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營銷”策略下,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運用於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推廣,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飢餓營銷”策略。


“飢餓營銷”策略下,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飢餓營銷”下的“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或者參加過保險公司的“開門紅”盛宴,被各種“發佈會”、“答謝會”、“搶購會”等套路過。

“飢餓營銷”策略下,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保險公司的的“開門紅”產品常常打著“限量、搶購、秒殺”的旗幟,採用“飢餓營銷”式的策略,即實施欲擒故縱的策略,通過調控產品的供求,引發供不應求的假象。

那麼,“開門紅”這麼一個喜慶吉祥的詞,放在保險公司,究竟是何物?其實,“開門紅”這一象徵著喜慶的用詞是保險公司對於自身的一種期許,並未有太多祝福客戶的寓意。

每年年底,很多人都會有年終獎、項目獎等大小不一的一筆收入,而且臨近過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會大幅刺激客戶的消費慾望。保險公司抓住這個時機,推出“開門紅”保險產品,加以營銷策略包裝,將產品銷售出去,實現保險公司年底保費快速增長的目的。

“飢餓營銷”策略下,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但是,但畢竟是扛著“回饋客戶”的旗幟,“開門紅”保險產品設計上,還是會預留一定的“好處”給到消費者,相對於其他保險產品,“開門紅”產品的“含金量”並非沒有。

揭開“開門紅”保險產品神秘面紗

其實“開門紅”保險本質上是一款返還型的年金險產品,總結各個開門紅保險產品的特點無非是:

1、交費週期短、返本早;一般最短3年交費,最快10年返本。

2、雙賬戶運作,以複利計息;返還的錢進去複利增值賬戶,以此產生收益,經過積累期的複利增值,最終實現本金的倍數增長。

3、首年保費會適當降低;

4、返本後至一定的年齡節點,如80歲、88歲,保險公司會額外贈送高額的醫療險或者意外險。

此外,其保單總收益是本身購買保單的現金價值和附加的複利賬戶的收益,附加賬戶的本金來源於所購買主險返還的年金和生存金等。而且隨著時間的積累,附加複利賬戶的收益佔總收益的大頭。


“飢餓營銷”策略下,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因此,不管產品從第幾年開始返還年金,在10年內最好都不要將返還的錢領取出來,因為這些錢是進去複利賬戶最終發生收益裂變的本錢,一旦提前領取出來,會對最終的收益產生巨大的影響。

03

解讀:“開門紅”年金產品下,是“薅羊毛”還是“被割韭菜”

“飢餓營銷”策略下,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3d 的白種人,思考的一個紅色的問號

其實,所謂的“開門紅”產品,不過是一款普通的年金險,無非是以“首年保費較低、返本快、可能附加意外或醫療險等”方面來“回饋客戶”,如果仔細想一想,這些方便顯得有些“雞肋”,意外險、醫療險,通常保費幾百就能搞定,而關於“返本”快慢,也不必太過糾結,該來的總會來的。

而且,“開門紅”年金產品的繳費門檻通常不低,比如最低2萬元起繳。所以,無論該產品被冠以何種名義和開發背景,如果沒有購買年金險的經濟基礎,就不要瞎籌熱鬧了。

在2018年之前,各大公司推出的開門紅產品產品形態不一,但是從2018年開始,銀保監會就對年金型產品做了統一的規則限定,因此,現在的開門紅產品各個保險公司大同小異。

但保險公司為了配合產品銷售和年底衝業績,會給業務員很多獎勵方案,在各種動機的驅使下,業務員對年金險的解讀難免過火,不排除在利益驅使下,業務員可能假借“開門紅”的噱頭,進行誤導銷售。

“飢餓營銷”策略下,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作為客戶來講,認清年金險強制儲蓄和適當收益的本質即可,不過被保險公司和業務員誘導而過度消費未來期望。

至於是“薅羊毛”還是“被割韭菜”,關鍵還是要考慮到投保人本身是否有購買年金險的需要以及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承擔投資在年金險中的這一筆資金,畢竟年金險賬戶中的流動性確實很差。

如果你恰好有購買年金險的需求,也確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趕上了“開門紅”,那麼,恭喜你,多少還是能從“開門紅”中得到一定利益,薅到羊毛的;


“飢餓營銷”策略下,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含金量如何?

但是,倘若你事先沒有購買年金險的打算,也沒有預留資金準備,還是不要隨大流,在保險公司飢餓營銷的策略下,頭腦一熱,就買下了“開門紅”產品,這無疑是被“割韭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