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為什麼被有的人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

小夥子別放棄啊


首先古代帝王講究“立長不立幼”,說的正是若立太子,一定要立嫡長子為太子,而朱元璋也切實遵循這一古訓,冊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悉心培養,用心栽培。

對於朱標,朱元璋可謂傾盡心血,不但把朱標送到“第一文臣”宋濂門下學習,為他組建起龐大的東宮輔臣團隊,還親自傳授朱標屠龍之術,而朱標本人性格寬厚,不管對待文武百官,還是對待自己的一群弟弟,都非常仁愛,因此在朝野上下很得人心,這也是為什麼在十三歲被冊立為皇太子後,朱標的太子之位一直不曾動搖的原因。

歷史上不乏手足相殘的太子之爭,但朱標在成為太子的二十多年裡,一直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再加上朱元璋的極力愛護,不論哪方面的能力,都是把朱標往皇帝接班人的方向上培養,任誰也不會懷疑朱標能否接過朱元璋的衣缽,最終登臨九五的可能性。

然而這麼一位全方位打造的繼承人,最後卻不幸病死了,著實令人忍不住扼腕嘆息。

以上是朱標大概的成長背景,但要說朱標是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太子,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成立,因為這是個偽命題。

第一,太子基本上是封建時代,除皇帝以外,權勢最大的第二人,所謂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正是如此,除非特殊原因,如宦官專政,大臣把持朝野,但這兩種類似的特殊情況本身就不是一定會發生的必然事件,大概率還是太子權勢只低於皇帝一人。

第二,從朱標不遺餘力幫助朱元璋分擔政務來看,他對權力的渴望並不是那麼的大,我是指相較於他那個對權力追求極致的爹,朱標早早表現出一代賢君的風範,只不過時也命也,後來不幸病死了。再結合朱標在史書中記載的性格和行事來看,他是真的想為大明王朝建立功業,也想為天下百姓多做些好事兒。

第三,如果非要對比的話,只能說朱標很可能是整個大明王朝所有太子中,最有權勢的那一個,但這裡的權勢大,並不是說朱標仰仗權勢就去胡作非為,而是在正式冊立朱標為皇太子後,朱元璋選了一眾老臣和青年骨幹輔佐太子朱標,可見其對朱標的重視程度,這時候的朱標,若論權勢,的確很大,身邊聚攏了一幫當時明朝最為頂尖的人才,還有在朝廷內分量不小的一干老臣,但還是那句話,朱標性格使然,他並沒有靠這些權勢去欺行霸市,也沒有飛揚跋扈,反而還是老老實實的該學習就學習,該幫著朱元璋解決政務,如親自去山西巡察,也一樣沒落。

《明史·卷一一五》: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教太子。帝嘉納。中書省都督府請仿元制,以太子為中書令。帝以元制不足法,令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選勳德老成及新進賢者,兼領東宮官。

第四,可能有的人對朱標權勢大的誤解,是在於朱元璋心甘情願的放權給朱標,朱元璋曾親口對大臣們說,若自己有事外出,不在朝中,一切事務皆由太子朱標全權代理決斷。

《明史·卷一一五》: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之,嫌隙易生。

然而這實際上恰恰表明了朱元璋對朱標的信任,自己一手看大的兒子,若當真是個仰仗太子身份,仰仗權勢就飛揚跋扈的主兒,朱元璋也不可能把“監國”這麼大的職責託付給朱標,那不是培養他成為皇帝,反而是害了他。

所以既然朱元璋敢放心的在外出時讓朱標做自己在朝中的代理人,這更加說明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兒子的信任與對他才能的肯定,還有基於對朱標的瞭解,知道他不是那種一朝得勢就仗勢欺人的混蛋,反而正是因為朱標足夠優秀,所以才各方面都不遺餘力的栽培。

