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或第N次买车,你最看重哪些方面?

烏鴉0728


第二次或者第N次买车你肯定考虑的有下面几点吧,第一,预算,买车肯定心里有谱了,我想买什么价位的车型。第二,车型和几座车,这是首先需要定位,轿车.SUV. MPV,买5座还是七座。第三,品牌,国产车还是合资车,国产销量大的,五菱宝骏,长城,吉利,奇瑞,传祺,荣威,合资首选丰田,本田大众。


华华聊车


说说我的经历吧,12年刚创业,买了一辆二手的五菱面包,好歹是一辆汽车,那会那个高兴啊,但是开了俩月新鲜劲过去了,一到加油站加油,看到人家轿车开油箱盖不用下车,当时就挺羡慕,心想着还是轿车舒服。

14年,告别了面包车,忍痛花了27500买了一辆二手的力帆320轿车,类似于宝马MINI样子的,我188的个子开这个车显得特别滑稽,但是好歹也是一辆轿车,还有空调,于是乎开的也是乐哉悠哉,可是开了几个月新鲜劲一过,再加上二手车毛病多,总觉得还是买一辆新车好,不能总开二手车,于是乎这辆车开了八个月的时候就卖了,卖了好像是24500吧,我拿这个钱分期买了一辆奇瑞风云2两厢半轿车,那种感觉太帅了,总开二手车了,今天终于换了一台新车了,目标打成了,也该踏实了吧,可是开了不到一年,经常出门堵车啥的,发现还是自动挡的车好,开着轻松,正赶上那两年自己也挣了点钱,也是因为工作便利,汽车资源也比较方便,正好有朋友自己接了一批大众朗逸,优惠挺合适,于是乎开了一年多点的奇瑞在我没跟媳妇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就把车给换了。当时办齐了不到十二万吧,当时在老家农村这个自动挡的朗逸还是很有面子的,很拉风的,开到家那个兴奋劲儿别提了,心想这回可得正道的开几年了,不能总换车了,这个车也挺给力开了不到两年跑了8万多公里,在这期间我这业务也是越做越大,接触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客户的档次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觉得这台车档次低了,也是虚荣心的关系吧,18年八月份,正好有家合作的4s店放出来一台宝马3系优惠挺大,也是禁不住朋友的怂恿,这次真是忍痛把朗逸给卖了,换了这台宝马。被卖家开走的那一瞬间我还特别的不舍,毕竟它陪着我几乎跑遍了整个河北省,也给我效力了。我这台宝马上完牌以后,我暗中发誓这台车说啥也得开个五六年再说,到现在开了五万多公里了,家里两个孩子了,加上我媳妇,父母,一家六口人,我前段时间又忍不住去试驾凯迪拉克的xt6了…

听说配图会增加浏览量。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不同情况下的选择与需求也是不一同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对的,或者更合适的,不要盲目选择。就像我,这两年就因为车可没少扔钱,可能也是性格原因,我媳妇的话,挣点钱有点烧包儿,呵呵。

我希望我的买车经历能给大家提个醒,车买最适合自己的,不要想着一步到位,这种东西不可能一步到位,他会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变化而变化。

