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是普通话还是方言念出来好听有韵味?

国学紫薇


方言是地域文化不的特点,也有着几千年文化的传承。用方言更容易得到方言区域的文化认同。


戈壁舟AAA


之前,一直认为普通话念古诗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2018年12月14号由我们扶绥县野生古茶树保护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东门古树茶文化诗歌节”的诗歌朗诵晚会上,来自土生土长的广东诗人郭杰广用一口纯正的粤语朗诵了他创作的古体诗歌,甚为悦耳!惊艳!余味悠长!这才意识到,之前听闻过的粤语曾为古语之说应该绝非偶然!




东门古树茶


用普通话读唐诗是这样:

床前明月儿光,

疑是地上霜儿。

举头望明月儿,

低头儿思故乡。

就算不发儿化音,普通话的儿字发音也全部对不上韵:例1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2

打起黄莺儿,莫教技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

闻说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

4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普通话儿字发(er)音,全部对不上韵,用粤语儿字发(ji)音全部对应。用入声和闭口音做韵脚的诗,普通话读就更加是牛头不对马脸,而用粤语能一一对应。


章187729071


不一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件事,我们在背诵古诗词的时候,有些古诗词特别押韵,特别好背,而有些古诗词几乎全文不压,也特别难背,比如诗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屈原的《离骚》“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几乎是全文不押韵,极其难背,又是必考,可把小编难为坏了,一边背一边骂娘[尬笑][尬笑][尬笑]

古诗词就像我们现在的歌词,不但要词藻华美、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还要朗朗上口,易于流传,中华上下五千年,历经大概24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官方语言都不一样,就像我们现在普通话是官方语言一样。而且,唐朝立都洛阳西安,以洛阳话为官话,所以唐诗读音应该偏向洛阳话和陕西口音,宋朝立都开封,以开封话为官话,所以宋词读音就应该开封口音…都隶属河南,所以,咱们所熟悉的那些唐宋大家们可能一张嘴就是“咦,你弄啥嘞”,[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大家不妨用自己家的方言试一试古诗词,应该有意外收获…

纯属个人意见,看在码字不易,给个赞呗



阿牧的人生


现代汉语标准语,孕育于中原的中原官话,从唐朝到宋代是继承,定于元明,是“官话”体系。明迁都北京到清朝,基本北京官话初步形成。1953年中央政府以河北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为普通话。

因此,现代人读唐诗宋词元曲一般都能押韵,朗朗上口。


看完诗经也不会起名


谁都不可否认,古诗词用普通话念出来最好听,首先是电台电视台,朗诵的今古诗词,最悠扬,最感人,最动听,谁要是在电台电视台上用方言朗读,能读出万人都能接受的感动,只有崇拜方言的人,自已违心说的谎言。更别说有几人能听懂?能产生与诗词的共鸣?

这里头有个怪圈,好多人否认普通话不是古汉语,认为是滿清遗留语,所以才产生这样的问题。

实际上古人在写诗词时,都是采用了汉语,语法中的通俗性,选择了押韵的音,易懂的字,而抅思成文的,因而在东西南北的汉族人中,读出来都朗朗上口,字字流畅。

只有极小的一部分诗词,在小区域的人口里,读出来顺遛,但这些作品都是些足不出门的乡绅,小秀才所著,上不大雅之堂,不是大才作品,也流传不了后世,只能算是四言八句,打油诗而已。


汉上梁州


其实不同的古诗词使用的方言表现出的效果是不相同的,目前公认唐诗用广东粤语来进行吟唱的话的声音是最有韵律感的。

而宋词的采用则适合采用吴侬软语。原曲的话很显然,还是昆曲比较。明清小说目前为止,还是普通话更好听一些,但如果用苏州评弹或者是戏大鼓书或者是盘索里阅读的话,那又有不同的韵味。所以你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并不唯一啊。


猫老师带你看韩国


自以为普通话读诵好。理由如下:1人们的话音在历史上是不断变迁的,古代汉语的四声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入声,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及西南口语中已消失,在江浙、福建、两广、江西及北方的山西、内蒙还有所保留。今人不知古音,难矣。2朝代更迭,官话自然有别,当时人写当时诗说当时话,没有录音,难以考证,不可能读唐诗用唐官话,读宋词用宋官话,更不可能穿越,但文字表意始终未变,传承不息,即为文脉。3现代人用的普通话,基本上传承了历史积淀,且形成了心理和视听习惯,听古音反倒别扭,一有冲突便损美感。4再者,古诗词在当时或吟咏或歌唱,配以曲。今,曲无可寻,没有标准,如何原汁原味?理由可能还有不少,当然相反的理由也会有不少,但本人观点,传承文脉和人文精神是关键,与时俱进、传承创新是重点。供大家参考[玫瑰]


风无挂碍


当然是普通话啦!

这不但取决于古代诗词的格律,而且还决定于古代诗词的文词!

在历朝历代的古代诗词中,尽管很多字是常见的、常用的,但还有大量的生僻字,不要说会读,有的不识,那么问题来了,都不认识,还怎么读,更不用说方言(土话)读啦!

哪位能人不信的话,大可用方言试试?

当然是驾驭娴熟的当地方言了!

@ 


文化玩家王立红


现代人的理解方法应该都是用普通话念。毕竟还是标准的。但是我经常看中华诗词大会。上面就讲了,有些词有些字的用法,用现代念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有些诗词的创作背景或一些其他的原因,当时的一些字一些词的用意不能用现代人的理解方法去念。比如唐代要求平仄押韵 ,如果用普通话念出来,可能就不押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