的娘家兄长王子腾还只是京营节度使,而贾母不仅是王夫人的婆婆,娘家史侯府一门双候,女儿嫁于林侯府,大儿子是继承荣国府,领一等将军衔,也就是说贾母的后台实力远远超过王夫人。



但是到了《红楼梦》第76回,王夫人的实力就大大增长呢。她的女儿贾元春升为贵妃,她的娘家哥哥王子腾被升为九州提督,朝廷一品大员,贾元春和王子腾二人隐隐成为四大家族的保护伞。而是侯府已经渐渐败落,甚至家中女眷都已经自己做手工了。所以这时候王夫人的一言一行都显出了自己的底气。



王夫人不但把晴雯赶出了大观园。还把背叛贾母的袭人提为了宝玉的妾室,这是金玉良缘向木石姻缘明晃晃宣战的节奏。而贾母此时,已经年老体弱,女儿女婿又去世了,娘家是侯府也败落了。所以她对王夫人赶出晴雯,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糊涂罢了。


萍风竹雨123


晴雯虽然是贾母看好派给宝玉的,但毕竟只是个丫鬟,王夫人看不顺眼把她撵走也不算什么大事,说不上是大胆的问题。哪怕贾母知道王夫人是故意的,她也不会为了个丫鬟和儿媳妇翻脸。

晴雯是宝玉喜欢的丫鬟,宝玉可以为了让晴雯高兴让她撕扇子玩,还能给她赔礼道歉。宝玉在这群丫鬟面前根本没什么礼法,他天性善良,爱护女孩,在他眼里女孩都是水做的骨肉,值得怜爱。正因此,丫鬟们都被惯得无法无天,特别是晴雯做事任性,言语刻薄,为此得罪了好多人,有人一直想找机会整治她。恰好,因为绣春囊一事,王夫人命抄检大观园,晴雯首当其冲就成了牺牲品。

读《红楼梦》如果不细琢磨,就会觉得贾母和王夫人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比起长房儿媳妇邢夫人,贾母似乎更满意王夫人。就像她曾经在薛姨妈面前亲口夸过王夫人的话:“你这个姐姐极孝顺我”,至少,读者没发现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红过脸,贾母也并没有对王夫人表现出什么厌恶。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她们之间内心真实的感受。从古至今婆媳之间相处都是难题,矛盾很难调和,不像母女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有矛盾也容易化解。

王夫人和贾母之间还是比较和谐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对待宝玉的问题上。王夫人大儿子贾珠早逝,让她心中伤痛难平,把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当她看到贾政对宝玉不满,心里很担心贾政怪罪与她,因为贾政是不问家务、不管孩子的,责任都在王夫人身上。可实际上,因为贾母的溺爱,王夫人也不敢多说。就像贾政打了宝玉惹恼了贾母,磕头说好话才算过去。很明显王夫人受到限制,宝玉不爱读书,天天混在女儿堆里也是贾母惯出来的。贾母把王夫人教育孩子的权利都限制了,难免王夫人心中有怨言。

但这些王夫人都还能够接受,最不能让她安心的就是黛玉的到来。贾母把对女儿的爱都给了黛玉,甚至可以说和宝玉不差上下,让他俩吃住在一起,很明显是要他们亲近,加深感情。贾母的做法完全让王夫人不能接受。她初见黛玉时,就给黛玉打了预防针,让黛玉远离宝玉 。王夫人道:

“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而实际上宝玉和那个姊妹关系都很好,根本就就不是她说的 那样 ”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从一开始王夫人就对黛玉有了心理上的排斥。等到宝钗一来,王夫人就是另一番表现了,很明显对宝钗的态度很亲近,也不说宝玉是个“孽根祸胎”这样的话了。宝钗的到来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本来贾母想的是“木石前盟”,可薛家一到就出了个“金玉良缘”之说。贾母也明白这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盘算,目的就是破坏她的“木石前盟”的想法。

自然,王夫人是希望宝钗成为儿媳妇,一来是因为关系亲,二来是宝钗会说话做事、三是宝钗身体健康。

宝玉的婚姻是家族的大事,王夫人在这上面就不肯妥协了,虽然她的权利已经超过贾母,但贾母的威望还是要顾及,并且贾政是个大孝子,一定会支持贾母的。所以,她只能私下里和贾母暗暗较劲,并寻求元春的帮助。元春在这个问题上不好违背母亲的意愿,在端午节赐礼上有过暗示,并没有直接干预。贵妃肯定也了解祖母的意思,她也是很敬重老人家的,很难下决心。贾母也料到这个情况,故作不知。可元春毕竟是贵妃身份,贾母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她也不强来,慢慢等机会。所以,宝黛的婚事只能一拖再拖定不下来,这也是很多读者都在质疑,为什么贾母没有过早确定宝黛婚事的主要原因。

