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職場上還有敢於擔當的領導嗎?

Seven_樂樂


擔當是當領導的基本素質,但不知道你所理解的擔當是不是和我的理解一樣?我對擔當的理解是;

敢於直面面對沖突,面對困難不退縮。

我在這裡舉個例子:

故事發生在明朝期間,當時有位新上任的知州,因為當時的地方政府腐敗,公務員之間相互抱團,欺上瞞下,從中取利,面對新上司的到來,大家都有排斥的思維,知州上班第一天,狡猾的下屬就抱來大大堆案卷呈給他,想試試這位新上司的水平。知州稍微想了想,就統統的批准了,這下那些為非作歹的下屬們就打心底藐視他,高興的對同夥說:沒事,舞照跳,故事照舊!

這樣,那幫人就越來越放心胡鬧。

而這一切,知州都看在眼裡,卻什麼都不說。

突然某一天,知州命令道:所有的官吏等人,統統集合聽訓!

當天,知州升堂,州府大堂上黑壓壓站滿了人,知州黑著臉大聲喝道:文書張三,你在半月前瞞著我侵呑稅銀3000兩,是不是?師爺李根瞞著我私自簽署文件給他人,收授好處費10000萬,是不是!

文書張三和師爺李根嚇得臉色蒼白,但也覺得沒事,因為他們都是有靠山的,很快回過神來,說:那是因為老爺你忙,我做師爺和文書的幫你處理!這是我們的職則阿,大人,好處費那肯定是沒有的事!旁邊的官吏們一部分都出來附合,知州請出了當事人對質,師爺們無話可說,反而渾橫的說:我們就這樣辦事的,你想怎麼辦吧!

知州看了一下,不慌不忙的從懷裡掏出聖旨,對著那幫汙吏說:我奉皇上旨意,整治本地貪腐,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管你有什麼後臺,一律擦律查辦!

這下一出,所有的人都傻眼了,知州命令道:革去那些盲從的官吏職務,當場棒殺李師爺和張文書。

從此,當地政治一片清明。

這個故事說明一下個道理,不是領導不做事,不擔當,而是你的問題是不是領導當下是不是要處理的事情,分前後吧!希望能夠幫到你!



如此簡單的搭配


我想問你經歷了多少公司,多少領導才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你這樣的問法會誤導其他人,讓人覺得現在職場全是弄虛作假、互相推諉、遇事退縮,不敢擔責的人!

我認為至少應該明白這幾點:

一、整個單位的風氣是由一把手決定的。

之前我在分公司的時候,最早一個一把手在的時候,單位內部就流行和稀泥,各個領導面對下屬反應的情況和事情的時候,都是混著走的,資源分配也不是按勞分配,是按鬧分配。

14年換個一個年輕的一把手之後,員工還是那批員工,二把手還是那些二把手,大家卻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個個做事情爭先恐後、身先士卒的,那段時間的整個公司的業績翻了2翻。

16又換了一個分公司內部提拔起來的一把手之後,氛圍又出現了變化。本地起來的領導周圍的關關係系的實在是太複雜了,分幫派、站隊伍的情況就特別嚴重,幾個二把手也開始明哲保身,不做跨界的事情。

人還是那些人,只是換了一個帶頭人就有這麼180°的大變化!

二、細緻的分工決定了必然要靠協助才能進行,沒有擔當的人難以生存

現在的市場越分越細,導致人的專精也越來越細,所以要想推進某個項目的進行,單靠那麼一兩個人是無法進行,必然是需要多人的協作才能成一件事。如果都是缺乏擔當的人那麼現在市場上那些日新月異的變化又是哪來的呢?