纯手打,不专业,不喜勿喷,多谢。





车贩子老潘


我第一辆车是奇瑞QQ,刚刚学会开车买一个亲戚的二手车,很感激亲戚给我的价格很便宜,到现在都怀念那辆车,省油,好停车。

第二辆车是标致408,我老婆看中的,记得特意去上海参加团购,连夜开回南陵,其中时候爱惜有加,现在这辆车还在我朋友那继续发挥作用。

现在这辆车是宝马525,已经开了4年了,上两辆车都没有享受过车库待遇,为了这辆车特意买了个十几万的车库。

这些年还陆续买过经营用的面包车或者货车,还租用过电动货车。

我觉得再买车,我要买个小一点的车子,好停车,省油、耐用。如果有一个日本的KCAR就好了,车子还是自用感觉好用好。

至于大气有面子,这个都是身外之物没有必要去特意追求了。


从淮河到长江


第一部车是06年购买的夏利N3,省油灵活,第二部车买了个二手的本田八代思域,省油灵活,第三部车买了雪铁龙C5,1.6T的油耗跟八代思域一样都是百公里八个油,但是开起来给我的安全感是前两部车不能给我的,最满意的是底盘还有车身结构的强度,买这车是因为我亲眼所见的一次高速追尾事故,大概有七八辆车高速追尾,C5在中间,前后的车子都撞变形了,C5没啥损失,那次我就下定决心,以后换车一定换这个车,前两部基本都是我自己开,现在我有了老婆孩子,更看重的还是安全,沃尔沃买不起,C5就很好


波罗密多心经


新手与老司机选购汽车时的关注点差异

新手关注点

  • 油耗

  • 品牌

  • 质量

  • 配置

  • 安全水平


老司机关注点

  • 性能

  • 油耗

  • 质量

  • 配置

  • 安全水平/品牌


在没有用车经验的前提下选择汽车,选车的参考标准往往是网路上一些所谓的「老司机说」,但是这些说法大多不具备参考价值,因其多为专业性很强的【话术】。

主流汽车品牌可分类两大类,第一类为技术流高品质车辆,此类企业的特点多为技术研发能力很强,但是在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偏弱。第二类则为技术水平一般,但总能够通过精明的营销进行「产品美容」的品牌。作为行业分析从业人员对于此类品牌的营销能力之强是深有体会的,不论通过企业官方的宣发还是通过第三方媒体机构进行宣传,这些企业的能力几乎可做到引导消费市场认可其文案。

对于选择第一台汽车的消费者而言,在缺少用车经验以及对车辆机械至少缺少认知的前提下,选车时往往只能参考这些内容。结果则是首台车往往不具备高品质,比如认为小排量发动机的汽车能够实现低油耗,但却忽视了什么叫做小马拉大车,也就是马力与推重比的关系。其次则是盲目的认为外国品牌的汽车质量稳定且安全等级高,殊不知主流消费级的汽车百车故障率最高的前十名中,至少有80%以上是被视为质量稳定的合资或进口车。


盲目的选择决定了车辆品质必然不高,想要选择到高品质的汽车,首先要从性能着手。

很多新手认为家用代步车不需要高性能,只要油耗足够低即可;然而没有性能的车必然无法实现低油耗,任何类型的发动机都可以这样评价。因为决定车辆性能的核心因素是重量与马力的关系,车身越重则达到理想车速与加速感(正常水平)需求的马力越大;在以大为美的普遍审美需求中,汽车的尺寸是越来越大,车身自然越来越重,那么正常驾车对于马力的需求则必然很高。

马力的计算公式为:(转速×扭矩÷9549)×1.36=PS。公式说明了发动机如有足够大的扭矩,那么扭矩与转速以相乘的关系则能实现低转速大马力输出,转速低则等于进气量与喷油量的降低,车辆的油耗自然而然能下降。而如果大车配合小排量发动机,其排量决定了扭矩必然不高,扭矩不高这需要以高转速大喷油量驾驶实现正常加速和车速;由此可见小排量发动机不见得省油且必然没有高性能,中大排量发动机能实现低转速低性能正常的低油耗驾驶,同时也能实现高性能体验驾驶乐趣。

上述内容为汽车性能与油耗的关系,简单概括为小排量大车肯定没有性能且油耗偏高,大排量高性能汽车可在节油与运动模式间自由切换。这是性能作为选车参考的第一点价值,第二点价值则是对质量配置与被动安全的参考价值;主流的高性能汽车总会选择质量稳定的传动系统,比如AT或湿式双离合,其他类型的变速箱不适合匹配性能车。

其次两大总成的级别足够高则配置必然不会低,即使对比同价位的竞品也会很有些优势,因为此类品牌大多没有非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产品力是体现竞争力的唯一方式。

