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病為何難有特效藥?因為新藥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12年

新病為何難有特效藥?因為新藥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12年

不少新藥是從試管中的化學實驗開始的

在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人抱怨科學家為何不能立即開發出可以對抗新病毒的特效藥物。因此,當科學家剛剛發現雙黃連對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後,市場上相關藥物就被搶購一空。

  

新病為何難有特效藥?因為新藥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12年

我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也得認識到,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最終能不能成為一種特效藥物尚不可知,不可盲目搶購和服用。

其實,一種新藥從研發到上市並非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事情。

走入藥店,我們會看到琳琅滿目的藥品。無論是盒裝的、瓶裝的還是袋裝的,每種藥品從開始研究到最終擺上藥店的櫃檯,背後都有一段曲折的經歷。

美國醫藥界的專家稱,研發一種新藥,通常需要12~16年的時間,平均費用高達7000萬美元。其他國家新藥研究所需要的時間和費用也差不多。更何況,有更多的藥物在研究階段就因為各種原因而“夭折”,最終沒能變成商品。

開發新藥的程序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研究新藥成分的階段,需要2~10年的時間。要獲得一種合適的新藥很困難,研究新藥成分的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一。

接下來進入臨床動物測試階段,只有12%的新藥能夠通過動物測試。動物實驗獲得成功後,藥物才有可能開始人體實驗,選取若干健康的志願者進行測試。人體測試一般至少分三個階段,選取志願者的人數由幾十人逐步擴大到千人以上。

人體測試一般需要好幾年的跟蹤研究,只有獲得65%以上的成功率後,才能送給官方審批,有95%的新藥可獲得批准。

  

新病為何難有特效藥?因為新藥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12年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篩選合適的化合物以便製成新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藥物學家就像像是“選秀”娛樂節目的評委。他們首先根據化合物的元素組成、結構等屬性,從數千萬種天然和人造化合物中“海選”出1萬多個可能有用的分子進入第一輪評比。

接著,他們把這些化合物的相關資料輸入到計算機中,讓計算機充當評委,把那些不易成功提取或合成的成本過的化合物淘汰掉。在第二輪比賽中,那些並不太適合作為藥物(比如毒副作用較強)的化合物會被PK掉。

這樣一輪輪地比賽下來,最終有幾十個化合物進入決賽。藥物學家再次登場充當評委,採用實驗的方法對這些化合物進行“考評”,大賽的“總冠軍”就是藥物學家要找的新藥有效成分。當然,最終這個藥物能否成為藥店中的“明星”,就得看它的藥性究竟有多好了。

在新藥上市之前,沒有針對性藥物的疾病只能進行支持性治療;或是一些患者成為“試藥者”,在新藥上市之前可能獲得試驗性藥物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