三、沒有擔當還有個原因來源於職責的劃分不明確

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職責都明確到一個人頭上,那麼這個事情就是有著落的。如果給了兩個人,不說清楚的話,那麼就是混著走,如果給了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人,但是不明確互相之間的職責的話,那麼必然這件事就是沒有人管的。

所以你說的領導沒有擔當,是源自於領導的職責劃分沒有明確。

一個下屬不可能去給你的領導明確職責,領導的平級也不可能給自己的平級明確職責,大家都在揣著明白裝糊塗,只有再上一級的領導來把職責明確清楚,那麼每個人都是有擔當的人。

總結來說,職場上依然還是有擔當的人為主,沒有擔當就是來源於一把手管理風格和對職責的劃分是否明確。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好事搶破頭,壞事踢足球!

敢於擔當的人已經鳳毛麟角了,要說溜鬚拍馬捧臭腳的人那就多如牛毛了!

現在說一套做一套,表裡不一,說大話,說瞎話,說風涼話,不切實際吹牛皮推卸責任的人多。

現在實事求是說話,立竿見影,言行一致,說真話,說批評話,說實話,說心裡話承擔責任的人少!


春天來了7270


這樣的問法,似乎是職場上沒有敢於擔當的領導了。

就從身邊的例子來看,敢於擔當的領導還是有很多的。

至於有些領導為什麼沒有擔當,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需要考慮:

一、單位的風氣如此,敢於擔當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一個單位的風氣較差,大家都習慣了混日子,得過且過。

敢於擔當的人似乎在這裡面成了一個另類,大家都對他另眼相看,排擠打壓,工作上也不太配合。

為了在這個環境下生存,敢於擔當的人,只好妥協了。

二、有些工作,需要你偷奸耍滑一下。

我們單位在進行一次不太正規的招標時,有兩家單位表現的比較符合需要,在選擇時,下屬給經理彙報,讓經理拍板決定。

經理總是顧左右而言它,一會兒這家單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一會兒又說那家單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反正就是兩家都不錯,但兩家都有點瑕疵。

下屬心裡很著急,如果覺得都不行,可以再換一家,但領導就是不開這個口。

不過到最後,還是定了其中的一家。下屬才鬆了一口氣,因為距離開工只有兩天時間了,再不決定,工程不能近期完成。

其實下屬不知道,這兩家單位,其實實力都差不多,也都能滿足工程需要。經理之所以不立即拍板,是因為這兩家公司,是因為兩個上級主管領導,都和經理打過招呼了,一個是這個部門的直接主管領導,另一個不是主管領導,但級別比主管領導略高一些。

不管選誰,都要得罪另外一個人,經理乾脆不吭氣。

最後還是地位略低的那位領導,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之後,主動退出了。

三、沒必在擔當的時候,可以甩鍋給下屬。

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領導們來扛著,在工作中我們講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如果哪項工作做得不好,誰負責的,板子就打在誰的屁股上,就算是上司負有領導責任,也可以把鍋甩給下屬。

一是因為下屬是直接負責人,他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二是甩鍋行為可以讓下屬有危機感,出了錯,上司可不會保護你,所以你要保證自己不出錯;三是人都是會趨利避害的,如果覺得是對自己影響太壞的事情,不管是領導還是一般員工,都是能甩就甩。

四、心中有怨氣,故意表現出不擔當不作為。

我們有一個部門經理,當了十幾年的部門經理,一直沒有得到提拔。

有一年,上級在我們單位選拔後備幹部時,把年齡限制在了五十歲以下,他超過了,以後再也沒有提拔的可能性了。

這個事情之後,這個老經理感到前途無望,就特別的消沉,對單位也有意見。工就這變得特別消極,該他管的事,他也置之不理,能推就推,和他部門的工作配合十分困難。

其實在沒有這件事情之前,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都是挺好的。

有時候我們會說,環境可以改變一人的思想,確實是如此。

六、個人本性使然。

有些人,他們的本性就是沒有擔當意識,不管坐到哪個位置上,本性是難以改變的。

只能說,他們被提拔為做領導時,一是自己隱藏的比較深;二是上級疏忽,沒有發現他性格中的致使缺點;三是他有特殊能力。比如關係,或者自己是很牛的技術人才等等。


錦瑟談職場


現在職場上還有敢於擔當的領導嗎?

