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但很多人相信他存在的?

逍遥骑士郑义


我国有历史记载的年份相当长,与正史对应的,便是许多野史小说。而这些不实的历史材料因为其大多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且记载了许多民众好奇之事而广为流传。在这些真真假假的记录中,常常会夹杂许多作者自己的创造,比如很多的虚构人物。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但很多人却相信他存在呢?

如果用汉语中的词汇来形容一位美人,那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以说是最高赞誉了。这一成语包含了四个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故事。其中,“闭月”的主人公便是鼎鼎大名的貂蝉,据说她的美貌,连月亮见了都会羞愧地躲进云里。

在人们的印象中,她不止倾国倾城,还知恩图报,甘愿献身。在她的离间下,昔日亲密的“父子”董卓、吕布产生了间隙,并最终反目成仇。而她也成功帮助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义父王允实现了目标,诛灭了国贼。

只可惜,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继续把控朝政,她则跟随吕布割据一方,四处漂泊。民国时期的小说家蔡东藩在其《后汉演义》中写道:“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在民间传说中,貂蝉俨然作为女子楷模被人们称颂。

然而,这样一位受到人们推崇喜爱的角色,其实并没有在历史上存在过。关于貂蝉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中,在这本书里,作者将貂蝉安排成了吕布的原配妻子,本姓任,后来因战乱失散,被司徒王允收留,而王允也正是知道吕布与貂蝉的关系后才想出连环计的。

在《三国志平话》中,王允先是安排董卓、貂蝉见面,又将貂蝉送至董卓府,这一段和之后的《三国演义》大致相同,而吕布得知原配妻子貂蝉被董卓侮辱,当即大怒,提剑杀了醉酒的董卓,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这是“貂蝉”在小说的故事中的登场。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民间戏曲也传唱着貂蝉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关公月下斩貂蝉》。不过,虽然貂蝉和连环计都是虚构的,历史上却存在着她的原型。在《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或许貂蝉的形象就来自于这个婢女。

除了貂蝉,还有一位也是非常著名的人物,那就是鬼谷子。他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隐居山林,非常神秘。他太过低调,以至于他的弟子们都比他名声大得多,在《史记》上,关于他也只有寥寥数语。

然而,著名的死对头孙膑、庞涓是其门生,从他那里学习兵法;另一对思想相背的冤家苏秦、张仪也同出他门下;带领秦国走向繁荣的商鞅、秦国名相吕不韦、赵国名将李牧等等,都是他的学生,甚至传说秦始皇派出的方士徐福也是其徒弟。

鬼谷子的学生众多,其年龄跨度极大,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在后世,他被道教、兵家、谋略家、纵横家、占卜家、名家等多个流派推崇尊重,他是王禅老祖,是谋圣,是始祖。而这样的一个伟人,身上却存在很多疑点。

首先,史料记载不详,在史书上他只留下只言片语,可信度存疑;其次,如上文所说,他的学生年龄跨度包含了大半个战国,一直持续到秦,按照推算他至少活了一百三十多年,他的寿命怎么能够如此的长呢?

唐代的司马贞就曾质疑道:“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在笔者看来,鬼谷子是否真的存在并教出那么多人才,并没有真凭实据。很多人相信真的有神通广大的鬼谷子存在,这也是见仁见智的。


邓海春


还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的时候,对里面相对软弱的男一号秦叔宝,印象并不算好。

当冷面寒枪俏罗成一出场,着实给了我惊艳的感觉。尤其是经过聂远生动的演绎,我生生爱上了那个英气逼人的少年将军。



等看到罗成被害,乱箭穿身时,我不觉的竟已有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惋惜他的不幸,伤感他的结局。这样一个英俊帅气,武艺高强的英雄怎么会死?为此还生气的几天没看电视。


后来缓了过来,不快的心情平复了好多,但罗成生前的英雄气概,兀自在我心中挥荡不去。诚然,我中了罗成的“毒”,他也符合我理想中一个优秀古代武将的所有标准。

电视剧总是虚构的多,稍大时准备看一下有关罗成的史书传记,以助我更多的了解这位偶像。

也是到这时,我才发现了一个令我目瞪口呆的事实。历史上并没有罗成,他只是文学作品中虚构出来的人物。罗成是基于猛将罗士信为蓝本,被小说家们加工出来的一个艺术形象。



时间追星梦碎,不知所已。

像是失望,失望心心念的偶像一直都没存在过。又像是释然,释然我心中的偶像并没有惨死于乱箭之下。

慢慢自己愈发大了些,才明白罗成在历史上有没有存在过真的不重要。至少在我心里,有着这么一位完美的偶像。

便如一个有缘无份的故人,不再会有联系,不再会有交集,但她仍真真切切的在这个世界存在。可是对我而言她又像不存在,因为她不会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她唯一存在的地方,只是我的心里。