總結來說,並不是朱標的權勢是太子裡頭最大的,畢竟都已經成為太子了,只要自己不廢,權勢再小也在人臣之上,只能說朱標的時運不濟,最後得了風寒而死,如果他能順利即位,整個明朝往後的歷史也就要改寫了。


錢品聚


朱標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

說朱標的權力最大,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朱元璋讓幾乎全部的朝廷大臣,都擔任東宮的大臣。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歷史上的皇帝,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東宮交通大臣。漢朝唐朝宋朝對這件事有比較重視,有嚴格的要求,清朝康熙帝的時候,本來皇八子胤禩是極好的皇位繼承人選。但就因為大臣們鼎力推薦他,因此,康熙帝覺得胤禩交通大臣的嫌疑,對他一通臭罵,同時堅決不把皇位給他。

古代皇帝為什麼害怕東宮交通大臣呢?因為東宮是潛力股,所有大臣都希望提早和東宮搞好關係,為將來謀一個好職位。這樣一來,他們對“今上”就不會盡心盡力了。更嚴重的還有,一些大臣迫不及待想掌權,於是便常常慫恿東宮提前奪位,讓“今上”當太上皇。玄武門政變中,長孫無忌等人為什麼比李世民還積極?就是因為他們想提前走上高位。

朱元璋當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是他竟然不怕,而把大臣都交給朱標。由此可見,朱元璋給了朱標多大的權力。

(朱標劇照)

其二,朱元璋要求大臣們有事情都向朱標彙報,不用向自己彙報。

古代皇帝提前培養東宮,也是經常有的事情。目的是要東宮提前熟悉政務,以備將來有很好的處理政務的能力。

不過,皇帝對東宮的培養都是有講究的。要麼是自己外出巡遊的時候,或者御駕親征的時候,讓東宮代為攝政。要麼是自己在處理政務的時候,讓東宮站在旁邊,學習他是怎麼處理的。

而且,皇帝這樣做,也是有預防措施的,就比如皇帝出遊了,東宮需要隨時把情況向皇帝彙報。如果有些事情隱瞞了下來,被皇帝知道了,東宮是會受到懲罰的。

但是朱元璋卻讓大臣們直接向朱標彙報,不用考慮他。這是一種最高的信任,也體現了朱元璋給予朱標巨大的權力。

(朱元璋劇照)

其三,朱元璋的家庭事務,都交給朱標來解決。

當皇帝還在的時候,不管是朝中事務,還是家庭事務,一般都是由皇帝來決定,東宮太子是絕對沒有發言權的。

有時候,甚至東宮已經成為皇帝了,只要他爹還活著,很多事情他也不敢做主。比如宋高宗把皇位禪讓給宋孝宗了,但是宋孝宗的很多朝中大事,都必須得到宋高宗同意,才能實施。朝廷官員的任命,事先也要徵求宋高宗的意見。事後,那些被任命的官員,也要先向宋高宗報到,向他表達感恩。

還有,乾隆皇帝把皇位禪讓給嘉慶皇帝了,但朝中事情基本上還是乾隆在處理。有時候在朝堂上,乾隆笑的時候,嘉慶才敢笑。乾隆發愁的時候,嘉慶也必須做出發愁的樣子。

但是朱元璋家裡的事情不一樣,很多都是朱標出面落實的。比如朱標的兩個弟弟:朱樉和朱棡。他們經常荒唐行事,都是朱標把他們揪回來,對他們進行教育。他們也很聽朱標的話,對朱標很畏懼。

(藍玉劇照)

說到這裡,我們其實就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朱元璋給予朱標這個大的權力,難道他不害怕朱標會提前奪了他的皇位嗎?

