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舟山与宁波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依据吗?

841574844


如果单纯从隶属关系上来说,舟山(不同历史时期的叫法有:翁山县、昌国县、定海县)从唐朝以来,多数时间都隶属于宁波(明州),就是县隶属于州的关系。除了元朝时把昌国县升为了昌国州,就像现在把舟山升为市一样。

但是隶属于宁波的地区可不只舟山一个啊(奉化、象山等都是),为什么舟山无论从语音、饮食、风俗都会比这些地区更接近宁波呢?

这个原因就是,舟山在明清时候的几次海禁迁徙和展复了。

1、明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以舟山(昌国)悬居海岛、易生寇盗为由,遣徙舟山(昌国)各岛居民入内地,所为内地。迁徙了3.4万余人,只准留舟山岛居民547户8805人。这次的海禁不算太严,后来陆续有回迁的居民。南明时期舟山还是抗击清军的重要基地,鲁王在此监国。

2、顺治六年(1649)九月初二日,清兵攻占舟山(定海),屠城。驱迁岛民入内地。

3、清顺治十三年为了打击南明势力,颁布的禁海令,片甲不得入海,午前徙者为民,午后徙者为军。

4、顺治十五年(1658)郑成功、张苍水等收复舟山,岛民又纷纷潜回。

5、之后舟山又失陷......

6、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始,南明势力已无,开始展复了,之前岛民又回迁了。

这三百多年,舟山岛民反反复复被赶到内地(大部分去宁波了),又陆陆续续回迁到舟山。这之间的,文化、语言、饮食、习俗等就同化一直了。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上海开埠,宁波和舟山的居民纷纷前往上海淘金,形成了著名的“宁波帮”,这时期的两地的交流就更频繁了。



俯瞰九州


秦朝至南北朝,舟山均为会稽郡鄮县管辖,鄮县即宁波旧称。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会稽郡为吴州,把鄞、鄮、余姚、句章之地总称为句章县。这个句章县区域极大,相当于如今宁波、舟山两大市。唐朝至清朝,舟山均属宁波地界管辖。清康熙二十三年,移定海镇总兵于舟山,建舟山镇。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定海县(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

1949年7月,中共定海县委、定海县人民政府在宁波庄桥成立。1953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析定海县为定海、普陀、岱山3县,划入嵊泗县,设立舟山专区。舟山从此与宁波独立。


读史知古今


有句话,凡天下甬人,鄞(鄞yin 第二声 县)慈(慈溪)奉(奉化)镇(镇海)象(象山)定(定海)。


定海即代表当今舟山。


历史上95%的时间都属于宁波,60年代后脱离宁波至今。而且现在舟山还有个定海区。


以前大学同学有个舟山人,与北仑,慈溪同学几乎都是用方言交流。而且据我观察,舟山话比余姚,象山更接近宁波话,象山话更偏向于台州话,尤其是南部石浦等。


阿拉学英语


58年舟山又曾并入宁波地区,62年最后一次单独成为地区。其实改革开放后很多地方撤地并市时就应该把舟山并入宁波的。那样就会形成厦门和福州、青岛和济南、苏州和南京的局面。苏州和青岛并入的县多了比省会强大,精明的杭州人不干了,后来舟山就成了杭州人打压宁波的工具了。


raulzheng


舟山在1950年舟山群岛,定海县属宁波专区管辖。1953年3月定海县辖区分为定海、普陀、岱山3县,从江苏省划入嵊泗县,成立舟山专区,与宁波分离。但其中现属于宁波的象山比较特殊, 在1954年原属宁波专区的象山县划归舟山管辖,直到1958年。之后象山又归台州管辖,1961年后又回归宁波市管辖至今。因此,舟山和宁波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象山县丹城的方言与舟山市嵊泗县那边的方言很接近。


罗文图斯发言人


我就关心,啥时舟山再并入宁波?


古东7070


写文章的人没有好好的调研一下宁波、舟山的历史,解放后,舟山就归宁波地委、专署管辖,我1956年到1958年在地委农工部工作。


陈65984930


宁波话舟山话最接近,下面几个县市的话差异远超舟山话,风俗习惯舟山最接近宁波


海蛟免烘料注塑机姚建业


舟山群岛以前就属于宁波的,说的语言都是宁波话。习俗想通、人缘相近。舟山的日用百货、建材家具都是从宁波进货。渔业生产也是大多售卖到宁波。


湖畔之乱弄三千


很长一段时间(空中及连岛工程开通前)宁波是舟山的主要进入大陆的通道,主要集中在北仑的白峰、郭巨,镇海的城关等,所以舟山宁波关系极其密切,二地语言相通,北仑沿海一带的口音与舟山本岛居民基本无差异。现在二条连岛陆地通道建成方便了舟山居民的出行,但因为地缘关系宁波舟山仍然紧密,现今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建设更是协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