机会终于来了,王夫人因绣春囊对大观园进行抄检,驱赶了贾母派给宝玉的晴雯, 留下了早就被她收买的袭人。贾母调教的丫鬟都是好样的,特别是晴雯,能干模样有好,贾母是准备让晴雯做宝玉姨娘的,而王夫人认为这个长得眉眼有点像黛玉的丫头就是个“狐狸精”,不顾晴雯的死活被拖了出去。然后编了个让贾母没法反驳的理由,对“女儿痨”这样的重症,贾母还能说什么呢?贾母心里明镜似的也只得作罢。自此,王夫人就占据了上风,“木石前盟”也就只能是悲剧收场。

-END-

Mr卡季奇


因一个绣春囊,王夫人决意抄捡大观园,并把王善保家的调来担任抄捡组组长,王善保家的审时度势,抓住这大把机会,向王夫人告晴雯的恶状。王夫人即时验视晴雯,见她“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坐实了罪名,于是起了撵走之心。但是,晴雯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人,也是老太太指派到宝玉身边的,所以王夫人准备“

明儿回了老太太, 再撵”。

然而,抄捡大观园后,王夫人并没有回明贾母,就把晴雯撵走了。这便成为了王夫人的一条罪证:居然敢撵老太太的人,而且先斩后奏,摆明了是和老太太开战,开启婆媳斗。


看惯了婆媳斗的市井小民,难免以己度人,产生这市井之想。然而,王夫人是大闺秀,贾府是几代熏陶出来的贵族,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其胸襟气度都远非市井小民可比,才不会干明争暗斗这种掉价的事。何况,贾府以“

诗礼传家”,讲究的是宽厚待人、孝亲敬长。因此,作者写王夫人的先斩后奏,至少有三个用意,其中两个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还有一个则代表了作者的价值观。


王夫人是少智之人,处理问题流于简单粗暴


贾政和王夫人都是活在规矩里的人,规矩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是能约束人的行为,其弊端是如果墨守成规,则会进一步约束人的思想。王夫人正是被规矩约束了思想的人,当习惯了循规蹈矩,便会缺乏圆融处事的智慧,即很多人都拥有的简单粗暴、直来直去。


简单粗暴、直来直去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即时爆发,做不到延时满足,出了问题必须马上解决,一刻都不能忍,于是在方式方法上显得极为粗暴,比如听到金钏的不当言辞,脾气一冲就上来了,不但甩了金钏儿了巴掌,而且即时要把金钏赶走。正因为没有缓冲,才导致金钏无法接受而跳了井。

在听到王善保家的对晴雯告状之语后,王夫人亲自验视了晴雯,虽然晴雯当时给王夫人的印象确实不佳,但并没有激发王夫人内心的愤怒,因为晴雯说她只在“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并无机会与宝玉亲密接触,也就是还没造成坏的影响。因此,撵走晴雯就不必着急了,只要提防着她不“在宝玉房里睡觉”,就可以找机会回明了贾母再来解决。


但是,抄捡大观园后,形势发生了变化,那些平时就看不惯晴雯的婆子们听到了风声,知道晴雯要倒台了,于时群起而攻之,有仇报仇,有冤报冤,“随机趁便下了些话”。这些话中,当然会有添油加醋,但也有事实。在这些人的告状之语中,王夫人发现晴雯不但比她想象的更坏,而且还当面撒谎。这就挑战了王夫人维护规矩维护儿子的底线了,性质要比金钏严重多了,自然一刻都不能留,不但马上要把晴雯撵走,而且“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因晴雯一事,王夫人还“把这里所有的丫头们都叫来一一过目”,再对照婆子们的告状,同时把芳官和四儿也撵了出去。


因此,撵走晴雯,体现了王夫人简单粗暴的处事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她雷霆的一面,一旦挑战了她的底线,她就会爆发


对贾母先斩后奏,是出于孝道


贾母早已退居二线,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人,但是,出于孝道,王夫人还是会凡事先跟贾母报备,婆媳达成共识后再行事,这样才有利于家庭和睦。但是,贾母已逾八十高龄,身体经不起操劳,心智也有些糊涂,让贾母在不操心的状态下安度晚年,是王夫人作为儿媳的重任。


王夫人当初说要先回明贾母再撵走晴雯,是基于晴雯所犯的事不算大,跟贾母报备也不会吓到贾母。但是,经历了众婆子的告状,晴雯的所做的那些事,难免会让贾母急火攻心。因此,即使报备,也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编一个让贾母能接受的理由。