我覺得對於這個問題,朱元璋肯定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朱元璋是一個很愛自己兒子的人,包括他重新恢復了藩王制度,就可以看出,他有多麼愛他們的兒子們。實際上,藩王制度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制度,與中央集權是背道而馳的。而朱元璋本身是非常注重中央集權的人。他一邊加強中央集權,一邊又實施違背中央集權的藩王制度(以至於後來造成了靖難之役),由此也可看出,朱元璋有多麼愛他的兒子們。

正因為朱元璋很愛他的兒子們,他才會給予朱標那麼大的權力,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給朱標。

應該說,朱元璋是非常幸運的。朱標的性格柔和、仁愛,而且並不是太有野心,因此,自始至終,他並沒有奪權的行為。而且,不久朱標就去世了。

不過,如果朱標不死,他對朱元璋也不是沒有威脅。比如藍玉這樣的大臣,其實心是很野的。他本身是朱標的人,如果他因為不滿朱元璋,在朱標面前反覆攛掇,朱標心思活了,那樣的話,朱元璋確實就危險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錦衣衛:報,太子朱標企圖謀反。正在招收兵力。朱元璋:哈哈哈,好,太好了,什麼,兵力不夠,把皇宮的兵力撤走,再借他兵,咱終於等到他讓咱退位了。

朱標繼承皇位是朱元璋早就告知天下,告知文武百官,告知皇子的!朱標也不負父母厚望,憑藉自己的學識,人品,能力,得到了父母,兄弟,文武百官,天下的認可,皇位非他莫屬!藍玉,驕兵悍將,自己玩火,不死也廢,老朱其實早就有動他的心思,只不過老朱認為他只是狂妄,恃軍功而驕橫,況且朱標完全可以壓制他,只要他不謀反,就可以留他一條命,只要有一點不臣之心,即使朱標活著,老朱照樣不容他!


當然,朱標也不會容他,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容他!老朱父子之間是有默契的,幾十年儲君不是白當的!老朱在,他老老實實,老朱就留給朱標處理,老朱不在,如果他擺資格,不老實,朱標照樣可以輕鬆收拾他,殺他立威,敲打驕兵悍將!朱標只是仁德,不是懦弱!以前父皇在,不必強出頭,父皇不在,自己正位,殺伐決斷,估計不會比老朱手軟!以仁德治天下,不代表沒有鐵腕手段,只是不輕易用!可惜了,朱元璋嘔心瀝血培養了一個完美的君王,英年早逝了!可惜!可嘆!也許是天妒英才吧!對朱標愛的太深……繼而,轉成了對皇孫朱允文的深情厚望!哪朝哪代有皇帝像老朱這樣死命的給兒子拉勢力的?別的皇帝都怕太子勢力太大,唯獨老朱怕太子勢力太小。老朱幾乎把手底下武將都給拉朱標那去了!朱標自己軍中威望都不下於常遇春!說實話,如果朱標真等不及,老朱完全不介意把帝位讓他的。

歷朝歷代儲君最終不能龍御天下的大有人在,而這個朱標確實不一樣,朱元璋利用自己的鐵腕手段,將朱標力挺於朝堂上,即使是朱標死了仍然堅持扶皇太孫上位,這期間從不猶疑!可以說朱元璋對於朱標既有君臣之義又不脫離父子之愛,稱的上是千古第一人。就說朱標一件小事,朱元璋一個妃子死了,朱元璋要朱標穿孝服。哪朝哪代的太子敢這懟皇帝的,人朱標直接說她不是我老孃,我不穿,你死了我就給你穿!歷朝歷代敢這麼說皇帝的起碼得罰吧,朱元璋沒罰,直接抄傢伙要打朱標。朱標捱打?不存在的,朱標拔腿就跑,邊跑還邊嘲諷他老爹,把朱元璋氣的上氣不接下氣!這事不止一次了!朱元璋和朱標相處其實更像民間父子關係!