天涯何其远?一别两宽,再无相见之日。

罗成也好,生活中的某某也好,存不存都不重要。只要在我们心里的某个角落藏着这个人就够了。

内心是最远的距离,看不到摸不到。内心也是最近的距离,听的到念的到。


Ad哥哥


在我们所了解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人其实并不存在,但是却依旧有很多人相信他存在,下面先列举5位代表性人物。

其一:花木兰

记得还是上学的时候,学到的一句诗词就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而花木兰最早的出现就是南北朝流传的一首《木兰辞》中出现,文中讲述的是父亲年老体弱,无法当兵,但是朝廷有规定,无奈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直到衣锦还乡,但是对于这个人,史学界一致认为,没有此人。“史书无确载”就是说没有资料真实记载这个人物的。

其二:穆桂英

同样是巾帼不让须眉,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武功高强,有勇有谋,带领杨家将打败了辽国,拯救了大宋江上,然而历史上确实没有此人。

穆桂英是历史演义人物,她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其三:武松

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晓,他的名声可是相当当的,“三碗不过岗”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而“武松打虎”的故事也流芳百世,家喻户晓。但是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个猛人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这个人完全是小说杜撰虚构出来的,其实不仅仅是武松,《水浒传》中的除了宋江,史进外,大多数的角色都是虚构不存在的。

其四:貂蝉

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杨贵妃,西施,貂蝉。

其他三位美女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貂蝉确实杜撰出来的美女,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她的存在是董卓与吕布的重要纽扣,这是小说抒写的必要性,再加上在历史文献中确实没有可供考究的证据,所以貂蝉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

其五:陈真

我们对陈真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电影《精武门》的描述,我们知道他是霍元甲的徒弟,武功高强又爱国,最后还把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虽经过很多版本的演绎,但是人物刻画的中心思想是不变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陈真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但是霍元甲却真是存在。


其实在古代的小说中,必然会刻画出一些人物来符合整个故事情节,这也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或许这些人物的原形真实存在,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我相信历史终究会给我们答案。


东哥聊历史


张三丰张真人、沈万三沈首富、李岩李公子都不存在,但古人和今人都愿意相信他们的存在。

1、张三丰张真人

《明史·方伎》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子其道号也。”张三丰在明朝就很火。

明成祖朱棣就在苦苦寻觅张真人,总想找到他学习一两下,不然怎么会花那么多钱给武当山,甚至修了金顶。

(张三丰)

在后来张三丰传说自然多了,今天的武侠、神怪都会提到张三丰,更是深入人心。大家都觉得这人存在过。

2、沈万三沈首富

大明1566里面有个沈一石,是首富,说不在就不在了。相传在朱元璋时代,有一个首富,有个聚宝盆,给朱元璋修城墙,给皇帝犒赏军队,为大明建立立了很大贡献.

(沈万三)

然而朱元璋把他杀了。今天顾诚先生已经考证明朝没有沈万三,但大家都相信他存在。

3、李岩李公子

相传李岩是秀才,跟着闯王起兵,是制将军。后来由于牛金星陷害被杀。故事有鼻子有眼。但顾诚先生经过严格考证,李岩不存在。但现在很多人都相信,许多著作还在说有。

(李岩质疑)

历史上有好多人不存在,但大家喜欢相信他存在,女神貂蝉、女神西施、甚至女神杨玉环都传说去了日本、潘金莲也不存在。

(四大美女)

参考文献:

顾诚:《明朝没有沈万三》、《李岩质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

明末农民战争史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接下来我们介绍两位很多人以为实际上存在但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这两个人物一个是西方历史中人们口口相传的傅满洲博士,一个是存在于韩国神话中但是却被当成真实存在的檀君。

在西方的说法中,傅满洲博士是一个中国人,大量活跃在西方的小说以及电影中,是上个世纪西方人专门用来抹黑华人形象的一个特殊角色。

而檀君则是韩国传说中开创了庞大王朝的神话君主,是韩国人借以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产物。


