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經陝西“白菜心”的一條河,看看怎麼馴服它,造福於民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流經陝西省寶雞、楊凌、咸陽、西安、渭南等關中五市區,也即陝西“白菜心”的一條河。在省境內長512公里。歷史上多次洪水,導致在渭南城區的河道呈現幾個S型。簡單地說,渭河兩邊修建有防洪大堤,理想狀態是希望河道在兩堤中間,減少對大堤的沖刷。

由於歷史上多次洪水,渭河多次改道引起部分河道距防洪大堤較近,不進行防護,控制河勢,則容易發生水流直接沖刷堤防,特別是發生洪水,可能造成大堤潰壩。控導工程就是約束主流擺動範圍、護灘保堤,引導主流沿設計治導線下洩,在凹岸一側的灘岸上按設計的工程位置線修建的丁壩、垛、護岸工程。主要作用是防止水流直接沖刷堤防,併兼具控制河勢的作用。

由於渭河在渭南城區這兒也是轉了幾個S彎,S彎的拐彎處就比較靠近防洪大堤啦,有的地方看起來距大堤不到百米,在這些地方,分別沿河道邊用石頭砌石、丁壩等進行防護,阻擋河水進一步衝擊毀壞河道邊坡。這兩天在渭河灘散步,在渭南城區渭河左右兩岸也有幾處控導工程。離渭南城最近是八里店控導工程,咱們看看吧。


八里店控導工程在雙王街道八里店村,在即渭蒲大橋的兩側。從渭南民生街向北一直走,出了城就到了。該工程始建1966年,1966年至2013年,歷經7次續建、改建。現有壩垛43座、丁壩9座、雁壩13座,工程總長度2080米。

渭南城區這些控導工程由陝西省三門峽庫區渭南河務局管理。

這是八里店控導工程的防洪備料,整齊擺放,隨時以備防洪之用。

這是渭蒲大橋東側處的八里店控導工程部分,這個看起來是丁壩、雁壩?我不太懂。看形狀更應像是雁壩?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給予指導。

這些沿河道邊修建的壩、護岸工程,都是用石頭砌片堆起來來,外邊用鐵絲籠筐進行筐住,形成一個整體,防止衝散。

這是上面一排排防洪石垛,汛期隨時用之防洪搶險之用。

在渭河左岸的S拐彎處有個上張渡控導工程,這個地方在渭南經開區龍背街道高楊村附近。

上張渡控導工程,該工程始建1966年,1966年至2013年,歷經7次續建、改建。現有壩垛43座、丁壩3座、雁壩20座,工程總長度2400米。

上張渡控導工程,該工程始建1966年,1966年至2013年,歷經7次續建、改建。現有壩垛43座、丁壩3座、雁壩20座,工程總長度2400米。

上張渡控導工程,這處拐彎點距防洪大堤是比較近的,最近處大約有六七十米的樣子。從這個位置看這個防護工程更直觀點,是個連續用石頭砌成的雁壩,下面的基礎被水流沖刷都露了出來。

在上張渡控導工程西邊約二三公里,也即現在沙王大橋北端兩側,也就是河灘李控導工程。此處河道沿沙王大橋西側由南向北,到了沙王大橋北端盡頭拐彎,河道改成由西向東方向,在此處轉了一個彎。

此處河道沿沙王大橋西側由南向北,到了沙王大橋北端盡頭拐彎,河道改成由西向東方向,在此處轉了一個彎。這是連續的雁壩。

此處河道沿沙王大橋西側由南向北,到了沙王大橋北端盡頭拐彎,河道改成由西向東方向,在此處轉了一個彎。

此處河道沿沙王大橋西側由南向北,到了沙王大橋北端盡頭拐彎,河道改成由西向東方向,在此處轉了一個彎。這個近距離的防護工程,可以看出防護工程垛成了好幾層,好像是一個銅牆鐵壁,阻擋濤濤洶湧的洪水。

這是河灘李控導工程上擺放的防洪備料。

在渭南左岸在孝義倉渡村附近還有一處倉渡控導工程,這一處相比前面三處看起來工程量就小多了,而且此處距河道還很遠。看標牌為倉渡險工,即是為了提高堤防抗禦洪水的能力,在經常靠水堤防的堤段有計劃地修建的防護工程。

這處工程始建於1976年,歷經10次搶險,現存壩垛26座,該處險段原河彎呈倒Ω,最彎點距大堤坡腳僅存100米。2000年“10.11”洪水將此處河彎自然截彎取直,主河道南移。

這是倉渡控導工程一排防洪備料。這些控導工程,有效控制了河勢走向,防堤護壩,是一項治理渭河的安瀾惠民的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