一個人在職場上最為幸運的事情,就是能夠遇到敢於擔當的領導,這才是真正的伯樂。

敢於擔當的領導:一是想幹事、能幹事,跟著這樣的領導,肯定會有事業的成就感、價值感;二是有修養、有人品,跟著這樣的領導,不用擔心遭遇權術、心機;三是肯幫人、肯教人,跟著這樣的領導,肯定會有一定的成長,無論是自我修為和能力,還是事業和前程。

不過,這樣的機遇是很少的。人的一生當中,或許有這樣那樣的貴人,可在職場上能不能遇到真正的貴人,既要看自己的造化,也要看自己的努力。

1:有,但是很少!

職場上有沒有敢於擔當的領導,肯定是有的,但的確很少。有的人工作一生,可能換了無數單位,也可能一個單位沒換,但是領導肯定經歷過無數個。

是不是每個領導都讓你感到很舒心,是不是每個領導都能讓你受益無窮?是不是每個領導都能在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留下口碑?或許,敢於擔當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如果一個領導,前怕狼、後怕虎,遇到事情往後退縮,出了事情推給下屬,這樣的領導怎麼敢稱擔當。

2:形式主義越多的地方,就是有擔當者越少的地方!

當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恰恰說明,在有的地方,敢於擔當的領導越來越少。

為什麼?因為搞形式主義,是一種自我保護之策略。比如刻意留痕,就是為了規避責任,減少擔當;比如隨意問責,就是為了把鍋甩給基層,不想追究到自己頭上;比如督導考核,就是想把責任推給基層,自己坐享權力,不講擔當。

所以,查一查哪個地方、哪個單位搞形式主義多,就說明哪個地方、單位的領導缺乏擔當。因為他們不想去幹實事:一者,幹實事太辛苦,又不容易出成績。搞形式,可以一目瞭然,一下子領導就能看得見。

二者,幹實事可能容易得罪人,還容易出錯,弄得不好,就會給自己惹麻煩。所以養成有的領導得過且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作為思想抬頭。

3:用人要實績、獎罰要分明!

激勵更多的領導敢於擔當,其實法子也好使、也簡單,關鍵是下決心用到位。

一者,用人要實績。實績才是最為重要的,道德當然要講,但是光有道德,沒有實績的人,至少是不能重用的。否則就會出現空談之風。而且有的時候,道德還不容易評價,不容易發現,這個社會,偽道德的人太多了,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能不能幹成事?幹成了什麼事?這個是可以考察評估的。

二者,獎罰要分明。賞罰分明是孫子治軍的重要內容。治軍如此,幹任何事情都應該是如此。有獎勵才有動力,有懲罰才有壓力。一方面獎罰要公正,要有科學的評價體系;另一方面獎罰要相當,讓人感到什麼是獎勵,什麼是懲罰,不要覺得都是輕飄飄的。


碧翰烽


剛剛結束的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還有明年年底結束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其實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劃清責任。

以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例,整合其他機構中,牽涉市場的職能和責任,達到改革後,凡是市場以內的監管責任,全部歸市場監督管理局承擔。同樣,環保、住建、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的改革,也都是這樣一個思路。其目的就是劃清責任,界定權力範圍,建立權力統一、職能集中、效率更高的服務型政府。市場範圍內的市場監管局管理,三農領域內的農業農村局管理,生態環境問題環保局負責,最大程度避免權責不清、推諉扯皮的現象,避免遇到利益爭著管、碰到責任躲著走的混亂現象。避免出現市場內發生的問題,地方政府、工商、質監、食藥監、物價等部門都有責任,都有權力,群眾繳錢都想收,也都有權力對群眾亂罰款,出現責任問題時,一個推一個,都說不歸自己負責。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行政職能歸政府部門,生產經營職能歸市場,完全實現政事分離、事企分開,事業單位只承擔公益服務職能,和部分行政輔助、行政支持職能。職能相近、服務相同的事業單位跨領域整合,成立以行業領域內的服務中心、和跨領域的綜合服務中心為主的事業機構。已經於2018年7月底提前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任務的遼寧省,縣區事業機構精簡率超過90%,省市事業機構精簡率超過50%,可見事業機構整合、精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機構整合後,黨政機構省市縣實行限額設置,事業單位同樣能減則減,機構個數大幅減少。加之各單位領導職數統一按編制數額嚴格設置,50名以下編制只調一正兩副三個領導職數,51—200名編制設四個領導職數,201—500名編制設五個領導職數,501—1000名編制設六個領導職數,1000名以上編制設七個領導職數。