南方某些地方流传一句俗语:“会当媳妇的两头瞒,不会当媳妇的两头传”,这个两头分别指婆婆和丈夫。会当媳妇的人,不会把丈夫那边的糟心事让婆婆知道,也不会把婆婆的糟心事让丈夫知道,能自己扛的就自己扛,这样才能保障家庭和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大家族,不把后院的糟心事去麻烦婆婆,是好媳妇的做法。因此,当贾环用油烫伤了宝玉,王夫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瞒着贾母,目的是不让贾母为宝玉与贾环的兄弟关系操心;贾母的百年人参失效了,王夫人也交代“

只说用的是老太太的, 不必多说”,目的是不让贾母为财政困窘操心。


但是,晴雯的事情,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已经急不容缓了,以王夫人的心智,觉得晴雯多呆一天,坏影响就会更多一点。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理由之前,只好先斩后奏了。


因此,我们会看到,王夫人向贾母说晴雯之事,是“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找一个贾母心情好的时候,而且淡化了晴雯的那些恶行。结果果然不错,贾母只稍微有些遗憾,并没有影响心情,反而在王夫人说宝玉被贾政夸奖了时,“更加喜悦”。晴雯被撵走和病故,仅仅只在贾母心中掀起了点涟漪,水花都没有,就过去了。在贾母心中,相比宝玉这个宝贝孙子,晴雯什么都不是。


晴雯赶走坠儿,王夫人赶走晴雯,体现了作者的因果观


因果观,是作者体现在红楼中的主要价值观,比如黛玉还泪是果,神瑛浇灌是因;比如王熙凤偶行一善,便为巧姐开了一扇生门,有因才有果,有因必有果。


先斩二奏撵人这种事,在晴雯身上曾经上演过,不过那时候她是高高在上的撵人者。


坠儿被认定偷了平儿的镯子,平儿作出了处理决定,“等袭人回来,你们商议着,变个法子打发出去就完了”。“你们”指的是袭人、麝月、晴雯等几个大丫头,说明这件事不由哪个人说了算。


然而,因为晴雯在病中,心情不好,便迁怒到坠儿身上,也和简单粗暴的王夫人一样,一刻都不能等,假借宝玉的名义,当即就把坠儿撵走了,而且用暴力戳破了坠儿的手。


同样是撵人,同样是简单粗暴的方式,王夫人占理,晴雯却不占理,因为晴雯无权这么做,王夫人却有权。整个荣国府的后院权力都在王夫人手里,晴雯手中一点权力都没有。


这就是作者想要通过晴雯来体现的因果观:今天你把别人不当人,将来就有人把你不当人。


综合以上三点,王夫人先斩后奏撵走晴雯,不是她大胆,而是行使她的合法权益,从中,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王夫人的形象和她与贾母的婆媳关系,而且能体会到作者的因果观。


浮生漫读


可以参照,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贾赦要纳鸳鸯为妾,鸳鸯誓死不从,在贾母面前寻死觅活,这一次贾母动了雷霆之怒,同样是贾母屋里的人,但晴雯不同,对于贾母来说,这些女孩儿,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就是送出去的猫狗,一旦出去,断无二进宫的道理,一切生死由命,不再受贾母羽下之护了。

晴雯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贾宝玉作为王夫人的儿子,他屋里的,自然也归王夫人,而且王夫人对晴雯,早就心存芥蒂。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抄捡大观园之前,王善保家的先攻击了晴雯,也勾起了王夫人不愉快的回忆。

“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装扮!”王夫人虽然空担心一场,但没查到绣春囊结果,对于晴雯的厌恶,却又加深了。

抄捡大观园是王善保家的亲自上阵,王夫人并没有出马,也是贾母寿辰八月初三之后了。中秋过后凤姐大病初愈,仍需调养,王夫人连个像样的人参都找不到,贾母屋里的人参,过于陈旧,还是在座的薛宝钗帮忙解决的,贾府花费已捉襟见肘了。

“这也倒是。快办了这一件,再办咱们家的那些妖精。”宝钗走后,王夫人唤来周瑞家的询问抄捡之事,周瑞家的回明之后,还给出了处理司棋的办法,王夫人此时已露出了阴森的獠牙,晴雯被撵出的倒计时也终于响起。这次“抄捡大观园”是王夫人亲自督阵了。

“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晴雯最初只是感冒;后为贾宝玉夜缝“袅夜裘”,晕厥过去;抄捡之事,又加重了;如今的晴雯已是无常催命,不管什么理由,王夫人已无法容忍。