老朱心中其實早就把皇位給朱標了,說白了老朱無非在給朱標鋪路和背鍋。老朱在朱標死之前想的無非是把文官貪腐這些問題自己解決了,因為殺人多,罵名自己背!哪朝哪代皇帝有死命給太子拉軍權的?老朱幾乎把自己的老本嫡系全給朱標了!想的就是亂起來兒子手裡有兵權也不怕。

朱標能力,德行都能當好一個合格的皇帝,對於農民出生的朱元璋,他的思維就是長子繼承。長子在他眼裡,比他其他兒子加起來都重要,朱標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恨。也就是他的不夠狠仁厚,朱元璋才會喜歡他。

歷史深度揭秘


朱標是朱元璋第一個孩子,還是一個兒子,屬於嫡長子。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已經28歲,古人結婚生子早,28歲生子的朱元璋絕對是晚育了,終於香火有繼,既對得起祖宗,也承載了他太多的希望。

至於朱標為什麼被稱為權力最大的太子其實不難理解,不在乎三點原因:

一,朱元璋的全力栽培和寵愛偏愛。

1355年朱標出生,此時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集慶府,雙方激戰正酣。聞聽長子出生的消息,朱元璋身為一軍統帥,竟難以自持,喜極而泣,在當地一座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字,興奮之情溢於言表。1360年,朱元璋請到明初大儒宋濂(也就是方孝孺師傅)為才幾歲的長子朱標教授知識學問。1364年,朱元璋自立吳王,立刻封朱標為世子。1367年,朱元璋派才13歲的朱標回鄉代他祭祖,臨行前曾多次教育他:“孩子,你生於富貴,習於安樂,當多體察民間疾苦,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 。且要認真訪求父老鄉親,以知我創業不容易”。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和期望。




二,身邊諸多能臣重臣的輔佐。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稱帝,改元洪武,並立刻加封朱標為皇太子,以朝中重臣能臣兼領東宮,以輔佐太子。封左丞相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為太子少傅,常玉春為太子少保,馮勝為右詹事,劉伯溫為贊善大夫。一批功勳能臣皆入太子府,朝上大半精華盡入太子東宮。雖然經過李善長案和胡惟庸案,重臣凋零不少,但後期依然有大將軍藍玉全力支持。因為藍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長女是朱標原配,論輩分朱標該叫藍玉舅舅,所以藍玉是個堅定的太子黨。後期朱標的過世,加上藍玉自己的驕橫,朱元璋才不能再容他。

三,朱標德才兼備,能力出眾。

朱標從小就得到大儒宋濂的親身教導,多年下來飽讀詩書,德才兼備。朱標才二十歲左右,為了鍛鍊他處理政事的能力,朱元璋就令所有政事均交於太子先行處置,然後再奏稟朱元璋。並讓朱標跟隨左右一起上朝,日臨群臣,聽群臣奏事,以鍛鍊其國政能力。經過不斷磨鍊,朱標德才兼備,能力出眾,將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讓朱元璋深感滿意。

古來太子被廢被殺並不少見,如漢武長子太子劉據、唐太宗太子李承乾。而朱標既能得到他的父皇朱元璋全力信任和栽培,又能得到重臣能臣輔佐,自身能力也十分出眾,加上在諸藩王中威望甚高,被稱為史上地位最穩、權力最大的皇儲豈是浪得虛名,唯一能威脅他的對手只有他的身體。洪武二十五年,因感風寒,這位傳奇的皇太子結束了他的一生。


龍武驍衛


太子是國家的儲君,是未來的皇帝,太子本身的權勢十分大,如果皇帝再捨得放權,那麼太子就是皇帝之下的第一權臣。朱元璋對嫡長子朱標十分重視,可以說是大權盡放,普通政務只要太子朱標簽署了,老朱都是照準。太子雖然是儲君,跟皇帝是父子關係,但由於權力太大,威脅到皇權,因此皇帝也猜忌太子,廢立太子,誅殺太子的事不絕於史。老朱對太子朱標十分放心,只有恨鐵不成鋼之意,從無猜忌或者廢除之想。