傅满洲博士角色的出现

傅满洲博士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说角色,是由一个英国小说家在欧洲有着强烈排华情绪下通过自己手中笔书写出来的人物。

小说中,傅满洲博士是一个长得非常阴险、有着一脸坏相的瘦高华人。

他阴险的面庞上,吊着两根如同罗汉眉毛一般的胡子,鼻子挺拔如同鹰钩,再加上一双绿油油的眼睛,简直符合了所有西方人对华人的讨厌形象。

小说家所写第一本关于傅满洲博士的小说名叫《傅满洲博士之谜》,是在我们民国开始之后的第二年出版的。

在他的小说里,傅满洲博士是一个阴险毒辣而又聪明无比的华人,他凭借着自己远超当地“单纯”白人的聪明,专门在欧洲这个白人世界从事着各种破坏工作,俨然就是一个恐怖分子。

在那个时代,因为华人劳工普遍吃苦耐劳、善于干活的原因,所以在华人大量涌入欧洲后,他们的工作饭碗被抢走了不少。

再加上历史中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欧洲,给欧洲带来了无尽痛苦的历史回忆。

当时他们可不管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是从哪里来的。

在他们看来,这些游牧民族都是从我们土地上入侵到欧洲的,所以自然就把这个锅给扣到了我们身上。

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英国小说家书写的傅满洲博士在欧洲开始拥有了市场。


这个小说家拥有着很敏锐的市场嗅觉,在发现傅满洲博士在欧洲如此受欢迎后,他接下来马上写了一个关于傅满洲博士各种邪恶故事的小说系列。

在他众多关于傅满洲博士的小说出版后,他的小说很快风靡了全欧洲。

最后这本小说的影响力蔓延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在1924年被美国的好莱坞搬上了大银屏,开始通过电影的媒介广为传播起了这个角色。

相比于欧洲,美国人当时对华人的情绪同样不是特别好,甚至当时他们还出台过相关的排华法案来限制华人在美国的工作。

从这方面来说,傅满洲博士在美国同样是有着巨大市场的。

在小说转换成电影之后,傅满洲博士的形象彻底深入了许多西方人的内心中。

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下,因为对事实不够了解,所以不少西方人就产生了以为傅满洲博士在历史中确有其人的错误想法,以为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邪恶的人存在。


其实这种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拿我们武侠电影中的陈真来说吧,在历史中,霍元甲这个人确实存在过,但是霍元甲的弟子陈真在历史中却是不存在的。

只不过在上个世纪许多香港电影的狂轰乱炸下,使得陈真这个形象深入了人们的内心,然后才使得一些人产生了以为陈真在历史中确实存在的想法。

这种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什么那么多西方人会产生出以为傅满洲博士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想法。

傅满洲博士在20世纪的西方广为流传,除了二战爆发、西方和我们走在同一战线时有所消停之外,在20世纪的中早期以及后期,傅满洲博士这个角色一直在他们的各种电影中出现。

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傅满洲博士的电影才慢慢在历史中减少了起来,一直到现如今,虽然西方的各种媒体上一直有着傅满洲博士的形象出现,但是已然没有了早前那般庞大的曝光率。

这就是西方很多人以为历史中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韩国人口中曾经统治了我们大半土地的檀君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存在于韩国神话中但是被韩国人当成了真实历史人物的檀君。

在韩国人的教科书记载中,檀君是一个大概出生于40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大概在我们传说中的唐尧时期出生,是韩国历史中檀君朝鲜的开创者。

檀君所开创的王朝统治区域非常庞大,在4000年前到公元前几百年前的时代里,一直长期统治着我们的东北、北方、中部以及日本岛的大部分地区。



在他们的说法中,这位檀君活了大概1000多岁,在退出权力巅峰之后,前往一座山中做起了山神。

在他们上个世纪开启了寻找文化自信的热潮后,这些事情就被他们明确记载在了自己的教科书中。

虽然可能活了1000多岁的记载并不会在教科书中写明,但是关于檀君以及檀君朝鲜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写了下来。

在他们自己的说法,檀君的历史是韩国历史中一位和尚通过我们三国时期的魏国史书记载,摘录到他们国家的,但是无论人们怎么翻阅三国时期的史书,都一直找不到韩国人所说的这个记载。