“回去好生念念那书,仔细明儿问你。才已发下狠了。”回来晚的贾宝玉,没能赶上晴雯出园,却被王夫人训斥一顿。“王夫人盛怒之际,自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一直跟送王夫人到沁芳亭”,王夫人就是女眷中的“贾政”,贾宝玉还有机会和胆量反对吗?在贾母面前凤姐也得靠边。这次“抄捡”,与贾宝玉同庚的蕙香,唱戏的芳官,都没能幸免。

“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事后,王夫人回明贾母,一是丫头们年龄大,该出去了,二是晴雯得了痨病,三是一些丫头不可靠,贾母作为外围,也点头了,大局已定的当下,即使贾母也无可奈何了,晴雯在贾母心里也空留针线的印象。在王夫人眼里,贾母虽有权威,但也是个不是什么事都要身体力行的老太太。





侃神


贾母与王夫人这对婆媳看似和睦,其实两人价值观大相径庭。贾母对王夫人的态度其实与邢夫人相去不远——都不喜欢,这点王夫人自然也是感觉到的。第35回,贾母与宝钗说起凤姐时,评价王夫人,“他(凤姐)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人疼她?”凤姐的话锋机敏,众人倾慕,但不如贾母,可又比王夫人“强远了”,可見贾母比之于王夫人可算云泥之别。“公婆跟前不大显好”显見表明贾母不大喜欢王夫人。贾母一边直言王夫人“木头似”,一边又由衷赞叹伶牙俐齿的凤姐,其取人标准不言而喻。第29回张道士要为宝玉说亲,贾母给出的标准颇有意味,“不管根基富贵,……。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王夫人的根基自是富贵,但她“木头似”的性格实在无趣,难怪贾母不屑。

二人的审美趣味也泾渭分明,截然有别。贾母欣赏凤姐、黛玉、晴雯模样灵巧、言谈趣味之属;而王夫人则欣赏袭人那类“笨笨的倒好。”她还想当然地认为,“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有些歪调。”凡贾母欣赏的,王夫人则全盘否定。

价值观的不同是不可调和的分歧。王夫人对贾母的尊重顺从是遵从封建礼教的要求,而不是心悦诚服的尊重。小事上,王夫人对贾母极尽尊重,比如吃饭,“老太太说在哪就在哪”,贾赦欲纳鸳鸯,贾母借题发挥责骂,她也低眉顺眼,但事涉宝玉,王夫人便分毫不上。

她觉得晴雯狐媚宝玉,便不顾贾母对晴雯的欣赏,决意逐出。但当众还是虚枪一晃,算是在下人面前给了贾母的面子,“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

贾母与王夫人算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婆媳,价值观高度冲突,所以对大事的决断一定也是迥然不同。而对王夫人来说,宝玉是她的生命,她的一切——封建礼制母以子贵嘛。她以她的方式规划宝玉的生活,为他择偶——力促“金玉良缘”,为他选妾——瞒过贾母,定下袭人,全不顾贾母的安排,“将来只他(晴雯)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宝玉娶妻纳妾,王夫人都不许贾母染指,驱逐一个丫鬟又何须知会贾母?


玄真子桑


我们可以看到,自从老太妃薨了,王夫人突然就牛逼了,贾母也几乎不怎么出场了

王夫人趁机抄检大观园,撵出戏子,诽谤晴雯,安排袭人,压制王熙凤,牢牢控制了贾府上下的势力范围

因为贾母的原型就是康熙二十六年薨逝的孝庄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贾府快过年了突然赶上老太妃薨了,于是举家国丧

最高权柄没有了,就轮到底下人争夺权威,王熙凤也很识趣的委屈求全,被王夫人训斥了一顿,交出权力

王夫人原型是谁?康熙四任皇后中的一个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等公女,侄女也。康熙十六年,为贵妃。二十年,进皇贵妃。二十八年七月,病笃,册为皇后。翌日甲辰,崩。谥曰孝懿皇后。是冬,葬仁孝、孝昭两后之次。雍正、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也有少量可能是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也就是雍正生母德妃


山石道人评红楼


凡人凡语:在《红楼梦》里,贾政的长房,王夫人。个人认为她是很聪明的,你想想贾家的内库财权没在贾母的两个儿媳妇,反而给了王夫人的外甥女,王熙凤,这不禁让人有很多遐想,显然不合古代大户人家的治家常理。

在这事情的处理上你想想王夫人是何等聪明,不禁让人佩服。说到王夫人为什么要把晴雯赶出贾府,我想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贾宝玉,我想更有深一层的考虑,贾宝玉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你想想看,贾宝玉是对所有纯净有个性的女子都是发自内心的怜爱,为什么不是其他人,独独却是晴雯,这肯定是和晴雯的性格脱不了干系,因为晴雯是真性情,不按套路复牌,是不可控的,当然也是王夫人所不能容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