機構少,領導職數核定標準嚴格,領導職數絕對數量大幅減少,提拔晉升的機會大幅減少,選人用人的標準更加嚴格。職能集中、權力統一,責任責無旁貸。職數、權責改革雙管齊下,再加上政紀黨紀的嚴肅追責,選拔的領導幹部綜合素質會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有擔當。能力稍弱的,自然會被淘汰,只能靠職級並行等優待政策,競爭相應的待遇,而不是魚龍混雜,走上領導崗位。


職言管語


眾教師皆不患寡而患不均。評職稱靠買賣,評的是金錢權力和美色。按勞分配,讓教師拿到屬於自己的應得的那一部分才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怎麼解決?取消職稱制度是最好的做法,取消職稱制度後,即使教師月薪5000,也會覺得教師職業是最幸福的職業也不會有職業倦怠之感。

假設取消職稱,教師月薪6000,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覺得將會發生眾多優秀學生報考師範院校報考當教師,沒人願意去考公務員。還有,讀書無用論就會消失,人人都會覺得教師職業是最值得擁有的職業。教師地位變高,學生也變得尊敬教師,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家長也會敦促學生努力學習長大了當教師。

學生,家長,社會都會變得尊敬教師,學習氛圍也變得濃厚起來,國家的教育事業,民族的發展大計也會蒸蒸日上,科技也會變得越來越強,世界上各國也會另眼相待。

如此,可以提前十幾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重新迴歸,雄獅將睡醒發出宇宙最強之音,外星人也會慕名前來朝拜,這樣的場景只要取消職稱制度,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就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今天空氣流通暢


現在不是有沒有敢於擔當的領導問題,而是有很多一部分人已經不願意提拔,不願擔當領導重任。依我看來,主要是職務和職級並行還存在不合理之處,職務與職級在同一等級的公務員,其生活待遇一樣,但其他待遇卻差別不大。此外,處於領導崗位的幹部還要承受相當大的工作壓力和工作責任,相比之下,同等職級的公務員所承受的壓力要小的多,基層領導幹部付出與回報往往令他們感覺不成比例,因此,對於求官欲不強的基層公務員來說,即使他們在工作能力上足夠優秀,主觀上也不願意擔當領導重任。在他們眼裡,承受領導崗位上的壓力,總不如輕輕鬆鬆過日子,踏踏實實進職級的好!


叫獸唐pro-t


有吧,沒有發現,應該有吧。不過現在領導都挺賊了。無風險就去做。有風險的讓下面認去做。不過呢上下都有招數。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拿“上會”來說吧。就是當下常用的辦法,這就是本應該負責的卻讓大家都共同討論一下,就是讓大家共同承擔責任嘛。就這一件事就得商量好幾天,半年也有敲不定的方案。為啥?都想太平下去嘛😄。



蘭州旅遊XWZB


敢於擔當是一個人政治覺悟、立場是否堅定、宗旨意識是否強的一個標誌,只有敢於擔當,才能撐起一片風清氣正的藍天,才能淨化周圍的政治生態,才能在反腐、黨風建設中敢於做為。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更明確提出要勇於擔當做表率,所以,做為一個正直、無私、有理想信念的領導幹部,要把擔當做為自己幹事創業的基本要求,直面困難,勇於、善於擔當,肩負起自己的神聖職責,才能不辱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