所以通过这方面,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历史中是不存在檀君这个人物的,这只是一个野史、神话中的人物。

但却因为韩国人寻找文化自信的原因,从而被他们在教科书中当成了事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到搞笑的问题。

甚至我怀疑,韩国人现如今那么热衷于和我们抢文化、抢历史,可能就建立在这种把传说当成历史的基础中,才会变成如今这般的模样。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很多人相信存在的人物,一个是西方人口耳相传的傅满洲博士,一个是韩国人明确记载在历史教科书中的檀君,虽然他们一个存在于西方,一个存在于韩国,但或多或少都与我们有着一些关系。


孤客生


我来说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却很多人相信存在的人物,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花木兰应该是中国最为出名的巾帼英雄了,一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连我8岁的侄女都会唱,实际上这些都要归功于《木兰辞》的传播,特别是当其入选小学课本,并成为语文重要考点的时候,熟读并会背诵已经成为了基本要求。而后越来越多以花木兰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亦提高了其在大家心中的信任度。但实际在真实历史中,没有任何关于她一丁点的记载。

甚至当花木兰成为IP后,N多城市为了争取到“花木兰家乡”,打造“花木兰景区”开始撕逼。其中动作最快的是湖北黄陂,拿出康熙年的《黄陂县志》,上说:“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于是便昭告天下黄坡是“花木兰之乡”,2005年又出资搞出新编楚剧《少年花木兰》。但是湖北人还觉得不够,于是2011年黄陂区财政直接拿出了1000多万建造花木兰景区。

黄陂人这么瞎搞,河北顺平人不爽了,他们拿出了更早的证据:明代文学家徐渭的南戏本子,《雌木兰替父从军》,在这出南戏里,木兰自称姓花,就是顺平人。

安徽亳州对此不屑一顾,翻出了《大明一统志》、《凤阳府志》和《颍州府志》,这些方志上都写着:木兰姓魏,亳州人。于是不仅弄出来“木兰祠”,把“花木兰故里”整到了亳州第五批非遗项目评选中。

当然了,最大的赢家还是河南商丘虞城。他们打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亲自出面弄了个“中国木兰之乡”回来。为了彰显自己对花木兰的尊重,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木兰巨型雕像等。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05年后更搞出了中国·商丘第五届国际木兰文化节。

算是这场争夺战最大的赢家。

问题还有关于有哪些很多人不相信他是真人的但他的的确确存在的?我觉得这里面首推应该是杨家将里面的从杨三郎到杨七郎

说道《杨家将》,很多人都知道实际上杨家诸子里面真正能干的只有杨延昭,也就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并且杨业还有个二儿子是早年就在战场上战死的。于是很多人就不相信杨业还有五个儿子,因为他们在历史中没啥记载。


但是实际上,杨业一共还是有七个儿子的,只是剩下五个,也就是从老三到老七,这辈子就是靠杨业的威名在宫里混个差事,自然历史只是轻轻提到一笔,并没有其余记载了。


三观粉碎机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一定是史书中有记载的人物,或者考古中发现的人物,但在历史上,有很多史书没有记载的人物却家喻户晓,这些人物是虚构出来的,一般出现在评书、野史、小说、戏剧、影视剧中。

由于史书枯燥无味,而评书、野史、小说、戏剧、影视剧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在经过这些作品的流传后,这些虚构的人物一度让人非常熟悉,熟悉得就像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事实上这些人物还真是虚构的。



下面来说几个历史上并不存在,但实际上很多人相信存在的:

1、潘金莲

潘金莲是《水浒传》及《金瓶梅》这两本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一千年来,潘金莲被刻画成淫妇的化身,成为中国历史上妇道楷模的反面人物,实际上潘金莲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被刻画成一个不守妇道,勾结外人谋害自已丈夫的狠毒妇人,不仅如此潘金莲还曾经试图勾引自已丈夫的弟弟武松,最终因为与西门庆合谋害死了武大郎,而被武松杀死。

潘金莲的故事挑动了古人敏感的神经和男女之间讳忌的关系,潘金莲的任何一个作为,足以在封建社会乃至现代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勾引小叔子,勾结奸夫,谋杀亲夫,任何一条罪名足以石破天惊,遭世人唾弃。



