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经陕西“白菜心”的一条河,看看怎么驯服它,造福于民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流经陕西省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等关中五市区,也即陕西“白菜心”的一条河。在省境内长512公里。历史上多次洪水,导致在渭南城区的河道呈现几个S型。简单地说,渭河两边修建有防洪大堤,理想状态是希望河道在两堤中间,减少对大堤的冲刷。

由于历史上多次洪水,渭河多次改道引起部分河道距防洪大堤较近,不进行防护,控制河势,则容易发生水流直接冲刷堤防,特别是发生洪水,可能造成大堤溃坝。控导工程就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在凹岸一侧的滩岸上按设计的工程位置线修建的丁坝、垛、护岸工程。主要作用是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堤防,并兼具控制河势的作用。

由于渭河在渭南城区这儿也是转了几个S弯,S弯的拐弯处就比较靠近防洪大堤啦,有的地方看起来距大堤不到百米,在这些地方,分别沿河道边用石头砌石、丁坝等进行防护,阻挡河水进一步冲击毁坏河道边坡。这两天在渭河滩散步,在渭南城区渭河左右两岸也有几处控导工程。离渭南城最近是八里店控导工程,咱们看看吧。


八里店控导工程在双王街道八里店村,在即渭蒲大桥的两侧。从渭南民生街向北一直走,出了城就到了。该工程始建1966年,1966年至2013年,历经7次续建、改建。现有坝垛43座、丁坝9座、雁坝13座,工程总长度2080米。

渭南城区这些控导工程由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南河务局管理。

这是八里店控导工程的防洪备料,整齐摆放,随时以备防洪之用。

这是渭蒲大桥东侧处的八里店控导工程部分,这个看起来是丁坝、雁坝?我不太懂。看形状更应像是雁坝?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士给予指导。

这些沿河道边修建的坝、护岸工程,都是用石头砌片堆起来来,外边用铁丝笼筐进行筐住,形成一个整体,防止冲散。

这是上面一排排防洪石垛,汛期随时用之防洪抢险之用。

在渭河左岸的S拐弯处有个上张渡控导工程,这个地方在渭南经开区龙背街道高杨村附近。

上张渡控导工程,该工程始建1966年,1966年至2013年,历经7次续建、改建。现有坝垛43座、丁坝3座、雁坝20座,工程总长度2400米。

上张渡控导工程,该工程始建1966年,1966年至2013年,历经7次续建、改建。现有坝垛43座、丁坝3座、雁坝20座,工程总长度2400米。

上张渡控导工程,这处拐弯点距防洪大堤是比较近的,最近处大约有六七十米的样子。从这个位置看这个防护工程更直观点,是个连续用石头砌成的雁坝,下面的基础被水流冲刷都露了出来。

在上张渡控导工程西边约二三公里,也即现在沙王大桥北端两侧,也就是河滩李控导工程。此处河道沿沙王大桥西侧由南向北,到了沙王大桥北端尽头拐弯,河道改成由西向东方向,在此处转了一个弯。

此处河道沿沙王大桥西侧由南向北,到了沙王大桥北端尽头拐弯,河道改成由西向东方向,在此处转了一个弯。这是连续的雁坝。

此处河道沿沙王大桥西侧由南向北,到了沙王大桥北端尽头拐弯,河道改成由西向东方向,在此处转了一个弯。

此处河道沿沙王大桥西侧由南向北,到了沙王大桥北端尽头拐弯,河道改成由西向东方向,在此处转了一个弯。这个近距离的防护工程,可以看出防护工程垛成了好几层,好像是一个铜墙铁壁,阻挡涛涛汹涌的洪水。

这是河滩李控导工程上摆放的防洪备料。

在渭南左岸在孝义仓渡村附近还有一处仓渡控导工程,这一处相比前面三处看起来工程量就小多了,而且此处距河道还很远。看标牌为仓渡险工,即是为了提高堤防抗御洪水的能力,在经常靠水堤防的堤段有计划地修建的防护工程。

这处工程始建于1976年,历经10次抢险,现存坝垛26座,该处险段原河弯呈倒Ω,最弯点距大堤坡脚仅存100米。2000年“10.11”洪水将此处河弯自然截弯取直,主河道南移。

这是仓渡控导工程一排防洪备料。这些控导工程,有效控制了河势走向,防堤护坝,是一项治理渭河的安澜惠民的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