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生活越是荒诞,成长越是艰难

在我还没有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许三观卖血记》这个名字就给我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之感,像余华的《活着》,虽为活着但是都在死去,许三观也一样,到最后不过会是凄凄惨惨的死去,读完才发现,

不是只有死,才能称之为悲戚,普通人拼劲全力活着的样子才最为苦楚。

余华不是一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以精致出名,靠着自己简短有力,纯净细密的叙述,构建一个又一个有别于外部世界,但是看起来也足够真实的文本世界。他本人也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许三观卖血记》:生活越是荒诞,成长越是艰难

所以《许三观卖血记》主题虽然是生活的苦难,可是总能让不同的人在里面找到不同的共鸣,或是因为生活,或是因为成长,或是因为父爱......残酷又现实的虚假,平凡又无奈的真实。

生活就是如此,在我们眼里看来,越是荒诞,于个人成长越是艰难。许三观就是在这样荒诞的文字现实里面,艰难的成长着。

01因为好玩,自主卖血

许三观12次的卖血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两次成长的过程,一次是为自己,一次是为家人。

初次卖血,许三观就是觉得好玩儿,村里面的人都说,没有卖过血怎么能算身体好呢?许三观喜滋滋的去了,拿着卖血的钱吃了炒猪肝,喝了二两黄酒。

第二次卖血,因为一乐,说来也是一把辛酸泪,许三观给何小勇养了九年的儿子,到头来一乐打了人,钱还是要许三观出,许三观心里生气,又觉得自己吃了哑巴亏,把二乐和三乐叫过来灌输了“何小勇不是个好人”“以后要侮辱何小勇的女儿”的思想,精神上得到了自我满足,乐颠颠的去卖血了。

第三次卖血,是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当年他在林芬芳和许玉兰之间选择了后者,林芬芳就成了许三观心里的白月光,很白很嫩很光,所以再次有机会的时候,许三观和林芬芳也一度春宵,事后,许三观觉得应该给林芬芳买点东西补一补,所以又一次去找李血头去卖血。

《许三观卖血记》:生活越是荒诞,成长越是艰难

这三次卖血,在我们看来虽然荒诞但也有些好笑,因为无论是卖血的理由还是卖血之后的行为,都透露出来了一丝玩味,日子虽然在认真的贫穷着,生活却是有着诸多饭后谈资,不管是因为“做了九年乌龟”还是和初恋情人的缠绵,都是可以博人一笑 ,但是却不至于博人同情。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环,很多时候做事情,都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去做,越是年少,越能体验这种感情,可能仅仅是为了跟风,可能也就是为了一个荒谬的理由,做出来一些奇怪的举动,自己不觉得可笑可悲,可是旁人却是看的津津有味。

但是当人开始成长到跨过这一段时光的时候,才会发现,被迫选择的成熟,有多难。

02生活所迫,被动卖血

如果说前三次卖血,我们看描述都还能笑出声,接下来的八次,可能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因为想让家人吃顿饱饭,许三观卖血换干粮;因为想让二儿子留下来在家乡工作,许三观卖血请儿子单位领导吃饭;因为想救得了肺炎的一乐,许三观卖血、卖血、卖血......不断重复的卖血,不断重复的苦难,就像余华本人所说:“苦难和重复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在许三观越来越频繁的卖血背后,苦难不仅接踵而至,而且还越发浓烈。

许三观这几次卖血,没有啼笑皆非的理由,就是一个目的:“活着”,让家人活着,让自己活着。

这时候的许三观已经开始学会了父母的一套行为准则,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孩子,褪去了年轻时候的那一点叛逆,也收好了自己对抗世界的棱角,再也不是那个可以冷眼旁观看着一乐闯祸的许三观。他可以忍受饥饿把多出来的甜粥给孩子喝,也可以为了一乐能够活下来一次又一次的卖血。这是一个中国式父母的惯性,也是许三观的成长。

《许三观卖血记》:生活越是荒诞,成长越是艰难

很多人都说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能理解父母,父母给与子女的爱,至死方休,他们宁可自己委屈也不愿意向孩子透露半分,但是父母这个角色,也不是天生就会当的,他们也是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一步一步学着做一个父母。像许三观,他一开始的毫无家庭意识,只图自己痛快,到后来,可以为了一乐活下来而拼命。

许三观终于成长了,代价也是惨重的,差点命都没有。

可是生活也正是如此,一路前行,一路披荆斩棘。

网上一直流传一句话:“仅仅是活着,有些人就已经拼劲了全力。”这说的是许三观,也说的是和许三观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可以顺风顺水,没有一个人的成熟不伴随着磨难。但是好在,许三观虽然经历了很多,也看过了很多,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依然有着向上挣扎的韧劲儿。像一株野草,虽贫贱,但不息。

03最后的最后

终于,经过改革的浪潮,许三观的家庭也算是得以圆满,他也不用再靠着卖血求生。可是年迈的他依然还有当年卖血换黄酒和炒肝的心,他决定最后再为自己卖次血,结果年轻的血头告诉他:

“你身上死血比活血多,没人会要你的血,只有油漆匠会要你的血……”

许三观哭了,哭的很伤心,一乐二乐三乐却不能理解,他们觉得丢人。觉得许三观哭的丢人,觉得许三观因为卖不出血而哭更丢人。

《许三观卖血记》:生活越是荒诞,成长越是艰难

只有许玉兰懂。安慰他,带他吃了炒肝和黄酒。

许三观的哭,是因为卖不出血而哭,也是因为害怕而哭,他不怕自己老去,怕的是自己没有办法帮家里再扛过一次又一次的灾祸。

生活的苦难在许三观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永久的刻在了许三观的记忆里。在他的心里,只要他活着,只要血还在,生活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可这一次,现实告诉他,没用了,终结了。

对于经历过这一切苦难的人来说,眼前的安稳和幸福,攥在手里像是一束仙女棒,好看绚丽,但是不实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烧完烫到手。成长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一件幸事或者是一件不幸的事。它曾给我们绝望,也带来了希望。单纯的定义好或者坏,太狭隘了。

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个人都在成长,生活越是荒诞不羁,成才越是异常艰难,小时候总以为长大总能成为英雄,长大却更能理解罗曼罗兰说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敬每个平凡的英雄。

《许三观卖血记》:生活越是荒诞,成长越是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