但像潘金莲这样的人其实在道德社会中是很少的,潘金莲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

2、李元芳

李元芳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虚构出来的人物,电视剧中李元芳作为狄仁杰的卫队长和助手,协助了狄仁杰处理了很多疑难杂案及冤假错案,但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历史上有狄仁杰,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但是没有李元芳这个人。



在电视剧中,李元芳武功高强,胆识过人,头脑冷静,判断力超强,又对狄仁杰忠心耿耿,狄仁杰有李元芳的协助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子,让狄仁杰对李元芳都产生依赖了。

并且由于电视剧的上演和走红,还在网络上催生出一句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



因为这句台词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都是狄仁杰先征求李元芳的意见,然后再对案情作出分析,从而在网络上流行,寓意先让他人提出看法和意见,成为一句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

3、穆桂英

穆桂英和杨家将的故事深入人心,流传甚广,但是穆桂英是小说《杨家将传》中虚构的人物,后来又经电视及影视作品大量传播,因此一时之间家喻户晓,实际上穆桂英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穆桂英在小说中是穆羽之女,自幼习武,有飞刀之术,因为与杨宗保交战,生擒杨宗保并与之成亲,之后以杨宗何之妻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后来随佘太君及杨门寡妇率军西征,穆桂英作为先锋出战,曾经大破天门阵,成为中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的典范,但实际上并不存在。



4、潘凤与邢道荣

潘凤与邢道荣都是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杀游戏及相关三国题材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潘凤在小说中是冀州牧韩馥的部下,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的中随韩馥一起出征,虎牢关前,当华雄耀武扬威,力挫18中诸侯时,韩馥向袁绍引见: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结果呢?上将潘凤一出手就被华雄给斩了,这是非常戏剧性的结果,本来以为上将潘凤能斩华雄的,而在电视剧中,还增加了潘凤的台词:我的大斧早已饥渴难耐!但结局一样被斩,颇有喜剧效果。



潘凤曾经还与吕布齐名,号称关东潘凤,关西吕布,实际上潘凤是名不其实,也是完全虚构的一个人物。

邢道荣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完全是一个喜剧效果的人物,邢道荣在三国演义中被零陵太守刘度的儿子刘贤说成是:力敌万人的上将,不惧关羽张飞的猛将。



而在电视剧中,更加搞笑的是邢道荣增加了一些搞笑的台词,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台词就是:说出吾名,吓汝一跳!吾乃零陵上将邢道荣。

看起来好吓人,好历害的样子,只不过一个回合就被赵云给了结了,实在是历害,这邢道荣也是虚构得历害的人物,历史上是没有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本人是名历史爱好者,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历史很有趣,真真假假,可能的不可能的,有些历史人物很有名,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事实上他们可能并不存在。

我是弹指间的历史,今天便总结一下历史上不存在,但很多人都相信他存在的人物。

欢迎品尝。

一、苏小妹

一说道宋朝,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轼,毕竟从小到大背过太多的苏轼的词,那时候真是苦不堪言。

苏轼名气虽大,但是和他的妹妹苏小妹比起来,还是要矮上半截。


苏小妹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南宋无名氏的《东坡录问答》。

“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便是其中的一句。

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里,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清代文人李玉的《眉山秀》里,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苏小妹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

据考证,历史上并没有苏小妹这个人,完全是古人杜撰,为了提高苏轼形象的。

毕竟妹妹都有如此才华,哥哥肯定更不会差。

二、公孙策

我记得小时候最爱看的电视剧就是《少年包青天》,断案如神的包拯,英勇无畏的展昭,还有智慧与儒雅并存的公孙策。

的确,一提起包拯很多人都会想起公孙策。


公孙策作为北宋开封府主薄师爷,帮助包拯破了很多大案,再加上精湛的医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公孙策是不存在的。

他只是小说《三侠五义》中创作出来的人物。

三、李元芳

元芳,你怎么看?