1355年九月,朱標出生,當時老朱正在攻打應天府,聞長子出生,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1360年,老朱請名儒宋濂給朱標當老師,傳授經典文化;1364年,老朱受小明王冊封為吳王,同時冊封朱標為世子。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入主東宮,並配備了豪華的文武輔助。

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基本上朝中的高職重臣均是東宮的幕僚,朱標的太子府跟朝廷相類似。1377年,22歲的朱標開始監國,老朱下詔: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老朱外出征戰,則太子朱標鎮國;老朱臨朝理政,則太子朱標必在左右;老朱處理政務,殺伐果決,必然會給朱標講原因,說帝術,以期朱標將來的成就高於老朱。

可以說朱元璋是一位好父親,他把他自己的所有知識毫不保留的傳授給朱標,權力也是給得最大,可以說朱標是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胡唯庸案牽連到了宋濂,在朱標的力保之下,方才虎口脫身。秦王朱樉多有過失,在朱標的力勸下,才沒有被老朱責罰。朱元璋稱帝后,朱標為太子,一直到他去世,朱標幫助朱元璋處理朝政,將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在小範圍內付諸了實踐。

朱元璋殺伐過烈,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他深知太子朱標仁弱,驕兵悍將和淮西勳貴是朱標處理不了的,老朱要將這些帶刺的勳貴替朱標拔除。老朱認為,惡人他來當,好人朱標來當,威由老朱立,恩由朱標給,如此方可保證朱標當仁君。可惜朱標仁弱過度,在父親強大的壓力下,在政見不合之下,他精神壓力過大而薨。朱標死後諡"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


大秦鐵鷹劍士


太子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奇特的存在,作為國之儲君,他具有超凡的政治號召力。但由於封建王朝的權力結構,以及專制制度,太子從某種程度是對當權帝王威脅最大的人物,是帝王家庭的悲哀也是事實。就算太子沒有提前登基的想法,他身邊的政治勢力就很難保證了。所以,封建帝王對太子都是作為防範重點,防範太子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限制他的權力或樹立一個可以與之爭鋒的權力集團,帝王從中平衡,方能立足於不敗之地。太子一旦稍有差池,將萬劫不復。

這樣中國歷史上就充滿了各種悲情太子,他們的垮臺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那就是他們的父皇。如楊勇,李建成,李承乾、胤礽。這些太子都有一個英武非凡的父皇。但朱標是個例外朱元璋不但英雄而且霸道,死在他屠刀下的功臣名將無數,唯獨對朱標偏愛有家。朱標柔軟,反對他殺功臣,他都從未對朱標產生不滿。具體原因有:

1、朱標才能卓著。朱標儲君之位很早就確立了,一直跟朱元璋學習處理政務,加之有宋濂等名師輔導,政務軍務能力是的到了朱元璋的認可的。

2、朱標的人品。朱標雖然反對朱元璋殺人,但他從未有過搶班奪權的想法,只想做一些事情,對待弟弟也是十分寬容。

3、朱元璋的經歷。前面說過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起點最低的帝王,他自幼失去親人,對親情十分渴望,朱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可想而知,朱標在感情上對朱元璋的重要性。

這樣一位無野心,有能力,有人品的太子自然能夠獲得一個重親情父皇的認可和信任。有了皇帝的信任,加之太子本身具有的影響力,朱標很容易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太子。


滄海一粟7528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您的疑惑。

引言

封建社會時期,皇太子這個位子不好做,尤其是皇帝還在世的時候,並且子嗣眾多的時候,皇太子為了維護自己在皇帝和文武百官當中的形象,亦或者為了穩住自己的位子能順利登頂王位,從而做出一些背叛皇帝、殺戮朝臣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皇太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皇帝健在的時候,賦予太子的權力很小,頂多管理六部當中的一部,順便跟著皇上上朝,站在皇帝身邊學習治國理念,但是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的兒子朱標可以說是一個例外,可以說權力很大。