重点:被动安全等级。高性能汽车对于车企而言的潜在「风险」更高,因为不排除有一些用户会有非常激进的驾驶风格;那么为保证在此类车更高概率与更大强度碰撞时能保证安全(主要为不影响品牌形象),这些车则会以高强度高品质的钢材或铝合金材料对车身关键部位进行加强,主动安全保护配置也会配套的比较全面。性能车决定了安全保护等级,同时决定了传动系统与配置水平不会差,这就是性能的参考价值。


总结:汽车的性能不仅代表驾驶乐趣,性能是决定一台车全方位配套等级的核心,「芯」强大的汽车等于综合实力的高水平。且高性能就像储蓄,可以不用但不应该没有;比如在路况复杂甚至有些危险的场景中,高效率的超车并线能够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驾驶,同时也提高了己方车辆的安全等级。而如果性能平平则有可能引发碰撞,或造成其他车辆避让引起连锁碰撞。

总而言之汽车的性能应为选车的核心因素,中大排量的性能车以AT变速箱加丰富的配置为首选项,中小排量汽车以DCT湿式双离合的同类型车为参考标准,这两类车都能带来相当理想的用车体验。




天和Auto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个人喜好

如果你第一次买了轿车,第二次买车就会考虑SUV,第一次买手动档的,第二次会选择自动挡,第一次选择由于价格的原因选择国产车,第二次会选择更有面子的合资车,第一次买车的后悔过什么,第二次就买就要注意,自己喜欢什么能买的起什么,那就买什么 。

2、价格

买车和买房子不同,房子可能以后会升值,可车就是纯粹的消费品,所以买车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买车的时候绝对不能冲动,你有多大的力气就提多重的东西。

车的功能有两点:“代步工具”和“身份的象征”。在北京,目前,还看不出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大城市有什么优势。许多人宁愿选择10点上班,8点下班以避开京城痛苦的堵车。作为“身份的象征”,如果您所从事的行业确实有需求,您可以把车作为资产出现在您的资产负债表里面。有许多人说:“买车还不如打车。”对于一个理性的中产阶层而言,这句话太正确了。

3、性价比

所谓的性价比,就是不同汽车的装配和价格的对比,简单的说,同样是10万的车,如果甲车装配了ABS,而乙车没有,那甲车的性价比就比乙车高。在买车的时候,想买什么价位的车基本都是确定的,所以你要对这个价位的不同品牌汽车性价比进行分析,同样价位的车,能给予你的东西绝对是不同。

买车时应该注意几点,这是我总结的经验和教训:1.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买,没必要盲目追求宽大.向本人平时就我自己用没必要买大车.2.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买车.如果就是比较喜欢运动驾驶还是买轿车好.3.不要盲目追求高配值,其实许多豪华装备你不会经常使用,比如说电动坐椅和电动后视镜,而且这些东东自己装并不贵!4.更多的注意整车的制造工艺而不是个部件的指标.工艺不好就相当于小孩的先天疾病,再治也好不了.就想给哈飞法拉利的部件她也攒不出法拉利,至多出个赛豹!5.如果你不是特别爱折腾的人尽量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厂商.6.一般家庭尽量选择产量大的车,要不以后的保养和维修都会有问题.我对10万左右的车评价如下(我基本都开过了,全是身边同事和朋友的):1.FIAT的车长于整体设计,缺陷再整车制造和工艺,其装配和工艺水平比哈飞强点有限小毛病也不少但售后比哈飞强太多了.2.VW的车长于制造,尤其是POLO其实是好车,现在POLO的车大约降了8000应该说还是能体现她的价值的.GOL就免谈了从工艺到设计和技术都是垃圾.3.天津一气:车不错,制造工艺也比哈飞强不少,比FIAT也要强.可惜售后和哈飞一样烂!不过配件比哈飞便宜,谁让人家产量大呢.整体工艺比POLO差点但在国产车里应该说是很好的.4.长安伏特和铃木:我一个同事刚买的伏特嘉年华,除了样子见仁见智外总体的工艺还是不错的个人觉的应该能排个第5.比哈飞好.铃木的质量和哈飞基本相同,且车太轻整个XL2代.5.上海通用:只能说整体质量不错,毛病少售后好,配件不贵.通用是不会砸自己牌子的.工艺和伏特差不多.6.启亚:除了发动机真个一个垃圾!不过人家的ABS可是有EBD的!7.东风雪铁龙:不用过多说了把,无论是制造水平和售后服务都不错,毛病少配件便宜.8.天津丰田:好车,高标准的制造工艺。