这句走红网络的台词,与李元芳息息相关。


在《神探狄仁杰》中,这位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千牛卫大将军,在与狄仁杰的配合下,破了许多超级大案,深受人们的一次。

曾经一度,我以为历史上真的有李元芳这个人。

实际上,李元芳是杜撰的,为编导钱雁江创作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


弹指间的历史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这个人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因为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苏小妹的故事在流传,这就导致了大家都觉得,苏小妹这个人是存在的。

流传中的苏小妹还嫁给了苏轼的学生大才子秦观。

我们说个苏轼和苏小妹之间的故事,因为他们都是有才的人,所以,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很有趣。

苏小妹的额头很大,苏轼为了嘲笑她,就做了一首打油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也不甘落后,她灵机一动,张口就给了苏轼一个有力的回击。因为苏轼的脸比较长,为了讥讽苏轼的脸长,她赋诗一首。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你看苏小妹是不是很厉害。

话说苏小妹出嫁的那一天,等新郎把客人送走之后,苏小妹关住了房门不让新郎秦观进屋。但是,想进屋的话,就要答对她出三个问题。

秦观那可是大才子,他觉得自己肯定能对答如流的。

可是,就在他答到第三个问题的时候,他傻眼了,这是一个对子,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就是苏小妹出的,让他给出下联。

这下可是难住了秦观,他着急呀,毕竟这个题答不完,他就不能完成洞房花烛夜了。

正在他苦思觅想的时候,苏轼来了。

苏轼知道苏小妹肯定会为难秦观的,所以他来解救秦观了。

当秦观把题给苏轼看了之后,苏轼拿了一块石头,向水里投去,以此来给秦观带来启发。

秦观当然明白苏轼的意思了,他张口就来下联:投石冲开水中天。

真是完美的对子,秦观在苏轼的帮助下,终于通过了苏小妹的测试,在那一夜成功的拥着没人入睡了。

很可惜的是,这些故事都是杜撰的,真是的历史上苏小妹上不存在的。


史学达人


每逢端午节,我们都会边吃粽子边看龙舟比赛,以此来纪念中国古代的大文豪—屈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历史学家开始怀疑端午节究竟跟屈原有关系没,更有甚者开始怀疑屈原这个人物是否存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怀疑屈原的理由。

“屈原否定论”初现于清末明初,由民国经学大师廖平所提出。可能大家不了解廖平,但是我们都知道他的嫡传弟子—康有为和再传弟子梁启超。可见廖平的文学实力,而在他的《楚辞讲义》中认为:《楚辞》《离骚》作者另有其人,屈原只不过是虚构出来的。由于廖平大师的影响力,加上疑古派的发展,很多文人对此坚信不疑,其中包括胡适等人。连闻一多都发表论文证明端午习俗早已在屈原之前出现,这与说屈原的死产生了端午节习俗是矛盾的。到了1980年左右,日本汉学家也对此表示怀疑屈原是否存在。而他们怀疑屈原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证明屈原存在的资料不足。

首先,在先秦战国典籍中没有屈原的影子,而关于屈原的详细历史记载最早在汉代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录。而且在司马迁之前的时代中并没有对屈原的任何记载,战国到汉代足足有几百年,司马迁是如何知道屈原的生平呢?而且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甚至错误百出,前后矛盾,这些足够让史学家们怀疑屈原的存在性了。并且屈原代表作《离骚》《楚辞》中发生了严重的押韵不一致现象,导致许多人认为《离骚》不会是屈原在某一时期内的作品,很有可能是多个时期内多名人物的作品。

而在认同“屈原否定论”的人中,大致分为以下两派:一派认为屈原这个人压根不存在,屈原是被统治者所杜撰出来的,为了加强人民的爱国情怀。在某年的端午节,统治者杜撰了一个屈原来加强人民的爱国情怀,百姓学者信以为真,并且自此流传下去。而另一派认为屈原可能存在,只不过端午习俗与屈原毫无关系,仅仅也是因为统治者发现这样可以强化“忠君”思想,才把楚国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树为典型的。这两派核心其实大体一样,都认为屈原是统治者为了达成某些目的而有意引导出来的。

关于有无屈原的争论在中国学界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最后经过中国多数有名的历史学家考证得知:确定屈原是存在。但是现在“屈原否定论”仍然存在,并且通过网络广为流传。

而我想说的是,无论屈原是否存在,尽管屈原只是一个“符号化”的象征。但是屈原所代表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也不能丢,就算屈原是虚构出来的,这也不是我们不过端午节的理由,更不是我们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理由。在信息杂乱繁多的现代社会,我们时刻也不能忘记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不能因为网上部分人的言论而去否定我们的文化,更不要跟风带节奏,一定要保住自己民族的文化。

想要完全消灭一个民族,就要完全消灭这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而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也是应该做的事情。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你们的关注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