大明王朝的接班人

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所謂嫡長子,在講究“嫡長子繼承製”的封建時代,朱標的太子之位天然不可動搖。何況他的母親馬皇后還是朱元璋一生之中最愛的人,馬皇后在朱元璋尚且貧賤的時候嫁他為妻,陪著他歷經風雨,給了他所有的溫馨與愛,馬皇后的地位不動搖,朱標的地位自然也不會動搖,而朱元璋恰巧又是一個很念舊情的人。

朱標13歲的時候,就被朱元璋帶在了身邊, 朱元璋自立吳王的時候,令13歲的朱標赴臨濠祭拜祖墓,臨行前,朱元璋教導他說:"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此次外出,沿途瀏覽,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到老家後,要認真訪求父老,以知我創業的不易。"

到了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為太子。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並且,朱元璋給朱標請了名臣宋濂等人為他傳授文學經典,又有徐達等武將傳授兵法要訣。在教學中,朱標的一言一行都必須按禮法行事。朱元璋也常常和教導太子的老師說:“我的孩子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可見,在朱元璋心裡,朱標就是他心裡最完美的接班人。因此,朱元璋也從來沒有猜忌過他這個兒子。

朱標漸漸成長為一個寬厚仁慈的人,幾乎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漸漸聚攏在朱標身邊,認定他日後可以成為一個傑出的君王。例如,朱標的老師宋濂牽扯到了胡惟庸案,朱元璋想要處死宋濂,但是在朱標的力保下,宋濂才得以保全性命。長大後的朱標,溫文儒雅、恭儉謙讓,極具“儒皇”風采。


地位很高的朱標

洪武四年,太子朱標大婚。洪武七年,朱標長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朱標次子朱允炆出生。這一年朱標22歲,朱元璋見他年紀不小了,便將朝堂之事交於朱標打理,然後朱元璋奏聞。有意讓朱標"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

由此看出,朱標在朱元璋心裡的地位。歷朝歷代,能放心的讓太子處理政務,並且很堅定的將其作為接班人的,少之又少。並且朱棣在處理政務上,可以說是秉承了他寬厚仁慈的風格,但是這對於朱元璋來說,就不一樣了,朱元璋作為大明第一狠人,他在處理一些朝廷大事的時候,怎麼可能心慈手軟?這些對於朱標來說,一些政務的確很難落實。


友愛的哥哥

朱標除了對朝廷官員極其仁慈,對自家弟弟也是極其友愛

以燕王朱棣在內的多個諸侯王,曾經犯錯要被朱元璋懲處的時候,由於有了朱標的求情才得以倖免於難,所以眾多的諸侯王對於朱標也極為信服,也沒有對朱標造反的,朱標的兄弟也都聽他的話。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受老朱的命令,去巡視陝西,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的秦王朱樉多有過失,被朱元璋召喚回京師,目的就是讓朱標查一下朱樉在陝西的言行。朱標巡視歸來後,除了獻上陝西地圖,還踢秦王朱樉說情,朱樉這才能回陝西。

朱標在巡視陝西歸來後,不多久就去世了。

一說法是清張廷玉編寫的《明史》中記載:正值壯年的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感染風寒去世。寥寥幾筆就把一個溫良敦厚,頗具“儒皇”之風的太子的死因草草帶過。另一種說法是明末清初傅維麟撰寫的《

明書》記載,朱標早逝是因為和朱元璋發生爭吵,精神壓力過大,鬱悶而死。

其實不論什麼原因,朱標的去世給朱元璋帶來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


一家之言

朱標做皇太子期間,得到了皇帝朱元璋、文臣武將、皇室宗親等等勢力的支持,他的地位其實是堅不可摧的,可以說是整個朝廷上除了朱元璋之外,就是朱標了。可惜,天不假年,朱標年紀輕輕的早逝了,如果朱標正常繼位,未來大明朝如何,大明是什麼走向,還未可知。