发哥19831211


您好,如果是第二次买车,可能会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是定位进化,第一辆车是轿车,第二辆可能尝试SUV或MPV,这是一种可能。当然如果第一辆车的定位功能能够完全满足你的需求,第二辆还可能继续选择轿车。

二是同级别进化,即使第二辆车还是原来的定位,也有可能级别会提高。如第一辆车是紧凑级别车型,现在生活改善了,第二辆车可能升级到了中高级别轿车,随之享受级别也相应提高了。

三是品牌进化,第一辆车是国产品牌,第二辆可能是合资或者豪华品牌都有这个可能,这个要结合的工作需要和实际能力来综合评估。

至少配置功能方面的东西,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级别提高了,配置也会相应提高,而且驾驶质感改变非常大,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柏来之车


第一次买车更多的是解决出行需求,由于没有高频次的用车经历,买车多听从他人的意见或选择自己心仪已久的车型。无论是听从他人意见还是选择自己心仪已久的车型,因为非从自己实际需求出发选择的车型,加之过了新鲜期后对车辆愈加熟悉,多少会发现已购车辆和内心的差异。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在购车三个月左右会逐渐发现不满意的地方,此时会对已购车辆的不满意点达到高值,随着购车新鲜感过去加之高频次用车体验时长积累,对不满意的地方由如鲠在喉逐步熟视无睹,但熟视无睹不代表趋于满意,而会转为下次购车的在意点。

当换下一辆车时,由于自己已经有了高频次的用车经历,且第一次购车用车过程中积累的负面经验,这些用车经历和负面经验会直接影响再购车辆的选择。

因此,再够车辆时:

1-会规避上一次购车及车辆使用中的负面点;

2-会充分考虑自己的现有预算及未来可期收入,进而考虑自己的再购预算;

3-会更加结合自己的使用需求,充分考虑使用的用途,进而考虑品牌、档次、空间等要素;

4-会参照与自己相当阶层的已购在用车辆,尤其是日常接触较多的同阶层人群的车辆;

5-通过上述四点基本锁定再购车辆的区间和可选品牌,此时会考虑各品牌的促销优惠力度、贷款条件、看车感受,进而锁定心仪车型。

所以,第二次或N次的购车是一个逐渐趋于理性的购车过程。


侃二两老白干


汽车是男人们的挚爱,我个人觉得选择一台适合自己车主要看一下几点,一:实用性 建议选择7座SUV或MPV等 二:功能性 如今自驾游的朋友越来越多,喜欢越野或自驾的朋友 可以选择四驱越野车/SUV 三:经济性 所谓的经济性主要讲的是根据自己的收入选择合适的价位车型,不要为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水平嘛


爱行摄


个人喜欢哪一方面呗。 第一次你可能买了10万左右的车。那你第二次买车就不建议买20左右的了。一步到位30左右的吧。办完十几万换办完二十几万没意思了。一步到位30多万,开上十年再说。

原因呢两点:

几年内你考虑换车的话面子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你身边的朋友都开a6,你去换个a4总感觉差点事,所以还不如赞赞钱一步到位。

第二这个一步到位可能会有朋友说。30万的车就一步到位了? 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说绝对一步到位了,不要太高估你自己,感觉几十万都不是事,很简单,你要是本身自己很值钱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个职员或者小个体的话,就不要这样想了,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