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憤怒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微信質問老師,卻遭無情打臉


其實我們在跟老師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多多注意,不要總是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最近一位寶爸就因為孩子的話,在微信上質問老師,卻沒想到被老師無情打臉。

“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憤怒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孩子幼兒園放學之後,老師給留了一道家庭作業,可真是讓這位爸爸覺得特別憤怒!孩子表示: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你快點幫我數數!

爸爸一聽,這不是開玩笑呢麼?一萬粒米,這得數到何年何月?爸爸越聽越來氣,直接在微信上質問老師:你是不是坑我家孩子呢?一萬粒米能數過來嗎?你會不會當老師?

“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憤怒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老師聽到之後,只是回覆道:你可以先數一百粒米,然後稱重,最後乘以一百倍,不就是一萬粒米了嗎?

聽到老師的回答,這位爸爸瞬間覺得自己的數學白學了!

“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憤怒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網友A說道:這位爸爸太激動了,完全可以跟老師好好說啊!

網友B說道:估計這位爸爸脾氣比較暴躁,雖說老師出的題很刁鑽,但也沒必要大動干戈。

“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憤怒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其實這位爸爸完全沒必要發火,反而可以質問老師:畢竟米粒的大小不同,你怎麼能知道一百粒米重量的一百倍就是一萬粒米呢?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有的時候我們的確會比較暴躁,不過跟老師溝通的時候最好要和善一些,否則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會變得很僵。

如何與老師進行良性溝通?

1.注意溝通態度

“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憤怒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和老師在溝通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溝通態度。很多家長脾氣比較暴躁,進老師的第一眼就像是吃了槍藥一樣,不管老師說什麼,她都要去質問老師。這種行為其實並不正確,我們之所以找老師,其實是想要解決問題,並不是故意來製造矛盾的。

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也非常的簡單,在溝通事情之前,家長先表示自己體諒老師的辛苦,在看寫老師一直以來照顧自己家的孩子。知否已先要進行這兩步,就是為了讓氣氛融洽起來,這樣老師和家長都不會出現尷尬的情況。並且,老師在面對自己被人誇的時候,他們也會放下自己對家長的戒心,不管家長說什麼,老師都會積極地為他們回答,這樣就會好溝通很多。

2.注意溝通技巧

“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憤怒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很多家長講話都喜歡繞彎子,這種話中有話的溝通技巧,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去理解其中的意思,譬如一個比較木訥的老師,肯定都無法,家長所想表達的真正想法。有些家長也過於性急,面對於孩子的情況,家長總是想追問到底。這裡家長很有可能是因為老師體罰了自家孩子,非常的不滿,就像老師表達了自己的不善,家長和老師如果用這種方式來溝通的話,這隻會影響孩子在班級中的學習。

所以家長和老師溝通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如果老師是一時衝動體罰了孩子,家長可以適當的問老師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都要點到為止,老師並不傻,他可以理解家長話中的意思,那麼下一次再衝動的時候也會注意一下自己的行為。如果家長只是想問孩子在學校的問題,家長需要放低自己的姿態,用謙虛的溝通方式來對待老師,老師自然也會想家長說明一切。

3.注意溝通途徑

“老師讓我們明天帶一萬粒米”,寶爸憤怒質問老師,卻遭打臉

現在大部分家長都喜歡和老師用聊天軟件來溝通,但是家長要知道,沒有人會一直盯著手機看,而且很有可能會錯過老師發給自己的信息,如果沒有及時回覆老師的話,反而會顯得自己沒有禮貌。再加上文字,不會帶有任何感情,所以老師只能通過猜測來判斷你話中的語氣,和你說這段話,究竟想表達的意思,這很有可能會引起老師的誤會。

所以家長儘量和老師當面溝通,將老師請到家中,或者到學校直接去找老師,如果家長並沒有時間的話,也可以通過打電話的方式,這些方法都要比純粹的文字溝通要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