參考文獻:《明史》、《明書》、《明實錄》等。


上國史鑑


為什麼說是朱標是權利最大的太子,他的權利主要體現在以下4點。

第一點:很早被確立太子,地位穩固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他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打天下,讓朱元璋感受到後繼有人和初為人父的感覺,內心喜悅不言而喻。朱元璋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培養朱標成為自己百年後的繼任者,朱元璋不僅向其言傳身教、悉心教導,還找來大儒宋濂教育他學習。政治和軍事上,帝國的文臣武將都是他的老師。

洪武元年,朱標被立為太子,正式確定他為明朝繼承人。朱標的性格是仁慈寬厚,敦厚善良、仁孝之君做派,很符合朱元璋心中的大明的繼任人。國家剛剛統一,不需要文治武功太強的君主,需要大臣百姓愛戴的皇帝。


第二點:敢於直接拒絕和反對朱元璋

歷朝歷代皇帝的命令都是不可違抗的,否則的話那可就是殺頭的大罪了,而古代帝王很多都是不大相信身邊人的,就連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甚至有很多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不惜殺害自己的妻兒。太子和皇帝之間關係向來都是很微妙,他們是父子,更是君臣。但是生在皇家,他們更多是君臣關係。

洪武七年,孫貴妃去世,朱元璋要朱標服齊衰杖期,朱標卻以其不合禮法而拒絕,氣得朱元璋要打他,在眾人勸說下,事情才平息。之後依然是父慈子孝,他們之間是君臣,也是父子,但是更多是父子親情。

朱元璋對於一些不法勳貴採取嚴厲的做法,朱標表示反對,勸說朱元璋殺人太多,恐怕會傷了和氣。宋濂就是在馬皇后和朱標的勸諫下留下性命的。


第三點:太子監國,各政事奏令均由太子先處理再上報

東宮外不另設府僚,朱元璋授意自己外出征戰期間,由太子監國、方便各將軍丞相輔佐,以訓練其治理天下的能力。

這年朱標二十二歲,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朱標幫助朱元璋處理朝政,將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在小範圍內付諸了實踐,很多仍有借鑑意義。


第四點:朱標很早就組建自己的班底,一直有名望

朱標長期接受儒家經典的薰陶,恰巧儒家是最擅長培養垂拱而治的明君。朱元璋對朱標十分信任

朱元璋正值壯年,朱標便有了自己的班底,和朝堂上各級文武官員關係都十分密切,在各路藩王中威信最高。


民女婉兒,從歷史的塵埃中尋找蛛絲馬跡,立志寫盡天下英雄,寫盡天下美人!


民女婉兒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長子(也是嫡長子),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太子。朱標仁慈寬厚,文武全才,因此有人認為,朱標是權利最大的太子。暫且不論朱標是不是權利最大,但可以肯定地說,朱標是個十分優秀的人。 

1、深受皇上寵愛和信任

朱元璋的幾個兒子之中,最喜愛的就是朱標。朱標是個全能型的人物,能力超群,而且非常優秀。朱元璋把朱標當作接班人來培養,對他寄予厚望。所以朱元璋在奪取大位之後,很快就立朱標為太子。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對朱標的信任和喜愛。也說明了朱元璋對朱標非常可心,其所作所為深得朱元璋滿意。

2、具備安邦治國能力

明朝建立之處,政權很不穩定,朱元璋長期馳騁沙場。朱標作為太子監國,留守南京,朱標朱標禮賢下士,寬厚仁慈。依靠眾臣,各項措施得力,政權正常運轉,百姓安居樂業。留守文官對朱標的才氣和智慧,非常佩服。因此,文官集團基本上成為朱標的擁護者。正因為朱標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從而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戰事,為朱元璋東征西戰築牢了穩固的後盾。

