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在读文章的时候,脑里的声音是说普通话还是粤语?

皮蛋瘦肉粥铺老板


我是广东人,默读文章的时候,脑里的声音既不是普通话也不是粤语,而是老家的台山话。

别以为广东每个地方的人都是讲粤语,有些地市是有自己的方言的。比如广东江门五邑地区,每个县级市的方言有些相似,但又有所区别。即使小到每个乡镇的方言,也有各自特点,通常听只要一个人的口音,就可以知晓他来自哪个镇。

在老家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几乎没用过粤语交流,大家用的都是家乡话,已经习以为常,所以默读文章时脑海里不会出现粤语的声音。至于普通话的声音,则在平常默记、开口阅读或写文章时会在脑海里出现。


倚斋听风雨


作为一个广东人,小时候读小学数学都是用粤语,其他课程用普通话,上了初中以后所有课程都用普通话,所以,一般我看文章或看新闻什么,脑子里都是用普通话在看,除非用粤语写的,才会转用粤语看。平时的书写用习惯用普通话。

我有自己的家乡话,跟粤语有很大区别,在用家乡书写方面我写不来,跟同是广东的朋友信息聊天的话,一般都用普通话,除非对方用粤语写,我才用粤语写。因为粤语书写的话,有很多字很难打出来,可能是我用得少的原因吧。


海棠-无香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想回答我的看法。

虽然最近几年我不怎么读书了,以前在工作之余,我会拿本书看一看的。关于读书的时候心里默默的语言是什么语言这件事,好多年以前的读书过程,我也留意过我自己的情况。我在心里默读的是自己的方言。我是海丰人,我们有自己的方言,也就是海丰话,我读书的时候就是默读海丰话的。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曾经告诉过我,读书的时候默读尽量控制自己用国语的习惯。我问老师为什么?她说可以在看书过程中纠正自己写作时或者说话时的用词习惯和句子编排习惯。因为我们用方言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方言与国语之间同一句子词汇颠倒顺序不同而将来跟国人讲国语的时候我们习惯了方言的格式而让人听不懂,也有可能在写作文的时候句子编排错误而导致一句正常的话就这么被写成了病句。这话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但我已经养成了习惯,至今都改不过来。


升级版大叔


广西白话片区,记得小时候读一年级老师都是一个字(或者一句话)都会用三种语言教的,白话、普通话、和本地话,到了初中的时候除了读语文课文用普通话余下也都是白话多,印象深刻的就是读政治课文也是用白话,之后响应国家号召普及普通话老师和同学们都一时适应不了。现在很多小孩子都不会说白话了。


一叶轻9


我觉得这跟年纪有关,我们80后非城市本地人小学时很小有外来的人。老师都是本地人,会用白话教学,我到初中才有一个普通话的同学,高中老师基本普通话,同学全是本地人。现在的小学就不一样,很多外地来的,还是不管是普通话写的文章还是白话写的文章广东话都能读明白,反过来就不一样。所以我们思维肯定是广东话。


梦游踪


用粤语读的人第一语言绝对是粤语;用普通话读的人母语不是粤语;这是人性。还有:用粤语可以读懂所有国粤双语写的所有作品。国语只能读懂国语写的文章。我懂国粤英三语;我第一语言是粤语。所以第一反应就是母语读取信息



担心多余


作为一个地道的广东人,初时一看这个问题,感觉挺有趣。是的,平时都习惯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至于用内心用什么语言阅读文章,倒没注意。

我本客家人,懂客家话、广东话、普通话,但至于用什么语言阅读文章,我还特意注意了一下自己的阅读习惯,觉得用的是广东话和普通话两者有之。

有的人说,现在普通话普及,广东话好多方言文字都会说不会写,广东人应该是用普通话阅读才对。甚至说普通话和广东话方言有很多词汇和普通话不一样,而现在的文章都是用普通话书写的,所以不可能用广东话读文章的。比如广东话“唔舍得”,说成“不舍得”,普通话是“舍不得”。粤语“落班”,普通话“下班”。

为此,我要说的是,自1995年全国普及普通话教学以来,的确,年轻一代可能对于中文只会用普通话读,不知道有些字广东话的读音是什么。如我女儿就把“夕阳”用粤语读成“西阳”。

但对于接受95年前教育的人来说,自小学开始,语文老师教每一个生字都是先教普通话再教这个生字的粤语读音的,平时除了语文课,其他课的老师上课都是用粤语教学的。

再者,其实粤语中的广州话,不但有自己的读音,还有自己的文字,如:对(啱),不(唔),累(攰)。有人就说人家的文章都是写“对不起”,而不写“对唔住”。难道你读成“对唔住”?其实,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言,对于广东人来说,尽管广州话有自己的文字,但大多数人并不认识,只会说不会写。而现在汉语里的常用字里,每一个汉字都有对应的粤语发音。所以,在阅读时完全可以用粤语读文章。我在平时看头条,大多数都是用粤语阅读的,有时也用普通话阅读。不过没试过用客家方言阅读,但我亲闻目睹父辈的人都是用客家话直接读毛主席语录的。


芳华小生活


我是广州人,其他人的习惯我不清楚,所以只能说自己的体验。

阅读时,心里是在用粤语默读。

打字时,大部分时间是在使用粤语,但由于粤语的口语夹杂着大量古汉语古汉字,所以在发生冲突时就会使用普通话的语法进行调整,方便其他人理解。这其实是因为粤语属于双层语言而造成的。

双层语言,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高级的语言才会出现,比如希腊语和古希腊语。双层语言分口语和书面语。

比如:粤语口语的“冇”,书面语用“无”或者“没有”。

粤语口语的“唔”,正字是“毋”,而书面语一般是用“不”。

粤语口语的“嘅”,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古语中同“慨”。

粤语口语中的“乜”,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

粤语用“旮旯”形容偏僻的地方。“山旮旯”说的就是偏僻的山区,普通话已经基本上消失。

粤语中比如“蚊赧”,说的是蚊子叮咬后起来的小包包。

粤语中比如“毈毻”,读音同“窝可”。蛋蛋坏了形容事败为“毈”,鸟兽掉毛形容衰弱为“毻”。“毈毻”粤语中说的是事情失败了,无法挽回。

小偷在粤语中被说成“三只手”,实际上是对“掱”(读音“扒”)这个古汉字的拆解,也就是“扒手”的出处。“掱”字是不是很形象地表现出小偷的特性?