朱標是從血雨腥風中成長起來的,不論是衝鋒陷陣,還是堅守城池的,都是諸王子中最能打最善戰的,也是和武將關係最親近的。所以,朱標也得到了很多武將的支持。

 

3、仁慈寬厚,大度容人

朱標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薰陶,對儒家學派經典有一定的研究。劉基和宋濂等大臣,都是他的老師。朱標文隨劉基,宋濂,武隨常遇春湯和,可謂文武通吃。在這些人的教導之下,朱標也漸漸的形成了仁慈寬厚的性格,對大臣和老師們十分恭敬,忠厚愛人,謙遜有道,具有極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由於朱標的性格不像老爹朱元璋那般暴躁,做太子時,深感老爹對人太狠,便向他提議“寬通平易之政”。在封建社會里,皇子之間勾心鬥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朱標卻可以很好地去處理這些關係。他的兄弟之中,如果有人犯了過錯,朱標都會盡自己所有的努力,從中調和,當然其中也包括燕王朱棣。在朱標的幫助之下,他的兄弟們犯了錯誤,即使不會免除責罰,也會盡量的減輕責罰。這也是朱標過人的地方。


暖洋洋001001


朱標為什麼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原因很簡單,因為朱標在太子位上,自始至終都既不受父皇猜忌,同時也不受皇弟們威脅的太子。而縱觀中國曆朝歷代,能同時做到這兩點的太子,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朱標!



太子,國之儲君,未來的皇帝,理論上在朝中的地位就僅次於皇帝老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置,確是天底下最折磨人,也是最受煎熬的。為什麼?

因為,太子之位,作為封建皇權的更迭的關鍵,可是各方政治勢力角逐的焦點所在。



首先,皇帝老子也會提防自己;

在皇帝老子看來,雖然太子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當在至高無上皇權面前,親情也是可以置之不顧的,父子之情很可能說翻船就翻船。而這在歷史上似乎並不少見,比如隋煬帝楊廣就幹掉了自己的父皇隋文帝楊堅;又如太子李承乾也想發動兵變幹掉唐太宗李世民,只不過實力不夠,失敗了而已。



所以,皇帝老子也是苦命人,雖說君臨天下,但打從即位起,就得處處提防別人造反。不僅要提防身邊那些文武大臣,或是鎮守邊疆、手握重兵的大將,甚至還得提防自己的親兒子。這點我們可參考下《琅琊榜》中那個疑心重重、玩弄權術的梁帝。

因此,歷史上,當太子在位置上坐久了,形成一定勢力後,皇帝老子就不得不處處提防太子,甚至扶持其他皇子來制衡太子,最終往往與太子漸行漸遠......



其次,自己皇弟們個個都盯著太子之位;

而作為太子,除了要應對父皇老子對自己的忌憚和提防外,還需要時刻面對有奪嫡野心的皇兄皇弟們和相關聯朝中敵對勢力的政治攻擊。

因此,歷史上就有很多太子被自己的兄弟們拉下馬,而且是太子做得越久,被幹掉的幾率就越高,像楊廣、李建成、胤礽等,最後都被自己的弟弟拉下馬了。



所以,歷朝歷代很多太子在這個儲君之位上,幾乎每天都是過得如坐針氈。太子如果太聰明能幹,就會被皇帝老子猜忌;而如果太窩囊無能,又會被自家兄弟拉下馬……

然而,這兩項危險,朱標都沒遇到過。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的嫡長子,自幼就備受朱元璋的寵愛和信賴。而朱元璋即位後又是堅決要奉行嫡長子制度的。因此,朱標的儲君之位可以說是無法動搖的,打從建國起被朱元璋確立為皇位的繼承人,並接受系統的政治培養和歷練。



於是乎,在明朝初年,朱標這位太子的權力就僅次於朱元璋,而且是獲得朱元璋的完全信任,眾兄弟的敬畏和文武百官的擁戴,並且不受時間的推移而變弱。而所有這些,其實都使得朱標成為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