粤语口语中常用的“了能”,正字分别是“尛”和“四个小字的叠加”(简体字字库已不存在,需要用到国际标准万国码6版超大字符集汉字才能体现),意思是带有麻烦、锁碎、偏僻、难以找到或者形容独特、刁钻的角度。

粤语中“㪐㩿”读音同“勒咳”,意思是说不出流利的语言,断断续续。这词早在宋代的辞典已经收录。

粤语中“傝㒎”读音为“搭刹”,“冇厘傝㒎”形容做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不可靠。

粤语“㲳胳肋底”,也就是说用手指抓弄别人的腋窝。“㲳”就是名符其实的古汉语古汉字。

我发现“㲳”这个动作,使用所谓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根本无法表达。这动作不是“点”、不是“勾”、不是“拨”、不是“挠”、不是“戳”、更不是“捅”…首先这动作是单独使用食指,其次食指必须伸直,再其次这是亲友间的亲密动作,不能使用太大力度,以免令对方受到伤害,并且在接触对方身体的瞬间,手指带轻柔的左右旋转。使用普通话比接近的可能是“挠痒痒”。

粤语中“听出耳油”实际上是误传了,正确应该是使用“耳邮”。出自古文中的一句“目验所经或耳邮所得”,意思是:之前所见到过或听到过的东西。“听出耳邮”,是形容听到好美妙的音乐。意思是:听到的音乐,非常动听,超出了之前所有曾经听过的音乐。

粤语“倾偈”,说的是朋友之间到一个较为私密的地方聊天。

在生活中,粤语口语大量使用这些古汉语古汉字,可以说数不胜数。这些口语,目前为了适应现阶段的中文语法和一般人的认知,在记录上只能用书面语进行转化。只有那些无知者,才以短短历史时间的简体字和普通话的标准来衡量粤语。

反而普通话的强行使用,正在消灭汉语汉字的很多传承。

比如“食”字,普通话都改用“吃”了。

“食”分拆为“人”和“良”,意思是进食后,人的状态就会优良;但“吃”分拆为“口”和“乞”,其表面意思应该是嘴巴的乞求,“食”和“吃”两字之间的意境谁优谁劣各有评判。粤语“食野”中的“食”字的来源“食色性也”,“野”字更代表那时候的食物是来自野外,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饮”字,普通话也差不多被消灭了,因为都改成了“喝”。

“睇”字,普通话已经消失,已使用“看”字代替。

“讲”字,普通话已开始消失,换成了“说”。

等等等等就不再一一列举。

因此,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请尊重各地的文化传承,需要保护的,不单单是粤语。因为短短历史的普通话和简体字并不能代表所有汉家语言文化。普通话只是汉语的一种读音而已,汉字并不是由普通话带过来的。粤语反而是真正的一门语言。国内其他的语言或方言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因为他们也有相当部分保留着古汉语的传承。

另外科普一下,在广东除了粤语,客家话和潮汕话的使用群体也不少。

古代,“粤”同“越”实际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到了清朝,才分成粤西为广西,粤东为广东,“广”为广府的广;到了民国,“粤”才特指广东;再到1988年,海南省才从广东省身上分离出去。


平安金融老中医


你的问题,很难笼统回答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答。

要看每个人的经历和资历。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广东的学生,特别中小学生,写作文时,多有以粤语的思维方式写文章,所以经常于文章中会出现广东话句子。表现有鲜明特点的粤语组词,或粤语倒装句。如问候语“食饭未”(粤语)意即吃饭了没有?所以学校老师教授语文课知识时,再三强调同学们写作文要用普语思维,不要写成普语粤语混合的夹生饭作文,老师会扣分的。

对经历多或资历较丰富的广东人来说(或去对现在小学开始推行普语授课,使用普语已很自如的学生来说),普语,粤语都可以自由转换,不存在思考阅读时,或写文章时,有意以粤语或普语为主的问题。我是粤人,在看报,看小说,或写文章时,一般都会以粤语发音习惯去阅读或写作,但文字遣词造句,绝对会按普语形式,规律,按普语规范做。不会存在粤,普语混杂的夹生饭。


汉唐76182784


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不管是什么文章读的都是粤语。

不管众生写出怎么文字,怎么韵味,怎么文雅,自己用的就是粤语,因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其实国语与粤语都没有什么差别,不管众生是什么变动(包括诗句),它的韵味不会变化。

但是自己是今年进头条的,打一开始自己用粤语来写文章,但是用普通话来读的众生就感觉到很别扭了,会粤语的广东人看了我的文章没有什么别扭的感觉,因为他(她)们懂粤语。

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众众写的国语,自己读了一点事都没有,自己写粤语,用国语来读的众生“话吴际"(我不做)。😛😛😛

没办法吧,自己也只能用半粤半国来写文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